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典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 【介绍】: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全粤诗·卷三七九
王弘诲(一五四二—一六一七),字忠铭,一字绍传,又作少传,自号天池居士。
琼州安定县(今属海南省)人。
天性聪颖,过目成诵,博极群书,以宏博淹贯名重于时。
九龄就童子试,年十三游庠。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以解额登进士,选庶吉士。
穆宗隆庆四年(一五七○)授翰林检讨,充实录纂修。
旋丁母忧。
神宗万历五年(一五七七)晋翰林编修。
时张居正当国用事,弘诲作《火树篇》、《春雪歌》讥之。
十一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旋晋南京吏部侍郎,改南京礼部右侍郎、会典副总裁兼经筵讲官,又改本部左侍郎。
会典成,加太子宾客,充日讲三品。
掌詹事府,教习庶吉士。
十七年会试任副考,七月升南京礼部尚书。
十九年以劳瘁屡乞休,得旨还籍。
二十六年,复职北上,从南昌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入南、北二京。
二十八年致仕。
卒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
追赠太子少保。
著有《尚有堂集》、《吴越游记》、《来鹤轩集》、《南溟草》、《奇甸草》、《天池草》等。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有传。
王弘诲诗,以清康熙刻编修吴典家藏本《太子少保王忠铭先生文集天池草重编》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四年琼州海南书局铅印本《天池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维基
王弘诲(1542年—1615年),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定安县(今属海南省)人。明朝官员、教育家。嘉靖辛酉解元,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祖父王禧,被誉为范蠡之师计然。王弘诲幼时聪颖过人,5岁入私塾读书,嘉靖四十年(1561年)高中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乙丑科进士,礼部观政,改选翰林院庶吉士。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授本院检讨,丁忧归。万历四年(1576年)八月复除原官,五年八月升编修。七年五月升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升右谕德,掌南翰林院事。张居正死后,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国子监祭酒,十二年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十月改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十四年六月升左侍郎,兼官照旧。十五年二月加太子宾客,十二月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四月教习庶吉士,十一月改吏部左侍郎,照旧掌詹事府事,十七年二月为会试主考官,又充读卷官,六月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再疏告休,得旨回籍调理候召”。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起复南京礼部尚书,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致仕回乡,创立尚友书院,“重实践力行,生平不作空谈无益之言”。四十三年五月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6—1826 【介绍】: 清湖北蕲水人,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
嘉庆二十四年进士。
官监察御史。
曾典广东乡试,任会试同考官。
学宗宋儒,工诗。
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八
陈沆,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人。
嘉庆己卯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有《学斋诗存》。
黄鹤楼志·人物篇
陈沆(1785—1826) 清代官员、学者。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
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状元,授修撰,历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广东学政、礼部会试同考官。
平生精研古赋,为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试帖诗八大家之一。
有《简学斋诗文钞》等。
传说嘉庆皇帝曾赐其“唯楚有才”匾额,悬挂在黄鹤楼上。
年仅十岁就曾游览黄鹤楼并题诗,嘉庆十八年后又多次到武昌,还应武昌盐法道章廷梁之邀留居武昌胭脂山,期间亦多次登临黄鹤楼。
