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柳世鸣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丁流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丁流芳(16世纪—17世纪),字鸿扬,山西平阳府翼城县涧峡村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壬子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初授陕西咸宁县知县,理繁判狱,院司数称其才。
秩满,当得台垣,以不附魏忠贤,判京畿军匠,分管三殿工。
事竣,总理以能闻,赐服扁。
擢升户部,视仓通州。
清兵入寇,有警,围城甚急,诸官相顾愕然。
流芳率众登陴,设法守御,城赖以全,通民立造命碑纪其功。
方戒严时,漕船洎城下者焚毁殆尽,督事责运官补偿,芳题获免。
以户部郎中出为四川佥事,擢陕西布政司右参议,分巡关内,肃军政,捕流寇,吏民安堵,秦人立祠祀焉。
升按察副使,分巡宁夏,以母老请终养。
服阕,草平寇方略北上。
流寇奄至,伪官诱之降,流芳曰:「我封疆大臣,恨不能为国杀贼,忍从贼耶!
」贼怒,惨加非刑,流芳不屈而死。
弥月,生子尔贞,能读父书,游邑庠。
孙丁书升,中康熙庚辰科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4或1584—1648 【介绍】: 明四川忠州人。
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夫死,代领土司职。
有文武才,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兵”,以能战著名。
天启时,率精兵援辽,又讨奢崇明有功,授都督佥事,任总兵。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入川,良玉拒之,以川抚邵捷春指挥错误,白杆兵几全军覆没。
十七年,献忠再入川,良玉据石砫自保。
单崇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单崇(1587年10月21日—1644年),字景姚,山东莱州府高密县人,匠籍。
单崇早年出身县学生,以《诗经》中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举人第三十一名,次年(1610年)会试中式第五十一名,联捷三甲进士,获授翼城知县,任内有惠政,在官署题下:「以能保我黎民,方能保我子孙。
」转任户部郎中督饷辽东,得熊廷弼重用,因母亲逝世回乡。
其后单崇不再出仕,在家乡教育子侄,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任命的县令孙偓玉来到,他和傅钟秀上启衡王朱由棷,与士民擒拿对方入狱;不久张舆攻陷城池,他和刘廷选、闵真、廪生张所性守城失败,不屈服被杀,入祀乡贤祠,清朝赐谥烈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46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硕肤。
孙如游孙。
家富藏书,读之。
崇祯十年进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调北京兵部主事。
以能料清兵行动,进职方郎中。
为高起潜所谱下狱。
狱中侍同囚黄道周极勤,从之受《》。
后得释。
弘光时,起九江兵备佥事,未赴而南京亡。
清兵入浙江,嘉绩首起义师。
鲁王擢右佥都御史,累进东阁大学士。
兵败,从鲁王至舟山,卒谥忠襄。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硕肤,馀姚人。大学士如游孙。崇祯丁丑进士,除用工部主事改北兵部历职方郎迁江西按察佥事
维基
孙嘉绩(1604年—1646年),原名光弼,字辅之,号硕肤,浙江余姚县(今属慈溪市)人。明末进士,南明抗清人物。祖父孙如游,天启年间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六年癸酉科顺天乡试二十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兵部主事。崇祯自缢后,积极抗清,迎南明监国朱以海于绍兴,会师钱塘(今杭州),任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因军功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年,以积劳而病卒于舟山群岛,年仅42岁,追赠为太保,赐祭九坛,谥忠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8—1722 【介绍】: 清江苏泰州人,字泗源,号曙峰。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官苏州府学教授。
以能天文、算法,受康熙帝召见,授编修。
有《春秋长历》、《春秋世族谱》等。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陈厚耀,字泗源,泰州人。康熙丙戌进士,由中书历官左谕德兼修撰。
维基
陈厚耀(1648年—1722年),字泗源,泰州人。清朝翰林,天文学家、数学家。陈厚耀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大学士李光地向朝廷推荐他通晓天文、算法,得到引见,改任内阁中书。康熙帝测试其算法,绘三角形,令其求中线及弧背尺寸,厚耀回答无误。授官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累迁国子监司业,转任左春坊左谕德,因年老致仕,卒于家。《清史稿·儒林》有传。陈厚耀精于历算,著作甚多,有《春秋战国异辞》五十四卷、《通表》二卷、《摭遗》一卷,《春秋世族谱》一卷等。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孙襄(?
