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载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1638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长卿,号园峤。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擢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似曲谨而内实阴狠。诬劾钱谦益结党受贿,乃得帝意,渐任用。寻诏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又阴结太监、言官劾逐周廷儒等,遂为首辅。执政八年,排斥异己,迎合帝意,并图谋起用魏忠贤旧党。崇祯十年被劾去官,逾年卒。
维基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县(今湖州市)南浔辑里村人,进士出身。
崇祯年间担任内阁首辅。
崇祯朝阁员五十人,唯温体仁最久。
崇祯十年免职。
卒谥文忠。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温体仁中式浙江乡试第五名举人,时年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
天启七年(1627年)晋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三年(1630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崇祯五年(1632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进武英殿。
史载“体仁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于上,苞苴不入门。
”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两人在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选择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而被不爱党争的朱由检信任,崇祯元年(1628年)便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而后来温体仁又排挤周延儒,并出任阁辅。
温体仁善于利用朱由检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礼优渥,而且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离职,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职),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崇祯十年(1637年)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朱大惊说“体仁有党”,最后免除温体仁的阁辅之职。
崇祯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温体仁正在吃饭。
忽有太监传旨,令削去温体仁官职。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病故乌程家中。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26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人称沧屿先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御史。巡视中城,治吏部豪恶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无不震惊。出理屯田,兴水利种稻。光宗死,与杨涟协心建议,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称“杨左”。后二人劾魏忠贤,反为所害,与杨涟同为狱卒杀害。福王时追谥忠毅。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共之,桐城人。万历丁未进士。授中书舍人,擢浙江道御史。历官左佥都御史,及珰祸,追赠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谥忠毅。有集。
维基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26日),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沧屿,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左家宕(今安徽枞阳横埠镇中义村)人。
明末东林党六君子之一。
因东林党争,遭到阉党魏忠贤下狱拷打而死,崇祯帝为之平反,赠右都御史、太子少保。
南明弘光帝时谥忠毅,世称左忠毅公。
万历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左光斗生于桐城东乡左家宕老家,出生之日恰逢斗姥元君神诞,因而命名为光斗。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庚子科应天乡试,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与杨涟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监察御史,巡按京畿,捉拿了吏部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官吏,当时奸党恶人冒充官吏,横行京师,左光斗调查之后,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拘押假官一百多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
九月光宗死于红丸案,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
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
时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李选侍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居仁寿殿哕鸾宫。
此事件史称移宫案。
天启元年(1621年),因移宫案宦官与东林党势力间关系愈加紧张,左光斗力主移宫案。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左少卿。
天启四年(1624年),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同年六月,宦官魏忠贤专权,杨涟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
左光斗等七十馀人大力支持,弹劾忠贤等三十二斩罪,但熹宗皆不信。
天启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贤矫旨提问。
魏忠贤反诬陷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
后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酷刑折磨,史载“五日一审,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
门生史可法潜入狱中探望时「已不成人形」。
左恐连累门生,将史赶出监狱。
魏忠贤诬光斗等贪污数万两白银,要追出赃款。
左光斗的旧友孙奇逢与鹿正(主事鹿善继父)、张果中四处募款,诸生热烈响应,募得数千两白银上缴未及,魏忠贤见左光斗有人营救,反而加重拷打六君子,六君子皆死,孙奇逢等人被赞为范阳三烈士。
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6日),左光斗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而死,其兄左光霁亦被阉党都御史周应秋所逼,自杀而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
魏忠贤一度又要将左光斗开棺戮尸,后来被劝阻。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祯,惩办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思宗追赠光斗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录用其一子为官。
