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殷景仁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贵人金多身复闲,争买书画不计钱。
已将铁石充逸少殷铁石,梁武帝时人。今法帖大王书中有石字。),更补朱繇为道玄(世所收吴画,多朱繇笔也。)
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
吴生画佛本神授,梦中化作飞空仙。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昔我长安见此画,叹息至宝空潸然。
素丝断续不忍看,已作蝴蝶飞联翩。
君能收拾为补缀,体质散落嗟神全。
志公彷佛见刀尺,修罗天女犹雄妍。
如观老杜飞鸟句,脱字欲补知无缘。
问君乞得良有意,欲将俗眼为洗湔
贵人一见定羞怍,锦囊千纸何足捐。
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
吾道文成后,英材大谏公。
兴儒功不朽(自注。文成公以功配食文庙。),传世庆无穷。
奕叶声华远,连枝孝友丰。
萱堂三子贵,桂苑一时雄。
伯氏才尤俊,王官位益崇。
学明游泮上,威凛坐台中。
芸阁雠书秘,薇垣染翰工。
纯诚勤就日,新宠命观风。
任重辞难免,仁深泽必洪。
函香分阙下,祖帐设城东。
列郡争迎谒,明禋有感通。
树林秋染绛,旌旆晚摇红。
政令家家喜,讴谣处处同。
褰帷慰父老,弭节谢儿童。
欲见闾阎活,先忧杼柚空。
周咨常汲汲,靡盬独忡忡。
孰谓为儒腐,皆称许国忠。
应将稽古力,事业保初终。
孟冬雨霁风怒吹,杜门坐读前贤诗。
忽闻剥喙鸣板扉,有客入谒谈笑奇。
要余骑马有所之,锦筵酒煖回春姿。
欢娱却恨日暮时,张灯未觉更漏移。
忆昨春风此醉归,月明头上簪花枝。
重来饱德倾玉卮,袅袅清唱兼桐丝。
信知高门积善基,文成遗泽无穷期。
云仍衮衮歌于斯,长男已入凤凰池。
次男亦是麒麟儿,君不见万世尊仰祠仲尼。
吾邦从祀更有谁(自注。文成公配食文庙。),自从用武吾道微。
公能兴学扶纲维,嗟余腹空未有知。
亦幸私淑闻训辞,滥居客右非分宜。
酒酣舞袖仍僛僛,人生此会自觉稀,大醉如泥君莫嗤。
武陵真爱竹溪名,作屋渠渠训后生。
道统推尊虽已过,人心昏寐岂无醒(周景游肇创书院。甚盛举。但其意直推文成公为真接道统之传。是大不可。)
数间遗庙拜英灵,一炷香烟晓色清。
翠柏疏篁含旧色,依然当日接风声。
中庙戊寅之岁。三公缺一。博咨熙载。于时群贤满朝。清议张甚。奴视流俗士。佥曰。吏曹判书安瑭其人。遂相安公。公字彦宝。系出顺兴。丽朝有文成公裕。学行名世。公八代孙也。高祖开城留后景质公讳瑗。曾祖海州牧使赠吏曹判书讳从约。祖检校汉城尹赠议政府左赞成讳璟。考成均馆司艺赠议政府领议政讳敦厚。妣贞敬夫人密阳朴氏。司艺融之女也。公弱冠。升上舍。明年登第。是成化辛丑岁也。越三年癸卯。荐补史官。年少貌弱。而气度夙成。成庙尝称儿长者。及以父丧去位。上曰。比久不见儿长者。盖眷顾也。由艺文馆奉教。历侍讲院司书,全罗都事,刑工二曹正郎。凡十一迁。守司赡寺佥正。弘治丙辰。湖南岁侵民饥。公以成均司艺。奉使往赈。巷存家抚。民赖以稣。丁巳。为司宪府掌令。因陨石之变。直谏燕山。时燕山惑尚未深。