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柔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5 首
嘉靖丁酉夏,六虚周子以南京主客郎中擢为思州郡守,人或嗟嗟以为薄思州矣。夫周君孕金华精、秉方刚之气,瞻于廷对,邅回于仕途,由御史外补而参议,俄落职而推官,踣而起,复稍迁而同知,以及主客,且未直其枉,今迁之太守矣,而犹置之边远焉,实夫将薄之欤?甘泉子曰:「六虚子岂谓然也?不曰今圣天子之重于柔远乎,而必其贤乎?不曰思远人之淳朴乎,而必乐能从其化乎?吾闻环思之郡,皆长官司也,长官司者,土夷也。昔者孔子尝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若孔子者,岂非叹道难行于中国,而思以居夷而化之易乎?」许子曰:「蒙古人易语而教,其亦有徵于夫子之言乎?」因为之诗以送之。
周君截截金华姿,扬眉吐气鸣彤墀。
高才顽●不偶时,夷险一节终不移。
天子重远远非麾,宣尼直欲居九夷。
礼失在野野不漓,使君去去宣恩威。
吾欲乘桴以从之,父母仁圣犹迟迟。
钦早从李公润卿游。介而得雅于其舅金公。公盖恂恂恬穆长德君子也。间尝饷客。酒浆脯𩚉。即毋不齐整而给也。婢御僮使。即毋不谨恪而度也。于是乎复知公有贤内助焉以相之。暨金公殁。闻者咸咨嗟悼其不究。而至数妇人之饬行持节者。则又必以金公之室为称首。钦益验畴襄所见知愈信也。一日润卿氏使其子敏求携金公行状及其室沈氏懿迹。合一通。来属圹铭于钦曰。兹遗孤志也。钦辱习于金公也久。重与润卿通家。于遗孤亦不啻忘年。则何敢不敬为之言。按状金安东大姓。公讳大涉。字士亨。新罗敬顺主后也。远祖上洛公方庆。有大功业。为丽朝宗臣。有讳九容。以文章节义名当世。寔公七世祖也。高祖自壤。内赡寺佥正。赠户曹参议。曾祖礼生。清道郡守。赠兵曹参判。祖胤宗。庆尚道节度使。考讳震纪。活人署别坐。妣李氏。骊兴望族。生员敏生女也。嘉靖己酉生公。生三岁。丧二亲。鞠于姑家。少有异质。不烦师承。自力于学。万历癸酉。捷司马。人啧啧谓晓夕发轫。俄以病废举子业。自守泊如。若无意于世者。壬辰兵起。挈家避岭北。仍西指行在。癸巳。荐授义禁府都事。迁造纸署别坐。时皇朝将士东征者旁午。宋经略应昌严重自持。为诸府最。尹海平根寿膺傧接之任。特举公为属。公拮据办治。俱中肯綮有馀地。海平公亟称其才。终以劳勚遘疾。甲午夏。卒于京师旅舍。年仅四十六。因乱权厝于水原。越八年辛丑。移窆永平县南钟贤山未坐丑向之原。距先垄二里。遗意也。公淳悫厚重。御家众以宽。训子弟以严。行已接物。必由谌信而不设町畦崖岸。且不喜言人过失。相识皆亲慕之。以为不可及。孝友天至。椎之宗党。并得其欢心。凡遇祀事。夙戒供具而致其蠲洁。节文仪式。毕据先贤制礼而行之。常以不得逮亲之存为至痛。语及必涕。孽姊之无归者。分与臧获而经纪之。庶出群从之失所者。家育之犹已出。不事生产。唯杜门自适。或数月不出。时与亲旧乐饮。尽醉盘洽而止。性好山水。有小筑于西湖。且买精舍于永平牛头渊上。为终老计。公之葆醇蕴朴既如此。而得沈氏为配。沈氏聪慧秀悫。拔于伦类。事夫子一于柔巽而无违也。待族姓一于敦睦而无间也。莅阃能范而肃也。享祀能敬而诚也。至于需应宾客。惠恤穷匮。各尽其道。而未尝见其靳固也。巫祝祷禳。不接于门庭。子患痘而危。有劝祷者。答曰。有神可祷。莫如吾祖先。祷于家庙果愈。自遭公丧。以死自矢。水浆不入口。号哭不绝声。庐于墓侧。朝夕执奠。擗踊如初丧。过再期犹垢面囚首。哀痛无节。秪以饘粥度日。如是者六七年。柴毁骨立。绝而复苏。犹不肯以医药求治。子矱泣谏。奉还京第。而衣服起居。不改斩衰之容。以终其身。尝闻矱拜参奉不乐曰。官无卑。从官则王臣也。安可去病母而就仕。矱亦去官。沈氏与公同年生。戊申四月。竟不起。距公殁之十五年也。年六十。临终不少戚。唯以护先茔立家庙为托而已。若宜人者。可谓淑慎其身。令誉有终者矣。用是年九月。与公葬同坟。沈氏系出青松。青城伯德符之裔。华胄燀赫。世诞王妃。祖曰通礼院通礼达源。赠吏曹参判。考曰京畿监司铨。赠补祚功臣资宪大夫礼曹判书青坡君。母曰贞夫人李氏。公生一男二女。男矱。十八。登进士。有文誉。举授宣陵参奉不拜。娶议政郑彦信女。生男幼。女长适李睟光。历台阁。今为洪州牧使。清名雅望。为世模楷。乃所谓润卿公也。洪州生二男一女。男长圣求。次敏求。女适进士权儆。生一男三女幼。呜呼。以公之德。洎宜人之贤。而不克享有福履。卒止于斯。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也。或者畜而未发。归成于后乎。铭曰。
