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光粹

共 6 首
白庵寺。高丽侍中杏村李文贞公愿刹也。子平斋文敬公。孙容轩国老。承先志。择子孙之出家有操行者。或选缁徒之有声望者。主寺。相传护守。百有馀年。顷者。杏村外曾孙判禅宗事松隐蒙大师。住是寺。其高弟曰道庵成上人。松隐传之道庵。道庵亦山门之有宿望者。驻是寺。今几三十馀年。宣扬道风。高禅韵释。歆仰争趍。如蚁慕膻。仍念居正昔谒松隐兴天寺。松隐以居正为族侄。待遇款至。仍索松隐说。松隐还向白庵。居正作说。因道庵奉寄。后松隐语居正曰。子之说。深得老僧本趣。顾语道庵曰。当志之。未几。松隐示寂。今思松隐。不得见。见道庵。聊复自慰。道庵本杨州佛岩里人。居正别业。亦在其邻。道庵。弟于我五岁。往复相从。几五十年。上人常驻锡白庵。或来京师。必先访我。今春。来兴天寺结夏。秋序渐凉。亦复还山。再来留别。且曰。白庵。铁城子孙世守之愿刹。公亦杏村之外玄孙。愿得一语。永为山门之荣。居正曰。杏村内外子孙。今簪绂立朝者几千百人。至有贵接椒房戚里者。虽非眇末外孙如居正者。亦必有张皇者。复何言哉。姑书绝句五首奉送。兼寄地主曹斯文云。
南国名蓝是白庵,楼台多少间晴岚。
何时鞋袜寻师去,明月双溪共软谈(寺有双溪楼。牧隐李先生记之。)
未办囊中季子金,滨崖处处几阽深。
莫非吾事伤无策,均是天民恨不任。
满院开花呈艳态,隔林啼鸟送清音。
眼前物色还多感,莫向春风著意寻。
奔忙行止太无常,忧念萦缠寸许肠。
入眼举皆堪扼腕,伤心到底可沾裳。
询咨纵是朝家政,安集还须邑宰良。
腼对南民我无术,傍人错道比爷娘。
壬辰夏。倭大举入寇。仆扈驾之关西。尝赋述怀一篇。以寓愤慨之意。癸巳秋杪。乃得南还。故赓以载此。
天悔祸而我骘,帝遣将而东征
岁在巳兮月正,大师克于萁城。
耻庶雪于神人,庆可告于宗社。
受香祝于行宫,余俞(大儆)(怀)兮并驾。
久作客于西土,别主人兮屡谢。
出龙湾之南门,到所串(站名)兮天已黑。
朝吾至乎良策(亦站名),丁夜过兮如鹘
宁夺马之足虞,恐祀具之缺失。
抚蟠松于路傍(松在铁山岭),郁根干之轮囷。
经乱离兮不变,管送迎于王人。
岘国司(岘名)兮蛇势,留华使之清吟(岘上古有华使之诗。)
过东林兮渡庐河,云日暮兮沈沈。
孝女碑兮安在,拟忠臣之是求(孝女碑在郭山。)
星言发于云兴(郭山馆名),遇逃倭于道周。
雠一天之不共,即拔剑而斩头。
新安(定州馆名)是巨馆兮,任宰相(任国老)兮来治。
闻祭官之戾止,拜于庭而肃祇。
纵纳清(亭名)之可乐,念奚暇于徜徉。
冰龙鳞兮大定(江名),雪风吹兮动舟梁。
行四十之馀程,有宁边之巨府。
美山河之襟带,谅基局之固护。
是庙主之攸安,是春宫之攸驻(时东宫奉庙社主在宁边。)
宫俺出迎君命。
遗民喜睹汉仪。
考徽号(大王王后谥号)于敝箱。
盥余手而书之。
