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宋僧。寿州寿春人,俗姓许。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相貌奇古,语笑无度,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仁宗每延入禁中,饭毕遽出,未尝揖。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初不可晓,其后多验。卒,仁宗遣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神僧传·卷第九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僧志言。自言姓许。寿春人。落发东京景德寺七俱胝院事清璲。璲见其相貌奇古直视不瞬。心异之为授具戒。然动止轩昂语笑无度。多行市里褰裳疾趋。举指画空伫立良久。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璲独曰。此异人也。人有欲为斋施辄先知以至。温州人林仲芳自其家以摩纳来献。舟始及岸遽来取去。仁宗每延入禁中。径登座加趺。饭毕遽出未尝揖也。或阴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初不可晓其后多验。仁宗春秋渐高嗣位未立。默遣内侍至言所。言所书有十一郎字。人莫测何谓。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一子入继。众始悟。普净院施浴。夜漏初尽。门扉未启。方迎佛。而浴室有人声。往视则言在焉。其具斋荐鲙者。并食之。临流而吐。化为小鲜群泳而去。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縆引舶而济。客至都下遇言。忽谓之曰。非我汝奈何客记其貌。真引舟者也。将死作颂不可晓。已而曰。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仁宗遣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其后善者礼之见额莹然有光。就视之得舍利。
释志言,姓许氏,寿春人。落发京东景德寺七俱视院,事清璲为师。燧尚苦行,讽诵尤勤。言忽造前,跪请愿为弟子。璲见其状貌奇古,直视不瞬,心异之,为授具戒。然动止无常,笑语失度。或袒裼裹裎,旁若无人。或书空咄咄,伫立不去。时行市廛,从屠酷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狂。璲独曰:“此异人也。”人有入寺舍施者,辄先知其至,不俟款扉,指名取供。温州人林仲芳,自其家以衲衣来献,舟始及岸,遽来取去。仁宗尝延入禁中,径登坐结趺。赐之食,食终而末尝揖也。王公士庶,欲与接者,召即赴,然莫与交一言。或阴卜休咎,乞书数字,则挥翰落纸,洒若云烟。初不可晓,其后往往多验。仁宗春秋渐高,皇储末定,默遣内侍至言所索书,言手书付之。中有“十三郎”字,人莫测所谓。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三子,入继大统,众始惊服。大宗正守节,持纸求言书,言不顾,固请,得润州字。未几,守节薨,赠丹阳郡王。见寺童义怀,抚其背曰:“德山临济。”怀既落发,住天衣说法,大为学者所宗。其前知类此。普净院施浴,夜漏初尽,门未启,方迎佛而浴,室有人声,往视则言在焉。有具馔荐鲙者,并食之。临流而吐,化为小鲜,群泳而去。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䊺引舶而济。客至都下遇言,忽谓之曰:“非我,汝奈何。”客熟砚之,真引舟僧也。与曹州居士赵棠善,后棠弃官,隐居番禺。人传棠与言数以偈颂相寄,往还万里,数日即达。棠死,亦盛夏身不坏。言将死,作颂不可晓。已而曰:“我从古始成就,逃多国土,今南国矣。”仁宗闻之,遣内侍,就真身安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后有善厚者礼之,见额上荧然有光,审谛之得舍利。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九○【生卒】:1008—1067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子直。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为睦亲、广亲宅讲书,时英宗为王子,待以师友之礼。历秦州通判、秘阁校理。出知苏州,筑长堤以抗风潮,通水陆。徙广东转运使,治盐运侵窃,岁增十五万缗。英宗立,召为三司判官。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力谏不可尊濮王为皇考。召试,除知制诰。出知定州,徙秦州卒。
蔡抗(一○○八——一○六七),字子直,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景祐元年进士,稍迁睦亲宅讲书。英宗在宫邸,礼为师友。迁太常博士,为秘阁校理,知苏州。嘉祐七年,徙广东转运使,有政绩。英宗立,召判凭由司,以史馆修撰同知谏院。进知制诰,兼判国子监。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神宗即位,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治平四年八月卒,年六十,特赠礼部侍郎。见张方平《蔡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027—1097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微仲。吕大忠弟。仁宗皇祐初进士。调冯翊主簿,改永寿令。英宗即位,为太常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谏英宗勿追崇濮王。神宗时除知制诰,坐环庆兵变,降知临江军。元丰初徙永兴军,时用兵西夏,大防调度有方,务在宽民。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元祐三年,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等同掌国政,凡八年。绍圣中,以党论累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卒谥正悯。有《吕汲公文录》、《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等。
吕大防(一○二七~一○九七),字微仲,蓝田(今属陕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调冯翊主簿、知永寿、青城县,入权盐铁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知泗州。召直舍人院,除知制诰。四年,知延州,以事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徙华州、秦州。元丰初,徙永兴。数年,知成都。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一○八六),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郡公。三年,超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亲政,以党籍,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绍圣四年,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至虔州信丰病卒,年七十一。谥正悯。《宋史》卷三四○、《东都事略》卷八九有传。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介绍】: 宋龙游人,字大防。神宗熙宁六年进士。累官知饶州府。有学行,从游者众。为龙游士子发举之第一人。全宋诗
吕防,字大防,龙游(今属浙江)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元丰七年(一○八四)以临川知县权抚州州学教授(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二)。后奉祠,归家讲学。事见明万历《龙游县志》卷七、卷八。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一五七〇
吕大防(一〇二七——一〇九七),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后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皇祐初进士及第,调冯翊主簿、永寿令。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入为盐铁判官。英宗即位,改太常博士,命为监察御史里行。以争濮王称考,出知休宁县。神宗立,通判淄州。熙宁元年知泗州,为河北转运副使,召直舍人院。韩绛宣抚陕西,命为判官,又兼河东宣抚判官,除知制诰。四年知延州,会环庆兵乱,落知制诰,以太常博士知临江军。数月徙知华州,除龙图阁待制、知秦州。元丰初,徙永兴。居数年,知成都府。哲宗继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迁吏部尚书。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封汲国公。在位凡八年,宣仁后崩,出知颍昌府,寻改永兴军。未几,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居郢州。绍圣四年贬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赴贬所途中,卒于虔州信丰,年七十一。著有《杜工部年谱》(存)、《韩吏部文公集年谱》(存)、《吕汲公文录》。见《宋史》卷三四〇《吕大防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九六【生卒】:1084—1153 【介绍】: 宋宗室,字立之。赵仲御第四子。好学,善属文。初补右班殿直,累迁权同知大宗正事。钦宗靖康末,承孟太后旨,诣南京奉高宗即位。因论黄潜善误国,出知南外宗正事。苗刘之变,贻书张浚、吕颐浩,促其勤王。事平,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数言事忤秦桧。岳飞被诬,士袅以百口保之。桧大怒,遂夺官,谪居建州。卒后追封循王。
赵士袅(一○八四——一一五三),字立之,郇康孝王仲御第四子。好学,善属文。初补右班殿直,累迁忠州防禦使,郑州观察使,由宁远军承宣使转权同知大宗正事。除光山军节度使,论黄潜善误国,出知南外宗正事,后同知大宗正事。累乞祠不许。以定策功,加检校少师。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数言事忤秦桧,谪居于建州,凡十二年而薨,年七十,追封循王。《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