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元容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帆挂扶桑一问津,多情唯有月随人。
行吟▒受风吹面,散步从教露垫巾。
华国文章多谢郑,济时勋业已输申。
往来屑屑成何事,嬴得秋光入鬓新郑文忠梦周。申文忠叔舟俱使日本故云。)
清风峻节冠吾东,扶植纲常赖此公。
叹赏慇勤孙按察,精诚相照一纸中(按察名舜孝。尝为岭南方伯时。为圃隐子孙作小文。以遗后人。其文曰。文忠公。是宋丞相文天祥同志士也。舍生取义。俯仰数千载间几何人哉。高山可仰。瞻望伫立。万世清风。绿竹在傍。后使后守侵其子孙者。吾不取也。金南窗玄成志其下曰。曩者。圃隐郑文忠公子孙之在岭南者。累世不振。几同编户。孙公舜孝,权公橃。前后为观察使。孙有文。权有诗。俱属后之为方伯邑宰。俾复除其来裔。其意可谓勤矣。孙公所题有绿竹在傍之语。宗室石阳正为扫幽篁一枝以实之。月汀尹相公。又以龙蛇健笔。并写诗文为一通。相公之孤将图锓梓以传于世。孙,权两公崇奖节义之举。于是乎为有所赖而不泯。吁可尚也夫云云。)
望岱庙寄题(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泉林取路向西移,敬仰崇祠一念驰。
作镇配天首五岳(庙中配匾曰皇祖御书天作镇),居方出震佑嘉师。
唐槐汉柏应依旧,秋月春风又几时。
香帛太常依例遣(车驾经山)。(东境礼官奏遣大臣赍香帛告祭岱宗脩故事也),祈年惟是祷无私。
经山阁学观察关东 其一 (丁亥) 清 · 申纬
七言律诗
告我东行玉节前,飞鸿留爪感离筵(郑松江关东别曲。有玉节前之句。)
海衙酒绿趋庭日,湾馆灯青奉使年
齿发参差共老矣,悲欢阅历两茫然。
湖南不去关东去,为与名山了宿缘(月前。君为湖南伯。三疏乞递。)
⑴ 先丈守载宁。余守象山。君以直阁假省。恰趁寿辰。邀同饮席。壬申。余使燕还渡鸭江时。有敕行。君以问礼官留湾馆。共射韵咏灯。
经山阁学观察关东 其二 (丁亥) 清 · 申纬
七言律诗
金刚秀色翠无垠,沧海东临浴日津。
一路褰帷皆佛国,十洲弭节总仙人。
文章试手名山记,经济酬心瘠土民。
我向此中曾有意,而今衰懒渐无因。
郑经山阁学之任会宁 其一 (己丑) 清 · 申纬
七言律诗
靥靥文星聚北陲,五臣才去又随之。
全城化鳖无前古,下邑栖鸾此一时。
内史淮阳聊卧閤,太中宣室复登螭。
白山黑水穷源处,还好筹边暇赋诗。
郑经山阁学之任会宁 其二 (己丑) 清 · 申纬
七言律诗
登山临水日初低,落叶纷纷响月题。
重九节中原易感,二千里外更分携。
黄云画角君行北,白露苍葭我向西。
须识离情遍芳草,春来无处不萋萋。
四方宣力咏虺隤,辞令谟猷历试来。
大雪埋轮踰玉塞经山昨腊。自北塞还朝。),长河凭轼向金台。
铿然子有三唐韵,去矣谁当一代才。
游到酣时应自觉,人生海外亦何哉(借用枫皋公赠余旧句。)
当时我亦气如虹,缟纻结交翰墨中。
小石帆亭茶淡白,保安寺阁日沉红。
频年举目河山感,往事伤心剑筑空
赖有陈琳与曹植,雄词不替建安风
⑴ 仆所缔交上国名彦。如翁文达,桥梓,金兰畦尚书,钱金粟,蒋秋吟诸公。次第沦谢。吴兰雪,周菊人。皆官游四方。今略无馀者。
⑵ 萟林名家。有陈石士,曹玉水两人。仆虽未及谋面。曾与有一段墨缘。试往问之。
报施善人天欲问,同情四海宝覃人。
若敖之鬼能无馁,优钵昙花暂现身。
雅集青棠怀旧馆,相思红豆怅前因。
俪笙弥月诗酬韵,犹记驰书乙亥春
⑴ 覃溪门人曹俪笙中堂。有引达弥月贺诗。覃溪和韵。并入书递。故余亦依韵贺之。此事在乙亥春。
共 3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