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赫连勃勃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胡义周 朝代:魏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夏安定临泾人。
习经史,善为文。
初仕后秦姚泓,为黄门侍郎。
后秦被灭,投夏赫连勃勃仕秘书监。
勃勃作统万城,义周为作铭立石,颂其功德。
全晋文
义周,安定临泾人,仁赫运勃勃为秘书监。
胡渊 朝代:魏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夏安定临泾人。
赫连勃勃,任给事黄门侍郎。
北魏平统万城,渊以城降,赐爵武始侯。
后授河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1 【介绍】: 十六国时匈奴人,铁弗部首领。
刘虎孙。
前秦甘露二年附苻坚,封左贤王。
入居塞内。
旋娶代王什翼犍女为妻,次年背坚归代。
建元元年反代,复为坚所擒,又附坚。
坚分国民为二部,以卫辰为西单于,统其河西之部。
及代为苻坚所灭,受坚命统代民一部。
淝水之战后,附后秦,姚苌封卫辰为河西王大单于。
北魏登国中,为道武帝攻破,遁走时为其部下所杀。
赫连勃勃建夏国,追尊为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十六国时南凉主。秃发乌孤弟。鲜卑族。乌孤在位时为骠骑大将军、西平公、凉州牧。东晋安帝隆安三年乌孤死,嗣兄位,徙治西平。改年建和。曾遣弟傉檀大破后凉主吕纂袭击,斩首二千余级。建和二年,改称河西王。将死,传位于其弟傉檀。在位四年。
全晋文
利鹿孤,河西鲜卑人。
乌孤弟,以晋隆安三年袭兄位,僭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
逾年改元建和,其明年僭称河西王,以晋元兴元年死,谥曰康王。
姚冲 朝代:后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9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
姚兴幼弟。
雄武绝伦,善骑射。
官平北将军。
弘始十一年(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兴遣冲与征虏将军狄伯支等攻赫连勃勃
军次岭北,冲欲回袭长安,伯支不从,冲鸩杀之。
兴闻冲谋逆,赐死。
王奚 朝代:后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9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
骁勇有膂力,善骑射。
仕后秦主姚兴为护羌校尉。
夏国赫连勃勃来攻,奚聚羌胡三千余户于敕奇堡拒之,勃勃之众多为所伤。
勃勃乃羁縻围之,堰断其水。
堡人窘迫,执奚出降。
勃勃欲用之,奚与所亲数十人自刎死。
贾彝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广川人,字彦伦。
初为后燕辽西王记室参军,后被俘归魏。
道武帝即位,为尚书左丞,参与国政。
道武帝天赐末,为叛胡所执,送于后秦姚兴。
积数年,遁归,又为夏赫连勃勃所执,拜秘书监。
年六十一卒。
姚详 朝代:后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1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
羌族。
姚襄孙。
姚苌时为安远将军、始平太守。
兴嗣立,前秦苻登兵至,尹祎用详计大破之,进屯金城。
会鲜卑薛勃叛,围详于金城,兴亲率军来救,遂解围,徙镇杏城。
弘始十三年(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夏王赫连勃勃来攻,详粮尽弃三城南奔,兴遣姚显救之。
兵败被杀。

人物简介

简介
东晋末刘宋时代僧。生卒年不详。关中(陕西)人。号白足和尚。出家后,常显神通。晋孝武帝太元末年,携带经、律数十部,至高句丽(辽东半岛)弘扬教法,此为高句丽闻道之始。义熙初年,还归关中。东晋末年,值匈奴肆虐,屠戮沙门,以刀斩师,然未能伤。继由长安移住于平城。后逢北魏太武帝废佛法难,帝亲斩之而不死,因惧师之神通,遂痛悔其废佛之过。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关中人。
史亡其氏。
为沙门大元末。
