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询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于皇神功,有严惟清。
吉蠲孝祀,惟神之宁。
对越在天,绥我思诚。
敷祐亿年,邦家之庆。
绀岳祠述古 明 · 南孝温
五言绝句
显宗南幸日,丹马渡临津。
若不挥旗鼓,吾其左衽人。
三雍 明 · 李荇
唐虞已远。三代云邈。
慨王迹之既熄。郁文治之否塞。
繄汉高之草创。谓诗书其安事。
文未遑乎礼乐。武徒务乎功利。
嗟先世之旧典。荡无遗而扫地。
幸光武之中兴。乃锐意于出治。
我推赤心。彼安反侧。
戈未及投。马未及息。
延访儒雅。讲论道艺。
眷帝王之为政。有一代之盛制。
灵台为测候之所。明堂为布政之宫。
况菁莪之乐育。首善自乎辟雍。
惟复古而重恢。其不在于朕躬。
爰命博士。爰考礼书。
载审厥义。载度厥居。
宗伯展仪。司空效技。
俭不至陋。丽不及侈。
讵土木之是程。谅王政之攸急。
曰三雍以揭号。究厥本其惟一。
想夫明堂之制也。上圆象乾。
下方法坤。度列筵以置位。
洞四方而疏门。顺阴阳而异处。
独玆室之居尊。于以享其上帝。
于以配其祖宗。于以朝其群后。
于以宣其皇风。蔼政事之惟醇。
见天下之大同。此则明堂之明。
王道之所以隆也。灵台之制也。
积德为本。累仁为基。
奏成功于不日。若天设而神施。
耸岌嶪而中天。俯星辰于下墀。
于以察其氛祲。于以验其治忽。
于以时其观游。于以节其劳逸。
原经始之初心。羌与民而同乐。
此则灵台之灵。王道之所以极也。
辟雍之制也。道阃深邃。
义闼轩朗。宫居要而轮奂。
水环带而滉瀁。励昕夕之藏修。
纷济济而揖让。于以虔其释菜。
于以隆其养贤。于以讲其大事。
于以尊其高年。焕一世之宏规。
表吾道之方亨。此则辟雍之雍。
王道之所以成也。是乃至治之原。
大化之先。著于王制之书。
咏于太雅之篇。皆古昔圣王制作之彬彬。
类天地之陶甄。合而称之为三雍。
则自东都而始焉者也。迨夫显宗继体。
贲饰增光。海内密如。
既阜且康。乃幸明堂。
明堂孔宜。乃幸灵台。
云物有辉。振振皇皇。
遂幸乎辟雍。辟宫幽幽。
辟流溶溶。穆穆肃肃。
天子之容。袒割执爵。
拜老乞言。苟一善之可采。
岂万乘之自尊。然后设函丈进胄子。
横经问难。研覈义理。
环桥门而观听。盖旷代而未有。
浸浸乎隆古之遗风。视玆名其不负。
虽然帝王之治。不在虚文。
礼云礼云。玉帛其云。
惟彼建武之创始。永平之慇勤。
徒外貌之是事。顾躬行之未闻。
封禅之举。孰如受合宫之会朝。
谶纬之尚。何似察高台之祥妖。
况于乐与于论。岂察察以为明。
然则汉家三雍之制。不过乎徒有其名而已。
方今神圣相承。重熙累洽。
法宫施端拱之化。书云绝纤芥之孽。
矧贤关之大开。蔚多士之云集。
淳风以之而宣扬。和气由是而充塞。
虽无三雍之名。而有三雍之实。
当与三代而比盛。又何汉氏之足说。
若有一介上兮。澹一己之灵台。
沐泮水之馀波。荫泽宫之良材。
庆时雍之载歌。庶稽古之是力。
傥明庭之一对。奚必区区于明堂制度之末也哉。
岩岩中书堂,千古阅年时。
髦硕迭登进,赫赫民瞻之。
陈迹了无凭,荡似风埃吹。
仁宪独何人,冠服留在玆。
辉辉紫襕衫,烂若晨霞垂。
英英水苍佩,璁瑀缤委蛇。
矧彼骇鸡珍,夺眼光生奇。
丽朝及今日,世代邈难追。
如何尚鲜明,宛尔当年仪。
虫蠹窜莫近,埃壒飘难缁。
岂非鬼物护,朝暮烦呵麾。
感此忽起跪,喟焉兴嗟咨。
丽运始中否,淫后胎忧危。
那知竹筒书,激却奸臣脾。
溅血惨宸极,置君真奕棋。
谁将其怼心,泄得同天悲。
獠虏假为名,百万驱熊罴。
逆孽已授首,豺狼犹朵颐。
庙社一炬尘,宫阙虚为基。
江南几万里,黄屋风披披。
天步属艰难,千钓持才丝。
维时奋大义,宇宙誓心期。
一扫龟州城,积甲齐陵陂。
雄雄再造功,岂但铭鼎彝。
旷古宠渥隆,金花簪八枝。
邓贾不足齿,郭李声同驰。
柱石屹不动,邦家倚蓍龟。
残年更休致,山水闲遨嬉。
进退既可称,终始俱无亏。
遗泽八人深,愈久有馀思。
