人物:余童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同天宁聪老游齐山次杜牧之韵(1121年1月) 宋 · 李纲
七言律诗
东风初起白云飞,禅客相邀步翠微。
童稚旧游如梦到,江山今幸假途归。
岩峦窈窕笼轻霭,鸥鹭翩翻舞夕晖。
归觐庭闱询往(道光本作远)事,箧中先整老莱衣(自注:余童稚时侍亲池幕,迨今几三十年矣。齐山顶有紫微亭。)
玄陵设学虑何深,鼓箧升堂会若林。
槐市向来殊寂寞,却从莲社见青衿。
余童丱数从海桑陈先生游郡城必主刘复初时先生族孙仲述教授其家复初之尊甫明明处士春秋七十馀皓然白颠颀身玉立雍容言论而延礼先生愈久愈敬复初为人温然端厚以学问为务执所业请益无须臾懈怠先生器重之异于众也孟子言观近臣以其所为主孔子称子贱必本于鲁之君子处士其贤乎哉后数岁先生捐馆复初自郡庠升太学为给事中仲述亦取进士去相继以没惟处士康宁无恙余虽未获再造刘氏追惟曩昔游从之乐老成典刑风流文采未尝忘余怀也洪武壬午处士没于家余闻而嘅叹焉今年见处士少子彦信于京师示余易闇谢先生所为处士墓志及翰林学士解公所为墓表读之益不能释怀因作挽诗一章以著余之思而处士之所为可传者亦庶几可想见也
岧峣金螺山,螺山水逶迤。
螺水逝不还,螺山空云飞。
我怀贤达人,寂寞今安之。
在世无所系,去去忽如遗。
郁郁乔松树,舟车谅所宜。
何为南山中,空负高洁姿。
寒暑若循环,四时屡迁移。
傲兀冰与霜,欣荣迟暮时。
中有丹凤雏,五章备羽仪。
高举戾阿阁,嗈嗈鸣朝曦。
凤雏忽已去,乔松复倾摧。
瞻望杳不及,行者皆歔欷。
俯仰念畴昔,我独有馀悲。
矫首睇螺山,阁泪书此辞。
炎精既缺海宇三分昭烈以汉室宗亲亲任武乡君臣一德托孤寄命比隆伊周自两汉以还大统故当以蜀为正王通氏抗言武乡不死礼乐可兴识者咸谓不诬顾汉氏而下魏吴晋各有铙歌以播扬功德蜀反缺焉盖武乡身任复汉之责魏吴未灭夙夜皇皇惟誓师鞠旅东乡是图舍是而播告声歌彰明得意此天下既平之事非枕戈待旦之日所暇为也又蜀之文人时尤不竞谯周郤正等辈槩之词赋咸匪所长亡论武乡未暇即欲有事焉未有可以肩草创之能洪润色之寄者也惟是魏吴制作流传迄今才流艺士簧鼓笔端动以昭烈武乡夷诸僭窃顺逆邪正郁而勿彰余甚憾之昔陈寿三国帝魏先晋紫阳一正其谬称快千秋不佞佔毕词场馀二十载于乐府杂调颇睹一斑每读鼓吹铙歌至缪袭韦昭傅玄诸作不胜扼腕至欲鼓而攻之噫彼各自尊其主势则宜然百世之后是非大明而操管握觚之俦从事乐府惟齐梁月露冶艳相沿迄未能一厝意于此余则何敢以谦让未遑也爰效缪韦诸体为蜀汉铙歌曲一十二章上以著昭烈间关戡定之绩下以明武乡夹辅尽瘁之忠即藻绘方之诸家未当鲁卫而理直义形据事陈词群嗥自废忠臣志士之愤或赖此其一雪矣夫(宋无铙歌宋景濂尝追补之惟后汉独缺云)
帝车见,涿鹿墟。
童童立,五丈馀。
千灵卫,七圣趋。
飏金支,翼翠旟。
雨师道,风伯驱。
气如龙,殷里闾。
真人起,握斗枢。
奠汉鼎,抚皇舆。
炎精曜,火德嘘。
亿万载,帝方隅。
