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曹之锦
相关人物:
共 1 位
。
共 9 首
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辇致郡斋甚有幽趣序其始末题六十韵见示依韵和之
(993年)
北宋 ·
王禹偁
五言排律
咏尽千峰雪,吟行六里春。
布多成暇政,方称好闲身。
物得商山下,形如震泽根。
初期谷城叟,乍
⑴
遇魏榆神。
固异它山石,还同似玉珉。
绕看犹汩没,斲见渐轮囷。
草拥才抽甲,烟封几
得辛
⑵
。
绿藏苔漠漠,青乱叶蓁蓁。
蛟蜃浑疑活,琳琅势逼真。
杖敲清有韵,衣拂莹无尘。
起似生徐甲,扶如醉伯伦。
知吾怜磊落
(自注:吾,代仲咸言。)
,移尔出荒榛。
留滞诚为久,遭逢盖有因。
胜携堕鹊印,喜过骇鸡玲。
齐列幽斋畔,休藏古涧滨。
未邀耽酒客
(自注:自谓也。)
,先对抱琴人
(自注:仲咸好琴。)
。
带藓形虽瘦,穿交
⑶
气已振。
自非怀峭绝,安得免沉沦。
月影无云夕,烟姿有雪辰。
参差光互动,高下势相均。
接待同嘉士,搜求等隽民。
苍茫劳拂拭,感遇似陶钧。
抚惜情如旧,装添景自新。
窗风声淅淅,檐鸟语欣欣。
映合移红药,遮须剪绿筠。
使君安置后,勾我往来频。
扪摸闲垂袖,偎挨醉脱巾。
海山低岌嶪
(二字原缺,据清抄本补)
,华岳小嶙峋。
鹭毳莹如霰,蜗涎曳似银。
峰峦轻菡萏,雕琢笑麒麟。
雨霁岚光滴,春晴黛点匀。
鼎分聊自得,芝秀好相亲。
宋陨知难及,秦鞭似弗仁。
无瑕收作宝,不速敬如宾。
仙掌怜应拔,山眉妒亦嚬。
罅开青虎眼,痕駮黑虬鳞。
怪隐深难测,神驱恐不遵。
倚多凉透骨,卧近冷侵茵。
蹙缩回蛇尾,谽谺齰兽唇。
云孤堪结伴,松老合为邻。
对耻风标俗,题愁格力贫。
玉堆深愧白
(自注:
白公
《太湖石》诗: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
,黛泼不如彬
⑷
。
埋去甘长往,移来忽并伸。
露喷秋洗发,云触晓生津。
清越时堪叩,嵌崆永不磷。
似龙兼易扰,如虎岂难驯。
夜槛含星彩,晴轩烁日轮。
三人铛脚看
⑸
,一盏瓮头醇
⑹
。
罗杀迎潮怒,干将插土皴。
沉沉吁可怪,瑟瑟比难臻。
斗莹宁饶璧,争年不让椿。
闲书堪试笔,醉坐好垂纶。
何啻为三友
(自注:
白公
《双石》诗云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还应直万缗。
贪看棋错路,竞爱酒忘巡。
利若刀悬蜀,危于阁耸陈。
一拳终太小,五色却非纯。
有泐应难待,无言讵可询。
摩挲誇玉立,围绕似环循。
为匠虽非郢,吟诗莫谓秦。
须容一株上,题著旧词臣。
⑴ 原作下,据影宋本改
⑵ 自注:阴阳家流谓一岁为一度得辛。
⑶ 原缺,据影宋本补
⑷ 自注:沈彬诗云黛泼千山出蜀来,人以为警策。
⑸ 自注:商州宾客,唯副使、推官、仲咸三人耳。
⑹ 自注:三人常对石(原作不,据清抄本改)饮酒。
次韵刘莘老学士惜别言怀兼呈次中察院二首
其二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诗侣方逢梦与微
(自注:
白公
书呼元刘为梦微,盖相亲之厚。)
,摅怀未尽遽言归。
正思玉鲙将登俎,应笑缁尘又染衣。
金石交情知不改,辅车形体自相依。
何时得遂江湖乐,薄宦牵羁甚纆徽。
再和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诸公得得走车轮,要向忙中乐此身。
我昔不来今日到,始知枉作把麾人