所以箧笥藏,流传迄于斯。
蓬莱好事公,十袭缄縢宜。
从今益无穷,以永来者知。
嗟余生苦晚,文星秘莫窥。
何时沔阳路,一拜英灵祠。
大良君询安宗郁之子。母千秋太后皇甫氏生子。是私金致阳所生也。与致阳谋为王后。忌大良君。强令出家。年十二。初寓崇教寺。有僧梦见大星陨寺庭。变为龙。又变为人。即大良君也。由是众多奇之。后寓居三角山神穴寺。太后遣人谋害者屡矣。寺有老僧。穴地室中匿之。而上置卧榻。以防不测。后穆宗薨。迎立是为显宗
老释梦天魂悠扬,大星触地金煌铓。
忽变为龙鳞甲动,匪龙伊人在中堂。
右手把握风雷权,左手笑指天中央。
莲花座下掘及泉,六丁勤护争奔忙。
山前夹匕尔妄想,无柰堂堂天日相。
谁知三角五彩云,一道暗接青松嶂。
世外不禁桑变海,人间倏捲弥天网。
讴歌唱满神穴路,九五共见飞龙上。
不闻鹄岭前头银海阔,横庚叶吉言不爽。
契丹圣宗侵入开京。焚烧宫阙。显宗收复开京。筑罗城。国人喜而歌之。或曰避蒙兵入都江华。复还开京作是歌也。金刚城。言其城坚如金之刚也。
城之高不可踰,城之坚不可开。
昔无城胡虏入,宗祊燬灭随烟灰。
今有城涣王居,翠华远自天际回。
居民且安堵,泪滴髑髅堆。
螺蚌尚有闭,御敌宁无具。
兽角上齐云,睥睨辉朝晷。
人言金刚固,金刚亦何有。
上德輶如毛,天险鬼神守。
人和作屏翰,筑斯徒勤劬。
金刚若可恃,爽鸠必恒久。
君看运讫五百年,圣世千千万万垂裕后。
太师中书令致仕崔冲。海州大宁郡人。自显庙中兴。干戈才息。未遑文教。冲收召后进。教诲不倦。诸生填溢门巷。遂分九斋曰。乐圣,大中,诚明,敬业,造道,率性,进德,太和,待聘。谓之侍中崔公徒。凡应举者必先隶徒中学焉。每岁暑月。借归法寺僧房为夏课。择徒中及第学优未官者为教导。授以九经三史。间或先进来过。乃刻烛赋诗。榜其次第。呼名而入。设小酌。童冠列左右。奉樽俎。进退有仪。长幼有序。竟日酬唱。观者莫不嘉叹。及文宗二十二年卒。遣太医监李盐赍诏吊慰。谥文宪。配享靖宗庙庭。自后学者亦皆隶名九斋籍中。谓之文宪公徒。又有儒臣立徒者十一。世称十二徒。冲徒为最盛。东方学校之兴。盖由冲始。时称海东孔子。
桂苑腾笔花王讽,彼哉何与斯文会。
丙鹿乘运以武兴,玉龙翻偈葱岭带。
古有湖学今九斋,大东儒术方伊始。
用之乡党能变俗,用之邦国能资治。
九月山前开讲席,一时济济横经士。
十二徒中称文宪,中华文物依俙是。
一脉上接八条教,馀澜鼓发沧海水。
已道丹山易已东,更闻圣真乘桴至。
至今陶成礼乐乡,冠天履地谁非功。
杏树宫前有遗憾,明庭大议嗟非公。
除夜感怀 清 · 尹凤九
七言绝句
极知此道无终否,明年太岁是涒滩。
晦翁诗句尤翁诵,慷慨今宵意一般。
按:涒滩申也。此首句。朱子己未年作也。明年太岁。即庚申也。庚申宋太祖开国元年也。时宋南渡不振。皮币金虏。朱子含忍于时事。感怀太祖建国之岁重回。有此诗。我显庙戊申。亦高皇帝开国之元年重回也。尤翁为诵此诗。仰勉尊周复雠之义。今此明年太岁涒滩。又是毅皇帝殉国之再回甲甲申也。志士之泪血已久矣。诵晦翁之诗。感尤翁之义。激昂之极。聊足末句。庸识无限之意云。
咏东史 其四百十二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绝句
① 亦就史略中编入东事者作之。而所载太略。故间取见于他书者。以寓褒贬之义。
皇甫淫荒人尽夫,郁烝亦是自家谟。
初既不能严内外,薄施流窜又何迂(郁太祖第八子。景宗薨。妃皇甫氏出居私第。郁烝之有娠。王知之。流郁于泗水县。妃生子询。后为显宗。妃戴宗女。尝梦登鹄岭旋流入国中。尽成银海。卜之。曰生子则王有一国。戴宗。成宗考。)
咏东史 其四百十九 (庚午) 清 · 尹愭
七言绝句
① 亦就史略中编入东事者作之。而所载太略。故间取见于他书者。以寓褒贬之义。
丽朝家法欲无讥,姊妹至亲每翟袆。
显宗既纳成宗女,又纳敬章女作妃
⑴ 显宗纳成宗女为妃。后又纳敬章太子女为妃。敬章。戴宗第二子。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