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桓振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独夜寥寥兮清我素襟。践艺城兮游遨书林。
观先王之行道。见古人之同心。
羲农之精微兮含阴吐阳。周孔之奥秘兮神入鬼出。
有礼乐经邦之化。有德刑御人之术。
虽兴风而致理。或因文以丧质。
借如助筑于涧。垂钓在川。
梦来而所象方得。繇启而其贶必甄。
何风云之冥感。而君臣之道全
谟明弼谐。开物成务。
仪在楚而何辱。隗得燕而何遇。
起之来兮而长平不守。季之入兮而武关非固。
将吉凶之由人。伊存亡之有数。
若乃大夫西都之佳赏。公子南皮之胜瞩。
将军之画阁天半。卫尉之凉台水曲。
驰香车与宝马。眩纤罗及美玉。
玉馔金觞暮不归。妙舞清歌断方续。
何贵幸之斯甚。为欢娱以自足。
士有窜江滨兮不用。首河梁兮永辞。
长门幽绝恨欲死。掖庭一去还无期。
黄鸟嘤嘤兮野花落。白露瀼瀼兮边草衰。
此时但能登高而远望。孰云不肠断兮泪如丝。
夫以总明正直。维神之假。
有才无位。奚其为者。
行莫过于颜曾。文莫先于班贾。
空兢兢于人世。竟蹉跎于物下。
能育其宝。则宜无屯。
不与其命。何生此人。
仗雄剑以激愤。一欲问夫苍旻。
夜如何其夜以阑。闲琴牢落坐南端。
流月曈曈兮素华满。银釭煜煜兮清光寒。
于是开中轩。晒晴盼。
天敞朗兮北斗何高。云依微兮南山可见。
银河既已倾。玉窗又以明。
哀鸿嗷嗷兮空际远。坠叶纷纷兮林外轻。
已而偫感互兴。众念相积。
怜稚颜兮何暮。对流年以自惜。
徒见其生也杨柳繁华为我春。不知其死也松槚幽泉为我夕。
何恃俊于祢衡。何恸穷于阮籍。
幽兰无人兮终自芳。郭璞蒙垢兮岂不洁。
黄绶从来兮非所愿。白云逶迤兮满山。
自得长歌太平事。胡为扰扰风尘间。
桉前志。禅师号僧璨。不知何许人。出见于周隋间。传教于惠可大师。抠衣于邺中。得道于司空山。谓身相非真。故示有疮疾。谓法无我所。故居不择地。以众生病为病。故至必说法度人。以一相不在内外不在其中间。故足言不以文字。其教大略以寂照妙用摄偫品。流注生灭观四维上下。不见法。不见身。不见心。乃至心离名字。身等空界。法同梦幻。亦无得无證。然后谓之解脱。禅门率是道也。上膺付嘱。下拯昏疑。大云垂阴。国土为化。谓南方教所未至。我是以有罗浮之行。其来不来也。其去无去也。既而以袈裟与法。俱付悟者。道存形谢。遗骨此山。今二百岁矣。皇帝即位后五年。岁次庚戍。及剖符是州。登禅师遗居。周览陈迹。明徵故事。其茶毗起塔之制。实天宝景戌中别驾前河南少尹赵郡李公尝经始之。碑版之文。隋内史侍郎河东薛公道衡唐相国刑部尚书赠太尉河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礼。则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邱释湛然。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师释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岳大比邱释惠融至自广陵。胜业寺大比邱释开悟至自庐江。俱纂我禅师后七叶之遗训。日相与叹塔之不命。号之不崇。惧像法之本根坠于地也。愿申无边众生之宏誓。以抒罔极。扬州牧御史大夫张公延赏以状闻。于是七年夏四月。上沛然降兴废继绝之诏。册谥禅师曰镜智。塔曰觉寂。以大德僧七人洒扫供养。天书锡命。晖焕崖谷。众庶踊跃。谓大乘中兴。是日。大比邱众议立石于塔东南隅。纪心法兴废之所以然。及以为初中国之有佛教。自汉孝明始也。历魏晋宋齐。施及梁武。言第一义谛者。不过布施持戒。天下惑于报应。而人未知禅。世与道交相丧。至菩提达摩大师。始示人以诸佛心要。人疑而未思。惠可大师傅而持之。人思而未修。迨禅师三叶。其风浸广。真如法味。日渐月渍。万木之根茎枝叶。悉沐化雨。然后空王之密藏。二祖之微言。始灿然行于世间。浃于人心。当时问道于禅师者。其浅者知有为法。无非妄想。深者见佛性于言下。如灯之照物。朝为凡夫。夕为圣贤。双峰大师道信其人也。其后信公以教传宏忍。忍公传惠能神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无闻焉。