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872—946 【介绍】: 五代时沧州饶安人,字隐光。少为骑将,与石敬瑭俱隶后唐李嗣源麾下。庄宗同光二年,敬瑭为契丹所围,琼救之。及敬瑭称帝建后晋,以为护圣都虞候。久之,拜相、申二州刺史。后晋亡,契丹入京师,以琼为威州刺史,行至郑州,遇盗被杀。
人物简介
【生卒】:约872—约945 【介绍】: 五代时河中宝鼎人,字成章。幼聪悟。后唐明宗时为德州刺史。末帝时石敬瑭镇太原,朝廷疑其有二心,以彦询为节度副使监之。及敬瑭建后晋,授彦询齐州防御使、检校太保,宣徽使,加兼左骁卫上将军。历邓、邢、华州节度使。开运初,以风痹罢为右金吾卫上将军,俄卒于官。
人物简介
【生卒】:873—938 【介绍】: 五代时齐州历山人,字时英。少好书传,尝讲学长白山。后梁代唐,乃弃笔仕后唐。累官左金吾卫大将军。晋高祖入洛,飞诏征之,官至左骁卫大将军。性宽厚,有廉声,在襄阳、济阴、亳州,皆有惠绩。
人物简介
【生卒】:874—936 【介绍】: 五代时晋阳人,本出阴山诸部。仕后唐。少善骑射。事李克用,从李存勖破后梁,累以功迁突骑指挥使。明宗时,历应、岚二州刺史、昭武军节度使,徙保义,皆有善政。废帝立,罢为右神武统军。石敬瑭反,以思立为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以疾卒于道。
人物简介
【生卒】:878—956 【介绍】: 五代时河内人,一作泽州晋城人。少有器局,累历州县。石敬瑭镇太原,辟为从事,及举兵,希尧极力阻之,敬瑭以其纯朴,弗咎。后晋时历怀州、棣州刺史,户部、兵部侍郎。后汉时,迁吏部侍郎。后周时,拜工部尚书,终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生卒】:880—946 【介绍】: 五代时僧。蓟州人,俗姓巨。少于蓟州出家,受戒于金台宝刹寺。后梁太祖开平中,历游南北,至随州观音院遇岩俊,话道相得,遂共参投子山大同禅师,得传禅要。乾化二年,至东都汴州。四年,住宝积坊罗汉院。寺后赐额天寿,为四方僧聚之地。历三十五载,供僧二百万,师会用其财宝,无少混淆。后晋高祖天福七年,敕赐紫衣。出帝开运元年,赐号法相。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巨氏。汉荆州刺史武之后。祖北徙。遂为蓟门人。考知古。母赵氏会幼从乡里之温泉院道丕出家。年满受具于金台宝刹寺坛。梁开平中。北游河朔南走江淮。迄未有所得也。抵汉南遇观音院岩俊。问会曰。子闻投子山大同禅师否。曰。闻。曰尝往见否。曰未之见也。曰宜亟往。毋缓也。于是会以为然。既见。语果契。乾化二年。特过俊公谢曰。微子吾几空度此生。时俊公居汴。因亦留会佐法席。四年秋宝积坊罗汉院住持志脩。愿举会自代。会让不可。且顾其院隘陋莫足容众。俄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衮共疏请额于朝。诏赐额天寿自尔翕然兴起。矣天福七年。诏赐紫衣。开运初。赐号法相。如是历三十五载。饭僧满二百馀万。其所得所用无小差互。其操守廉洁槩可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嘱累门人。泊然而化。寿六十七。腊四十八。阇维收舍利。起塔于东郊汴阳乡刑部侍郎边归谠文其碑。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师会。俗姓巨。汉荆州刺史武之后。祖徙家北燕。遂为蓟门人也。考讳知古。母赵氏。会童孩出俗。礼蓟州温泉院道丕为师匠焉。业成年满受具于金台宝刹寺坛。梁开平中萍梗任飘于河朔。杯盂随步于江淮乃抵汉南遇观音院岩俊。班荆话道抵掌论心。且曰。子还闻投子山有大同禅师已否。曰闻而未见。曰宜亟往焉。及参大同。跬步之间。举扬之外。洗焉明白。其安坦然。乾化二年来梁苑谢俊公曰。始者攸攸岐路茫茫生死。紫实昧朱狂斯滥哲。苟不奉师友指归。几一生空度。今以秽莸请与薰同器而藏可乎。俊公与会胥德留入法席。四年秋有宝积坊罗汉院志修。坚请会代居所住焉。苫盖五间而已。乃感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衮。若袁粲之谒宝亮。徐湛之礼惠通。共发奉章赐额曰天寿焉。四海之僧翕然而至。历三十五载供僧二百馀万。用其财宝无少混淆。耿介可知也。天福七年晋高祖以会行成于内声闻于外。敕赐紫衣。开运元年赐号曰法相。紫衣则藏以受持。师号则蔑其称谓。且曰。我本不求名。名来自求我。知其白而守其黑。和其光而同其尘。世幻逡巡时不我与。三年七月二十六日。累诸门人帖然而灭。春秋六十七。夏腊四十八。阇维收舍利数百粒。起塔于东郊汴阳乡也。刑部侍郎边归谠为碑颂德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880—956 【介绍】: 五代时天水人,字德辇。以文辞知名,事前蜀为翰林学士。后唐庄宗平蜀,仁裕事唐。废帝时,诏书诰命,皆出其手。后晋高祖入立,罢为谏议大夫。后汉高祖时,为兵部尚书。有《开元天宝遗事》等。
