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玄祚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为斗词锋强押篯,少年豪习未应蠲。
江山得助诗增价,声律无拘韵勒扁。
巧蕊争舒连苑树,疾风吹送下滩船。
南坡病客才情老,自笑忘鱼但守筌。
野阔楼高望眼新,一江烟月最▒真。
水萍踪迹连枝会,花树欢娱特地春。
管领仙区兄弟并,优闲暮境宠灵均。
明朝联袂金刚去,长啸毗卢看海尘。
烟霞十里岁华新,谷口躬耕访子真。
良幸拭眸今夕话,多惭有脚昔人春。
思家忆弟羁怀等,佩印挥锄物役均。
何用别寻蓬岛去,霱云元自少风尘。
刻石摩挲岁月悠,缅思当日采真游。
鸾凰羽翮翔千仞,泰华胸襟隘九州。
自有篇章偿宿债,更兼云物属清秋。
竹林寥落风流尽,小子今来亦白头。
缥气回躔笙鹤杳,古楹遗墨几经年。
蓬莱旧迹青山暮,云汉高名白日悬。
仍忆承颜函丈下,不堪弹泪寺门边。
新题敢谓家声继,自愧微才降级千。
昌道次混泉公戏占韵(壬申) 清 · 李玄锡
七言律诗
怅望仙区二十载,偶然佳赏幸无违。
长风荡扫尘心净,绝境清输逸兴飞。
最喜联翩携弟去,却嫌容易下山归。
今宵又做金刚梦,石瀑云峦觉后非。
自注:余之梦想枫岳。已廿载馀矣。官扰私冗。空怀未果。昨岁从弟启商宰淮阳。要余趁秋来赏。盖以岁在辛未。即从祖东洲先生官暇东游之回年也。余企踊甚切。而猝婴剧痾。竟不克赴。是冬末。恩授春州。翌春赴任。遂以三月季。偕启商入金刚。以偿宿债。闻山中春色尚早。乃先访丛石。泛大瀛海。游三日浦。仍向榆岾。遍历洞府峰壑。出长安寺。由断发岭以还。仙境旷绝之观。鸰原怡悦之乐。实平生第一胜事。顾前秋失约。终有歉然于心者。辄遍次东洲公东游录中诗。以伸昨岁之志。抑东洲公之游。自京城路通沟。直向长安寺。而余乃繇寿春达淮阳。回程踰断发岭。非但春秋之景物各殊。即亦道途之首尾相舛。虽赓韵无遗。而序第题品。有不可尽同者。故凡其题目下。继着次字者。是即其地而次其韵也。如昌道驿次楸池岭次之类也。其曰次某韵。曰某地次某韵者。非其地而引次其韵者也。或元韵是次人韵者。则不曰次。而曰步以别之。伯父混泉先生亦尝有枫岳录。故并次其韵。一用此例。其题目上下。无次步字者。寔余之自发韵也。且有次他人韵者。另加用字。如鉴湖用泽堂韵是也。次东洲公诗者。一百八十五首。而间有一韵二首者。又剩二篇。次混泉公诗者十首。自咏及用他韵者。四十三首。合二百四十篇。念余以拙技末学。追轨大方。既不免唐突西施。又出于倦喟酣呻。其不足存录也审矣。然所以不敢芟刈者。良以早荷二公之指教。今踵家世之仙躅。续题名字。悲喜交集。有不可得以泯焉者也。或曰。昔之游览。必诗以咏其概。文以记其详。今子之有诗而无文何哉。曰唯唯否否。余何敢。余何敢。东洲公初无劄著。混泉公草藁未完。况余敢措一辞乎。渊名洞号石形峰样。前辈之述备矣。嗣而为之者。率皆叠床屋而画葫芦。盖诗犹可以别意撰境。不可以他语衍也。子欲观之。盍求诸南秋江以下诸子乎。遂书其说。以为东游录跋。余平日酒后。喜走笔作诗。多用俗谚谑语。以资笑剧。即李相国奎报所谓醉在无所发者也。今行则应接不暇。无计及此。且次二先生诗。不敢作慢戏。仅有二首。兹附卷末。以博侪友之一粲。
衮衮洪流没两隈,倚栏胸次爽然开。
风清老树寒蝉噪,波涨空洲白鸟来。
逸兴浮游如泛舫,闲情牢落独含杯。
沈吟最忆花山倅,缩地那能引汝回。
嘉林别业即名区,白马江头占上腴。
红稻将登莲有子,此行非独趁莼鲈。
天德庵。次白莲庵韵(壬申) 清 · 李玄锡
七言绝句
天德庵觉钦长老。乃名僧虚白堂明照门人也。能通三教。年今六十九岁。不出庵近十年。虽有游客之相访者。辄辞以老病。是日闻余至。自庵扶杖而下。迎于万瀑洞。随至表训寺。剪烛禅谈。清爽可听。当其兀然端坐。若枯木死灰。虽喧聒杂乱。而若无闻睹者。及叩而问之。则应答如响。琅然详雅而旨趣秀发。真空门之名胜也。自孔孟程朱以下名儒事迹。无不通悉其首末。其聪悟博达。亦绝于人。且曰。三教中惟儒最正。而实若无儒道。老佛何依而立也。启商难之曰。师荷知此。则何乃堕于空寂。答曰。早失怙恃。靡所依赖。幼少从师。已学佛教。不欲中变。故仍守旧业。而佛亦玄妙精微。至其识心见性工夫。与儒者治心之工。不甚相远。但向用处绝异耳。谈论亹亹。终夜忘倦。
无儒老佛即谁依,此语真知透显微。
三教何人能了得,一庭蝙蝠夜深飞。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