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徒万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宏正。正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荆吴。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与六籍侔盛。呜呼。微禅师。吾其二乘矣。后代何述焉。庸讵知禅师之下生不为诸佛。故现比邱身以救浊劫乎。亦犹尧舜既往。周公制礼。仲尼述之。游夏宏之。使高堂后苍徐孟戴庆之徒。可得而祖焉。天以圣贤所振为木铎。其揆一也。诸公以为司马子长立夫子世家。谢临川撰慧远法师碑铭。将令千载之后。知先师之全身。禅门之权舆。王命之丕显。在此山也。则扬其风。记其时。宜在法流。及尝味禅师之道也久。故不让。其铭曰。
众生佛性,莫非宿植。
知诱于外,染为妄识。
如浪斯鼓,与风动息。
淫騃贪怒,为刃为贼。
生死有涯,缘起无极。
如来悯之,为辟度门。
即妄了真,以證觉源。
启迪心印,贻我后昆。
閒生禅师,俾以教尊。
二十八劫,迭付微言。
如如禅师,膺期宏宣。
世溷法灭,独与道全
童蒙来求,我以意传。
摄相归性,法身乃圆。
性身本空,我无说焉。
如如禅师,道既弃世。
将三十纪,妙经乃届。
皇明昭贲,亿兆膜拜。
凡今后学,入佛境界。
于取非取,谁缚谁解。
万有千岁,此法无坏。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古先哲王。
允釐内外。
虽庶政之咸叙。
在司天而为大。
所以叶乎上下。
所以察乎交会。
其职废而时令则乖。
其职修而黎人永赖。
岁既阳止。
东风作矣。
惟时羲仲。
奉若天纪。
候旸谷之初升。
揆农功之当起。
寅宾克展。
守而勿失。
耒耜乃修。
视其所以。
观乎旭日之渐也。
丽苍穹而曜晶。
按黄道而徐行。
万物发春。
仁气良由兹始。
四方仰照。
阳德协于离明。
盈缩必循夫晷度。
职司宁阙其将迎。
木位值于扶桑。
初杲杲以出。
土膏润于南亩。
且泽泽其耕。
故王者重焉。
官不虚授。
考之历象。
则象是用贞。
准之田农。
则农靡愆候。
惟帝典之明徵。
示人有常。
惟日官之无改。
永代斯在。
平秩乎下。
以播百谷。
钦若乎上。
以刑四海。
慎尔有司。
惟其敬之。
是将迈景德于太皞。
俟神功于女夷。
玉烛开耀。
金乌效迟。
致人和而岁美。
无乱日而废时。
况吾君承乾。
元化昭宣。
叙三光以著象。
乘六龙以御天。
经纪不忒。
职官维贤。
分命之事举。
曲成之道全
观寅宾之出日。
端稼穑兮大田。
愿聆舜弦。
歌唐年。
因末光之可就。
与羲驭而回旋。
太医箴 中唐 · 柳公绰
四言诗
惟天布寒暑,不私于人。
品类既一,高卑以均。
惟人谨好爱,能保其身。
清净无瑕,辉光以新。
寒暑满天地之閒,浃肌肤于外。
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于内。
清洁为堤,奔射犹败。
气行无閒,隙不在大。
睿圣之姿,清明绝俗。
心正无邪,志高寡欲。
谓天高矣,氛蒙晦之。
谓地厚矣,横流溃之。
圣德超迈,万方赖之。
饮食所以资身也,过则生患。
衣服所以称德也,侈则生慢。
惟过与侈,心必随之。
气与心流,疾亦伺之。
圣心不惑,孰能移之。
畋游恣乐,流情荡志。
驰骋劳形,咤叱伤气。
惟天之重,从禽为累。
不养其外,前修所忌。
圣心非之,孰敢违之。
人乘气生,嗜欲以萌。
气离有患,气凝则成。
巧必丧真,智必诱情。
去彼烦虑,在此诚明。
医之上者,理于未然。
患居虑后,防处事先。
心静乐行,体和道全
然后能德施万物,以享亿年。
圣人在上,各有攸处。
庶政有官,偫艺有署。
臣司太医,敢告诸御。
元理可得。真宗可寻。
惟虚舟之不系。同大道之无心。
每悠悠而去住。恒泛泛而浮沈。
寂虑为徒。必澄淡而方息。
在物无竞。信风涛而莫侵。
体合道枢。来凭积水。
本流谦以处顺。宁遇坎而斯止。
类善行之无迹。似至人之虚己。
或沿或沂。非假功于楫师。
载沈载浮。亦奚劳于舟子。
若乃景绝游氛。川息波文。
荡漾无阻。逍遥不偫。
则鼓枻者未足与议。摧撞者不得而云。
故曰动以贞胜。而静为躁君。
观其浮广川之洋洋。混长澜之浩浩。
