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苻坚

相关人物:共 111 位
共 1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巨和。
怀帝永嘉之乱,隐于泰山。
恬静寡欲,修导养之法。
不研经典,授业以形不以言。
前秦主苻坚遣使征之,至长安。
赐以衣冠,任其为齐尚父,均不受。
乞还泰山。
以安车送之,行达华山,叹曰:“我东岳道士,没于西岳,命也。
”及关而死。
谥曰安道先生。
张琚 朝代:十六国

人物简介

简介
张琚(?
-352年),五胡十六国时期冯翊人,352年在汉中自立为秦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7 【介绍】: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人,字景国。
羌族首领。
姚弋仲第五子。
初为东晋平北将军、并州刺史。
弋仲卒,统其所部叛晋拟西入关中,为前秦苻生所败,复归东晋,驻谯城。
穆帝永和九年复叛,袭破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聚众七万。
永和十一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进据许昌。
十二年攻占洛阳,寻为桓温所败,乃欲图关中,与苻坚战于三原,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7—355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主。略阳临渭人,氐族,字建业。苻洪子。嗣位后,去秦王号,对晋称臣。遵父遗嘱,率众西进,击灭杜洪、张先等豪强,割据关中。东晋穆帝永和七年,自称天王、大单于,建都长安,建元皇始,国号秦。次年称帝。四年,东晋桓温率军北伐,入关中,至坝上,健坚壁清野,晋军大饥,被迫退军。在位五年。
全晋文
健字建业,洪第三子,嗣位,去秦王之号,称晋爵。
寻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略定三辅,以晋永和七年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皇始。
其明年僭即皇帝位,在位四年死,谥曰明皇帝,庙号世宗,后改曰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7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略阳临渭人,氐族,字永则,小字阿法。
苻坚庶兄,苻生时为后将军,封清河王。
生杀害宗室勋旧略尽,将及法兄弟。
法乃率众潜入宫门。
继至,杀生。
即位称大秦天王,以法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东海公。
母以法长而贤,又得众心,惧终为变,遂赐死。
董荣 朝代:前秦