【生卒】:880—956 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后入蜀事后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前蜀亡,又事后唐。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后晋时,历司封、左司郎中、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职。开运二年(945),迁左散骑常侍。后汉天福十二年(947),改授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承旨。后历户、兵二部尚书。后周广顺元年(951),为太子少保。显德三年(956)卒。生平详见《旧五代史》卷一二八、《新五代史》卷五七、《十国春秋》本传。仁裕喜为诗,与和凝皆以文章知名。曾作诗万首,集为百卷,号《西江集》,蜀人呼为“诗窖子”。又通音律能书,著作甚多。内《开元天宝遗事》一种颇为后人所重,《玉堂闲话》、《王氏见闻录》等部分条目尚散见于《太平广记》中。《全唐诗》存诗15首、断句1联,编为1卷。《全唐诗续拾》补1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据涵芬楼本《说郛》卷三四《豪异秘纂》,王承旨即王仁裕。《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出《鉴诫录》卷五,又见《豪异秘纂》。《全唐诗》作花蕊夫人诗。参见王仁裕。唐诗汇评
王仁格(880-956),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少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乐,年二十五始就学,以文辞知名。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入蜀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蜀亡,仕后唐为秦州节度判官。王思同镇兴元,辟为从事。废帝举兵凤翔,击败思同,得仁裕,置军中,掌檄文诏诰,迁都官郎中、翰林学士。历仕晋、汉、周,官终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仁格性晓音律,以文章知名,尝集其平生所为诗万馀首为瓦卷,号《西江集》,己佚。有笔记《开元天宝遗事》四卷行世。《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仁裕)惟《玉堂闲话》尚行世,中载七言律数首,皆清雅,特格卑弱耳。《诗学渊源》
仁裕晓音律,喜为诗,微伤于浮艳,而其佳处亦足追温、李。
人物简介
【生卒】:884—946 【介绍】: 五代时代州崞县人,字德基。初为李嗣源(后唐明宗)执仆御役,后被养为己子。后唐初为北京副留守,历安国等五节度使,封兖王。入后晋,以其从妹为石敬瑭(高祖)后,封赵国公,复为忠武军节度使。性贪鄙昏愚,多作天子器服以自僭。后徙河阳三城节度使。
人物简介
【生卒】:885—942 【介绍】: 五代时蔚州人。初事后唐庄宗为马坊使。明宗立,授飞龙使。善诸蕃语,明宗尝召入,访以外事,辄为蕃语以对。安重诲恶之。乃出为凉州刺史、朔方、河西等军节度,至镇,吐蕃弃幕而走。以功累加官爵。后晋高祖受命,移领河中。卒谥武安。
人物简介
【生卒】:886—953 【介绍】: 五代时太原晋阳人,字光孝。初事后唐庄宗,累迁都指挥使,遥领辰州刺史。石敬瑭建后晋,以怀忠故人,召典禁兵。石重贵嗣位,入为右羽林统军,改迁左武卫上将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