南明弘光帝时,为左光斗追谥忠毅。

人物简介

维基
史𡎊,号镕古,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人。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六月授陕西西安府推官,天启四年与七年两次担任本省同考官。
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授任福建道监察御史,不久告病。
二年起补山西道御史,三年巡视南城,管理皇城,本年巡按淮扬,六年管理京营,七年加俸一级,管京营。
史载其为官无行,善结纳宦官,为王永光死党。
巡按淮、扬期间,侵佔库中赃罚银两十馀万。
摄巡盐政,又贪污前任张锡命所存库银二十馀万。
及以少卿家居,检讨杨士聪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收受周汝弼八千贿赂任延绥巡抚,史𡎊参与其中,又揭发史𡎊搜刮盐课之事。
史𡎊得旨自辩,于是功讦杨士聪,盐课之事则请敕淮、扬监督中官杨显名核奏。
不久,张锡命之子张沆、给事中刘焜芳再次弹劾史𡎊侵佔有据,又揭发其勒索富人于承祖万金之事。
事发,史𡎊则遣家人重金贿赂,图谋改旧籍。
毅宗怒,将史𡎊革职。
史𡎊紧急携带巨金入都,求助薛国观。
商议之后,即上疏攻刘焜芳及其弟炳芳、炜芳。
及杨显名核疏上,力为史𡎊辩解,只有六万两无法抵赖,史𡎊下狱。
会有兵事,狱久不结,死于狱中。
京师人传言史𡎊所贪巨资皆为薛国观所有,并有家人为證。
国观扔尽力辩解,称史𡎊为党人搆陷,毅宗不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3 【介绍】: 明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字伯雅,一说字百雅,号白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永城知县,以才调商丘。天启中,历吏部主事、郎中。魏忠贤乱政,乞归。崇祯八年,由验封郎中超迁顺天府丞。陕西农民军势盛,地方人谓巡抚庸懦,乃推边才用传庭。次年赴抚陕。在任严征发期会,一切以军法办事,擒杀高迎祥、蝎子块(拓养坤)等。与本兵杨嗣昌之议不合,遂相矛盾。十一年,与曹变蛟大破李自成。关中无战事。旋以清兵入畿辅,被召入卫,要求见帝面陈大计。为杨嗣昌所诬,下狱。十五年,陕督汪乔年败死,开封危急,乃起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以朝命促战,出兵河南,败于郏县。还陕后,备战练兵。明年加尚书,称督师。复以朝命促战,不得已而出兵,败于汝州,退至潼关而死。谥忠靖。有《白谷集》、《鉴劳录》。
维基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号白谷,山西代州振武卫(今代县)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
万历己未进士,与流寇交战多年,曾生擒高迎祥。
崇祯末以兵部尚书为督师,防守潼关,在朝廷催促下强行出战李自成,大败身死。
「传庭死而明亡」。
清朝追谥忠靖。
孙传庭自幼聪颖,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艺精湛,弓马绝伦。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县知县。
天启初年入京任职,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升稽勋司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任验封郎中,后改顺天府府丞。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闯军。
传庭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秦兵)。
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后,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来到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
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遂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传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北京处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关南原被洪承畴与孙传庭设伏击溃,带著残部十七人往陕西商洛山逃亡。
明军情势大好,然而清军在此时攻入长城,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难不死。
孙传庭与农民军鏖战多年,屡建战功,卢象升战死后,孙传庭代任其职,但因与杨嗣昌等人不和,颇受抑制。
崇祯十二年(1639年),杨嗣昌弹劾孙传庭假装生病请求卸任,崇祯帝怒,把孙传庭囚狱。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军河南,时河南大饥,史载: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崇祯帝想起孙传庭,把他从狱中释放,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斩杀跋扈的贺人龙,接著传庭又转战河南之地,连战连胜,李自成遂向冢头寨(在今南阳境)转移,途中大量抛弃财物,明军竞相争夺而乱阵,贼返兵而击之,此役“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造成了「柿园之败」。
明军是役损失将校70馀人及步骑数千。
传庭败归陕西,计守潼关。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孙传庭兼督河南、四川军务,随后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崇祯帝不从。
孙传庭不欲仓促出战,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
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不得已在八月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檄左良玉西上,总兵陈永福、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
九月,孙传庭大军至汝州(河南郏县)进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前行,孙传庭不得已还军迎粮,留陈永福为后拒。
前军既移,后军乱,遂兵败,李自成一日内追杀四百里,直指孟津,明军四万馀人战死,损失大量兵器辎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以十万军围攻孙传庭,孙传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孙传庭战死,时年51岁。
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追赠或荫官。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孙夫人张氏率孙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杀,年仅八岁的幺子孙世宁被一老翁收养。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39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建斗,号九台。善射,有将略。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崇祯初,累迁右参政兼副使,又进按察使,严于治军,屡次击退进入畿辅之农民军。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与陈奇瑜连破汉南一带的农民军。八年,受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寻加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与总督洪承畴合力围攻中原农民军。九年,清兵由喜峰口入关。象升奉诏入卫,而清兵已去。十一年,清兵再入关,受命督天下兵,而所部实不满二万,又受杨嗣昌、高起潜掣肘,孤军苦战,十二月,在巨鹿蒿水桥兵败阵亡。南明弘光谥忠烈,清谥忠肃。有《忠肃集》。