~?
),字思哉,福建省安溪人。
由诸生入国学,清康熙37年(1698)授福安教谕,任内兴文劝学,倡修学宫,创建朱子祠,敦促士子,循循善诱,且亲自选刻课文以为模楷,因此文风日振。
而后,改任泰宁一地,旋即调往台湾诸罗县为教谕,任内皆能称职。
同县李光地曾言其所以能「认道理及觑文字,见识日进」,都系努力积学而致,对其精神颇表赞赏。
年五十四岁时,去世于官内。
〖参考《安溪县志》〈人物〉,台北:安溪同乡会发行,1967年。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9—1773 【介绍】: 清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卒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诸城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统勋(1699—1773) 清朝官员。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是著名宰相刘墉之父。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至宰相,历任刑工吏诸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卒授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集》。曾与湖北学政凌如焕(字啄成,一作琢臣)同登黄鹤楼,作七律《凌琢臣学使招登黄鹤楼四首》。
维基
刘统勋(1700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县(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
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寿73岁。
刘统勋为人正直,以能谏著称,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都有显著政绩,为官四十多年,身兼数职,始终清廉,不曾贪污受贿。
乾隆帝评价:「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谥号「文正」。
乾隆后期重臣刘墉即刘统勋之子。
李大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安丘人,字立斋。
雍正举人,乾隆间授湖南益阳知县,自奉俭约,精于吏事,所至以能见称,兴除多远图。
教益阳人育蚕树桑,后赖其利,号李公桑。
二十一年迁长沙知府。
裕德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5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喜塔腊氏,字寿田。
光绪二年进士。
授编修。
累官至东阁大学士。
以能礼贤下士为世所称。
卒谥文慎。
维基
裕德(1848年—1905年),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进士二甲,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光绪八年(1882年),充咸安宫总裁,偕詹事府少詹事宝昌等人疏请整顿咸安宫官学等六事,下部议行。经过五次升转,官内阁学士,出督山东学政。光绪十六年(1890年),擢工部侍郎,调刑部。光绪二十年(1894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命偕侍郎廖寿恒前往四川按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迁理藩院尚书,调兵部尚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哲里木盟查办事件,借机上奏领荒招垦事宜,如其所议施行。