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谨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悯时赋 西梁 · 萧察
于谨平梁之后,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故地,乃曰:「恨不用尹德毅言,以致于是。」又是邑居残毁,干戈日寻,耻威略不振,常怀愤懑,乃著《悯时赋》以见其意,词曰:
嗟余命之殊薄实赋运之逢屯。
既殷忧而弥岁,亦坎壈雨相邻(周书作复坎壈以相邻。)」。
昼营营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
望否极而反(《周书》作「云」。)
泰,何杳杳而无津?
悲晋玺之迁赵,痛汉鼎之移新。
无田范之明略,愧夷齐之得仁。
遂胡颜而苟免,谓小屈而或伸。
岂妖珍之无已,何国步之长沦。
恨少生而怯弱(《周书》作轻弱)本无志于爪牙。
谢两章之雄勇,恧二策之英华。
岂三石于雩杜,异五马于琅邪。
直受性而好善,类蓬生之在麻。
冀无咎而沾庆,庶保静而蠲邪。
何昊穷之不惠,值上帝之纡奢。
神州鞠为茂草,赤县绕于长蛇。
徒仰天而太息,空抚襟而咨嗟。
古人之有怀,尚或感于知己。
况华(《周书》作「况托」。)
萼联于霄极,宠渥流于无已。
或小善而必褒,时片言而见美。
昔待罪于禹州,历三改而见纪(《周书》作「无纪」。)
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宗子。
始解印于稽山,即驱传于襄水。
彼南阳之旧国,实天漠之嘉祉。
既川岳之形势,复龙跃之基址。
此首赏之谬及,谓维城之足恃。
值诸侯之携贰,遂留滞千楚川(《周书》作「樊川」。)
等句践之绝望,同重耳之终焉。
望南枝而洒泣或,东顾而潺湲,归欤之情何极?
首丘之思邈然,忽值魏师入讨于彼南荆,既兵车之赫赫俄
一鼓雨凌城,同寤生之舍许。
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
实有感于生灵伊(《周书》作矧。),吾人之固陋,本(《周书》作迥。)漂泊于流萍,忽(《周书》作或。)沈滞于兹土。
复岁(《周书》作期)月而无成。
昔千乖之畿甸,今七里而盘萦。
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
无河内之资峙,同荥阳之未平。
夜骚骚而击析,尽孑孑而扬旌。
烽连云而迥照。
马伏枥而悲鸣,既有怀于斯日,亦焉得而云宁。
彼云萝之旧都,乃标奇于昔者,验往记以瞻今,何名高而实寡?
寂寥井邑,荒凉原野,徒揄扬于宋玉,空嗟咨于司马。
南方卑而叹屈,长沙泾而悲贾。
余国家之俟匡,庶兴周而祀夏,忽萦忧于此屈。
岂年华之天假,加以徇盗鼠窃。
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
聚藏获而成师,窥临津渚,跋扈江澹,屡征肇于殷岁,频战起于轩时。
有扈兴于夏典,采芑著于周诗,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在逋秽其能几,会斩馘雨搴旗,彼积恶之必稔,岂天灵之可(《周书》作「我」。)
欺,交川路之云拥,理惘怅雨未怡
⑴ 《周书》作「舛薄」。
⑵ 《周书》作「弗」
⑶ 《周书》作「惟」。
⑷ 《周书》「兵车」作「车徒」,「俄」作「遂」。
⑸ 《周书》作「昔方千而」。