(自注:昔
白公
、苏公、祖公在郡之日,皆领客游是刹,留诗而去。余甲申之冬虽自天官出守是郡,竟无此暇日,故有感而赋。)
。
司宪府大司宪金公墓志铭
明 ·
李廷龟
前辈论当世人物。至于第一流。则必曰光山金重晦。廷龟自幼少时。听于舆人走卒之言。窃自增气。恨不得登拜函丈。一望见大君子道德之馀光。荏苒数十年。公之墓木。已拱矣。独公之文章事业。播诵于口碑者。亦足使人旷世而兴感。况余先君受知于公。盖尝辱为布衣交。其得于亲炙而以训家庭者。洋洋在耳。则敬慕之深。实倍恒人。今于墓道之托。安敢以不文辞。顾忍言哉。按状。公讳继辉。重晦字也。金系出新罗王子。逮至丽。世有衣冠。入我朝。有讳若采。官至刑曹判书。高祖讳国光。左议政光山府院君。曾祖讳克忸。大司谏。祖讳宗胤。珍山郡守赠兵曹参判。考讳镐。知礼县监。累赠左赞成。妣赠贞敬夫人李氏。全义望族正郎光元之女。以嘉靖丙戌生公。生三四岁。能谙文字。七八岁。已通大义。年十一。选试都会。才名藉藉。弱冠。文章蔚为名儒。年二十三。连魁庭试课试。特赐直赴殿试。台官论其无故例。翌年春。又魁庭试乃得之。仍中乙科入槐院。俄选书堂赐暇。言官论以未经清班。及荐史局盛玉堂。乃复登选。亦见公之望实欲掩弥彰也。自正字升至副修撰兼知制教、正言、兵曹佐郎。寻自典籍。擢佐天曹。清议咸归。望临一时。时士祸甫定。人皆苟容。公独秉裁。遇事风生。其在玉堂。尹元衡擅威福。议通庶孽。要为己产地。公手劄论之。其在谏省。劾寝沈贞职牒之命。及秉铨选。与金弘度、金虬等专事激扬。讥排奸倖。失志之徒。怏怏切齿。遂与元衡谋起士狱。一时清流。网打殆尽。公亦削黜。退居连山旧庄。箪瓢屡空。晏如也。辛酉。丁外忧。癸亥。公议始伸。制除。即授承文校理成均直讲礼曹正郎。自是华闻弥大。便养乞郡。出为安东府使。馆阁以公带书堂启留之。遂迁诸寺正者十。历执义应教检详舍人、司谏、典翰、直提学。丙寅。中重试第一人。遂自直提学。进阶通政。为同副承旨。所试表脍炙一时。京师人皆口相传以熟。自后出入左右副承旨行护军、长谏院、胄监。出为黄海监司。己巳宅内艰。服阕。拜左副右承旨大司谏、吏、礼曹参议。壬申。以谢恩使朝京。癸酉。岭南缺方伯。朝廷欲试公于民。遂进秩为观察使。入长薇垣柏府及行护军者再。尹京兆者一。其在宪府。有相臣为年少辈所困。公为直之。遂为其所挤。出公为关西方伯。栗谷李公为副提学。以公练达时务。不宜去朝。率同僚上劄请留。事虽不行。而挤公者亦不容于公议。瓜满。入亚水曹。复再长谏省。一为都宪。时士论携贰。公专务调适。喜事者多不悦。有以不近之说。诬诋异己者。将搆大狱。公曰。士流间处事当明白。岂可造言阴中。遂上章分疏。大为时议所疾。又出公为全罗监司。谢病归。拜同知敦宁、刑礼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时言官建白国系受诬。刊正未完。宜极选使价。冀动帝听。朝廷以公文章学识。一代所推。举以应选。仍命公自择僚佐。陛辞。上解御衣衣之。亲执爵以劳之。复命。以旧官兼同知义禁府。以特进官入筵。猝中风舁还家。上遣中使踵问疾。并给虎皮。是夜卒。壬午四月某日也。赐别赙及棺椁。栗谷李公筵
白公
