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三十七【生卒】:296—344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季坚。庾亮弟。初征秘书郎。预讨华轶功,封都乡侯。明帝时,为司徒右长史,出补吴国内史。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后率众击走峻将张健,赴援京师,攻拔石头城。峻平,入为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衮三州军事。咸康五年,王导死,冰执政,勤于政务,然颇任威刑。成帝死,康帝立,仍以舅氏当朝。康帝将死,冰意在司马昱(简文帝)。及帝死,何充奉遗旨立穆帝。遂求外出,为江州刺史,镇武昌。寻病卒。
冰字季坚,亮弟。徵秘书郎,封都乡侯,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出补吴兴内史,徙振威将军、会稽内史,入为中书监、扬州剌史、都督扬豫兖三州军事、征虏将军、假节,代王导辅政,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进车骑将军,出为江州刺史,假节、镇武昌,卒,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有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生卒】:303—368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怀祖。王承子。少孤,事母至孝,不求闻达。袭父爵。年十三,未知名,人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第辟为中兵属,成帝咸和九年,司马岳为骠骑将军,召补功曹,出为宛陵令,迁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累典州郡,禄赐皆散诸亲故。官至尚书令。卒谥简。全晋文·卷二十九
述字怀祖,浑弟湛之孙。袭父承爵蓝田县侯。司徒王导辟为中兵属。历康帝骠骑功曹,除宛陵令。庾冰请为征虏长史,补临海太守。迁建威将军、会稽内史,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寻迁散骑常侍尚书令。卒、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谥曰穆,以避穆帝改谥曰简,有集八卷。
人物简介
【生卒】:305—345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稚恭。庾亮弟。初为陶侃太尉府参军。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仗,赐爵都亭侯。成帝咸康六年,亮死,代亮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武昌。戎政严明,经略深远。康帝建元元年,不顾朝议反对,征发所统六州奴仆及车牛驴马,倾四万兵北上,大举攻后赵、成汉。次年,前锋兵败,还镇夏口,不久病死。全晋文·卷三十七
人物简介
【生卒】:307—346 【介绍】: 十六国时前凉国君,字公庭。张寔子。建兴十二年(东晋明帝太宁二年)嗣其叔张茂为凉州牧西平公,并受前赵封凉王之号。建兴十五年(东晋成帝咸和二年),骏乘前赵被后赵战败,出兵攻前赵秦州诸郡,大败,失河南地。及石勒杀刘曜,骏因长安乱,复收河南地。全盛时,尽有陇西之地,控制西域诸城邦,虽称臣于晋,而不行中兴正朔。建兴三十三年(东晋穆帝永和元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仍用建兴年号。在位二十二年卒。全晋文
骏字公庭,实子,建兴末封霸城侯,太宁二年嗣茂位,刘曜拜为凉州牧凉王,犹奉悯帝年号称建兴十二年。后又称藩于李雄石勒,至咸和八年犹称建兴二十一年,至永和二年卒,在位二十三年,私谥曰文公,穆帝追谥曰忠成公,有集八卷。
人物简介
【生卒】:312—373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元子。桓彝子。明帝婿。拜驸马都尉。除琅邪太守。穆帝永和初任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四州诸军事。二年,率众伐蜀。三年,灭成汉。废殷浩,执朝政。十年,北伐关中,以军粮不继还。十二年,收复洛阳。屡请还都,朝廷不听。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率步骑五万北攻燕,初连胜,至枋头,粮道受阻,大败。六年,废海西公,立简文帝,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意欲受禅,未成,疾卒。全晋文
温字元子,彝子,成帝时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县男,除琅邪太守,累迁辅国将军徐州刺史,穆帝初,代庾翼为安西将军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军事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镇江陵,以平蜀功进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升平中改封南郡公,哀帝初加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又加扬州牧,录尚书事,移镇姑孰,废帝时兼领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孝武初卒,追赠丞相,谥曰宣武,有集四十三卷,要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介绍】: 东晋彭城人,字道则。穆帝时为襄城太守。桓温西征,以为建威将军、淮南内史,镇石头。后转冠军将军、南郡相。率众救朱序于襄阳。以敌强不敢进,致序陷没,以畏懦免官。苻坚败,又出督淮北诸军、冀州刺史,以疾未行,卒。全晋文