竣厥事而辞退。
乃跋涉于熙川,惟王业不可偏安。
君车已次于定州,疾余驱而言旋,职仍前于司秋。
节已届于星鸟,魂每飞于狐邱。
细君书兮忽至,万端情兮数纸。
銮舆稍进于汉阳,龙舟又渡于萨水。
昔隋兵之来侵,乙支氏兮能敌忾
问七佛兮无凭,瞻百祥(楼名)兮可倚。
历枫川(肃川)而清溪(永柔),帐殿临兮数月。
疏御侮之寸策,叫阊阖而披腹。
怜女挐之夭死(偏房女死于顺安。),抱安仁之恻怛(潘岳西征赋。夭赤子于新安。)
屡于肃(肃川)而于壤(平壤),勤天将之礼接。
忝赤也之小相(言摄通礼官),去天威于咫尺。
幸京都之凶贼,忽革面而卷甲。
奉国资于督府(李提督),夕弭节于安定(顺安)
謇相济于颠沛,情眷眷于河令。
轼萁墓而加敬,奇前朝之群鼠(指平壤上甲墓。)
怅名都之繁华,水空流兮无语。
灰烬瓦砾兮满目,延伫兮不忍去。
策羸骖于驹岘(地名),杳敬天(黄州馆名)兮何处。
便取道于凤山,询棘城于贞仆
途饿殍之相枕,咽不下于吾食。
招李君(李德恭)兮未见,馈卮酒于阿德(凤山妓名)
剑水站兮暂憩,至龙泉而乃宿。
咏董碑于葱秀(山名。山下有夫使董越碑。),怪神水于岩穴。
对时卿之旧面,话倾盖而即别。
涉猪滩于黄昏(猪滩。古百济地界。),记百济之封域。
迎波改为兴义,伟邯赞之异绩。
痛烬萌之不弭,孰九原之可作。
揖助川(川名)之翠屏(有华使记翠屏之美。)
投丽王之旧京,当太祖(丽祖王建)之奋起。
动英武之威声,橐驼饿兮桥之下
虽契丹亦夺魂,安和寺里不见御额之存(宋徽宗手书安和寺额。寺在松岳。)
天寿门前(高丽城门),谁待故人之归(崔斯立诗曰天寿门前柳絮飞故云。)
石将军兮山顷,略无意于安危。
遆置邮于碧蹄(站名。在高阳。),愤李守之无知。
蔑王官而不礼,赖仁川(府名)之我资。
登绿矾之高岭,望白岳而泪垂。
二百年之基业,付犬羊而作窟。
黍离离兮朝市,草芊芊兮紫陌。
带弓刀兮诣辕门(李提督军门),纵观军容之肃肃。
旗拂风兮㸌㸌,马腾槽兮蹻蹻。
因译者以致辞,达我王之诚意。
难于尾击之举,答以军饷之匮。
谒柳相(柳成龙)与柳尹,觅墟室于长通(坊名。先生小室。)
偶先君之手简(先生筮仕时折简。),遗一纸于灰中。
谨收拾而歔欷,并赋稿而牢封。
遂旋返而复命,又陪辇于舞鹤(江西)
主辱兮臣当死,志夷险兮如一。
时祝融之用事,火旗烧于盾日。
寓郑公(江西儒者)之风廊,数披襟而偷閒。
奄二竖之侵身,告三旬而递职(国法三旬告病则递职。)
噫进退之维谷,仰苍天而兴感。
得提校于南土(提督官),往求粮于克任(河弘秀字)
马一头以为赆,重开心而倒廪。
曰彦润兮吾兄(柳正郎字。同年司马。),乃联鏖而启行。
凌朔时(津名)之惊波,微雨洒兮凉生。
歇林下之田家,掇秋菊之寒英。
晓发轫于安陵(载宁),柳之仆兮乃遁。
手左右之如失,喟人心之难信。
揔余辔于孤竹(海州),慰弟丧于一松(沈相伯顺)
玆行朝之所在,足踯躅兮孤踪。