才贤清白。不底大用。上嗟惜不已。遂命护送丧柩。且助庇葬事。皆异数也。用其年某月某甲。窆于连山县某原。公殁之十九年。以公尝录光国原从。追赠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带诸衔。公天资英伟。处心乐易。不规规于细行曲谨。而先立其大者。故虽无践履功夫。所见超迈。暗合道理。其嘉言懿行。虽不可形容一二。而姑以闻于先君者记之。则事父母色养无违。丧祭一于礼不苟。友爱诸弟。终始无间。独姊有心恙。待之尽诚。得其欢洽。其笃行如此。平生未尝一毫营为。衣服玩好。不以累意。位通显三十年。门庭如布衣时。其清淡如此。尝与奇高峰、李栗谷为斯文领袖。至论经济之才。则二公自以为不及。栗谷尝曰。欲求真宰相。重晦其人也。虽以奇高峰之豪才邃学。朴思庵之简洁寡许。常亟称而嘉叹之。推为伟器。其见重如此。凡议国家大事。必證据经典。论说踔厉。盈庭之论。决于片言。虽老师宿儒。咸取断莫能难。至如事后成败。人后吉凶。率皆先见。取必于未来之前。如合左契。十不一差。其识见如此。且如天下山川道里形势及法令典故。罗列心胸。耳所一闻。目所一见。终身不忘。瞭如烛照。尝按列邑军簿一览了。吏失其牍。公命吏笔口授之。不错一名。其强记如此。其治岭南也。值籍兵之扰。剖决丛冗。游刃恢恢。胡床啸咏。若无所为。而罢羸以逸。奸猾敛手。一道伏其能。爱畏如神明。及按关西。值岁饥疫。设策赈救。全活甚众。焦心渴思。须发尽白。其长于政事。而能敏能谨如此。仁顺王妃之丧。有群臣服三年之议。公为大谏。伏閤论后丧自有定礼。议遂寝。廷议以为卒哭后当依五礼仪。玄冠乌带。柳希春尤主其议曰。人君居丧。与士大夫不同。公与栗谷公抗言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何以异于士大夫乎。丧礼不古久矣。今因此当从古礼。遂行公议。恭懿大妃之丧。权辙引宋高宗服元祐皇后例。定殿下服为齐衰杖期。公倡议曰。明庙后于仁庙。主上后于明庙。为人后者为之子。当服三年之丧。议以遂定。其练达如此。明庙无嗣。朝野忧危。莫敢先发言。玉堂同僚有巧避者。公独上章力陈。在宪府。劾汰贪吏数十人。以激颓风。皆巨室子弟。怨仇者众而不少挠。其刚直如此。上于亲政之日。教吏曹曰。勿用矫激。务用醇厚之人。公闻之曰。此固甚善。但人君偏主此意。则恐柔佞者易享醇厚之名。刚直者反受矫激之谤。为害反甚。其言果验。其明鉴如此。爱贤惜才。未尝以名位自高。引接宾朋。诚意蔼然。虽疏不饰貌礼。虽昵不设惰容。见小善必欲发扬。即不善不复苛责。其好善如此。呜呼。公殁之后。上心嘉叹。悔不早知。则使公徊徨外藩。赍志以殁者。是果孰使之然哉。然公之得志失志。天也。于公何损焉。公配平山申氏。参赞瑛之女。先公二十四年卒。有一男一女。男曰长生。今益山郡守。学有师传。世号醇儒。娶佥知曹大乾女。生三男二女。长檃夭。次集进士。次槃。皆有文行。女长适宣传官徐景霱。次适都事韩德及。女曰郑起溟。生一男二女。男沄。女长适注书尹弘国。馀幼。公侧室生四男二女。曰义孙、燕孙、庆孙、平孙。燕孙早死。女为承旨金尚容妾。馀早死。铭曰。
冰玉之洁,凤鸾之仪。
瑚琏之器,庙堂之姿。
焕猷则圭璧之文,决策则蓍龟之明。
汪然江海之量,卓尔山斗之名。
悃愊好善之诚,坚确秉正之守。
集众长以为全德,而我公不自有焉。
其成就盖不可量,孰云遽止于斯。
岂衰世之所难容耶,庸非天意而谁。
黄海道观察使权公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盖余未弱冠。赘公之侄判书公门。始拜公于南城外之第。是时公年已六十四。位显且剧。而端坐读书。萧然如学究。尝辱一言提撕。余尚少。虽不敢窥测其事业。而犹知其为笃学君子。退而闻诸判书公。知公之行于家者。无非学之推也。后十一年而公卒。于今三十年。余发亦种种矣。警欬如昨日。尚忍为此文哉。盖按公状。而益知公平生皆从学问中来。公幼有成人器度。年十三。始从姊夫圭庵宋公学。遂闻为学大方。自是日检其身。平居。必晨起盥栉。读圣贤书。会心处。乐而忘食。晚又好易。未尝去手。尝曰。数则吾不知。理则程传尽之。自可乐也。诲子弟。必以小学为先曰。朱子发挥六经。其业固广。然只是编辑此书。