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虎

相关人物:共 76 位
共 28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环宇记曰:长沙县石虎在县东四里。每食他廪。当吴芮为王之时。仓廪废耗。芮以生肉祭之。后截其头截其身。由是长沙人谣曰:
石虎头截。仓廪不阙(○环宇记一百十四。)
西晋 · 佛图澄
四言诗
《晋书》曰:石季龙大享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云云。季龙令发殿石下视之。有棘生焉。冉闵。小字棘奴。○逯案。诸石灭于冉闵。
殿乎殿乎。
棘子成林。
将坏人衣
⑴ ○《晋书》佛图澄传。高僧传竺佛图澄传。
《魏书》曰:昭成末。苻坚遣将苟苌伐凉州。破之。天锡降于苌。初骏时。谣曰云云。是时姑臧及诸郡国童儿皆歌之。谓刘曜、石虎并伐凉州不克。至坚而降之也。
刘新妇簸米。石新妇吹羖羝。
荡涤簸张儿。张儿食之口正披(○魏书私署凉州牧张天锡传。)
时人为崔洪语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晋书》曰:崔洪。字伯良。博陵安平人。以清厉显名武帝世。为御史治书。朝廷惮之。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
丛生棘刺,来自博陵。
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⑴ ○《晋书》崔洪传。《御览》九百二十六、九百五十九。
陈武别传曰:武。胡人。育于临水令陈君。君奇之。起议欲易其故字。武长跪启曰:里语有之云云。往在乡里。久闻故老之说。称汉使苏武执忠守志。意窃慕之。陈氏嘉其志。遂名之曰武。又欲令字仲显。其本是胡人。而石勒、石虎讳胡曰国。故因字之曰国武。
都亭鼠。数闻长者语
⑴ ○《御览》三百六十三。《十六国春秋》二十二后赵录。
《晋书》曰:咸康二年十二月。河北谣言。后如其言。
麦入土。杀石虎
⑴ 《晋书》作武。《诗纪》同。○《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伊善恶之所施,乃祸福之为阶。
行德安而保身,妄为害而自危。
故先民之有作,执温恭而不亏。
云颜冉之遭命,怪祸福之参差。
夫二贤之履道,历千载而见知。
身既没而名存,厥复戚乎何为?
夫死生之有命,非神明之所规。
故积善之家,厥福惟昌;
积恶之门,必有馀殃。
是以赵武好善,厥胤以长;
三郤好胜,厥身以亡。
古人从善如不及,去恶如探汤,何福德之难值,而祸恶之易当(《艺文类聚》二十三)
河清颂 南朝宋 · 鲍照
四言诗
臣闻善谈天者,必征象于人;工言古者,允(《宋书》作「先」。)考绩于今。鸿牺以降,遐哉邈乎!镂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而史编唐尧之功,载「格于上下」;乐登文王之操,称「于昭于天」。素狐玄玉,聿彰符命;朴牛大螾,爰定祥兴。鱼鸟动色,禾雉兴让。皆物不盈眦,而美溢金石。颂声为之而寝,诗人于是不作。(《宋书》「颂声」句在「不作」下。)庸非惑欤?自我皇宋之承天命也,仰符应龙木之精,俯协龟水之灵。(《宋书》作「仰符应龙精,俯协河龟之灵」。)君图帝宝,粲烂瑰英。固以业光曩代,事华前德矣。圣上天飞践极,迄兹二十有四载。道化周流,玄泽汪濊,地平天成,含生阜熙。