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芬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新罗国王诸公子也。
金氏。
父武。
林官为苏判异。
贵如中朝一品。
然素谙佛理。
而未有嗣息。
乃造观音经千部。
因致祈祷意。
且曰苟有所出。
将使续慧命。
而度生类。
非敢冀以亢家门显祖宗也。
既而其母梦星入怀以娠。
及其娩。
适与先佛同月日。
识者以为瑞。
性聪敏。
入小学即能遍览。
稍长益习空寂法。
而世俗念无所蒂芥。
会并丧二亲。
寻麻衣草屦。
遁居林壑。
构小室。
周树荆棘。
坐则悬发梁上。
小困则顿撼钩刺。
辄至醒寤。
所脩白骨观。
日以明利。
而无复昏散二障矣。
俄而王以其次当绍位。
屡徵不为起。
复遣使谓曰。
能起则已。
否将造山手刃之。
藏曰。
吾宁持戒死。
无或犯戒生。
王闻而愧服焉。
遂命薙落受具。
久之屏绝往来。
粮粒空乏。
时有异乌。
衔果馈献。
亦就藏掌共食。
每候日中以为常。
然尤愧于无以利物。
尝梦伟丈夫二人语曰。
卿欲何为。
藏曰。
惟欲利众生耳。
丈夫以五戒法授之曰。
是可以利众生者。
且曰。
吾以悯汝故。
自忉利天来。
语讫而觉。
于是藏出山仅一月。
士女之获授五戒者。
遍国中。
贞观十二年。
偕弟子僧实等十馀人。
至京师。
诏住胜光别院。
共施丰缛。
而或有以其充物动忮心者。
夜闯其户。
则惊悸莫敢前。
旦从藏悔罪受戒而去。
当是时。
虽生盲者。
见藏则复睹。
以故远近趋附。
日千计。
上以其地非藏所堪处。
诏徙终南山云际寺。
别居嵰崿之上。
以避喧坌。
而鬼神多就受戒。
尝患痍疹。
见受戒神。
为之摩抚而愈。
如是阅三夏。
一日有大神。
拥众无数。
皆带甲持仗。
扶金舆而前曰。
迎慈藏。
复有大神。
力拒不许迎。
顷之臭气蓬勃。
一弟子暴卒。
久而稣。
藏即就绳床。
召众诀别。
悉出诸衣物。
行僧德施法。
忽觉香气。
通畅内外。
是夕梦。
有神报藏曰。
自今而后。
寿可八十馀也。
十七年。
其王上表朝廷。
乞藏还本国。
诏可。
藏始下山。
诏慰问赐帛二百疋。
用充衣服费。
及诏入内。
赐衲伽梨一领。
杂䌽五百段。
东宫亦致二百段。
仍于弘福寺。
会诸大德设斋。
作太常九部乐。
度僧八人。
以荣其归。
藏又请经一藏并像设供仪等。
于是其王以藏为大国统。
王芬寺。
筑院度人。
以示优渥。
夏入王宫。
讲大乘论。
又讲菩萨戒本于皇龙寺。
凡七昼夜祥云瑞雾。
覆所讲之堂。
甘露降于林木。
海东戒法之兴。
于斯为盛。
藏以海东夷俗。
必一𨤲正。
以彷佛华夏。
故儒林梵苑至今可观。
皆是藏之遗志焉。
又圆胜者。
辰韩人也。
贞观初。
西游中国法肆。
晚与藏东返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护法下
释慈藏。
姓金氏。
新罗国人。
其先三韩之后也。
中古之时。
辰韩马韩卞韩。
率其部属。
各有魁长。
案梁贡职图。
其新罗国。
魏曰斯卢。
宋曰新罗。
本东夷辰韩之国矣。
藏父名武林。
官至苏判异(以本王族比唐一品)既向高位。
筹议攸归。
而绝无后嗣。
幽忧每积。
素仰佛理乃求加护。
广请大舍祈心佛法。
并造千部观音。
希生一息。
后若成长。
愿发道心度诸生类。
冥祥显应。
梦星坠入怀。
因即有娠。
以四月八日诞。
载良晨。
道俗衔庆希有瑞也。
年过小学。
神睿澄兰独拔恒心。
而于世数史籍略皆周览。
情意漠漠无心染趣。
会二亲俱丧。
转厌世华。
深体无常终归空寂。
乃捐舍妻子第宅田园。
