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棩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宋时烈(朝鲜语:송시열,1607年—1689年),朝鲜王朝中期政治家、哲学家,乳名圣赉,字英甫,号尤庵、尤斋、华阳洞主人、南涧老叟、桥山老父。
他是金长生、金集的门人,早年曾为凤林大君李淏的师傅,丙子胡乱后十余年间拒绝出仕,隐居忠清道山林之中,成为西人“山党”的一员。
李淏继位,是为孝宗,宋时烈一度入仕,不久辞职,孝宗末年又被起用为吏曹判书,被孝宗托付以北伐大计。
孝宗死后,显宗继位,他通过在己亥礼讼中获胜而确立了自己在西人中的精神领袖地位,并曾一度官拜左议政。
显宗末年,西人在甲寅礼讼中败北,南人上台,宋时烈被流放。
庚申换局后回朝,任领中枢府事,不久致仕。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幼能,白洲子。
自号静观。
以进士登第。
入玉堂为校理,典翰,吏郎,舍人。
赐暇湖堂。
累上书言事。
显庙以后。
自度不能从事于世。
卜居东郊。
始读书为学。
连除承旨,副提学。
皆不拜。
己酉卒。
年四十二。
谥文贞。
晚而志学。
先用力于易范象数。
先生尝戒之。
劝以待敬下学之工。

人物简介

简介
金寿恒(1629年—1689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
字久之,号文谷。
本贯安东。
他是金光灿之子,生祖父金尚宽,养祖父金尚宪。
历仕朝鲜孝宗、朝鲜显宗、朝鲜肃宗三朝,属于西人党,官至领议政,死于己巳换局。
谥号文忠。

人物简介

简介
闵维重(朝鲜语:민유중,1630年—1687年),字持叔,号屯村,谥号“文贞”。
朝鲜王朝国舅,士大夫。
历经朝鲜孝宗、朝鲜显宗、朝鲜肃宗三朝,为肃宗李焞之妻仁显王后生父,朝中西人党的核心人物。

人物简介

简介
申琓(1646年7月17日 - )字公献,号泂庵,谥号文庄,朝鲜显宗13年(1672)壬子别试乙科第3名(04/21),曾任备边司、承政院承旨、户曹参议、户曹参判、右议政、领议政、吏曹判书、礼曹判书、世子侍讲院宾客、成均馆大司成、同知成均馆事、世子侍讲院师、承政院都承旨、弘文馆、京畿道观察使、江原道观察使等职。

人物简介

简介
李焞(1661年—1720年),即朝鲜肃宗(조선 숙종),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1674年—1720年在位)。
幼名龙祥,字明普,是朝鲜显宗李棩与明圣王后金氏的独子。
李焞于康熙六年(1667年)被立为王世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继承王位。
任内西人党和南人党之间的朋党之争达到高潮,加之仁显王后与张禧嫔的后宫斗争,导致朝廷先后发生了三次被称为“换局”的大规模人事更迭(庚申换局、己巳换局、甲戌换局)。
在社会经济上,进一步推广大同法,展开对良役制度的改革,发行金属货币常平通宝。
在思想文化上,儒学书院盛行,并通过建立大报坛来强化“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
在对外关系上,与清朝、日本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但与两国都发生了边界人员纠纷。
为此朝鲜与清朝勘测边界,立长白山定界碑,同时加强了对郁陵岛的管辖。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焞薨逝,享年六十岁。
庙号肃宗,谥号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清朝赐谥“僖顺”),葬于明陵。
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