虽忤。得不诛。戊午。迁司赡副正。移司成。己未。升司䆃寺正。庚申。廷议以西鄙驿路凋弊。择干臣。以公察访大同道。公栉垢按痛。科条简便。平壤府尝侵驿卒。公控监司请止。累言不见听。公翩然弃官归。监司追谢至恳。乃还。卒遂公志。吏卒相传叹美。癸亥。由军器寺正。拜南阳府使。燕山屡兴大役。不(不上。凝民。)堪命。公区画有方。瘁已保民。阖境无扰。乙丑。升通政。正德丙寅。中庙拜公大司谏。时谏院既废还设。公明练典故。悉复盛时规模。丁卯。以承政院右承旨升嘉善。迁左承旨。出按忠清道。昏政之馀。词讼倍常。公折以片言。案无留簿。风采所临。州县肃然。由己巳迄辛未。历工,刑,礼三曹参判。而四长宪府。凡废朝枉死之家。伸冤殆尽。再拜兵曹参判。皆以不晓边务辞。壬申。观察庆尚道。吏民称神明。甲戌。升资宪。判汉城府尹。据法必行。不以权势挠。民莫敢犯。累迁户,刑,工三曹判书。乙亥。判吏曹。先是。铨官注拟。视托属高下。如公荐及有功当禄者。沈而不举。公慨然矫弊。一断以公。关节不敢干。赵公光祖及金湜,金大有辈皆公所荐擢。时议益推重。上之初立。迫于勋臣。废正妃慎氏。舆情不快。及章敬王后之薨。潭阳府使朴祥,淳昌郡守金净。因求言抗疏。请复发妃。大司宪权敏手大司谏李荇等。诋以妄言请罪。上问廷臣。佥曰。议虽不中。言者不可罪。台谏犹执不回。遂抵二人罪。公因入对。极言二人无罪。斥台谏之误。台谏因此攻公。然物论是公。台谏竟被劾递。公诚于用贤。政事不拘资格。士林属望。而肉食多忌。上亦疑不守常宪。公乃辞职。戊寅。进爵崇政。拜左赞成。寻还长铨曹。未几。登相位。己卯士祸之作。公与首相郑公光弼。协力申救。而公坐为清流所宗免官。明年夺爵。公之子处谦。愤南衮,沈贞芟刈搢绅。潜谋除君侧之恶。时辛巳岁也。其弟处諴。与其庶姑子宋祀连告公。公大惊。欲执诣阙以闻。恐延伤士类。乃率归阴城村舍。以沮散其谋。宋祀连恐事觉被祸。乃诣政院。告以谋害大臣。衮,贞等治狱。极其锻鍊。构成大逆。公竟坐被法。大臣救不能解。是年十月十七日也。闻者冤伤之。多流涕。公生于天顺辛巳。至是甲子仅一周矣。公身貌不踰中人。而庄重寡言笑。清俭自律。俸禄之外无他营。守正奉公。果于为义。立朝多建明。如复昭陵。从祀郑文忠。追赠金文敬,郑文献。设荐举科等事。或主或赞。公力居多。故特愠于群小。难乎其免矣。贞敬夫人全义李氏。庆源府使永禧之女也。配公三十八年。妇道无违。上下和顺。有三男。曰处谦,处諴,处谨。己卯岁。三子皆中荐举科。公与夫人愀然不怡。夫人曰。乐极生悲。此非庆也。其年六月二十九日。夫人无疾暴逝。十月。葬于广州退村里。越三年。公殁。嘉靖癸未二月。始克葬于同里。与夫人封相望。明庙丙寅岁。追复官爵。万历乙亥。今上赐谥曰贞悯。处谦。成均馆学谕。处諴。官弘文馆修撰。处谨。官弘文馆博士。处谦,处谨。皆受极刑。处諴独免。废于家。庚子岁。廷议雪冤。处谦,处谨妻子蒙宥。处谦娶宗室玉堂副守寿长之女。生三男一女。男曰璐,瑮,■。女适士人许悌。处諴娶宗亲府典签尹秀伦之女。生一男二女。男曰玧。长女适忠义卫权铢。次适士人赵希孟。处谨娶司宪府监察安邦炯之女。生二女。长适敦宁府直长郑震。次适士人禹弼成。孙璐。先娶宣务郎柳淑蕃女。生一男曰应达。后娶宣传官尹寿禧之女。生二男。曰应建,应进。瑮娶宗室昌原副守千寿之女。生一男二女。男曰应吉。瑮娶宗室青原监贤孙女。生二男二女。男曰应福,应德。玧娶宗室熙川守女。生一男一女。男曰守基。内外孙合曾玄见在者五十馀人。守基是大司宪白公仁杰之婿。而珥兄子景震娶守基女。故能知安氏一家事。长孙璐求铭于珥。珥重之不敢诺。请累年不懈。珥乃曰。惟公事业。载国乘。炳炳可观。不待珥笔。第墓必有碑。且孝孙之诚不可负。玆敢为铭曰。
