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434—516 【介绍】: 北魏清河人,字修期。拳勇过人,且涉猎经史,兼有才笔,时人赞之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入魏为平齐之民。晚乃被召,历中书博士、任城王澄长史。王肃为豫州,以永为建武将军、平南长史。以累破齐师功拜安远将军、汝南太守,封贝丘县男。官至左将军、南兖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盘马奋稍。还京,拜光禄大夫卒。
人物简介
【生卒】:446—524 【介绍】: 南朝梁琅邪人,字季文。宋时,起家车骑主簿。出为始安内史。袁粲之诛,亲故无敢视者,份独往致恸,由是显名。入齐,份兄奂被诛,奂子肃奔魏,份自拘请罪,齐武帝宥之。齐时,官至秘书监。入梁,历宣城、吴郡、兰陵太守。官至左光禄大夫、监丹阳尹。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四十九【生卒】:448—516或449—517 【介绍】: 北魏谯国人。少有志操,仕萧鸾为南谯太守。归魏,拜骁骑将军,随王肃至寿春。肃死,又南附。复斩魏叛将杨灵珍父子归魏,授持节、散骑常侍、平南将军、豫州刺史,封丰县侯。历华、瀛二州刺史,为政清严,善禁盗贼。历览书史,好言宴,养妓妾,以自娱乐。卒谥明。
道迁,谯国人。少时南奔,仕齐明帝,至前军将军、辅国将军。从裴叔业至寿春,不协归魏,拜骁骑将军,守合肥。景明中,叛入梁,为征虏长史,带汉中郡。寻自为持节、冠军将军、梁秦二州刺史。复归魏,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改封濮阳县侯。解职。除南兖州大中正,不拜。出为平西将军、华州刺史,转安东将军、瀛州刺史。熙平中卒,赠抚军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明。
人物简介
【生卒】:453—513 【介绍】: 北魏彭城人,字伯文。父刘邕为宋兖州长史。父死,至青州。献文帝皇兴三年入魏。芳处贫贱而不戚戚,笃志坟典,昼佣书以自资给,夜读经至终夕不寝。特精经义,尤长音训,时人称为“刘石经”。初兼主客郎。孝文帝迁洛,路由朝歌,作吊比干墓文,芳为注解。超迁国子祭酒。后为散骑常侍、徐州大中正、行徐州事。宣武帝时累迁中书令,出除青州刺史。还朝,转太常卿,定律令及朝仪。撰述经史音义共十三种。卒谥文贞。全后魏文·卷三十八
芳字伯文,彭城人。(《北史》作字「伯支」。彭城丛亭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文明太后擢兼主客郎,寻拜中书博士,进中书侍郎,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兼员外散骑常侍。寻除正,兼通直常侍,超迁国子祭酒。遭母忧,起为辅国将军、太尉长史、徐州大中正、行徐州事、兼侍中。宣武即位,正侍中,迁中书令。出除安东将军、青州刺史,转太常卿。延昌二年卒,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曰文贞。有《毛诗笺音义证》十卷,《仪礼》、《周官义证》各五卷,《王肃注尚书音》、《郑注仪礼周官音》、《干宝注周官音》、《何休注公羊音》、《范宁注谷梁音》、《韦昭注国语音》、《范晔后汉书音》各一卷,《辨类》三卷,《徐州人地录》四十卷,《急就篇音义证》三卷。
人物简介
全梁文·卷四十五【生卒】:456—515 【介绍】: 南朝梁太原祁人,字休远,或作休连,一字茂先。宋末,起家奉朝请。仕齐官至襄阳太守,屡率军拒北魏。又随萧衍(梁武帝)大败魏将王肃。从萧衍起兵反齐,每为前驱,累有战功。入梁,迁侍中、领军将军。为江州刺史,南讨陈伯之,务农省役。官至司空。性宽厚,居处方正。
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仕宋至江夏内史,齐时为襄阳太守,迁领军将军,入梁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出为江州刺史,天监十四年卒,谥忠烈。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生玩氏。吴兴于潜人。少师事枳园沙门法楷。楷以道学为琅邪王奂王肃师。匮为人。恭愿质朴。寡语自守。不交世俗。诵法华经。寺有胜法师者。老病匮依止护视之。胜已。葬之如法。聚衬施造旃檀像。像成设大会庆之。家寓都城大市。将亡。一日遍赴定林枳园并其家中食。归闭房卧而化。其尸香软。屈二指乃知其得果也。武帝闻之临。吊。文宣文惠从焉。塔于枳园。永明七年也。