人物简介

简介
董荣是前秦皇帝苻生的佞臣,历任尚书、右仆射。
寿光元年(355年),董荣与赵韶一同进谗陷杀雷弱儿。
寿光三年(357年),终被东海王苻坚斩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76 【介绍】: 十六国时代国国君。
鲜卑族拓跋部人。
拓跋郁律次子。
继拓跋翳槐立。
初为质子于后赵石氏,历十年,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东晋成帝咸康四年时,即代王位于繁畤,始置百官,分掌众职。
用汉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
始制法律。
定都云中盛乐宫,筑盛乐新城,始有定居之政治中心,逐渐开始农业生产。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时,为前秦苻坚击败,逃往阴山之北,部落离散。
退回漠南,回云中,为其子拓跋寔君所杀。
前秦灭代。
北魏时追尊为昭成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77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郎子。
桓温弟。
初征辟皆不就。
谢万败于梁濮,西藩骚动,桓温命督沔中七郡军事,新野、义成二郡太守,击破慕容屈尘,进号右将军。
温内镇,以豁监荆扬雍州军事、领护南校尉,迁荆州刺史。
讨平司马勋、赵弘等反叛。
孝武帝宁康初,桓温死,迁征西将军。
太元初,迁征西大将军。
前秦苻坚陷仇池、涪城,豁败。
上疏固辞。
寻卒。
全晋文
豁字朗子,彝第三子,简文辅政,以为抚军从事中郎,除吏部郎,以疾辞,迁黄门郎,未拜,桓温以为都督沔中七郡军事,建威将军、新野义城二郡太守,进右将军,寻监荆扬雍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假节,又监宁益军事,温卒,迁征西将军,进督交广并前五州军事,太元初,迁征西大将军,开府,卒赠司空,谥曰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85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安石。少有重名。善行书。初无处世意,累辟不就。与王羲之、许询、支遁等放情丘壑。年四十余始出仕。为桓温司马。晋孝武时,进中书监,录尚书事。时前秦强盛,晋军屡败。太元八年,前秦大军南下,次淝水,江东震动,安任征讨大都督,使弟谢石与侄谢玄加强防御,指挥作战,终获大胜。封建昌县公。继又使石等北征,收复洛阳及青、兖等州,进都督扬、江、荆等十五州军事。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受排挤,出镇广陵。旋疾卒。谥文靖。
全晋文·卷八十三
安字安石,尚从弟,寓居会稽,屡徵不就。
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征西司马,除吴兴太守,徵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孝武即位,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总中书事;又领扬州刺史,进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加司徒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苻坚入寇,加征讨大都督。
破、进拜太保,都督扬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加黄钺。
寻为会稽王道子所构,出镇广陵之步丘。
卒赠太傅,更封庐陵郡公,谥曰文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僧。
京兆人。
少事佛图澄,硕学渊通,尤明气纬。
隐于泰山西北金舆谷之昆仑山,大起殿舍,闻而造者百有余人。
前秦主苻坚、南燕主慕容德、后秦主姚兴等并皆致礼。
年八十五,卒于山中。
全晋文
僧朗,京兆人。
后赵末居太山,寻移山西北之金舆谷。
世称朗公谷,前燕慕容隽、慕容炜、秦苻坚、后燕慕容垂、南燕慕容德、魏道武、晋孝武皆尊礼之,卒年八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京兆人。少游方。往来关中。以讲演自任。尝与同辈赴请。至中途忽曰。君等衣物留寺中今被窃矣。急归逐之可免也。众如其言果免。居太山与隐士张忠游。忠卒徙太山西北之金舆谷昆崙山。学者造焉。符坚每致䞋施。其后汰僧。独以朗道行著称不入𢯱括之例。山素多虎害。自此亦屏绝云。客至多寡。贵贱皆前知之。辄使弟子豫治具。寿八十五殁。 时有支僧敦者。善经论。通大乘。著人物始义论行世。
神僧传·卷第二
释僧朗。未详其氏族。京兆人也。少而游方。问道长安还关中。专当讲说尝与数人。同共赴请。行至中途忽告同辈。曰君等寺中衣物似有窃者。如言即返。果有盗焉。后于金舆谷昆崙山中别立精舍。创筑房室。内外屋宇数十馀区。闻风而造者百有馀人。朗孜孜训诱劳不告倦。秦王符坚钦其德素遣。使䞋遗。坚后沙汰众僧。乃别诏曰。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昆崙一山不在杖例。谷中旧有虎灾。人常执杖结群而行。及朗居之猛兽归伏。晨行夜往道俗无滞。百姓咨嗟称善无极。故至今呼为朗公谷。凡有来诣朗者人数多少。未至一日辄已逆知。使弟子为具饮食。必如言果至。咸叹有预见之明矣。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五。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竺僧朗。京兆人也。少而游方问道。长还关中专当讲说。尝与数人同共赴请。行至中途忽告同辈曰。君等寺中衣物似有窃者。如言即反果有盗焉。由其相语故得无失。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以伪秦苻健皇始元年。移卜泰山。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忠后为符坚所徵。行至华阴山而卒。朗乃于金舆谷昆崙山中。别立精舍。犹是泰山西北之一岩也。峰岫高险水石宏壮。朗创筑房室制穷山美。内外屋宇数十馀区闻风而造者百有馀人。朗孜孜训诱劳不告倦。秦主符坚钦其德素遣使徵请。朗同辞老疾乃止。于是月月修书。䞋遗。坚后沙汰众僧。乃别诏曰。朗法师戒德冰霜学徒清秀。昆崙一山不在搜例。及后秦姚兴亦佳叹重。燕主慕容德钦朗名行。假号东齐王。给以二县租税。朗让王而取租税为兴福业。晋孝武致书遗。魏主拓跋圭亦送书致物。其为时人所敬如此。此谷中旧多虎灾。常执仗结群而行。及朗居之猛兽归伏。晨行夜往道俗无滞。百姓咨嗟称善无极。故奉高人至今。犹呼金舆谷为朗公谷也。凡有来诣朗者。人数多少未至一日辄以逆知。使弟子为具饮食。必如言果至。莫不叹其有预见之明矣。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五。时泰山复有支僧敦者。本冀州人。少游汧陇长历荆雍。妙通大乘兼善数论。著人物始义论。亦行于世矣。
共 1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