粤天生材,若将有为。
载培载覆,厥机谁司。
猗叹中祖,旁龥若时。
俊乂汇征,布列明廷。
维时我公,为国之桢。
擢升黄阁,允协舆情。
主张清议,宗匠儒林。
群黎是瞻,衮职攸箴。
孰谓狐蜮,潜包祸心。
一夜慝作,百怪竞侵。
舟覆半渡,骥毙中路。
五精收彩,三辰入雾。
天固有定,太阳本明。
伸冤锡恩,昭我令名。
镵坚灼德,永无缁磷。
馀报未艾,贻厥后人。
西亭北岳草离离,川路逶迤石径危。
感子佩壶来远访,文成一昹未全衰。
莫说关河远别离,孤臣元不管安危。
山中若使吾长醉,谁道三韩士气衰。
崇祯元年四月。太史奏填星犯太微。上相厄。至六月戊午。领议政象村申公疾卒于城南之第。讣闻。上震悼不视朝者三日。教曰。领议政以先朝旧臣。竭诚辅国。邦运不幸。失此良弼。予甚惊恸。丧葬之需。其令有司准依礼式。遣中使赙吊。遣都承旨吊其孤。遣礼官致祭。王世子率宫僚举哀于外堂。俄又临丧次。哭吊如礼。于是宗伯掌礼。司徒治竁。庶司庀丧。其年九月十三日。礼窆于广州治东乙向原。太学士张公维摭公事行为状。请易名之典。上赐谥曰文贞。崇终之礼备矣。公之胤子都尉公既手书公之自叙。又诠次公世系官序。表诸墓颜。倩大冢宰李公睟光之志。藏之幽墟。又以提学金公尚宪之状。累然绖杖。跣以踵门。谓廷龟曰。先君执友。独公在耳。敢徼惠公一言。以不朽吾先子。噫。公之自叙。都尉公之手书。便是龙门太史父子临绝之托。不朽之业。其在斯矣。宁讵待不腆之文。乃不朽公。顾余愿藉公以不朽。按状。公讳钦。字敬叔。申氏始出谷城县。至太师壮节公崇谦。佐丽祖统合三韩。赐籍平山。遂为平山人。世袭圭组。入我朝。有讳晓。以正言言事不合。谢病不仕。八十一而终。寔公五代祖也。高祖讳自继。典牲主簿赠吏曹参判。曾祖讳世卿。社稷署令赠吏曹判书。祖讳瑛。议政府右参赞。谥夷简。赠左赞成。考讳承绪。早登上庠。卒官开城府都事。累赠领议政。妣恩津宋氏。左参赞麒寿之女。丙寅正月。梦大星入怀。翌日公生。生有异表。目如曙星。幼时嬉戏不凡。七岁。大夫人卒于松都。未几。议政公又没。哭泣秉礼如成人。外王父参赞公提而育之。始授书。聪俊绝人。不烦程督。文义日进。宋家故多书籍。公入室静观。至忘寝食。既遍览经传子史。旁及象纬、律历、算数。医卜之书。华闻大播。名公巨卿。多来访者。十五。委禽于清江李公讳济臣之门。清江号善易。公请益。讲至数卦。清江惊叹曰。老夫不敢当师席矣。十七八。出游场屋。每举高选。侪流莫敢望焉。癸未。三司论栗谷文成公甚峻。公之舅宋应溉为谏长。以弹文示公。公见谓曰。栗谷负士林重望。攻之不可如是。应溉默然。群从子弟谓公党栗公。谤议大行。乙酉。中进士第三、生员第八名。丙戌。捷文科。才名蔼蔚。而执政嗛前事。补成均学谕。仍黜为庆源训导。旋移广州。又除司宰监参奉。公随遇而安。不形色辞。逾年罢免。读书湖庄。不预时事。己丑。选史局。升奉教。例迁监察。拜兵曹佐郎。坐事罢。壬辰。寇迫都城。柄臣欲挤之死。除良才察访。公即日莅任。巡边使申砬领大兵踵至。公收拾散亡。随砬军至鸟岭。砬败。公间道抵江都。将西赴行在。会郑相国澈以都体察。视师两湖。辟公为从事。