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协办大学士,授体仁阁大学士。次年充末科会试总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东阁大学士。卒谥文慎。《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合肥人,字元晖,号骏孙、弥龛。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李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以诗鸣世,著有《始奏集》、《佛日楼诗》,为郑孝胥、马其昶、陈三立诸前辈点名称许。约在一九四九年下半年来到广东,先居澳门,后迁移香港。《佛日楼诗》为作者生平自订的诗稿,其中晚年在港澳作品,收录一百多首,编为《大腓集》。李氏为诗,尊学同光体两大宗匠范肯堂、陈三立,远挹韩愈、欧阳修,即可谓是近代宋诗派之馀绪。
合肥李氏兄弟诗集·序
诗至近代,与时局为因缘,乃尽其变,极其盛,而自成风会。彭泽汪方湖著文缕举近代诗派,即有湖湘派、闽赣派、河北派、江左派、岭南派、西蜀派六派。六派皆表表于世,而闽赣派尤冠绝一时。夫闽赣派者,风格生涩奥衍者谓之赣派,清苍幽峭者谓之闽派。闽赣合派,即陈石遗所谓同光体者也。同光体影响近代诗坛至巨,语其朔,复有关乎桐城诗派。 盖桐城诗派为有清一代诗坛关捩。是派也,姚姜坞发其端,姚惜抱集其成。前此康乾诗坛阘茸不振,至桐城诗派出,镕铸唐宋,以文为诗,方生面别开,教化广大。受其沾溉,道咸间程春海、祁春圃、曾文正、郑子尹、莫子偲、何子贞诸公弘扬宋风,独辟异境,是谓之前期宋诗派;同光间陈散原、郑海藏、沈乙庵诸公复踵事增华,是谓之后期宋诗派,亦即同光体是也。同光体后出转精,实大声宏,影响遍及海内,于皖诗影响尤巨。故汪方湖论列闽赣派,即首以桐城诗人媵焉。虽然,其所论亦有不甚确切处,盖皖诗以桐城诗派为大宗,桐城诗派与同光体源固同矣,而其流则异。论其分合,则同光体承桐城派遗绪,调适上遂,终乃畸于一偏,祧唐而专主于宋;桐城诗派则始终笃守家法,镕铸唐宋,丰神情韵与筋骨思理并重。是同光体固牢笼一世矣,而影响及于近代桐城者则甚微。并时桐城作手,若姚永朴、姚永概、方守敦、苏艺叔、潘季野、叶玉麟、方孝岳,皆火传姜坞、惜抱,而不染陈、郑风习。故谓同光体与桐城诗派平流并进则可,谓同光体反哺桐城诗派则不可。然则同光体影响皖地者当别有所在。所在为何?曰庐州合肥也。 夫有清一代,合肥虽为庐州首县,而僻处内地,交通不畅,风气难开。世风如此,诗风亦然。自清初至嘉道,合肥诗均囿于唐风,陈陈相因,了无生气。咸同以还,淮军崛起,交通日广,风气方随之大开。诗坛因缘际会,亦与海内诗风肸蚃相通,渐多学宋而卓有所成者。如杨燮卿为诗「颇近宋人」,刘衡庄「诗宗宋人,为吾乡近时健者」。逮同光体起,尤多桴鼓之应。如江球「年少耽诗,为散原老人所赏」,李国荣「读近人郑海藏诗,含咀枕葄,颇得神髓」。至李家煌昆仲,则造其堂而哜其胾,不啻同光体具体而微者也。 盖李家煌出自名门,家学渊源,少时即受文法于桐城马通伯,受诗法于舅氏龙慧。既长,复从同光体巨子陈散原、郑海藏诸公游,衣钵相传,濡染极深。其为诗自广陵而上摩韩垒,为之阶者,即散原、肯堂二公也。迹其所为,纯乎同光体手眼。所作五七言古体,具体昌黎,排奡妥帖,词气刚劲,置之韩集中几可乱真;而高怀远抱,亦间有似海藏者。五七言近体,则深入散原堂奥,琢句鍊字,笔力老健,往往纳艰崛于质澹,发芳馨于寤寐,奥折精莹,蟠而天飞。并世同光大老均不吝赞词,许其为后起一作手。介弟李炜,虽功力稍逊,而妍鍊工切,亦差堪肩随。 抑余于此尤有言者:近人出入同光体而卓然有成者,并世唯知有曾履川、邵祖平、钱仲联、冒孝鲁、钱钟书、吴孟复诸公,而于渊源更深之李氏昆仲反湮没无闻,不在偻指之列,此非合恒情。今章明兄有感于此,乃发愿梓行《合肥李氏兄弟诗集》线装本流布海内,非独表彰乡贤、发其潜德幽光而已,亦以见同光体影响吾皖至深且巨也。其有益于诗坛,为功于诗史者,岂浅鲜哉!昔赵撝叔视搜集前人残剩文字,比诸掩骼埋胔,则章明兄此举也,谓之掩骼埋胔固宜,而蹈德履仁,转有过于掩骼埋胔者远矣。 书成,章明兄属余序,乃不揣冒昧,发其覆如此。是为序。 岁在壬寅金秋,桐城后学汪茂荣敬撰。
佛日楼诗·序