其功为第一。居丧庐墓。奠具必亲执。孝慕诚敬。无所不自尽。祭式一依文公家礼。家法肃如严朝廷。遇族党能别以恩。贫无资者。咸取足焉。圭庵之遘祸也。公终身悲恸。抚其孤不啻己儿。始为正言。有玉堂官带备局者。公启筵官不可兼仕杂职。以乱其思虑。及盛玉堂。将进讲。必斋宿以入。声音清亮。论议剀切。务以诚意格君。柳公希春常曰。如某者。不可一日离讲席。宣庙初载。诵诗访落篇。仍陈敬之之义。又举程子天德王道之语。论谨独之功。同时登对者出曰。真讲官也。宣庙尝命修庆会池砌。公于上前。争以为不可侈于旧。上厉声折之。公不色沮论。谏愈益恳。观者叹服。退溪先生力辞赞成。累召不至。公以司谏启曰。李滉贤人。本不可以爵召。乞姑许其恳。至诚特召。上如其言。退溪果至。每曰。吾以权司谏故有此行。后累乞归不许。政院径请给马以送。公上疏论之。其略曰。贤者之去留。人心之向背。国家之存亡。系焉。某识见高深。论议精粹。当此进讲方急。未闻絷驹。反请给马。何耶。言甚切至。士林韪之。己卯间。朝论携贰。栗谷先生李珥务欲调剂。反为所攻。时
白公
仁杰上章论时事。其打破东西一款。实栗谷之意也。言者将论栗谷代人作疏。公以大司谏独启。以为所论果是。则虽代述何妨。乃引程子代彭思永作疏事以明之。遂为同僚所劾递。又于筵中。群议攻珥。公独启珥忠赤无他。其馀可恕。时流滋不悦。以公长德宿望。亦不敢显挤。及癸未。北鄙事起。栗谷主兵。悉心担国事。三司将因军务间过差以攻之。公适为副提学。同列发议。初若略纠者。公长者信而许之。劄出。诋以擅国慢君。公惊以为乃至此。则非吾意也。欲遂己之。众皆年少气锐。一谈和附。公以孤踪。猝然独当。力既不可沮。又欲䌤缝毋激。遂苦争终日。删去过中语。终不免联名劄中。宣庙方向重栗谷。恶其倾轧。窜首倡三人。公亦坐此。出为星州牧使。不知者或疑公。而知公者不以是累公。然公则以为平生之恨。其为州。政尚平恕。必使吏畏而民爱。以故所至号治。去后常有思。始公中丁酉司马。后太学荐公行义。初授义禁府都事。例迁直长。壬戌。登第。仍升典籍。自是历扬华要。台阁则正言、献纳、持平、掌令、司谏、执义、副修撰、修撰、副校理、校理。或有前后屡更者。省署则礼兵曹佐郎、正郎、检详、舍人、直讲、司艺、司成、司导、尚衣正。长带知制教。或兼春秋馆。盖九年间也。庚午。以判校特拜同副承旨。升至左。癸酉。以圣节使朝京。乙亥。出拜黄海监司。入为户兵部参议、参知。长薇垣胄监。拜吏曹参议、都承旨、副提学。治星州一年。移拜光州。病还。丁亥。丐闲。又出判春川。瓜满还京。辛卯七月。卒于第。距公生戊寅。得年七十四。讣闻。官致吊赐祭赙。其年十二月。葬杨根禾大谷丑坐未向原。公讳德舆。字致远。其上世曰太师金幸。实新罗宗姓。佐丽祖讨逆有大功。以为达权炳几。赐今姓。封安东为食邑。十传而至赞成㫜。生讳溥。位冢宰秉文柄。谥文正。勋名福德冠世。五子三婿。皆封君。其第四曰煦。忠宣王见而奇且爱之。养为子。赐姓王。封鸡林大君。再作相。有大臣度。生大司宪重贵子肃。入国朝。复姓权。为恭安府尹。赠户曹判书。高祖讳循。判济用监事赠汉城府右尹。曾祖讳实。济用监判官赠吏曹参议。祖讳龄。工曹参议赠刑曹参判。考讳博。尚州牧使赠吏曹参判。妣吴氏。海州望族。典牲署奉事致精女。检校监仁裕后。公先夫人。固城李氏。佐郎后之女。生一男二女。男克纯。早死。女长适士人沈守崙。次适宗室咸宁君寿璿。沈生一男一女。男徽。女适洪世则。徽生二男一女。咸宁无子。以灵川君侹为嗣。后夫人平山申氏。高丽忠臣壮节公崇谦之后。己卯名贤吏曹判书文节公鋿之孙。开城经历匡国之女。有志行。为南冥、大谷所称。夫人生于法家。以礼顺偕长。及归于公。事君子尽妇道。御仆妾惠而威。遇先出逾己出。闺庭之内无异言。四十年一日也。