(《宋书》作「上下含熙」。)文同轨通,表里厘福。(《宋书》作「礼福」。)耀德中区,黎庶知让,观英遐外。(《宋书》作「表」。)夷貊怀惠,秩礼恤勤,散露台之金;振民舒国,倾钜桥之粟。(《宋书》作「恤勤秩礼,罢露台之金,纾国振民,倾钜桥之粟。」)约违迫胁,奢去甚泰。(《宋书》作「泰甚」。)燕无留饮,畋不盘乐。物色异人,优游鲠直。显靡失心,幽无怨魄。(《宋书》作「优游」,据正。「显不失心,幽无怨气」。)精炤日月,事洞天情。故不劳仗斧之使。(《宋书》作「杖斧之臣」。)号令不肃而自严。(《宋书》作「不严而自肃」。)无辱凤举之事。(《宋书》作「使」。)灵怪不召而自彰。万里神行,飙尘不起。农商野庐,边城偃柝。冀马南金,填委内府;驯象西爵,充罗外苑。(《宋书》作「囿」。)阿纨纂组之饶,衣覆宗国;渔盐杞梓之利,傍赡荒遐。士民殷富,繁轶五陵;宫宇宏丽,崇冠三川。(《宋书》作「士民殷富,五陵既有惭德,宫宇宏丽,三川莫之能比。」《初学记》十八与本集同。)闾闬有盈,歌吹无绝。朱轮叠辙,华冕重肩。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呼韩、罢酤铁而已哉!是以嘉祥累仍,福应尤盛。青丘之狐,丹穴之鸟,栖阿阁,游禁园;金芝九茎,木禾六仞。(本集脱「仞」字,从《宋书》补。)秀铜池,发膏亩。宜以谒荐郊庙,和协律吕。(《宋书》「协调律吕」在「谒荐」句上。)烟霏雾集,不可胜纪。然而圣上犹夙兴昧旦。(《宋书》作「昧旦夙兴」。)若有望而未至;宏规远图,如有追而莫及。神明之贶,推而弗居也。是以琬碑镠检,盛典芜而不治;朝神省方,大化抑而未许。崇文协律之士,蕴舞颂于外;坐朝陪宴之臣,怀揄扬于内。三灵伫眷,九壤注心,既有日矣。/岁宫乾维,月躔苍陆,长河巨济,异源同清,澄波万壑,洁澜千里。斯诚旷世伟观,昭启皇明者也。语曰:「影从表,瑞从德,此其效焉。宣尼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传》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皆伤不可见者也。然则古人所未见者,今殚见之矣。孟轲曰:「千载一圣,是旦暮也。」岂不信哉!(《宋书》作「大哉」。)夫四皇六帝,树声长世,大宝也。泽浸群生,国富刑清,鸿德也;制礼裁乐,淳风迁俗,文教也。诛箫羯黠。(《宋书》作「殊华逋羯」。束颡绛阙,武功也。鸣禽《宋书》作「鸣鸟」。)跃鱼,涤秽河渠,至祥也。大宝鸿德,文教武功,其崇如此;幽明协赞,民祗与能,厥应如彼。唯天为大,尧实则之。皇哉唐哉,畴与为让?抑又闻之:势之所覃者浅,则美之所传者近。道之所感者深,则庆之所流者远。是以丰功伟命,润色滕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宋书》作「施」。)金羁于后。绝景扬光,清埃继路。故班固称汉成之世,奏御者千有馀篇,文章之盛,与三代同风。由是言之,斯乃臣子旧职,国家通议。(《宋书》作「义」。)不可辍也。臣虽不敏,敢(《宋书》作「宁」。)不勉乎。乃作颂曰:
窥刊崩石,捃逸残竹,巢风寂寥,羲埃绵邈。
钜生大年,赡学渊闻,鞶绣成景,粉缋颛轩,徒玩井科,未睹天河。
互古通今,明鲜晦多,千龄一见,书史登歌
旋我皇驾,揆景方途,凌周躐殷,蹶唐轹虞,如彼七纬,累璧重珠。
高祖拨乱,首物定灵,更开天地,再铸群生。
帝御三杰,龙步八坰,朔南暨教,海北腾声?
沦深格高,浃遐洞冥,毚鼎迁宋,玄圭告成。
大明方徽,鸿光中微,圣命谁堪?
