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朴来吾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定窝 清 · 朴来吾
五言律诗
欲说窝名义,天君自泰然。
志存知止后,事在盖棺前。
已得吾身好,宁从物累迁。
笑渠尘世客,奔走送流年。
双白亭 清 · 朴来吾
七言律诗
百年南土乐哉斯,三世藏修特地奇。
槛外沙明鸥鹭岸,檐端月上凤凰枝。
凉宵水面风来后,翠竹江村日暮时。
白以名之双美具,一般清味少人知。
尚古心期解取斯,苍家馀画瘦而奇。
千金乏我能资笔,一诺惭君似折枝。
铁索银钩悬额处,清冰寒露顾名时。
深情更荷琼瑶报,三绝人间喜二知。
摇荡春怀写一通,逢场诗酒故人同。
山光羃历云遮北,夜气虚明月上东。
花柳前川追旧乐,丝竿七里想清风。
太平生长元无愧,耕凿年来验屡丰。
芳春胜会草堂上,诗有传筒酒满杯。
岸柳汀花随意好,蓬门尘榻待人开。
閒情岁暮看淇竹,幽兴年来忆灞梅。
方丈烟霞藏一面,与君他日赋归来。
暖霭轻阴隐晚洲,林泉活计转清幽。
牵花可赏三春色,向叶宁悲两鬓秋。
裘马不妨供酒债,湖山今已结诗楼。
何时更坐渔矶上,尽日逍遥办胜游。
石假山 清 · 朴来吾
七言律诗
神物也知不世寰,君平若在透机关。
天悭鬼护经残劫,雨洗风磨幻本颜。
金带谁悬灵壁上,凡禽难息太湖间。
百年醉梦能醒否,他日尼溪约共还。
能以吾能和不能,尼溪淡水本源澄。
白日看云忆群弟,深宵剪烛对佳朋。
泡沤世界三千阔,云梦胸襟八九增。
乐事閒中难与众,此行毋庶俗人憎。
次韵 清 · 朴来吾
七言律诗
行至古县村前。一行分路。金柳两老友及台伯汝珍往宿于下村。余与象仲及文叔,馨远,肯友兄弟。往访文复初家。历吊文生思孝殡次。因入复初家。两君喜而迎之曰。此距丹法两村。不过半日程限。而历便游赏之行。三宿而到此。是何濡滞也。余曰自尔迟留。未践别时之约。可叹可叹。因与谈笑娓娓。夜分乃寐。是日行几十五里许。廿三日。下村同行趁期而来。发向至并木前岘。俯瞰其居。戢戢颇有安堵之乐。因谓馨远曰君家之卜居此土者。今几年代耶。馨友曰自吾始居之祖及吾身。已至七代。而一村之居住者。无一他姓氏云。一行相顾啧啧曰宋可谓积善之家矣。馀庆之及于子孙者。一何盛也。有顷由岘路而下。一行分向上下村。余与数三同行。往入伯淳家。淳友苦挽曰日已暮矣。更复何之。余以同行之不得相离。答谢而出。转往周老家。前行一队皆会。本村诸友之闻声而来者亦众矣。于是宾主相议曰今夜不可无一处之团会。若非大厅事。不可容矣。遂共往天祥家。至夜宾主序齿而坐。互相酬酢。各尽其乐。一场团栾。亦足为胜事也。因相与枕藉而宿。是日行不过七八里矣。廿四日。象仲与君正三昆季及汝珍。发向柳田汝范家。享从及台伯亦不无落后之意。余与上舍苦留台伯。谕以当行之由。台伯不获而从之。临行享从谓余曰吾之数日来待之意。今已左矣。计今秋务方极。前路尚远。执一废百。非吾之所当行。吾其归欤。余曰然。于是享从赠余四韵诗以赆之。余次其韵曰。
百里仙筇俗债酬,吾行物外自优优。
灵区何处开三洞,寒露佳辰届九秋。
避世不关莲社卧,为文先学子长游。
莫将尘事劳心计,逆旅人生土一丘。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