不拘同放旷之怀。无著体希夷之道。
殊青翰之见重。等元珠之为宝。
惟斯道全。谁曰不然。
任东西之漂荡。随风水之推迁。
中含虚而自若。外守正以无偏。
逢流则行。靡惊鼋鼍之穴。
安波自往。空思李郭之仙。
动息靡常。去留不禁。
以虚而受。殊乎小器易盈。
可济不通。非曰不胜其任。
处静安卑。乘流任时。
浩然独逝。邈矣谁追。
想好风于曲岸。避巨浪于中坻。
且没迹于寂寥。楫棹何从喧矣。
是无争于触击。绋纚焉得维之。
是则虚其舟川得以宁。虚其心人寡于欲。
既与道而合契。亦无情于相触。
苟思理之未忘。谅无惊于宠辱。
和乐天赠樊著作(810年) 中唐 · 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
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
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
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
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
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
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
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
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信(一作言)相并传
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偏。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
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一作愿子)有微尚,愿以出处论
出非利吾已(一作己),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
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
解悬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
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巢由:见卷1《四皓庙》注。),尧舜不可迁。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⑴ 羲黄:伏羲氏与黄帝之并称。伏羲氏即古帝太昊。
⑵ 典坟:《三坟》、《五典》之省称。《左传·昭公十二年》:“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正义引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此泛指各种古代典籍。
⑶ “皋夔”句:皋陶,虞舜之司法官。夔,虞舜之典乐官。益,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即后稷,虞舜时之农官。禹,虞舜之治水官。
⑷ 间然:非议,异议。《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⑸ 孔宣:即孔宣父,古代对孔丘之尊称。《新唐书·礼乐志第五》(卷一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二十以奉之。”
⑹ 百篇:《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张铣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为《尚书》之代称。