随须便给行悲敬业。
子尔只身投于林壑。
粗服草屩用卒馀报。
遂登峭隒独静行禅。
不避虎兕常思难施。
时或弊睡心行将徵。
遂居小室。
周障棘刺露身直坐。
动便刺肉。
悬发在梁。
用祛昏漠。
修白骨观转向明利。
而冥行显被物望所归。
位当宰相频徵不就。
王大怒。
敕往山所将加手刃。
藏曰。
吾宁持戒一日而死。
不愿一生破戒而生。
使者见之不敢加刃。
以事上闻。
王愧服焉。
放令出家任修道业。
即又深隐。
外绝来往。
粮粒固穷。
以死为命。
便感异鸟各衔诸果就手送与。
鸟于藏手就而共食。
时至必尔。
初无乖候。
斯行感玄徵。
罕有联者。
而常怀戚戚慈哀含识。
作何方便令免生死。
遂于眠寐见二丈夫曰。
卿在幽隐欲为何利。
藏曰。
惟为利益众生。
乃授藏五戒讫曰。
可将此五戒利益众生。
又告藏曰。
吾从忉利天来。
故授汝戒。
因腾空灭。
于是出山。
一月之间国中士女咸受五戒。
又深惟曰。
生在边壤佛法未弘。
自非目验无由承奉。
乃启本王西观大化。
以贞观十二年。
将领门人僧实等十有馀人。
东辞至京。
蒙敕慰抚。
胜光别院厚礼殊供。
人物繁拥财事既积。
便来外盗。
贼者将取心战自惊。
返来露过。
便授其戒。
有患生盲。
诣藏陈忏后还得眼。
由斯祥应。
从受戒者日有千计。
性乐栖静。
启敕入山。
于终南云际寺东悬崿之上。
架室居焉。
旦夕人神归戒又集。
时染少疹。
见受戒神为摩所苦。
寻即除愈。
往还三夏常在此山。
将事东蕃。
辞下云际。
见大鬼神其众无数。
带甲持仗云。
将此金舆迎取慈藏。
复见大神与之共斗拒不许迎。
藏闻臭气塞谷蓬勃。
即就绳床。
通告诀别。
其一弟子又被鬼打躄死乃苏。
藏即舍诸衣财。
行僧德施。
又闻香气遍满身心。
神语藏曰。
今者不死。
八十馀矣。
既而入京。
蒙敕慰问。
赐绢二百匹。
用充衣服贞观十七年。
本国请还。
启敕蒙许。
引藏入宫。
赐纳一领杂䌽五百段。
东宫赐二百段。
仍于弘福寺为国设大斋。
大德法集。
并度八人。
又敕太常九部供养。
藏以本朝经像彫落未全。
遂得藏经一部并诸妙像幡花盖具堪为福利者。
赍还本国。
既达乡坏。
倾国来迎。
一代佛法于斯兴显。
王以藏景仰大国。
弘持正教。
非夫纲理。
无以肃清乃敕藏为大国统。
王芬寺。
寺即王之所造。
又别筑精院。
别度十人恒充给侍。
又请入宫。
一夏讲摄大乘论。
晚又于皇龙寺讲菩萨戒本。
七日七夜天降甘露。
云雾奄蔼覆所讲堂。
四部兴嗟声望弥远。
及散席日。
从受戒者其量云从。
因之革厉十室而九。
藏属斯嘉运。
勇锐由来。
所有衣资并充檀舍。
惟事头陀。
兰若综业。
正以青丘佛法东渐百龄。
至于住持修奉盖阙。
乃与诸宰伯祥评纪正。
时王臣上下。
佥议攸归。
一切佛法须有规猷。
并委僧统藏令僧尼五部各增旧习。
更置纲管。
监察维持。
半月说戒依律忏除。
春冬总试令知持犯。
又置巡使。
遍历诸寺诫励说法。
严饰佛像营理众业。
镇以为常。
据斯以言。
护法菩萨即斯人矣。
又别造寺塔十有馀所。
每一兴建合国俱崇。
藏乃发愿曰。
若所造有灵。
希现异相。
便感舍利在诸巾钵。
大众悲庆积施如山。
便为受戒。
行善遂广。
又以习俗服章中华有革。
藏惟归崇正朔义岂贰心。
以事商量举国咸遂。
通改边服一准唐仪。
所以每年朝集位在上蕃。
任官游践并同华夏。
据事以量通古难例。
撰诸经戒疏十馀卷。
出观行法一卷。
盛流彼国。
有沙门圆胜者。
本族辰韩清慎僧也。
以贞观初年。
来仪京辇遍陶法肆。
闻持镜晓志存定摄。
护法为心。
与藏齐襟秉维城堑。
及同返国大敞行途讲开律部。
惟其光肇自昔东蕃有来西学。
经术虽闻无行戒检。
缘搆既重。
今则三学备焉。