释法匮。本姓阮。吴兴于潜人。少出家。为京师枳园寺法楷弟子。楷素有学功特精经史。琅琊王奂王肃并共师焉。匮为性恭默少语言。朴然自守不涉人事。诵法华经一部。寺有上座尘胜法师老病。匮从为依止。营护甚至。及胜亡殡葬如法。每斋会得直。聚以造栴檀像。像成自设大会。其本家侨居京师大市。是旦还家。又至定林。复还枳园。后三处考覆皆见匮来中食。实是一时。而三处赴焉。尔日晚还房卧奄然而卒。尸甚香软手屈二指。众咸悟其得二果。时犹为沙弥。而灵迹殊异。遂闻于武帝。帝亲临幸为会僧设供。文惠文宣并到房顶礼为营理葬殓。百姓云赴䞋施重叠。仍以所得利养起枳园寺塔。是岁齐永明七年也。
人物简介
【生卒】:?—约501 【介绍】: 北魏京口人。刘昶子。性疏狂,历步兵校尉、前将军。宣武帝景明初为统军,在寿春,谋杀刺史王肃,以寿春叛,事发,被诛。
人物简介
【生卒】:466—510 【介绍】: 北魏京兆杜陵人,字遵彦。为博士李彪所称,迁侍御中散。孝文帝每与名德沙门谈论,缵掌缀录,无所遗漏。尚书令王肃出镇扬州,请为扬州长史。加平远将军带梁郡太守。后坐事免。
人物简介
【介绍】: 北魏长乐信都人。颇涉经籍,高允撰国记选为校书郎,多遣模执笔。孝文帝太和初,迁中书博士,出除南颍川太守。王肃归魏,道穷悴,模独待以礼。宣武帝正始初,为陈留太守。时年七十余,遂家于南颍川,不复归其旧乡。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生徐氏。西海延水人也。少随其舅至梁州。因去家为沙门。研究经律。有闻于时。止钟山定林寺。闻猛公西游。愿慕效之。即自巴蜀出河南。经芮芮国。到于阗。欲度葱岭。会栈道绝。不可往。乃还。获佛牙一枝。舍利十五粒。观世音灭罪神咒。提婆达多品文。至龟兹又得金槌鍱像。献负像佛牙舍利至京师。谨事之。凡二十五年。人无知者。文宣太子。忽梦见之。诣献所居。求瞻礼。乃出以示。有记云。本在乌缠国。自乌缠入芮芮。自芮芮至汉上。于是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皆师事献。永明中。诏与长干寺沙门玄畅。为国僧主。每对上称名而不坐。一日中兴寺沙门僧钟。见上于乾弘殿。称贫道。帝讶之。以问尚书王俭曰。前辈沙门与帝王语。何所称。预正殿。还得坐否。俭对曰。汉魏佛法。未大兴盛。传记无载者。元魏稍盛。而沙门多称贫道。且得与坐。而称贫道至今。帝曰畅献二公。道行如此。犹称名。况其馀者。朕以为称名可也。献以建武末没。寿七十五。初定林寺建阁。以奉佛牙。普通三年正月。夜有杖而扣门者数人。称临川王殿下来。急欲升阁。收叛奴。寺司惶怖发钥。纵其所为。遂失佛牙。
释法献。姓徐。西海延水人。先随舅至梁州乃出家。至元嘉十六年。方下京师止定林上寺。博通经律志业强捍。善能匡拯众许修葺寺宇。先闻猛公西游备瞩灵异。乃誓欲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元徽三年发踵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既到于阗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遂于于阗而反。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身并观世音灭罪咒及调达品。又得龟兹国金锤鍱像。于是而还。其经途危阻见其别记。佛牙本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献赍牙还京。五十有五载。密自礼事馀无知者。至文宣感梦。方传道俗。献律行精纯德为物范。琅琊王肃王融吴国张融张绻沙门慧令智藏等。并投身接足崇其诫训。献以永明之中。被敕与长干玄畅同为僧主。分任南北两岸。畅本秦州人。亦律禁清白。文惠太子奉为戒师。献后被敕三吴使妙简二众。畅亦东行重申受戒之法。时畅与献二僧皆少习律检不竞当世。与武帝共语。每称名而不坐。后中兴僧钟。于乾和殿见帝。帝问钟如宜。钟答。贫道比苦气。帝嫌之。乃问尚书王俭。先辈沙门与帝王共语。何所称正殿坐不。俭答。汉魏佛法未兴。不见其记传。自伪国稍盛。皆称贫道亦预坐。及晋初亦然。中代有庾冰桓玄等。皆欲使沙门尽敬。朝议纷纭事皆休寝。宋之中朝亦颇令致礼。而寻竟不行。自尔迄今多预坐而称贫道。帝曰。畅献二僧道业如此。尚自称名。况复馀者。挹拜则太甚。称名亦无嫌。自尔沙门皆称名于帝王。自畅献始也。畅以建武初亡。春秋七十有五。献以建武末年卒。与畅同窆于钟山之阳。献弟子僧祐为造碑墓侧。丹阳尹吴兴沈约制文。献于西域所得佛牙及像。皆在上定林寺。牙以普通三年正月。忽有数人并执仗。初夜扣门称。临川殿下奴叛。有人告云。在佛牙阁上。请开阁检视。寺司即随语开阁。主师至佛牙座前开函取牙。作礼三拜。以锦手巾盛牙。绕山东而去。至今竟不测所在。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