弄雏赋(丙戌)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① 万历丙戌春成均馆升补儒生课制居魁时年十六
惟日月之逾迈,春与秋其递来。
时奄冉而不再,岁飘忽其若颓。
嗟人生之短期,老晼晚其日催。
岂余身之足惜,恐庭闱之生哀。
汨余若将不及色养,蹇独爱日以孳孳。
恒怡声不称老,作婴孩之戏嬉。
纷吾既舞此彩服,又重之以弄雏。
知我者谓我年耄,孰云察余之所娱。
冀萱堂之解颜,曰吾儿其尚稚。
苟中情有深爱兮,夫岂幼志之未弃。
曰惟父母之生我,受身体与发肤。
鞠之育之出入复之,谅恩勤而劳劬。
喟余之既有知,诚有感于春晖。
彼乌鸟之微情,尚反哺其母慈。
勖余诚以善事兮,敢怠遑而舍勤。
景五十之虞舜,企日三之周文。
亹亹晨省而昏定兮,恐冬夏不节乎寒燠。
夫何隙驹之不与吾谋,景翳翳其将入。
余虽欲竭力以就养,曷长年之能执。
非长绳之可系,奈西山之已迫。
恨慈颜之愈瘁,怜鹤发之具飒。
曾弄璋之几何,亦余齿之耆耇。
恐二人眷余之班白,曰余季其老丑。
曩尔之始知孩笑,爰抱负而提挈。
及学语之妮妮,教方名与数日。
何跹跹之黄小,今直为此白叟。
矧而父而母之耄期,独安取夫遐寿。
顾馀生之方殆,想平昔以永喟。
痛逝者之将亡,悼行年之无几。
惨伤怀而多念,将何得以致欢。
苟亲心之是疚,岂余意之可安。
遂谐嬉于膝下,极娱慰之百端。
为孺子之容止,或唲呕而喔咿。
若有鸟兮林之中,其子七兮数飞。
惟鷇㝅之可爱,尚未丰其毛羽。
寔龆龄之所玩,余乃取而抱哺。
余童心之尚存,莫云老状之既具。
嗟尔雏之黄口,余胡为乎黄发。
岂兹弄之自娱,为怙恃之憯恻。
余固知此事之不足以悦亲兮,窃庶几乎不违。
傥载色而底豫,亦余心之则夷。
余既不难夫俨恪,慜母心之莫慰。
固为亲其感切,岂等闲而乃尔。
羌一惧而一喜兮,夫惟亲之故也。
毒娱亲之寡方,不能改此度也。
务承顺以罔咈,期凯康而获怡。
蜿余容之媮媮,和余气之熙熙。
抑余亲之未老兮,又何必儿吾啼兮斑吾衣。
于乎年既往而不可复返,亲既逝而不可复追。
不可得而久者,其事亲之谓也。
苟所天之一失,虽欲孝而谁为。
是故事孰为大,事亲是已。
事亲之道,在于养志。
固君子之忠养,必以适而为贵。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夫惟柔色以温之。
奈何三纲坠地,五教陵夷。
蚩蚩叔季,鲜矣能子。
吾固知其色难,夫孰云乎敬易。
虽或三牲之日用,畴能乐心而顺旨。
曾是以为孝乎,犬马皆能有养。
惟兹致爱而尽欢,伟卓行之不可尚也。
苟子生之将耋,必其亲之益衰。
人情同于嗟老,孰优游以无悲。
伊儿戏之可悦,必父母之其顺。
况平日之子职,宁一毫之不尽。
噫彼人心之无常,纷因物而有移。
虽少慕其父母,焉有久而不衰。
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
惟大孝之终身,永孝思之不匮。