游辽东。
授三乘法。
为高丽佛教流通之始也。
义熙初。
还长安又大弘佛教。
名振三辅。
始两足白行泥淖中不沾污。
号白足和尚。
有男子王胡者。
其叔死数年。
忽还家牵胡手。
游地狱。
且祝曰。
当奉事白足阿练。
既归。
胡遍求得以事之。
于是神异显著。
晋末匈奴自朔方来。
陷关中杀伐多。
始遇之而刃不能伤。
赫连勃勃嗟异。
赦。
馀沙门不杀。
始因潜山林禅诵。
俄拓拔焘王长安。
而任崔浩以𡨥谦之之言劝。
焘尽诛沙门。
以绝其法。
使无为民害。
焘信之。
太平七年。
遣兵。
烧佛舍。
放僧尼。
罢道。
窜逸者捕斩之。
一境为空。
久之始知其可化。
因焘元会曰。
持锡至宫门伍伯白有道人至。
焘曰。
趣斩之刃下不伤。
以白焘。
焘大怒抽佩力自斩。
不能伤。
剑有微痕。
如线。
令置虎槛中。
虎皆怖伏。
不敢瞬。
焘于是延上殿再拜悔谢。
始为说法。
焘愧恨感疾。
而浩谦皆以恶疾。
死。
焘忿以事尽诛两族。
下书兴复释教。
焘死孙浚嗣佛法又盛始。
不知所终。
神僧传·卷第二
释昙始。
关中人。
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
晋孝武太元之末。
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
显授三乘立以归戒。
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
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
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时长安人王胡。
其叔死数年。
忽见形还将胡遍游地狱示诸果报。
胡辞还。
叔谓胡曰。
既已知因果。
但当奉事白足阿练。
胡遍访众僧。
唯见始足白于面。
因而事之。
晋末朔方匈奴赫连勃勃
破获关中斩戮无数。
时始亦遇害。
而刃不能伤。
勃勃嗟之。
普赦沙门悉皆不杀。
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
后拓跋焘复克长安擅威关洛。
时有博陵崔浩。
少习左道猜嫉释教。
既位居伪辅焘所仗信。
乃与天师寇氏说。
焘以佛化无益有伤民利。
劝令废之。
焘既惑其言。
以北燕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
分遣军兵烧掠寺舍。
统内僧尼悉令罢道。
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
得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至。
至太平末。
始知焘化时将及。
以元会之日忽杖锡到官。
有司奏云。
有一道人足白于面。
从门而入。
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
遽以白焘。
焘大怒自以所佩剑斫之。
体无馀异。
唯剑所著处有痕如线焉。
时北园养虎于槛。
焘令以始喂之。
虎皆潜伏终不敢近。
试以天师近槛虎辄鸣吼。
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能及。
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
悔其过失。
始为说法明辩因果。
焘大生愧惧。
遂感疠疾。
崔寇二人次发恶病。
始后不知其所终。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昙始。
关中人。
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
晋孝武大元之末。
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
显授三乘立以归戒。
盖高句骊闻道之始也。
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
始足白于面。
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
天下咸称白足和上。
时长安人王胡。
其叔死数年忽见形还。
将胡遍游地狱。
示诸果报。
胡辞还。
叔谓胡曰。
既已知因果但当奉事白足阿练。
胡遍访众僧。
唯见始足白于面。
因而事之。
晋末朔方凶奴赫连勃勃
破擭关中斩戮无数。
时始亦遇害。
而刀不能伤。
勃勃嗟之。
普赦沙门悉皆不杀。
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
