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马识途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樊山和后村十老诗亦约同作 其十 老马(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伏枥惟将热泪吞,唾壶击碎学王敦。
磨残身上桃花色,恋到人间苜蓿恩。
他日范铜犹有式,昔年喷玉久无痕。
识途只合垂垂老,那要青丝出国门。
贵阳督部宠赐和章再叠韵答谢 其四 (己酉)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怜寒谊已胜绨袍,赠别情逾解孟劳。
海外朱鸢蛮峤远,江边黄鹤节楼高。
识途敢谓轻千里,嘂旦犹思助一号。
愿祝中兴江汉业,徐方更靖绎兼骚。
来书云:「车行匝月始底渝,已不堪其狼狈,而由渝至张掖尚须廿天旅程。鹧鸪声恶,进退两难,殊悔殊悔。岁又将阑,霜寒风烈,客居更无可语。念春风绛帐,载酒问奇,此乐何时方再,能勿黯然?但望时平早得还乡耳。吾师仍以时诲导,勿以语学莫如近而遗其远,是生所祷盼者也。」
枣子兰垩何驿名,底张掖犹二十程。
客行恶闻鹧鸪鸣,书来云悔为兹行。
蜀道自难心自坦,会逢其吉躬常宁。
此书到里计远晷,征车已税皋兰城。
珠玑脱手照边郡,光添腊雪生晶莹。
漫怀亲友念乡国,但祝沴气销欃枪。
芳春无畛靡不发,造物自解调阴晴。
昨梦碧溪来红舲,有歌新词能曼声。
怀归果归其子耶,书付雁足存佳徵。
君言学贵近其人,在远斯遗那若迩。
噫嘻此情或则然,吾道弗愆安有是。
君健乘风奋鹏翼,我老识途嗟马齿。
前程何限属心期,君自迈征吾敢懈。
自来行路比读书,长笑面墙安蕞尔。
果超迹象论神明,纵隔关河犹尺咫。
我生踪迹遍江南,陇蜀之游今老矣。
极天鸟道盘羊肠,折带峰峦之字水。
雄关秋色旆影寒,大河夕照枫林紫。
揽之诗句欲苍茫,拓尔心胸正嵔𡾊。
凡我所思君所履,待君归来谈亹亹。
烟云合吐一万重,经史更稽五千载。
清和旅次书怀 清末至民国 · 曹家达
七言律诗
淮流直北尚吴趋,津要华离臭味殊。
旅馆乡音间风雨,暮江春思托蘅芜。
蜩螗世务舟争闸,湖海人情马识途
多少男儿经过眼,几人愿作执金吾。
人名诗效彭羡门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曹家达
七言律诗
桃李华年似水趋(李华),虔刘茂豫听荣枯(刘茂)
烹羊斟酒且为乐(羊斟),老马周行惮识途(周马)
合佩弦韦昭大谏(韦昭),漫干钟庾亮穷儒(萧何)
采萧何事如三月(庾亮),一任安閒守免株。
老马叹(发表于1954年) 清末至现当代 · 徐杰夫
七言绝句
漫说风霜阅历频,骊黄甄别已无人。
识途且作穷途哭,枉费当年志绝尘。
老马叹 清末民国初 · 陈瑚(沧玉)
百战归来辞玉勒,恋栈似闻长叹息。
秋风一夜梦关山,身欲奋飞无羽翼。
当时神骏主人怜,破胡灭虏著先鞭。
将军今入凌烟画,回首驰驱已十年。
自信死生犹可托,迎新弃旧人情薄。
千金市骨果何人,终当饿死填沟壑。
捷足争誇后进材,英雄末路剧堪哀。
识途足备沙场用,其奈世无管子才。
老马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心未已。
君未知马焉知人,风尘豪杰终老矣。
⑴ 编者按:「旧」,《栎社第一集》、《台湾诗录》均作「故」。
题十七帖 其九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髫龀始读书,黾勉历岁月。
岂不通其辞,终有一尘隔。
中年饱忧患,乃渐与之接。
反覆味其言,一一先我设。
百世真可知,慷慨更呜咽。
识途恨不早,晚盖及今决。
安敢谢时人,刍豢良所悦。
流观右军帖,将谓求笔诀。
瞎马 清末民国初 · 许家惺
七言律诗
百战归来汗血殚,双瞳黯黯意阑珊。
长鸣永谢识途役,老泪已枯伏枥安。
青眼九方皮相误,雄心千里目穷难。
神驹无奈虺隤久,月黑天高不忍看。
北海以归舟诗见示倒用其韵和之 清末至现当代 · 陈融
七言律诗
避难馀生自沧海,栖心一阁等江湖。
故檠秋梦人何远,枯笔南床道已孤。
苦以琼瑶问迂我,喜从翎羽识真吾。
建章重叠天荒阔,老马何曾竟识途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