⑹ 《周书》作「凌」
⑺ 《周书》作「称嗟」。
⑻ 《周书》作「余国家。
⑼ 《周书·萧雀传》,文苑英华一百二十九。
五箴 其二 思箴 北宋 · 柳开
四言诗
动静以顺,思而为正。
茍若不思,汝所以病。
汝谨其心,庶事咸钦。
出之与处,必思其故。
默之与语,勿使于误。
机思于密,所发不失。
行思于修,惟汝之休。
道思于谨,姑德之邻。
思执其志,思端其容。
思而思久,君子之风。
马赋 北宋 · 吴淑
夫骥不称力,而称其德。
若夫产余吾而生渥洼,来东道而出西极。
腾黄、騕袅之姿,俶傥权奇之质,必也资无鬼之精鉴,藉九方之妙识。
然后可以骖乘旦,驾齧膝,若亡若失,若丧若一,轶昆鸡于姑馀,过归鸿于碣石,超然长骛,万里一息者也。
若夫周穆八骏,汉文九良,刘备的颅,唐公肃爽。
将军则白,使君则黄。
绚练半汉,沛艾腾骧,象月善走,行地无疆。
或著翰如之象,或传沃若之章。
美伯厚之似狗,伟张奂之如羊。
别有郑庄置驿,万石左辂,饮长城之窟,走章台之路。
飒若遗风,夐如飞兔。
习蚁封而遂胜,惜障泥而不渡。
两服上襄,八銮节步。
钳旦、大丙之驾,王良、造父之御。
驰日则悬峰不薄,为龙则庆云遥覆。
又有项籍之骓,鲍氏之骢,昌邑乘之于果下,石庆数之于车中。
或匝日而骛,或藏形于空。
望如匹练,见似游龙。
若其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同槽者三,浮江者五。
鸡斯献之以悦纣,文驷遗之而败鲁。
啖以地黄,哺之枣脯。
齐祖龙骧,休之扬武。
朝但见其发迹,夕不知其何许。
有骃有騢,有骓有駓。
或遇郭璞而活,或济于谨之危。
晏子一言而刑罚必中,叔敖三岁而牝牡不知。
亦有光武驾鼓,汉文却贡,及沙衍而饮血,至巨搜而洗湩。
救吴汉而缘尾,济苻坚而垂鞚。
若乃德至山陵,政云颂平,于是地之类,月之精,河水之灵,铜器之英,沾赤汗而沓至,羁坚辔而来庭。
乃有太宗十骥,始皇七名,曹真惊帆之号,魏武白鹤之称。
或随西逝而王地,或依奔迹而筑城。
美伍伦之纯至,嘉卓茂之不争。
庆郑知还泞之败,邢伯识夜遁之声。
是故春祭天驷,夏祀先牧,冬则讲驭,秋则臧仆。
既除蓐而衅厩,亦饰弊而执扑。
或生桃林之野,或出颇黎之谷。
乃有麟腹、虎胸,龙头、鸟目。
郭伋至郡而骑竹,赵高不臣而指鹿。
赎华元之百驷,食从者之启服。
优孟则言其葬礼,马防则明其调谷。
戎事则齐力,田猎则齐足,岂复与跛猫而校能,将韩卢而并逐者哉!
若乃分三辈,驾七驺,过津桥而超渡,饮湛水而不流。
冒顿轻邻国之遗,贰师吝汉使之求。
食场藿而维絷,恋栈豆而迟留。
诸葛未获而先谢,杜林受之而必酬。
至于匈奴之五方异色,公孙之群骑皆白。
纲恶功驹,教駣佚特,虽东野之善御,必颜回之先识。
然则乘有驽骏,物有苦良。
若乃膝本起,汗沟长,眼有紫艳,口有红光。
故头欲得方,腹欲得张,鼻欲得大,脊欲得强,耳欲近而小,唇欲急而方,备此数者,终焉允臧。
如其大髂短胁,浅髋薄髀,口有榆写,目有承泪,乌衔短寿,腾蛇不利,弱脊小颈,大头缓耳,斯八百之下直,盖十驾而方至。
至若简其六节,辨其四时,精陈悲之股脚,习谢氏之唇鬐。
茍执辔之非人,或持刀而睨之。
故卓子制其进退,而造父见之涟洏。
献珠泽以供膳,投濉水而立威。
终戢景于火光,而沦躯于敝帷也。
若乃服乘黄,骖紫燕,控裴果之黄骢,驭长孙之闪电。
卫侯尾鬣以皆朱,薛公去来而不见。
垂法于金马之门,立程于宣德之殿。
若夫庾亮的颅,王戎巴𩥄,至黄池而喷玉,饮渭水而投钱。
燕昭死而犹市,子方老而尚怜。
驾盐车而踯躅,上太行而迁延。