⑺ 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之并称。二人为孔子之学生,均长于文学。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⑻ 信:原作“言”,据蜀本、卢本、杨本、何焯校改。
⑼ 出处:出仕与退隐。《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⑽ 伊尹:伊尹名挚,又名阿衡,说商汤以王道,被委以国政,佐汤为相。事详《史记·殷本纪》
⑾ 名为宾:《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成玄英疏:“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
晴天既曙。峻岳凝青。
仰熙熙之旭将吐。见高高之掌呈形。
假彼晶光。庶有分于清浊。
挺兹秀异。示无双于杳冥。
燠矣而升。岧然相射。
浮艳华之烂烂。靡太虚之奕奕。
写乾坤之丽色。先觉曈昽。
廓烟雾之馀姿。转见明白。
疑参若木。似坼芙蕖。
杲杲之容渐积。掺掺之状不如。
下映而千岩共晓。上照而丹霞共舒。
影曜人间。每当瞻瞻之早。
迹居物外。长承煦煦之初。
昭昭以临。峨峨莫匹。
向空凝彩。若月下之对金茎。
绕指流辉。异楼上之呈素质。
既炫晃之旁达。亦孤标而独出。
幸当清净之晨。免敌沈阴之日。
佳气或烁。朝云不还。
发明媚于紫霄之际。擎彩翠于碧落之间。
自彰和朗。宁俟跻攀。
遥晖六龙。迥临万有。
初分焜耀。讶髣髴以成文。
俯掬清光。信烂漫而入手。
则知事不自妍。理资相鲜。
因流光德。获照金天。
想清风旁来。宛其穆若。
视晴景中驻。何愧拳然。
故得无私功博。润色道全
当八极洞开之次。明二仪交泰之先。
岂独擘洪濛而干造化。设形象以配神仙而已哉。
于是灵踪长耸。日华长捧。
不然。何偫山逦迤而相奉。
汉章帝以锡赉情重。君臣道全
示署剑推恩之礼。表经邦佐命之贤。
虽彼百官。分恩光之涣汗。
惟兹三者。睹御墨以昭宣。
是知器挺臣功。名由天奖。
非霜刃无表汝之庸勋。非乾文无重予之庆赏。
所以昭冲和。劝忠谠。
鲛函尽启。决云之状盈眸。
彩笔初题。垂露之文在掌。
岂不以良佐斯得。深谋可嘉。
或染翰而纪其敦朴。或挥毫而志以文华。
彼锡彤玈。我乃颁其秋水。
彼铭钟鼎。我乃镂以莲花。
一则薛烛未逢。风胡不识。
提携可助于雄勇。佩服必资其挺特。
能使巨阙惭价。豪曹失色。
乃署龙泉之名。以表韩棱之德。
一则龙藻日耀。霜风雪凝。
麾之而氛祲以歇。带之则威仪可聆。
斯亦刜钟难媲。斩马奚称。
乃署汉文之号。以旌郅寿之能。
一则利可卫身。威能禁暴。
惬项伯以将舞。宜赵王之所好。
岂羡乎五色奇形。千金美号。
乃署椎成之字。以彰陈宠之操。
故得光生环佩。荣冠簪裾。
见鱼水相逢之际。是云龙契会之初。
数比梦刀。各获君前之赐。
功齐神笔。长吞天上之书。
洎吾皇威被华夷。德安岐雍。
锋铓不自其手署。颁赐尽归其公共。
盖以韩魏为铗兮宋为镡。异汉朝之所用。
志或可夺。
道则难坚。
嘉碎琴之志操。
见伊人之道全
禀正固以不偫。
德无踰也。
表行藏而自若。
理亦宜然。
武陵王好彼正声。
戴安道臻于是艺。
王虽欲见其搏拊。
戴且无忘于砥砺。
苟为伶者。
稽素履以全隳。
爰对使乎。
抱明诚而立誓。
乃曰铿尔奇韵。
泠然雅音。
自得以宣情理性。
非为彼养气怡心。
不同乎邹忌干齐将希高位。
又异乎钟仪怀楚叹写幽襟。
于是发忿诪张。
兴言激切。
脱徇尔志。
宁彰我节。
可耻于朱门紫闼。
俛首趑趄。
因投其玉轸金徽。
当阶迸裂。
嗟乎。
宫商倏绝。
道德弥高。
此终身而不辱。
彼侧席以徒劳。
异季伦之击珊瑚。
自矜骄逸。
状亚父之撞玉斗。
威振英髦。
得不金石推诚。
风霜励志。
冀礼馀而有守。
顾阳柯而忽弃。
岂可荒凉吾道。
舍行歌自逸者馀芳。
趋竞王门。
与铿吹偷安者同位。
则知微世遗荣。
居然独清。
秉大节以难屈。
操壮心而不倾。
匪擅一时之誉。
终流千载之名。
伯牙绝弦。
但證知音之道。
子猷掷地。
惟伤同气之情。
人贵在秉时。
忘乎所履。
争附势以求媚。
岂韬光而叶美。
愚尝慕彼操持。
嘉其行止。
恐孤风之不振。
因赋兹而有以。
共 2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