悉以戎务委之。案牍烦冗。庭诉纷嚣。公令善书习事吏十辈。齐声白之。耳听手判。无不中窾。施罢不留时。事以办治。相公叹服。官军与义兵乖张。公制文晓之。父老感涕。悍将瞿然改图。癸巳春。以持平赴召。入谒永柔行宫。旋拜吏曹佐郎。天兵满国。羽檄交驰。咨奏文书。日累十函。公左右酬应。捷敏称旨。行人司宪奉敕来。远接使李公恒福。署公从事。甲午。升正郎。逆贼宋儒真就捕。宣庙亲鞫。公为问事郎。按问详敏。宣庙目属之。狱完。升执义。松江郑公以刚方积忤于时。既没。犹被齮龁。同僚欲因事追论。仍网打一队士流。公摭实自劾。递授司成。俄充奏请书状官。还授军器寺正。以御史巡按咸镜道。栉垢爬痒。疲民赖苏。政府荐授舍人。迁掌乐院正。都元帅权慄辟为从事。湖西贼李梦鹤。举兵反。旋败诛。元帅欲尽歼馀党。公曰。胁从罔治。帅大悟。即遣公具闻于朝。上允之。仍命公参按。止戮其尤者七人。馀皆疏决。军民大安。俄授平山、杨州。大臣以掌辞命。辄启留之。戊戌。兼侍讲院弼善。荐玉堂为校理应教。己亥。转舍人校理。升典翰。擢同副承旨。递授刑曹参议。兼承文院副提调。庚子。还右副。旧例。承宣不得兼承文提调。大臣特请勿递。自是屡拜皆仍带。历吏、礼、兵参议、参知。辛丑。拜副提学。上命本馆誊写古经周易。公并劄进。备陈人君体天行健之道。上优纳。又命纂春秋三传。合成一编。公又进劄。申以春秋大复雠之义。特命升秩示嘉奖。壬寅。拜礼曹参判。癸卯。兼艺文提学、世子左副宾客同知春秋馆事。再为兵曹参判。五为副提学。一为大司成。命词臣选东国诗文。命儒臣校正周易。公皆与焉。乙巳。自都承旨加阶。拜汉城府判尹。丙午。朱梁诏使之来。为义州迎慰使。还特命撰皇华集序。俄拜兵曹判书。人谓公儒雅不习武事。公能注措得宜。案无留牍。门绝私谒。人皆叹服。病递。拜礼曹判书。有人上疏请追崇德兴大院君。倖相欲媚上。使人来餂公意。公正色曰。此有先儒定论。岂容异议。问者色沮去。事得寝。戊申。兼京畿观察使。宣祖礼陟。以艺文提学。徵撰哀册文。特加正宪。拜判尹知义禁府。临海狱起。公再为宪长。皆不拜。己酉。拜礼曹判书。以奏请使如京。复命还拜礼曹判书。以封典得完。加阶崇政。赐臧获。光海将御新宫。用左道。以童男女诵经。公以为王者不宜作不经事以示后。力诤乃止。与李相恒福同修宣庙实录。癸丑。死囚朴应犀受嗾于尔瞻。从狱中告延兴府院君金悌男挟永昌大君谋逆。锻鍊成狱。下延兴狱赐死。并杀其二子一婿。辞逮荐绅。朝野震駴。初。宣庙遗教宰臣七人若曰。死生有命圣人之所不免。但大君幼稚。未及见长成。愿诸公爱护扶持。敢以此托之。盖圣心知有此变也。至是。凶徒论七臣不即辨明。削公仕版。又有郑浃者被逮。奸人阴訹乱引名。公卿相继就理。公置对辞甚顺直。嫉公者亦不能加害。释出归金浦先垄下。凿池种树。为游息之所。以坎止名窝。左右书史。探赜自适。丙辰。尔瞻等谋危慈殿。既杀永昌。又追戮延兴尸。遂加罪七臣。缇骑押公窜春川。公至配。名其寓曰旅庵。居谪五年。不履户庭。辛酉。宥还金浦。癸亥春。我上举义反正。湔涤锢籍。悉召耆哲。公入朝。即拜大冢宰。兼两馆大提学。铨注公明。位著一新。七月。拜右议政。属有上变狱。上趣起公。询以狱事。公力陈新化之日。当先德后刑。上嘉纳。竟悉疏释。见宥者踵门谢。公曰。吾为国耳。岂为若耶。冬。上劄论治道。仍请早建储贰。且献元春四箴曰。临朝燕居。进学体乾。上嘉之。宣酝赐豹皮。甲子。贼适举兵叛。上命公扈卫慈殿。分入江都。公请对。