猗欤七十而慕者,余于莱子见矣。
已矣哉母死不奔,吴起何者。
父老而弃,元悟是也。
彼心何心,此心何心。
懿弄雏之孝至兮,可以作天下老老者之规箴也哉。
回澜石(丙子) 明末清初 · 李敏求
五言律诗
壬寅岁。余童丱随先人过此。今三十五年。重阅旧迹。茫然白首。书此志感。
百丈回澜石,重寻太史碑。
厓添萝影晦,墨带藓文滋。
旧迹临川想,浮生阅世悲。
谁知马行客,宿昔鬓成丝。
幽居无事。偶阅溪谷稿。得其中吊箕子赋者。即步姜编修皇华韵者也。予读之有感。遂为之续次焉。
嘻戏乎,余生世之阨陋兮。
极瀛海以东兮,谁与俦侣。
思天地之博大兮,无羽翼而举。
讯行居吉凶之攸在兮,将贞卜乎怀糈。
惟阳咸之既远兮,孰询余而开女。
中心郁而不离兮,若春茧之乱绪。
抽黄卷而永叹兮,对古人兮无语。
感逸躅于太师兮,怀往哲之出处。
夫何千载之悠悠兮,若将摅愤懑而发龃龉。
昔天乙之缵神禹兮,同舜尧而为心仁。
代虐而当天兮,集四方之献琛。
年四百六七圣贤之继作兮,越至今末孙之纵淫。
靡乎北里之舞兮,放咸韶之正音。
驾蜚廉而辇苏已兮,不知夫天步之嵌嵚。
始玉杯与象箸兮,终酒池而肉林。
繄我师之兴喟兮,宁不足以观其深。
予旧云而弗余听兮,心怛伤兮非今。
念我祖之底陈于上兮,我乃甘旨酒而拥幼艾。
诚耽乐而忘忧兮,不顾难而图害。
谓我命在天兮,运皇舆于败途。
惟荆棘之莽莽兮,罔昼夜而驰驱。
播黎老与角犀兮,比顽童以号呼。
嗟二后之就醢兮,发荩臣之潜吁。
噫,王子之咨我兮,弗畏畏而矫诬。
矧祖已之奔告兮,暋不念夫牧宫之天诛。
不监乎夏日之在天兮,忽沈光乎桑榆。
噫,王心之浩荡兮,不予好而自虞。
岂予忱之不属,彼穹玄之式孚。
诏王子而出走兮,将天命之荣枯。
邦沦丧之在目兮,曰予往而何徂。
愕西邻之东戡兮,惧天监之下𨵦。
哀小师之致命兮,我心毒乎吞荼。
欲毕辞而同归兮,余又恐乎道之支卢。
疾彰君而悦民兮,非惮怏兮宁自污。
披余发而靖余心兮,王非过兮我有辜。
处北扉而操幽音兮,孰知夫余心之悲苦。
惟上帝之高居兮,览相观乎下土。
曰余心之昭昭兮,庶无愧乎吾祖。
惟皇祖之顾天兮,膺帝眷之错辅。
岂得失之靡常兮,承帝事之否臧。
繄皇祖之有训兮,勖愆风之不匡。
胥上下之昏逾兮,遂峻命之靡长。
人亿万之离心兮,鱼鳞集乎周王。
挞西师之陈郊兮,置冰炭乎中肠。
唉我王孙子之肤敏兮,纷趋跄兮挈尔牛羊。
惟周王之膺天兮,道有光乎成汤。
曰承皇之宠光兮,将求尔乎旧邦。
嶷仪刑之尚存兮,殆大范之是扬。
惟天畀而神授兮,夙有闻而未详。
古帝之命神禹兮,水土平兮呈祥。
寔彝伦之攸叙兮,天佑民兮我不知。
羌潜心之有素兮,道显晦之有期。
猗虚己以而清问兮,非子与而焉之。
天以是而付予兮,纷众万而子尸。
欲閟言而不言兮,心升降而然疑。
曰斯道不可废于己兮,匪有间于用舍。
得其人而不传兮,余畏天而敢已。
开群蒙于万代兮,坦百王之皇路。
揭九类而敷陈兮,总王极而维固。
是所以叙天性之五常兮,纳生民于鸿度。
遂申之而无隐兮,盖伊教而匪怒。