往识合肥李子栩庵于行都,读其诗则摩韩垒者也。孤桐丈曰:「乃兄弥龛诗,海藏所亟赏,子未之见邪?」则心识其人。十年前,余以违难遁海南,栩庵已行至,又以其介得识君。其为人匑匑如畏,谦冲敛抑若不胜,及读其诗,则与栩庵笙磬同音,乃韩法也。间出其《佛日楼诗》属为序,且语之曰:「吾诗自广陵而上摹韩垒,而为之阶者,则通州、义宁两先生也。」余曰:「异哉!吾二人为诗途径何不谋而合若是也?」余弱冠来京师,先大父伯厚公则授以散原精舍诗,及执贽北江先生之门,又从受范伯子诗。二家面目取径虽各异,然为同光体先路之导则一也。吾侪既受两家诗,而上溯而苏、黄,而杜、韩,而陶、谢,若有阶陛便其升跻焉,迨造乎其极,若登泰岱嵩华之颠,排云下视,则众山皆培塿矣。然则始学取径可不慎邪?君三十年前所为诗,已为海藏、散原、通白诸老所叹赏,君独不自满,假日探讨古人,而不敢自暇逸。又尝从海内外显密诸师游,以求断生死、住寂乐,持咒长斋者逾四十年,而祛卢之文、天人之学、射击之术,又无不嫥精独到,为世楷模,而君顾嘿然不欲世知也。其意量之广,岂世之稍有获即沾沾自喜、传之惟恐不速、扬之惟恐不尽者所可得而望者哉!夫诗与禅相需者也,自佛法入中国,而诗人若谢若王若杜若苏黄若王陈,盖无不叹其超绝而资以为用,而诗境为一新,独韩公不之近焉。君,佛弟子也,而诗自韩入,本韩之质而哜佛之超,斯真足弥韩之不足而几超韩矣。吾闻佛以了生死、入涅般为鹄者也,区区文字,论者以为学佛之障。然吾又闻佛说三藏十二部,宁能舍文字以说法邪?吾曹以声音为佛事,以文字證般若,衍佛之传,又岂可少是邪?然则文字之于佛,有相成相證之功,非可以障目之彰彰明矣。君尝语余:「吾母诞余之夕,梦入寺礼佛,见僧众移佛象日中曝之,问故,则曰:『诸佛苦尘闇久,曝之期重睹光明也。』寤而余生,先君因以名吾楼,所以识诞徵也。」余以为君心与佛通者也,其诗则一话言之微,无不自佛心出,以佛光加被之,岂有不若皎日之无幽不烛、无闇不明者邪?微梦徵,其辉光自足也,况梦之凿凿邪?而君诗之光芒,乃与佛日争辉映矣。太岁在昭阳单阏陬月,福州曾克耑。
佛日楼诗·自序
积四十馀年所为诗,芟弃之馀,得四卷。二十至三十岁者曰始奏集,四十岁以前者曰芦荡集、昨死集,五十至六十五者曰不腓集,皆以一时所际所感之各异而为之名也。四十至五十之稿曰堕甑集者,兵燹播迁,中已散佚,故不复具。具者四集,都三百馀首。寡宣平之奏,无饰喜之辞,岂乱离之世,多变徵之音者非欤?虽然,山川之登览,人事岁月之迁变代谢,接吾耳目,辄时易境状,既往复不可控追,感物言志,抚序兴怀,莫不为他日款梦之资,倘亦劳情所不默也?姑写次之。癸卯春,弥龛居士李家煌于吼堂。
佛日楼诗·评语
襟抱之高,笔力之健,度越恒等,真异才也。
曩馆骏孙家,骏孙方为童子,别十二年,再见于申浦,其学问便已成就如此,安得不令人畏后生耶?
辛酉冬日,马其昶记。
仆顷得七古一首赠甥,极论古今能文者无不工诗,而但以诗名者或有不工于文之人。
甥为诗老健若夙工者,且吐弃一切,不肯作一凡近语,此非于文用力之深,何以有此?
又甥赠陈君五言,极见远抱,置之海藏集中,几无以辨,且有突过郑老之处。
诵之喜而不寐,为之不已,必可成家,方当上追古人,何论时贤?
仆真欲缩手退避三舍矣。
壬戌人日,龙慧。
贤受诗法于尊舅氏,取径之正,自不待言。
运诗文皆无真探求,而诗尤无解,实不足以言利病。
姑以粗略观之,惟觉气象峍兀,未可攀也。
癸亥正月,张文运记。
效昌黎而天骨开张,驰骋自恣,端推王逢原为具体而微。
作者继起,独与之抗,旷世相感,殆匪偶然。
至殊响别裁,复往往纳艰崛于质澹,发芬馨于寤寐,参以皮陆,纬以姚贾,少年脱手,遽有此高诣苍格,蟠而天飞,又恶能测其所至耶?
丙寅冬月,散原老人陈三立养疴沪上读讫题。
恢诡之思,出以古澹,千载逢原,何殊旦暮。
丁卯三月十八日,孝胥读毕谨注。
古体远宗王广陵,近抗郑子尹,宁为可憎,毋为可狎,是真能喻独坐者。
七言近体,奥折精莹,何无忌酷似其舅,龙慧堂衣钵有传人矣。
丁卯四月,周达拜读谨题。
古体排奡处由天授,天授者宜益以句法之坚苍;近体高远处由人力,人力宜更求意理之平实。
奇才世所罕见,爱敬之极,妄欲效滴涓于江海耳。
丁卯秋八月,陈曾寿拜读题。
余生平罕称诗,而所交多诗人,诗人不以其不能而强聒焉,亦时效其所为而勿能似也。
骏孙后起诗人之杰也。
散原、海藏两先生,及吷庵、仁先、鹤柴、梅泉诸公,所以崇奖期许之者甚至,乃复以能问于不能,吾将何辞以益吾骏孙哉?