愿一顾而增价,虽贤达而皆然。
至若蹙刍有诛,过关验齿,蹶如历块,忽如景靡。
亦有辩三物,正六闲,或缚戟而奔阵,或吐甲而临坛,或励其率骥,或比以希颜。
师旷有似駮之谈,公孙有非白之说。
嵇绍不畜于骏逸,怀远但虞于惊蹶。
若夫来从西北,死忌壬申,或以青丝祸梁,或以黄班谶陈。
委以圉师,掌之校人。
龟兹之万计盈厩,尔朱之色别为群。
又闻天下无道则生郊,圣人既出则服皂。
升山而不失,放孤竹而知道。
别有义渠兹白,瀚海骢驹,屈产假道,纤骊遗吴。
苻坚示其无欲,高宗明其有馀。
当慎原蚕之禁,宜验金壶之书。
彼聋虫之可教,若枹鼓之相符。
于是参以贲戎,辅以韩哀,岂较能于款段,而角力于虺隤。
亦闻气盛怒发,躁中烦外。
角为燕丹而生,肝有荆轲之嗜。
佩杜衡而善走,恶衣香而致毙。
始教则车在马前,任力则人能胜骥。
赤兔乃比于吕公,白额爰兴于李氏。
望青云而一蹴,乘吉疆而千岁。
道林养之而不用,延年赋之而特丽。
勿矜千驷,终齐景之无称;
徒说三长,岂晋侯之所恃。
寄题王氏佚老堂 宋 · 胡铨
七言律诗
大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
东家尝记老吾老,西洛请师迂叟迂。
于谨延年还可杖,孔光灵寿不须扶。
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同上书卷七二三八)
倦客理舟楫,高情携酒肴。
有亭当水澨,共步转江皋。
我已乘流去,渠犹伫立劳。
风前醉难倚,月照首频搔。
戴玄规之高盖兮,履黄矩之博舆。
謇余生之独直兮,配二仪而中居。
究降衷之孔均兮,谓圣贤之可能。
然此心之不存兮,孰至道之或凝。
矧天理之最奥兮,在吾人之阐微。
所贵扩于发端兮,矢须臾之莫违。
廓太公以有定兮,蔼万善之自足。
惟能存而能养兮,乃顺应以无怍。
夫固极天以罔坠兮,岂彼丰而此啬。
盍内直以外攘兮,全厥初之所得。
噫心官之司性兮,若北辰之枢于天。
苟一刻之无主兮,乃众贼之伺便。
试观厥谬之千里兮,初起差于抄忽。
世皆养小而遗大兮,各蝇营于口腹。
纷亡心而追鸡兮,羌舍梧而培棘。
戕已甚于溪柳兮,牧又濯于山木。
萌固劫于十寒兮,长何助于一揠。
勋华俨而钦钦兮,汤禹承而允执。
昌发反而祚隆兮,诵赖叔以困复。
赫帝王之异号兮,同存养之极功。
逮姬衰而皇闷兮,降圩顶于龟蒙。
诏我曰操存兮,的我曰中庸。
开群矇于千亿兮,揭白日于大空。
既有此回悟而参唯兮,孙又谨独以得宗。
化虽愧于雍熙兮,烈益尊于继开。
俄大道之茅塞兮,杨墨恣其淫回。
圣母三迁以教儿兮,挺命世之英才。
曰存心而养性兮,入孔室而发挥。
唤赤帜而建标兮,道至今犹生辉。
陋汉唐诸儒之说梦兮,孰践履其依俙。
沦于空寂者,谓不可存吾之心。
陷于虚无者,谓须先败我之钦。
又有鄙于此者,异哉训诂之穿凿而词章之雕刻也。
收鲍鱼以盈肆兮,谓芝兰不可服。
夫既自昧于成己兮,又何有于成物。
伟河南之兄弟兮,独发愤于千四百年。
弘存养之大义兮,表曾思之遗篇。
伊静养而动察兮,考亭又扩其未发。
辟四世之诬惑兮,功迈禹而有赫。
邈余观妙于寂感兮,惕日新于谨独。
投一寸之东阿兮,救万里之黄河。
倘惠山之有渝兮,要十笕而靡他。
重曰:率初赋兮顾明命,存吾敬兮养以正。
克四非兮扩四端,泯声臭兮弄我丸。
蔼方寸兮虚而灵,合大和兮保利贞。
积既久兮妙凝精,藏于密兮发乃荣。
获是养兮存之力,叶则万兮根惟一。
约于礼兮察必诚,生能顺兮殁亦宁。
唯一心,该动静之源妙,神明之不测。
夫既主宰乎方寸,乃与事物而酬酢。
肰一向流动而无检,未有不累于情胜。