清渭之首频回,终南之恋不浅。
奴复逃兮家山远,愿借翰于归雁。
艰得达于五原(延安),费薪刍于候馆。
兄雇人而先去,奈前后之波阔。
待兴男金松隐应寅庶子。时松隐既免丧。入海州勤王。遇诸途。令兴男护先生还乡。故待之。)兮聿来,义松隐之我恤。
同宋公(全州宋祥)之扁舟,共咄咄于时事。
俞会倅(牙山倅俞大述)于海堧,馈以鱼兮乞以米。
饱经过于战场,渺人烟之萧瑟。
蜚廉怒于税串(贡税串。牙山津名。),命几堕于鱼腹。
荷冯夷之祐贞(文选曰祐贞良而辅信。),宵步月于温昌(新昌)
行忽至于马邑(韩山),究湖西之界彊。
使君吾友(韩山倅辛景行)不遇之,二子出见进杯觞。
午利涉于荠浦(在临陂),地始属于南方。
能挽我而旁驰,信世故之有力。
譬如冰雪之交,众裘而我絺绤。
溽暑之铄,众风而我火宅。
维妾及其弟矣,亦从我于行役。
旧苍头曰马崇,几贡忠而苦骨。
失长剑于扶宁(扶安),受阍人之侮辱。
尹察访兮来何所,最慰我于川驿(川原)
仙岩院上天武(驿吏旧馆人)家,锦城人兮来迎。
繄数声之吹角,甚龃龉兮人听。
趍夫子之庙庭,喜庭桧之犹青。
二三子兮循循,揖我前兮戎服。
干戈动于邦内,畴讲艺而受业。
儒官例饱閒散,聊糊口于斗粟。
既于飞而垂翼,何主人之有言。
伊故乡之可怀,想幼稚兮候门。
背月出(灵岩山名)而踰冬岭,衡宇近兮载奔。
木叶兮满三径,老人星兮在马头。
拜松楸而太息,悲先庙之不修。
妻倒裳而下堂,羌喜气之面浮。
慰保身于播越,贺从王于西陲。
回青眼于情话,指白雪于颔髭。
无粉黛之解苞(用北征诗语),焉生理之足说。
娣与妹兮相对,子与女兮无疾。
比邻斗酒以劳,亲友来叙契阔。
忆昨狼狈之初,岂料生还于故社。
纵高共之不赏,肯晋蛇之号野。
只恨夫岭徼之贼犹屯,朝野之艰虞何时毕。
岁序属于穷秋,义气主于肃杀。
夷命兮其能久,国运兮当再发。
贵臣子之大节,仗忠信而勿失。
倘世道之一平,复驰骋于北阙。
⑴ 皇明神宗皇帝,遣提督李如松救我。
⑵ 丁夜。中朝军卒之号。亦曰夜不收。夺马骑去。
⑶ 乙支文德败隋兵于萨水,七佛阴助兵威。
⑷ 棘城地名。高句丽时。守臣死节于兵乱。
⑸ 在葱秀山。观之以验丰凶。
⑹ 柳𧩦字。时平山宰。先生友。
⑺ 姜邯赞大败丹兵而还。丽王出迎于迎波。乃改馆名兴义。
⑻ 契丹送橐驼于太祖。太祖不受。饿死桥下。
⑼ 石人立于路傍。人称石将军。
⑽ 汉城判尹柳根。时朝廷令留镇抚遗民。
⑾ 冰雪火宅。用柳文语。
⑿ 高共。赵襄子臣名。从于晋阳。不失君臣之礼。居上功。
仙家化日不曾催,今岁才看一甲回。
待到扬尘沧海日,卺樽牢席几回开。
芦凉淅淅竹风斜,旅馆沉吟两鬓华。
历落千秋吾辈少,牢骚一气老年多。
散阵昏鸦藏古柳,成双瘦蝶抱秋花。
匣中三尺空如水,愁绝冯驩晚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