词学图录
卢象升(1600-1638) 字建斗。常州宣兴人。兵败殁于阵中。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诗词慷慨苍凉。有《卢忠肃集》,词在集中。
维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Lu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直隶宜兴张渚茗岭(今江苏)人,祖籍江南东道鄞县(今浙江宁波),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天启进士,练“天雄军”,围剿农民军有方,官至宣大总督,在对清战争中战殁。
南明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
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虽是文人,皮肤白晰,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
年轻时便与东林党人相善。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应天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
象升能与部下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其“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崇祯改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
崇祯二年(1629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卢象升募了一万士兵勤皇,还没打仗,满人就退兵了。
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以亲友、同乡的关系网招募军队,号称“天雄军”。
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
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入河北之民变。
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
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
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
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
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
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
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
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国号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军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
象升调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清军不敢进犯。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侵,北京戒严,崇祯帝和战不定,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
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钜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
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
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
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7—1708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桐城人。康熙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谥文端,雍正初赠太子太傅。有《存诚堂诗集》。
全台诗
张英(?~?),凤山县人。清乾隆间(1736~1795)台湾府学庠生,生平不详。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余美玲撰)
清诗别裁集
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著有《存诚堂诗集》。○本朝应制诗共推文端,入词馆者,奉为枕中秘,而风格性灵不系此也。特取高旷数篇,以著公之风概。
维基
张英(1637年—1708年),字敦复、梦敦,号乐圃、圃翁、倦圃翁,安徽桐城人。
官至大学士。
张英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直南书房,史载:“每从帝行,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曾充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
书房自书对联:“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晚年隐居安徽桐城龙眠山。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帝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度南巡,张英迎驾于江苏淮安清江浦,仍随至江宁。
卒谥文端,雍正时赠太傅。
著有《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等。
墓志由子张廷玉请大臣张鹏翮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3—1767 【介绍】: 清广东番禺人,字容可,号滋圃。乾隆四年状元,授修撰。历任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巡抚、刑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请大修三江水利。工书,出入颜、赵间,多次以诗文书法被奖赏。有《三江水利纪略》。
词学图录
庄有恭(1713-1767) 字容可,号滋圃。
番禺人,祖籍福建晋江。
史载"生而颖异,十三通五经,旋补诸生以选贡考,授宗人府教习"。
乾隆四年被钦点为状元,官至授户部侍郎,寻充江南乡试正考官。
维基
庄有恭(1713年—1767年),字容可,号淳夫、滋圃,广东番禺(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人,祖籍福建海澄(一说籍贯福建晋江),清朝状元、政治人物。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侍读学士、中丞、光禄寺卿、兵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太子少保,江苏、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7月病卒于福建任上,享年55岁。庄有恭自小聪颖13岁通《五经》,乾隆二年(1737年)上京应试,四年(1739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九年(1744年)迁光禄寺卿,十一年(1746年)特擢内阁学士,升为兵部右侍郎,十三年(1748年)提督江苏学政,十五年(1750年)授户部侍郎,十六年(1751年)仍提督江苏学政,并授江苏巡抚,十七年(1752年)署两江总督,二十一年(1756年)特擢为江南河道总督,二十九年(1764年)已被擢为刑部尚书,次年为协办大学士,任留巡抚任。三十一年(1766年),晚年不保,牵入官员斗争案件,定罪应斩,但谕改监候,后复职,改福建巡抚。三十二年(1767年)在福建任上郁郁而终。庄氏一生清正,晚年在福建巡抚任上,预先告诫晋江族人不要来找他。当有族人找他的时候,他就派手下的人加以阻拦谢绝:“我为封疆大臣,嫌疑当避,且候去此之日,再相见,今则不敢也。”庄氏的做法,最终赢得了族人的理解,“及公之薨,晋江宗人始来会哭,咸称公之公正为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