力陈不可分朝之意。遂俱幸公州。还都。欲策勋羁靮诸臣。公言其不可。乃止。仁城君珙累出贼口。百僚伏閤。请迸窜杜祸萌。上不忍许。公谓僚相曰。庭议执宪非不可。容贷至亲。亦盛德事。赞成李贵骂公公座中。公上劄言下官辱大臣。亏伤国体。即移病乞退。上召问参闻二宰臣。对不悉。上下教切责。并递三臣职。屡遣使慰留公。公复上劄。请寝三臣之谴。未久并叙。亦徇公意也。宪府拘诘慈殿下人之犯法者。上命尽递台官。又玉堂论一宰臣。上疑其党论。将并窜。公随事劄论。上皆从之。乙丑。连珠府夫人卒。上欲行三年丧。又欲自主丧。公与僚相。率百官。守阙力诤。并用礼臣议。丙寅。别举公掌试。公之子若孙。俱发解。公引嫌固辞。上以殿试无亲嫌。不许。公黾勉入院考校。无所可否。拆号。公子翊全、孙冕与焉。俱称得人。适考官之子有违限制呈者。台官因浮议。请罢考官。并罢一榜。人皆冤之。公三上劄乞免。上再遣承旨。谕以手札曰。卿立朝四十年。无一点些疵。今若副卿意。则人谓予疑卿。卿若终始求退。则人谓卿于予有憾。须体予意。公请去逾力。上勉从解相。授判中枢府事。公陈情乞归田。未允。丁卯。奴贼之变急起。公左议政兼世子傅。奉世子分朝。至全州。行中再上劄。陈讨贼便宜。俱报闻。与都体察使李公元翼协心保护。条上军民弊瘼。多所蠲革。两湖人心大悦。三月。陪世子入江都。上宣酝赐厩马皋比。四月。扈驾还都。时贼馀众。留屯义州。公建言贼在我境。将士逗遛。请策励副元帅以下。严兵蹑后。且发间使。责以负约。贼遂听命撤还。建请移粟。赈救遗民。给种谷耕牛。使之奠居。设营将于八路。俾专操鍊束伍。修安、黄二州城械。为必守计。七月。进领议政、世子师。兵后公私赤立。公请在官者各出布以助军需。出絮袍。分给西民之无衣者。民多全活。柳孝立等谋作乱。公微闻其状。坐备局急招二大将。伏军城外。伺捕按问。服刑者五十馀人。诸囚供辞。丝棼云委。公断决风生。若烛照数计。一毫涉疑。悉傅生议。中外快之。狱毕。上命录功。并及推官。公与僚相力辞。秪拜鞍马之赐。凡有朝请。必先百僚。备局之会。镇日晨往曰。国事至此。人臣尽瘁而已。其病疽也。属虏使在馆。需索策应。皆关大利害。公力疾视事舆还。备局郎以上教收议。公口号数行。令侍者书之。困乏。声在喉间曰。虏使还否。旱灾如此。吾等之罪。吾死而天雨。则无恨矣。仍不起。春秋六十三。夫人全义李氏。高丽太师棹之后。节度使赠领议政济臣之女。与公同年生。十五归公。能执妇道理家事。宗党称之。性廉介。非其义一毫不取。人或以货款者。则曰吾少而事严君无此事。长而事君子如严君。何可以利故。重垢吾家范。自奉俭约。绮纨锦绣。不近于身。子女有制进者。即箧之曰。服美于人。吾自不乐。癸丑之祸。囚首墨面。寝苫于庭。戊午。廷请废母后。不从者以死劫之。都尉公问去就。夫人曰。吾虽忧畏。岂可令汝为不义。其通大谊如此。公每言吾之得成拙约。无大点污者。内相之助云。癸亥正月。卒于金浦庄。寿五十八。公没之后。移祔于广州新卜之山公之墓左。凡举二男五女。长即翊圣。尚贞淑翁主。封东阳尉。次翊全。娶县监赵昌远女。女长适县监朴濠。次适文科佐郎赵启远。次适典籍朴漪。次适侍直姜文星。次适参奉李旭。东阳生五男四女。曰冕。生员壮元。次昪、次炅、次最、次晑。女适洪命夏。馀幼。翊全生一男。朴濠生二男二女。男世模、世楷。女长适李寿仁。次适林一儒。赵启远生三男三女。男晋锡、龟锡、禧锡。女幼。朴漪生一男。幼。姜文星生三女。李旭生二男。