先后作黄鹤楼诗《中元黄鹤楼待月》《黄鹤楼夜坐》《江边黄鹤古时楼》等多首,其《九日登黄鹤楼》于黄鹤楼诗碑廊中有录。
简学斋诗·跋一
道光甲辰夏月,晤小舫太史于都门,出其尊人秋舫先生诗集一编,披读数过,卓乎汉唐人手笔,诸家评语亦皆精当,欣佩无似。忆道光辛巳年,关月生孝廉就沈阳讲席,将出山海关,先生于月生为甥舅行,送之以诗,云:「三年客里不曾离,我昨南归汝泪垂。今我北来刚一月,又逢送汝出关时。」「春草春花满帝城,可堪仗策事孤征。燕台已觉离家远,况隔燕台十五程。」「鸭绿江头花覆烟,时平壮士罢屯田。若非潦倒书生笔,那得轻看塞外天。」「敝琴遍觅赏音难,从此秋心孰与弹。妒杀出关诗句好,下车先与陆生看。」其时献正在桂香岩学使幕中,故末句及之。他日,献来京,先生云「陆君、陆公皆不文,非生不可,似不妨引贾生之例耳。」此四章,情真语挚,风骨清高,不知编集中云何未载,可见先生诗集遗佚者甚多。献初识先生,系嘉庆丙子年在汪均之、奂之昆季斋中,先生在魏默深同年处见献拟古诗,中有「鸾镜试新衣,隔帘蝴蝶飞」「庭草枯复青,与君久离别」两联,颇为叹赏,此订交之始。己卯秋,献就馆出关,先生赠以大毛裘,虽古人解衣之雅,亦无以过焉。越年馀而先生归自粤东,又赠之以朱提五十,其时以馆谷尚丰,固辞未受,而感恩知己,则未尝一日忘怀也。献每过先生,无不见,见必商榷古今,忽屡过而未得一见,心窃疑之,乃排闼入,先生大笑,语之曰:「吾近获奇宝,杜门谢客者数日,今手钞毕矣。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不妨携吾钞本去手录一过也。」奇宝非他,乃仪部龚定庵所为古文上下卷也。先生好贤重友之诚如此。今汪均之、奂之昆季、关月生、龚定庵诸君俱归道山,惟献与魏默深尚留恋京华,屈指旧交,如晨星寥落,抚今思昔,能无怅然。且喜太史习其先人之业而能世其家,凡先生之有志焉而未逮者,将于太史期之也,独诗也乎哉?五月二十一日,丹徒陆献谨跋。
简学斋诗·跋二
读秋舫诗,知其怀抱深远,立心忠厚,非徒以诗人自画者也。既与纵谈,果然所愿。秋舫力自淬精为有用之学,勿玩物以荒远大,词章尤足损人意气也。况所怀益大,则诗亦自能醇厚深远,第于诗求之,浅矣。三卷以前,犹见使才,语露痕迹,四卷以后,则益进朴至,多有得之言。按之,皆有典要,其内泊如也,其外阔如也,益以蕴酿,何难继风人之义耶?丙子六月,借读三日,敬悦非可语譬,谨识所能见及者归之。均之汪正鋆拜书于自讼之室。
简学斋诗·跋三
幽岭石古,晓江春浓。连樯飞度,好梦屡逢。嘉庆二十一年六月,晤秋舫于都门,出示《秋舫诗钞》七卷,尘事纷纭,悤悤未暇读也。越二日,秋舫见予诗况,遂索所以况秋舫诗者。因闭门静读一过,敬识四语,可以尽秋舫之诗矣,未能尽秋舫之人也。六月二十一日,奂之汪正荣记。
简学斋诗·跋四
秋舫之诗,好命余阅,至此本凡三次矣。其改诗如改过,虚心实力无留难焉。故其稿凡三易,每易辄胜,其为卷凡三,而亦每卷必进。然秋舫近诗之进,则不于诗中得之矣。自狂狷不似中行,而乡原者似之,而圣人之去取特异,盖真伪之间,相去至微而不可以道里计也。论诗必三百篇,闻者罕不大噱,而不知自从删后更无诗,非其体制格律之不同,乃其本末真饰之迥绝也。秋舫更以其虚心实力,严察而朴存之,使无一字非真诚流出,而必三百篇焉,则读者亦皆动其真诚,而竟如三百篇矣。丁丑十月,魏源读,谨跋。
简学斋诗·跋五
余阅秋舫诗,此其第四次矣。如羊角风,转而益上。如白雪曲,唱而愈高。大抵甲戌年是其转关,丙子后乃其进境,其中甘苦曲折,源一一能悉之。学问之道无穷,而性情之故有本,改诗如改过,心虚而力勇,今愿与秋舫益勉之。己卯孟冬,魏源校毕,再识。
简学斋诗·跋六
空山无人,沈思独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成连东海,刺舟而去。渔洋山人能言之而不能为之也,秋舫其庶几乎?其庶几乎?壬午季春,魏源书于藤阴书屋。
简学斋诗·跋七
甲戌春,余与秋舫定交京师,初见其诗,推为船山劲敌,别才五年,精进若此。卷中古体尤胜,五言造意深妙,用力坚苦处,殆非船山所能也。七言才壮而气逸,间有一二浮句冗字,惟固存而慎发之,则谨严中益见排奡,当与昔贤抗衡千载,况吾辈耶?承示又将出都,索诗贶别,即题此卷,附呈教正:少年摇笔吐长虹,人海莺花电埽空。万古居然回腕底,一魁曾不介胸中。青莲祠畔金尊月,黄鹤楼前玉笛风。料得怀人高咏地,江天兀傲又孤篷。渔弟吴嵩梁。
简学斋诗·跋八
水之大者,风已定,必有阴浪。琴之古者,响已彻,必有泛声。阴浪弥劲,泛声最悠,韦、柳二公以是雄视百代,作者其嗣响,已盥诵再三,为之敛衽退避矣。道光壬午六月十二日,安吴包世臣记。
简学斋诗·跋九
冲澹者其神,真朴者其质,诗品在苏州、道州之间,不可以寻常畦径求之。诸体俱佳,五古尤胜,必传无疑。癸未中春,敬堂姚学塽谨跋。
简学斋诗·跋十
秋舫天才俊亮,落笔不能自休,近更加以检束,骎骎乎窥汉魏之门矣。卷中多精悍之作,如「各有天地身,攀附讵非耻」「一念静躁间,终古霄壤侔」,皆见道语,可以针顽立懦,不当徒以诗人目之。乙酉初春,云汀陶澍拜读。
简学斋诗·跋十一
外舅陈先生既殁,越二十馀年,其子小舫检箧中所藏遗诗,编次友朋选定者曰《诗存》,其馀若干首为《诗删》,以授梓人。
名澧襄雠校之役,终卷而叹曰:今之刻是编者,使先生以诗传,非先生意也。
先生内行淳美,于学无所不窥,而笃好宋五子书,诗则馀力为之。
当嘉庆时,登上第,入翰林,恬于进取,交游不过数人。
暨道光初年,屡膺衡文之命,所得皆知名士,士林称为文宗。
官京师久,禄薄不能迎养亲,将乞归,亲闻之,弗许。
名沣时尚幼,见先生端坐一室,事图籍外恒忽忽不乐,私心窃以为忧。
乃无何而疾作,年甫逾四十,曾不得大用于世,至今有馀憾焉。
先生作诗,多不自收拾,是编断自己巳以后,然少作为一时传诵者,他人诗集杂记中往往见之,今所录不及十之二三。
读之者孝弟之心油然以生,然则先生虽以诗传而不仅以诗传者,自在也。
抑闻先生著述有《近思录补注》十四卷,尤为平生所得力,董而理之,上诸史馆,以备儒林之采择焉,是则小舫之责也夫。
咸丰壬子孟春,婿叶名沣谨识。
(简学斋诗,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