公卒之翌年壬辰卒。春秋五十八。葬公同茔。生一女一男。女适别坐李廷直。先逝。男克中。进士世子洗马。侧室子克慎。克恭观象监参奉。别坐生一男琡。监察。洗马娶判官南琯女。生五男一女。长尽己翰林。次责己、次直己、次儆己进士。次为己。女适士人李敏开。监察生三男一女。翰林生二男二女。责己生一女直己生二男。儆己生二男一女。为己生一女。公简重端方。谦和温粹。早从师友。笃于自修。动容周旋。悉裁以礼。以是重诸公间。人目之以精金美玉。然喜自敛晦。不露圭角。平居苦疾病。退然如不自胜。及其临事也。虽不苟为异同。而义所当为。则毅然能自立。好恶是非。绝无偏系。公馀杜门。一切荣利。淡如也。于词华。虽不役志。遇兴之作。往往冲淡自得。与人谈论。情境洒然无一毫障蔽鄙倍之气。未尝形诸色辞。故人见其貌而敬。与之居而爱而不能舍。虽其资质之美。盖得之学力者尤多。斯其所谓恺悌君子和而不流者非耶。然其年不满德。位不配行。岂不尽其馀以昌其后者耶。洗马砥行。能守家业。学优而不求闻。内翰诸君文行彬彬。噫。公之所以不尽其馀者。其不在斯欤。遂为之铭曰。
权自罗宗,入丽始隆。
锡姓以功,惟德与位。
世趾其美,垂一千祀。
既丛既积,乃钟魁硕。
克光其籍,家庭袭训。
粹然天分,济以学问。
惟日淬砺,乃仪于世。
华问以揭,徇不喜纷。
介而能群,如玉之温。
执经登筵,仁义陈前。
一心无偏,从容中规。
精白自持,庙堂之姿。
惟不卒施,学以遗之。
积庆攸基,其尚不亡。
益绵以昌,百世之光。
军书
(乾隆己卯)
清 ·
弘历
军书清晓到,两回城已定
⑴
。
赋役及建置,惟将军所令
(将军兆惠等既收抚回中诸城请酌定赋役视噶尔丹策凌时徵取之数分别蠲减有差并定钱
制广
围铢两正面用天朝年号而以城名回字附之于背其建置官属自三品至五六品详系职掌名目则各缘其旧俱降旨如所请行)
。
逋逃虽有挈,舍而来相迎。
询以所去方,乃无可投境
⑵
。
逻骑遮其前,大军逐以竞。
此举或成禽,载戢载櫜咏。
佳兵讵得已,讨逆惟义胜。
藉众集大勋,盟独钦天命。
⑴ 叶尔奇木哈什哈尔两大城其两城所属小城更以十数计皆已传檄而定
⑵ 叶人军中得回详讯逆贼潜逃踪迹云初议投安集延既惧为布鲁特劫略既又得拔达山伯克回信以往投人众其地必不能容二酋不得已暂匿附近之塔盖吗地方或就彼窜入塞尔古尔土城苟延残喘计大兵一经围压可以立就俘获矣
卞润甫画
白公
琵琶行四首
其三
(甲子)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澹月濛濛浸晚江,为谁遗响落船窗。
尔时未作西田梦,烟客梅村白璧双
⑴
。
⑴ 卞自题「丙寅冬日作」,尚在吴梅村作《琵琶行》前廿馀年也。
暗香
清 ·
戴延介
甲子冬杪,洪稚存先生小住吴门,解维之夕,非石买舟招同余辈数人,缘莲溪、掠白堤、系缆斟酌桥,就
白公
祠小饮。时寒云酿雪,朔风满天,萧寥无人。谈饮间酒阑以往吟兴各不能已,蔚堂仿倪高士绘图。非石作小篆题签,余与稚存先生、琴南、芷桥以暗香、疏影二调分赋。极暮乃罢去。与樊榭红桥载酒同一清致也。
扑衣风峭。
正短篷载酒,冲寒寻到。
唤醒眠鸥,来认堤边晋时棹。
漠漠冻云送暝,漏澹影、不多斜照。
待玉龙、起舞尊前,煨叶暖清醥。
鸿爪。
留还好。
算擘笺斗韵,雅游未了。
倪迂笔妙。
肯替荒寒写新稿。
难得谪仙逸兴,便岁阑、还约幽讨。
惹离愁、何处也,寺钟催早。
白公
苏公祠
清 ·
牛焘
七言律诗
百年身世类转蓬,老少行藏大略同。
此日堤分双道月,两朝祠合一家风。
春山杜宇啼诗魄,秋水芙蕖笑醉翁。
为有甘棠遗爱在,垂杨掩映晚烟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