抑吾闻之,骏孙内行纯备,覃研群籍,旁通梵典,与夫人并精鎗术。
尝校艺于西人所为会,辄互冠其曹,西人惊骇叹服,至为文以张之,以告其国人,又何其多能也?
骏孙年甫壮,所为诗已卓卓成就如此,又擅兼人之长事,犹不自满假。
吾虽无以益吾骏孙,骏孙之所自进以轶今抗古者,又乌可量邪?
戊辰六月,湘潭袁思亮拜读记。
海藏楼好以诗进退人,持论殊刻,不轻许可,独于合肥李骏孙,英年骏发,誉不绝口。
《巢湖歌》一首,谓是近年诗坛绝无仅有之宏制。
今幸有得,遍读作者之诗。
《巢湖歌》亦讽诵再四,静穆之气,以诙诡之笔出之,满纸皆天授独到之处。
昌黎逢原云云,似为皮相之谈。
癸酉秋,章士钊拜读。
佛日楼诗·后序
此先兄弥龛遂居海外时,手自删存其前后所作之诗。诗在而君往矣,嗟乎!吾忍触恸而重读之耶?惟其精忱之所锲,意兴之所寄,神思之所抒,心血之所铸,自有其不䃺灭而长留于天地间者,傥在斯乎?则把君之诗,謦欬若重接,梦痕若重温,风雨联吟若重对,凭以契合心灵,摆落尘浊,且暂忘此荒茫何世馀生踽踽之独伤也。既为检校遗稿,同颂橘、揽秀两知已斟取,其割舍之篇什,复惜加保留。嘱兄子道培补录于卷,付刊存之,凡三百五十八首。曩积旧稿,屡经播迁,多已散佚,生平所作,固不仅止此耳。君澹泊耿默,掩抑若无所能,虚以应物,严于律躬,处事井井,缜细弗苟,犹传先公之遗风。而蔼然克己,厥德肖妣,盖笃赋性天,其秉有自,既渊承家学,蟠蓄根器,而遭时不造,与世相遗。历家国沧桑,天荒地变,流亡颠沛,疾疢折磨,溯中岁迄老,洵已忧患艰辛备尝之矣。当其少壮,处贵介华膴之境,则早耽佛乘,净密兼持,长斋积卌馀年如一日。于人间逐逐利名嗜欲之好,罔所歆涉,夙怀超世之愿,习在家禅慧因,倘自多生宿具者欤?故虽履蹇夷然,素襟不涅,持以排幽忧、通妙悟、存孤尚者,唯诗自娱而已。尝相与论诗蹊径,君自言弱岁学诗,初入从山谷,承先舅氏刘龙慧先生诲,以「宁拙毋巧,宁涩毋滑」由黄入杜,庶免浮廓之习。循序以进,领益至深,涵泳于少陵、昌黎、玉溪、半山诸家,清代则最喜郑巢经及陈散原翁诗,运思差可深入,而日流于晦涩。四十以后,自憎其槎枒,力求显出,趋响平易,造乎自然,乃嫥涉东坡,且笃好范伯子之诗,积又廿载,殊戡精进。每滋愧荷诸师友老宿奖掖踰实,今垂垂老矣,犹蹩者不忘履,结习未蠲,聊自哦遗云。噫!吾兄弟虽并耽诗,而岂图以诗鸣哉!惟同气知音之契,骨肉文字之欢,则有逾世间寻常友于之乐。历劫原鸰,晚获飘聚海表,同听楼钟于肩偕,讲学之馀,时相联吟倡和,互證诗禅。此乐往矣,不复再得,而荷担襟期,痛失提挈,日暮道远,独行弥觉心孤。追忆生平,缀纪梗概,俾后世相知,诵其诗而如觌其人焉。癸卯六月朔,弟炜栩庵谨跋于九龙半岛。(录入:顾青翎)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