是以正之之为贵,要内直而外应。
肇天地之变化,盖其心之孔仁。
匪舜富而蹠贫,信赋子之惟均。
极厥体之广大,人以此而参三。
本不倚而不偏,蔼众理之具涵。
惟大人不失乎赤子,卓用神而体诚。
自无待于矫揉,若鉴空而衡平。
嗟气质或相千万,几许无负于厥初。
哀哉七情之为贼,乱鹘突之纷如。
光明晦蚀于尘垢,正大砻斲于私小。
苟不正之以中正,恐所存之盖少。
故君子之为学,戒工夫之渗漏。
先格致而知性,关人鬼之又透。
许多内疚之病痛,药方已具于谨独。
肰不加乎密察,病有无之莫识。
或一有而欲动,抑无自而检身。
热不火兮寒不冰,事颠倒之相仍。
宜存养于未来,又省察于方萌。
绝偏私之螟螣,存本肰之公明。
喜怒哀惧之随感,致达道而中节。
四肢百体之从令,尊天君而管摄。
体立而浩浩其天,用行而物各付物。
因所有而顺道,非死灰与槁木。
又何必涂聪而锢明,求闲邪而就正。
曰天德之日崇,由厥功之主敬。
正朝廷兮正万民,迩可远之在玆。
是修齐治平之本,翕时措之皆宜。
懿大学之所讲,自三代之盛时。
迨夫子之指掌,惟曾氏之独诣。
述经文而敷衍,表万事之根柢。
惊哀叔之凤鸣,仅有闻于董子。
伟程朱续不传之遗绪,恒惓惓于此义。
将把赠于西方人,曰所学之只此。
悼末学之趋邪,浪驰骋于目耳。
混高卑兮可泣丝,视理心为何事。
余亦受天地之中心,古今之一指。
承圣贤之遗则,勤三省之几日。
时唤惺兮主人翁,兢执盈而奉玉。
倘一日之克正,庶君心之可格。
宰荔湾陈文学 明 · 林大春
七言律诗
先是,郑甥为予道谨斋之贤,予既知有荔湾矣。予从子应岳复有请曰:“荔湾于谨斋为昆季,即中表□□□所主,而岳之所主则其侄洪源,然总之者荔湾也。荔湾负奇而文,与谨斋齐名,盖雅士也。岳常从季父遨游其家,从容间语,未尝不敬慕伯父,皆有意于伯父之言者,似不可无作。”乃复为是诗以寄之。
美人赠我双琅玕,何似陈家有二难。
予季平生气凌斗,与君邂逅心如丹。
晴云金谷飞觞暮,皓月珠江倚剑寒。
况复阿咸陪笑语,别来犹自忆新欢。
上之十九年春。判府事李相公以年至当休致。上章乞退。辄报罢。章凡六七上。乃许之。位奉朝贺。俾禄之终其身。谢恩之日。命宣法酝。既又降三绝句八十四字。致惓惓不忘之意。公降拜兴受。感极涕下。于是朝之大夫士莫不作歌诗以叹美之。公之胤子礼部左侍郎沃。以玄逸尝供洒扫之役于门下。要一言以识其后。玄逸窃惟公风节之美。圣主眷恋之意。实近世君臣间所未有。岂但为一时之光宠。可以树百代之风声。猗欤休哉。仍念上之所以处公者。宛然有三代养国老之遗意。必将有告存珍从乞言惇史之规。公无以既退为辞。俟圣主临雍肆筵之日。端冕负屏而立。以讲问先王孝仁礼义之道。则其所以报主恩而尽吾心者。不止如桓荣之稽古。于谨之献规。而上之可以为子孙恒者。将于是乎在。惟相公勉之哉。玄也感辱知之厚。且幸托名诸公之后。聊以一言备箴规。兼呈近体一律。致颂祷之意云。
相公高致邈难俦,殊锡恩光分外优。
御笔题诗八十字,华封祝寿万千秋。
人誇疏传风声藉,我识韩圭德宇休。
张大应须太史笔,荣名岂待画图留。
题碧云寺(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古寺隔山岭,舆来也弗遥。
虽云探净域,却匪问僧寮
树色连天迥,云容酿雨调。
梯岩楼阁壮,往事叹前朝(碧云庵建于元时明税监于谨拓之为寺俗名于公寺魏忠贤又重修之皆费资累万是时政治不纲椓人恣横良可慨叹)
⑴ 寺规制壮丽林壑绝胜昔年重加整葺惟以苑户守之并不置僧洵为净域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