皇历攸归,谋从筮协,神与民推,黄旗西映,紫盖东辉,纳瑞螭玉,升政衡机,金轮豹饰,珠冕龙衣。
正位北辰,垂拱南面,天下何思,日用罔倦,复礼归仁,观恒通变,一物有违,戚言毁膳
菲躬简法,厚下安宅,谦德弥光,损道滋益。
孝崇飨祀,勤隆耕藉,饘酎秋羊,封瑾春骼,婴耄兼粱,鳏孤重帛。
体由学染,俗以教迁,礼导刑清,乐鬯风宣,分衢让齿,折讼归田,野旌伏彦,朝赏登贤
儒训优柔,武节焱鸷,文宪精弘,戎容犀利。
枢钤明审,程矱周备,吏砺平端,民羞幸觊
桴鼓凝埃,烽驿垂辔,销我长剑,归为农器
闽外水乡,鄣表炎国,陇首西南,渤尾东北,赩赩岭丹,浑浑泉黑,移琛云朔,转隼邛僰,狼歌荐功,鸟谭陈德
治博化光,民阜财盛,班白行谣,青绮高咏,云表幽和,物章明庆,丽植雕质,蠢行藻性。
仁草晨莩,德宿宵映。
昆无隐飙,山有黄落,牛羊内首,闾户外拓,瑞木朋生,祥禽辈作,薰风荡闺,饴露流阁,器范神妙,剂调象药。
匪直也斯,伟庆方臻,注彼四渎,媚此双川,伏灵遥纪,閟贶遐年,澄波海岳,镜流葱山,泉石凝淀,水府清涓,俛瞰夷都,降视骊渊,朱宫潜耀,紫阁阴鲜。
昔在爽德王风不昌,乃溢乃竭,或壅或亡。
吉源滥壑,曾是未央。
先民永慨,大道悠长,云何其瑞,实钟我皇?
闻诸师说,天竦听密,介焉如响,匪远惟疾,矧是皇心,妙夫贞一,左右天经,户牖人术,污谟布简,丝言盈室。
秽有绵祀,清岂崇日
一人之庆,吹万禀和。
灵根方固,脩源重波。
副睿贰哲,帝体皇柯。
景云蔚岳,秀星骈罗
垂光九野,腾响四遐
辅车鼎足,槃石虎牙,世匹周室,基永汉家。
泰阶既平,洪河既清。
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樵夫议道,渔父濯缨。
臣照作颂,铺德树声
⑴ 本集,又《宋书·临川王道规传》,又略见《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艺文类聚》八,《初学记》六,又十八。
① 隋书乐志曰:大壮舞取易彖云大壮。大壮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古今乐录曰:大壮、大观二舞。以大为名。《老子》云。域中有四大。《论语》云。惟天为大。今制大壮、大观之名。亦因斯而立义焉。
隋书乐志曰:梁初犹用凯容宣烈之舞。武帝定乐。以武舞为大壮舞。文舞为大观舞。又曰:大壮舞奏夷则。大观舞奏姑洗。取其月望也。二郊、明堂、太庙。三朝同用。古今乐录曰:梁改宣烈为大壮。即周武舞也。改凯容为大观。即舜韶舞也。陈以凯容乐舞用之郊庙。而大壮、大观犹同梁舞。所谓祠用宋曲。宴准梁乐。盖取人神不杂也。
高高在上,实爱斯人。
眷求圣德,大拯彝伦。
率土方燎,如火在薪。
惵惵黔首,暮不及晨。
朱光启耀,兆发穹旻
我皇郁起,龙跃汉津。
言届牧野,电激雷震。
阙巩之甲,彭濮之人。
或貔或武,漂杵浮轮。
我邦虽旧,其命维新。
六伐乃止,七德必陈。
君临万国,遂抚八寅
⑴ ○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二。《诗纪》九十七。
文宣时谣 南北朝 · 无名氏
北史本纪曰:文宣时谣。按帝以午年生。故曰马子。三台石季龙旧居。故曰石室。三千六百日。十年也。文宣在位十年。果如谣言。
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
⑴ ○《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百十一。
共 28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