坎而封,哲人之藏。
顺而宁,得天之常。
茁于后,惟报之食。
贲诸幽,其迹之卓。
尚书省奏。豫州刺史臣某申省。臣所部颖川太守黄霸。长于治民。抚辑一方。治行为天下最。臣等窃念颖川距河之南。介于陈郑汝蔡之间。地大众夥。实股肱郡也。土多强宗。古称难治。自霸为政以来。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蝗不入境。昭受神报。臣等谨读圣诏曰。共我理。其惟良二千石。今按良二千石。无踰于霸。宜有宠命。以旌异绩。制曰可云云。臣适执笔隶尚书。谨演制意而述其事。以彰皇汉之美。其辞曰。
粤若唐尧之昭治也,始画九州,经理天下。
咸建岳牧,大敷教化。
犹虑黜陟之难明,益严考绩之课。
是以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车服以庸,寔示劝奖。
惟皇汉之受命,承累世之熙洽。
遵古制而条密,政养民而泽浃。
州辖郡县,郡司民牧。
孝廉茂材,由此推毂。
文翁蜚声于西蜀,汲黯著绩于东郡。
纡玺褒之荐至,宠不啻于华衮。
皇穆穆而当天,尤刻意于综核。
有臣黄霸,良二千石。
剖符往釐于颍之滨,字惠如母。
发摘如神,风被雨露。
百里皆春,民歌于道,声闻于天。
颍水浊兮,我侯未迁。
颍水清兮,我侯来宣。
侯多受祉,天子万年。
皇嘉乃绩,何锡予之。
考舆服于周官,申令典于汉仪。
有器于此,舆人攻之。
取象乾坤,以表等威。
簟笰斯皇,命服是宜。
在昔武皇,以迎申公。
今焉辍此,以显尔庸。
惟尔颖川,在前政厖。
自尔之来,先慎教条。
锄厥■䅎,以养嘉苗。
街亭鼓卧,墟落獶眠。
条桑涤场,童呱女娟。
纾我东顾,惟汝其贤。
大邑身之所庇,我有锦而尔制。
民乃惟邦之本,尔则优于柔惠。
河之所润,京师蒙福。
命德之器,靡尔谁属。
我有华轩,约軧错衡。
隼旟翩翩,和銮锵锵。
君子得舆,万民瞻望。
式彰尔德,匪直观美。
尔德伊何,长民是懿。
进律施赏,于汝匪侈。
至可领也,以称朕意。
于戏,对扬休命,益昭德馨。
无长虚伪,实符于名。
道我皇汉之治,与唐帝而并明。
朕方虚席,庶绩其凝。
天子有命,臣敢不承。
惟明天子,赏不僭忒。
稽首拜嘉,彰我帝德。
夫何一佳人兮,步下洞庭之波。
珰以明月之珠,裙以纤云之罗。
酷娉婷又袅娜,未知鲁男子见之以为如何。
属耆卿使定价,认匪人而伊花。
嫌芙蓉之红肥,羞牧丹之繁华。
歌楚楚而曲终,觌髣髴于芦漪。
汀洲间而雪色,霜月夜而天姿。
纷既有此丽质,又重之以内美。
圆扉夕兮泪觐,思百身其焉以。
兰胡然而替爷,嫈所愿则为婢。
遵南浦而洗妆,映明媚于秋水。
云其尤而雨殪,蝶则生而蜂死。
将受肤而涅墨,绕苏项于柔指。
羌一转而嫁祸,在王孙其奚耻。
狞威霁于太守,能事毕于娘子。
娇花移而寸草,孰云重夫生男。
珠丸转于掌上,花价高于江南。
琵琶咽以竹枝,几荻秋于浔阳。
虞姬原而草没,绿妓山而珠藏。
巴僮慧而话古,指一坏曰芦兮。
山苍苍而夕曛,岸瑟瑟而秋枯。
征骖逗于虎邱,尚独题于真娘。
骐虽骨而宝价,梅已查而名香。
怀伊人兮不见,咏芦花而为绥。
搴苍葭而柄揭,滴白露而毫滋。
旷百世而相感,曰娘娘其知否。
荒台寂于卓薛,锦坊空于樊柳。
芦之魂兮不死,倘飞雁之含采。
香虽埋于短阡,名则播于妆台。
非不足于郡志,赋一篇而徘徊。
先仲兄手书,亦既联为大卷,乃开罪脉望,毁于柔口,生而不阅,死无幸焉。相苦抑何迫耶?诗不云乎「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泫然嗟痛,用有斯篇。
中妍不复实,外美有馀貌。
笈策甫豁辟,蟫蠹正超趠。
害多终可祛,字灭讵堪校。
形势齑鸾龙,文采碎圭瑁。
嗟尔微齿角,端然坐侵暴。
酣豢小人儒,诗礼君子盗。
幺䯢朋而从,渠魁前以导。
躬弱惟馂馀,援强乃居奥。
蠡测未云深,蚕食转相效。
语涩尚吐吞,篇佳益咀噍。
至其独工整,卒亦莫椎剽。
偶思掇所遗,殊复领其妙。
今想作书时,神应先笔到。
平生雄千夫,族事真一豹。
犹然妒华藻,况乃见才调。
溟鲲抟扶摇,坎蛙横责诮。
仙人黄鹄举,下士苍蝇笑。
颠霣理亦宜,排挤情可料。
惟兹藐蠕蠢,为物仅翘肖。
箕舌胡为张,鸱吻谁与噪。
精金既焚铄,素纨宛衰耗。
妄谓死易欺,盖同犯不较。
远有万古期,耻为寸简悼。
俯瞰江苍茫,仰观日焜耀。
湍流有诡波,健行无私照。
金薤署琅函,歌钟勒清庙。
永言怀断编,不息咨汝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