是知通法护法代有斯人。
中浊边清于斯验矣。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金。
新罗国人。
其先三韩之后。
东方辰韩国也。
藏父名武林。
官至苏判。
异(北唐一品)享高位。
而无后嗣。
幽忧每积。
素仰佛理。
乃求加护。
广请大舍。
祈心佛法。
并造千部观音。
希生一息。
后若成长。
愿发道心。
度诸生类。
冥祥显应。
梦星坠入怀。
因即有娠。
以四月八日诞。
年过小学。
神睿澄简。
世数史籍。
略皆周览。
会二亲俱丧。
转厌世华。
深体无常。
终归空寂。
乃捐舍妻子。
第宅田园。
随须便给。
孑尔只身。
投于林壑。
粗服草屩。
独静行禅。
时或毙睡。
遂居小室。
周障棘刺。
露身直坐。
动便刺肉。
悬发在梁。
用祛昏漠。
物望所归。
位当宰相。
频徵不就。
王大怒。
敕住山所将加手刃。
藏曰。
吾宁持戒一日而死。
不愿一生破戒而生。
使者惧之。
不敢加刃。
以事上闻。
王愧服焉。
放令出家。
任修道业。
即又深隐。
外绝来往。
粮粒固穷。
以死为命。
便感异鸟各衔诸果。
就手送与。
鸟于藏手。
就而共食。
时至必尔。
初无乖候。
常怀戚戚。
慈哀含识。
作何方便。
令免生死。
遂于眠𥧌。
见二丈夫曰。
卿在幽隐。
欲为何利。
藏曰。
唯为利益众生。
乃授藏五戒讫曰。
可将此五戒。
利益众生。
藏于是出山。
一月之间。
国中士女。
咸受五戒。
又深唯曰。
生在边壤。
佛法未弘。
自非目验。
无由承奉。
乃启本王。
西观大化。
以贞观十二年。
领门人僧实等。
十有馀人。
东辞至京。
蒙敕慰抚胜光别院。
厚礼殊供。
人物繁拥。
财事既积。
贼者将取。
心颤自惊。
反来露过。
便受其戒。
有患生盲。
诣藏陈忏。
后还得眼。
由斯祥应。
从受戒者。
日有千计。
性乐栖静。
启敕入山。
于终南云际寺东。
悬崿之上。
架室居焉。
旦夕人神归戒。
往还三夏。
常在此山。
将事东蕃。
辞下云际。
见大鬼神。
其众无数。
带甲持仗。
云将此金舆。
迎取慈藏。
复见大神与之共斗。
拒不许迎。
神语藏曰。
今者不死。
八十馀矣。
既而入京。
蒙敕慰问。
赐绢二百疋。
用充衣服。
贞观十七年。
本国请还。
启敕蒙许。
引藏入宫。
赐衲一领。
杂䌽五百段。
东宫赐二百段。
仍于弘福寺。
为国设大斋。
大德法集。
并度八人。
又敕太常九部供养。
藏以本朝经像。
凋落未全。
遂得藏经一部。
并诸妙像。
幡花盖具。
堪为福利者。
赍还本国。
既达乡壤。
倾国来迎。
一代佛法。
于斯兴显。
王以藏景仰大国。
弘持正教。
非夫纲理。
无以肃清。
乃敕藏为大国统。
王芬寺。
又别筑精院。
别度十人。
恒充给侍。
请入宫一夏。
讲大乘论。
晚又于皇龙寺。
讲菩萨戒本。
七日七夜。
天降甘露。
云雾𩃗霭。
覆所讲堂。
四部兴嗟。
声望弥远。
藏属斯嘉运。
所有衣资。
并充檀舍。
唯事头陀。
兰若综业。
正以青丘佛法。
东渐百龄。
乃与诸宰。
详评纪正。
一切佛法。
须有规猷。
并委僧统。
藏令僧尼五部。
各增旧习。
更置纲管。
监察维持。
半月说戒。
依律忏除。
春冬总试。
令知持犯。
又置巡使。
遍历诸寺。
诚厉说法。
严饰佛像。
营理众业。
镇以为常。
又别造寺塔。
十有馀所。
藏乃发愿曰。
若所造有灵。
希现异相。
便感舍利。
在诸巾钵。
大众悲庆。
积施如山。
便为受戒。
行善遂广。
又以习俗服章。
华中外革。
藏唯归崇正朔。
举国咸遂。
通改边服。
一准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