波字道则,隗孙。初仕石虎,参冠军将军王洽军事。虎死,与洽南归。穆帝以为襄城太守,累迁桓冲中军、咨议参军,寻为建威将军、淮南内史,镇石头,除尚书左丞,不拜,转冠军将军、南郡相,免。后复为冠军将军,累迁散骑常侍。苻坚败,出督淮北诸军、冀州刺史,以疾未行。追赠前将军。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十九【生卒】:323—358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敬和。王导子。兄弟中最知名。弱冠历散骑、中书郎、吴国内史。穆帝征拜领军,加中书令。固让卒。
洽字敬和,导第三子。康帝时为散骑中书郎。穆帝时为中军长史、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徵拜领军,寻加中书令,固让不拜。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生卒】:324—396 【介绍】: 东晋女尼。丹阳建康人。俗姓陶。事母至孝。年及笄,出家为尼。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帝永和中,何后为立永安寺。名誉日广,远近投集者三百人。比丘尼传·卷第一
昙备。本姓陶。丹阳建康人也。少有清信愿修正法。而无有昆弟。独与母居。事母恭孝宗党称之。年及笄嫁徵币弗许。母不能违听其离俗。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皇帝礼接敬厚。常称曰。久看更佳。谓章皇后何氏曰。京邑比丘尼鲜有昙备之俦也。到永和十年后为立寺于定阴里。名永安(今之何后寺是)谦虚导物。未尝有矜慢之容。名誉日广。远近投集。众三百人。年七十三。泰元二十一年卒。弟子昙罗。博览经律机才赡密。敕续师任。更立四层塔讲堂房宇。又造卧像及七佛龛堂云。
人物简介
【生卒】:327—353 【介绍】: 十六国时前凉国君,字泰临。张骏次子。年十六嗣骏为凉王。建兴三十四年(东晋穆帝永和二年),后赵石季龙屡攻凉,重华用主簿谢艾为将抗击,大破之。在位八年。全晋文
重华字泰临,骏第二子,以永和二年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仍奉悯帝年号,在位八年卒,私谥曰昭。后改谥曰桓,穆帝赐谥曰敬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法旷,俗姓皋,下邳人。寓居吴兴,后为僧,历穆帝至安帝时卒。
生皋氏。其先下邳人。客寓吴兴。幼孤。事后母。以孝闻。躬耕以养。行丧尽礼。服阕。事沙门昙印为师。印有高行。尝疾笃。旷恳诚礼忏七日。夜忽五色光照印室。印觉有人手摩拊之。病良已。后辞师游历。还止于潜石室。以法华无量寿二经。为心要。有众则讲。独处则诵。谢安自吴兴访之。先却去部曲。步至座前。相欢终日乃去。简文在相位。遣堂邑太守曲安。远问起居。且使禳祷彗灾。对曰。昔宋景脩德。彗为退舍。惟当勤脩德政。以塞天谴。则天下幸甚。顷彗殁。兴宁中。东游禹穴。放情山水。至若耶。爱孤潭。欲结庐养志。郤超谢庆绪尤相往来。时东土疫疠。旷既资性慈悲。兼善神咒。因出邑止昌原寺拯救。村里赖之。沙门竺道邻。造无量寿塔像。旷率有缘。起立大殿。孝武帝钦其风。诏出京止长干寺。元兴年殁。寿七十六。神僧传·卷第二
释法旷。姓皋氏。下邳人。寓居吴兴早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及母亡行丧尽礼。服阕出家事沙门竺昙印为师。印尝疾病危笃。旷乃七日七夜祈诚礼忏。至第七日忽见光明照印房户。印如觉有人以手掁(除更切)之。所苦遂愈。后辞师远游。广寻经要。还止于潜青山石室。晋简文皇帝遣堂邑太守曲安。远诏问起居。并咨以妖星。请旷为力。旷乃与弟子斋忏。有顷灾灭。东土百姓多遇疫疾。祈之即愈。有见鬼者言旷之行住常有鬼神数十卫其前后。时人咸叹异之。元兴元年卒。春秋七十有六僧腊五十二。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竺法旷。姓皋。下邳人。寓居吴兴早失二亲。事后母以孝闻。家贫无蓄。常躬耕垄畔以供色养。及母亡行丧尽礼。服阕出家。事沙门竺昙印为师。印明睿有道行。旷师事竭诚。迄受具戒。栖风立操卓尔殊群。履素安业志行渊深。印尝疾病危笃。旷乃七日七夜祈诚礼忏。至第七日忽见五色光明照印房户。印如觉有人以手按之。所苦遂愈。后辞师远游。广寻经要。还止于潜青山石室。每以法华为会三之旨。无量寿为净土之因。常吟咏二部。有众则讲。独处则诵。谢安为吴兴。故往展敬。而山栖幽阻车不通辙。于是解驾山椒陵峰步往。晋简文皇帝遣堂邑太守曲安远诏问起居。并咨以妖星请旷为力。旷答诏曰。昔宋景修福妖星移次。陛下光辅以来政刑允辑。天下任重万机事殷。失之毫氂差以千里。唯当勤修德政以赛天谴。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乃与弟子斋忏。有顷灾灭。晋兴宁中东游禹穴观瞩山水。始投若耶之孤潭。欲依岩傍岭栖闲养志。郤超谢庆绪并结居尘外。时东土多遇疫疾。旷既少习慈悲兼善神咒。遂游行村里拯救危急。乃出邑止昌原寺。百姓疾者多祈之致效。有见鬼者。言旷之行住常有鬼神数十卫其前后。时沙门竺道邻造无量寿像。旷乃率其有缘。起立大殿相传云。伐木遇旱。旷咒令至水晋孝武帝钦承风闻要请出京事以师礼。止于长干寺。元兴元年卒。春秋七十有六。散骑常侍顾恺之为作赞传云。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