顾臣仆之非余心兮,嗟余行之踽踽。
指巫闾而东骛兮,吾将与夫二子者而为伍。
想当日之叩马兮,潸予涕以增伤。
哀仁贤之眷眷兮,莫或救孺子之披猖。
瞻三韩之邈邈兮,膏予车兮褰予裳。
临东极而扬灵兮,翳抟桑以徜徉。
信中情之无聊兮,人谓予之佯狂。
彼鳞介之腥膻兮,岂无与尔之椒芳。
蛟龙鱼鳖之争处兮,吾且为之堂房。
太白苍苍兮,浿河汤汤。
揖逊之风兮,舜尧之光。
檀之墟俭之宅兮,居水之北处山之阳。
布八条而遒百禄兮,民无争而物无戕。
咏同明于嵩浑兮,追大风于夏商。
经周秦之战斗兮,盖肉之于朽髅。
阅刘项之风雨兮,实拔之于疹㾞。
绵千祀而优优兮,予眷德乎谁求。
信畴教之馀波兮,嗟不谅之奴囚。
重惟我师之明辟兮,万帝后之共由。
何挈九之悬世兮,一不率而逢忧。
寔品五之攸行兮,与天壤而周流。
慨此学之不传兮,纷丧亡以奚尤。
周王见而勃兴兮,孔圣闻之尊修。
及季叶之凌夷兮,有辞藻之啾啁。
孰肇生此厉阶兮,惊北马之横蹂。
惟长江之荡荡兮,暨秦城之矗矗。
挈妫姚姬吕于毡幕兮,混车书而荡覆。
束干戈而朝请兮,奉俎豆而就戮。
掩黄唐之旧图兮,率九有而隶仆。
无仲连之蹈海兮,孰忍饥于孤竹。
余生世之阨陋兮,极东陬之夷服。
横流涕而浪浪兮,聘四方之蹙蹙。
忆营丘学士之东来兮,余童观之隔宿。
方周室之未壤兮,感殷杜于遐方。
曾日月之几何兮,衋余心之憯伤。
抚陈编而三复兮,仰昊天而渺茫。
非运物之隆弛兮,寔师范之存亡。
屹太岳之崇崇兮,浩河汉兮洸洸。
增增士民之薮兮,秩秩图书之藏。
遵孟氏之宏庑兮,有万里之耕桑。
荡词苑之稠浊兮,一道德为文章。
收熊罴于狸步兮,拔髦俊乎党乡。
囿淫比于会极兮,本一人之元良。
盖皇天之不畀纯兮,由体德之或凉。
莫吁告于帝阍兮,无余为之俶装。
折琼茅以诹往兮,抱龟章而翱翔。
谅有会于古人兮,聊寓言于词场。
予生世之阨陋兮,思一举兮大荒。
睹山川之纡曲兮,遂上极乎穹苍。
参群帝于太清兮,乘箕尾兮抚氐房。
重曰:夫子之遘世兮,命乎柰何。
已矣乎,狡童之不与我言兮,雠我则那。
授大范于有道兮,任彝伦兮匪佗。
麦渐渐兮遗墟,予马白兮西畿。
揽予涕而长歌兮,行靡靡兮东归。
白衣与区井兮,我思兮依依。
千秋丘墓一亩祠宫兮,遗踪则是而报事非也。
① 雪峤大师嗣法孙。
昔年曾见雪公来余童时曾随先大人至径山。),便踏淩霄峰下苔(雪公搆精舍,在峰下。)
一片孤云亲驻足,万山拜舞法王台
⑴ 雪公室中挂「孤云驻此中,万山拜其下」联。
垩庐方居忧,复惊丧耆耇。
里社数交游,惟翁谊最旧。
曩与先子交,及见余童幼。
迨余致政归,翁面才稍皱。
阅世恒河沙,始知黄发寿。
步屧肯来过,不策孤筇瘦。
剪韭话深夜,一灯耿如豆。
喜翁精力强,险韵尚能斗。
何期奄忽间,天遽夺之骤。
才人艳说李深之,束发能题七字诗。
一事至今忘未得,卖花声过晏公祠(末句,余童年作也。)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