皆幼。曾孙男女。共若而人。公天资超迈。器度华雅。庄重简洁。英俊夙成。少孤无资受之益。而能自得师于圣贤书中。平居俨然。以敬自治。每日晨起盥栉谒家庙。整襟端坐。学务为己。耻于近名。不拘拘于训诰笺注。而尤慕程伯子、邵尧夫之风。晚年废逐。益刊落世事。沈潜经传。读经世书。忽然开悟。自著先天管窥。后得邵子全书。参證无差谬。其于性命之理。精诣独得如此。鉴识明透。标举绝世。于人鲜许可。见有营俗务逐势利者。若将浼然。而胸次爽朗无城府。未尝腹藏人过。遇可人。辄倾心开款。一定交。终身不贰。友爱敦睦出至诚。寡姊同居三十年。事之如母。家庭无间言。自以连婚宫掖。恒加谨畏。都尉亲迎时。旧第隘陋。该官请依例缮修。公曰。庐虽弊。足以行礼。终不易一椽。寝庑倾塌。家人请治。公曰。国事未定。何以家为。恬于贫约。绝无嗜欲。未尝以家事经心。山蔬佐脱粟。亦不为苦。不喜与人造请。公退杜门。萧然一寒士也。遇患难益坚操履。处贵显尤戒满盈。在经幄敷奏明剀。居庙堂吁谟密勿。见朝廷过举。辄尽言不讳。得一善策。必建请而行之。爱惜人才。多所奖进。有不能者。专务掩覆。常曰。前汉之兴隆。在于风流笃厚。耻言人过。又不喜纷更曰。法祖宗。亦足治耳。以故鼎革之初。材贤满朝。论议横生。气势颉颃。而公能雍容其间。善为调剂。务持大体。不欲规小利以起事。凡所设张。必本于忠厚。裁抑过激。不使士论乖隔。默斡化枢。坐镇浮俗。贤者有所恃而增气。不贤者有所惮而敛迹。公之相业。可谓韪矣。余观自古经济之才不世出。出而不遇。遇而不用。用而不久者多。天之赋公才。实非偶然。遇于宣庙而用未究。天也。窒于昏朝而复遇于圣际。天也。亦既遇之深而用之专。而啬其年而使不久者。天也。此实斯民之不幸。古今之所同恨。岂独友朋之私恸也哉。公之文章。本于六经。操笔立成。涣若不思。而老成典重。绝无瑕点。人谓文胜诗。诗尤冲澹有趣。绝摹拟洗蹊径。亦云诗胜文。要之两臻其美。居然一大家也。少号玄轩。又号象村。晚号玄翁。归田称放翁。在谪扁旅庵。闻白沙李相公之逝。悼之为文。命曰玄翁。自叙公之心事。略寓于此云。所著有象村集三十三册、和陶诗三册、求正录一册、先天管窥一册。行于世。昔公来自金陵。一日谓余曰。我辈以文章致位宰相。今俱老矣。俯仰人世。谁知己者。吾诗子选。子稿吾序。余谓微子。孰定吾文。顾余衰甚。后死之责。子其任之。言犹在耳。已成千古。乌能使余不悲。噫。余不幸久不死。铭诸友多矣。每一把笔。为之一涕。孰谓今日公先舍我。而我乃铭公墓也。抑余幸也。与公结发论交。白首如初。进退荣辱。亦略相同。而今又叙公平生。隔九原如对面谭。庶以慰余之长思。遂揽涕而为之铭。铭曰。
维天降材,寔为世庸。
而或显晦,亦系其逢。
公禀全才,卓然早成。
修辞立德,不待课程。
一言秉正,群咻以咈。
挤之远恶,士望愈郁。
譬彼江河,若决其防。
德行政事,经术文章。
随遇拔萃,忌者莫疵。
清名俊望,羽仪于时。
中罹祸网,处困益亨。
诗书自娱,大振厥声。
运属昌明,群贤励翼。
公来自谪,朝野手额。
冢宰文衡,虚位以授。
俄进端揆,为朝德首。
不言以躬,百僚矜式。
治本宽大,民自受泽。
夙夜靖共,上忧公瘁。
公愈感励,舆疾视事。
公殁于位,礼别故常。
既文且贞,百世之光。
人惜其短,我荣其长。
惟生有涯,惟令闻无疆。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