后拓跋焘复剋长安擅威关洛。
时有博陵崔皓。
少习左道猜嫉释教。
既位居伪辅。
焘所仗信。
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佛教无益有伤民利。
劝令废之。
焘既惑其言。
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
分遣军兵烧掠寺舍。
统内僧尼悉令罢道。
其有窜逸者。
皆遣人追捕。
得必枭斩。
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至。
至太平之末。
始知焘化时将及。
以元会之日忽杖锡到宫门。
有司奏云。
有一道人足白于面。
从门而入。
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
遽以白焘。
焘大怒自以所佩剑斫之。
体无馀异。
唯剑所著处有痕如布线焉。
时北园养虎于槛。
焘令以始喂之。
虎皆潜伏终不敢近。
试以天师近槛。
虎辄鸣吼。
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
悔其𮘧失。
始为说法明辩因果。
焘大生愧惧。
遂感疠疾。
崔寇二人次发恶病。
焘以过由于彼。
于是诛剪二家门族都尽。
宣下国中兴复正教。
俄而焘卒。
孙𤀹袭位。
方大弘佛法盛迄于今。
始后不知所终。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释昙始。
关中人也。
自出家多有异迹。
足白于面。
虽涉泥水。
未尝沾湿。
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以晋大元末年赍持经律数十部。
往化辽东。
乘机宣化。
显授三乘。
立以归戒。
梁僧传以此为高句丽开法之始。
时当开土王五年。
新罗奈勿王四十一年。
百济阿莘王五年。
而秦符坚送经像后二十五年也。
是后四年。
法显西入天竺。
又二年罗什生来。
玄高法师生焉。
晋义熙初。
师复还关中。
唱道三辅。
长安人王胡之叔父某死已数年矣。
一日梦中忽来现形。
接引王胡。
游遍地狱。
示诸果报。
胡辞还释。
谓胡曰。
既已知其因果。
要当奉事白足阿练用修白业。
胡敬诺寤已。
遍询众僧。
惟见始足白曰面。
因即事之。
晋末丐奴赫连勃勃袭取关中。
斩戮无数。
师亦遇害。
刀不能伤。
普赦沙门。
悉皆不杀。
而潜遁山中。
修头陀密行。
未几拓跋焘复剋长安。
擅威关洛。
时传陵崔浩少习左道。
猜疾释教。
位居伪辅。
为焘所深信。
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谓佛教无益于世。
民利有伤。
劝令废之。
焘惑其言。
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
分遣军士。
烧掠寺社。
统内僧尼悉令罢道。
其有窜逸者。
追捕枭斩之。
四境之内无复沙门。
时玄高等被害。
语在本传。
师闭绝于兵革所不至处。
依隐阅世及太平末。
师算知焘化之将至。
乃于元会日。
手策金锡。
即到宫门。
有司奏云。
有白足道人。
从官门径入。
仪形可怪焘闻已。
即令猛卒斩之。
不伤。
焘大怒自以所佩利剑斫焉。
惟剑所著处有痕如红绵。
体无馀异。
时有北园养虎子槛。
焘驱令贻之。
虎皆潜伏。
终不敢近。
焘试遣天师近槛。
猛虎辄鸣吼。
直欲搏噬。
于是焘乃知佛教威神非黄老所及。
即奉师上殿顶礼其足。
悔责愆咎。
师为说因果报应不差。
指掌开示。
略现神异。
焘生大惭惧。
改往修来。
然祸恶已稔。
遂感厉疾。
而崔寇亦发恶病。
将入死门。
焘以谓祸由彼作罪。
不可赦。
因族灭二家。
宣令国内。
光复竺教。
钟梵相闻。
既而孙𤀹袭位。
深惩殷鉴。
洪阐真风。
宝氎制度。
其兴也勃焉。
师不知所往。
赞曰。
火炎昆冈。
玉石俱焚。
霜严草野。
萧兰共悴。
师之艰难险阻。
诚曰殆哉。
虽伐树削迹不足比也。
然随时隐现。
若青山白云之开遮。
遇害亏盈。
如碧潭明月之橯樚。
捐躯济溺。
道之以兴。
菩萨法护。
正当如此。
其适来桑域。
决膜生盲。
亦乘夙愿而至者耶。
贺狄干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鲜卑族。
为将以平当称。
稍迁北部大人。
道武帝遣狄干结婚于后秦姚苌。
会苌死姚兴立,因留狄干而绝婚。
天赐中,赫连勃勃叛兴,兴乃遣使与魏交好,遣狄干还。
狄干在长安幽闭时,习读书史,通《论语》、《尚书》,举止类儒者。
道武帝尝以其为功臣而封官爵,及狄干归,恶其言语衣服类中原,忿而杀之。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