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沫若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4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五言诗二首 其二 盛唐 · 卜天寿
五言绝句
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
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
按:二诗均录自郭沫若著《出土文物二三事》附一九六九年吐鲁番阿塔那唐墓出土卜天寿抄本《论语郑氏注》卷末诗词业片。原诗有讹缺,从郭沫若、龙晦二人说增改。)(按:卜天寿《论语》抄本后写有《十二月三台词》一首又一句半、五绝六首。前者显然为抄录时曲。后六首,郭沫若以为仅第一首为卜天寿自作,另五首皆系抄录民间流传的旧诗。龙晦则以为第五首亦为卜天寿自作。今从二人说系二诗于卜天寿名下,馀皆录入本书卷五十六无名氏诗内。
日落西山下,黄河东海流。
人生不满百,恒作万年忧(以上二首均从郭沫若说校改。)
高门出己子郭沫若谓当作「杰子」,龙晦怀疑应为「举子」,《考古》曾刊一短文谓当作「杞梓」,作者及刊期皆失记),好木出良材。
交□学问去,三公何处来(后三处皆从郭沫若说改。)
学问非今日,唯(从龙晦说改)须积年多。
郭沫若补「请」字)看千涧水,万合始成河(后四字均从郭沫若说改。以上四首,出处均同前。)
二月遥望默林,青条吐叶(下缺)。(以上均录自郭沫若《出土文物二三事》卷首附一九六九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卜天寿抄本《论语郑氏注》卷末诗词照片。原诗有缺讹,从郭沫若《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龙晦《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研究和校释》、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校改)
命子篇 南宋 · 赵友直
四言诗
① 原注:公有二子:长曰季忠,幼曰季恕,俱贡补进士。
悠悠我祖,肇自轩辕
迄于赵城,因而氏焉
汉家涿郡,继族于燕(自注:广汉后二十五世生僖祖文献皇帝居燕,燕族尚武,祖惟业儒,故当时有鸿鹄之志,闻于河朔。)
卜迁大梁,世系绵绵(自注:太祖定鼎于汴梁。)
宋自中叶,徙都南塘(自注:高宗南渡。)
武显扈跸,聿居虞乡
于赫文杏,奕世其芳
符德象贤,谱牒有光。
顾及于我,时运倏倾。
族居萍散,遂殒家声。
苫块馀息,仅存其形(自注:居父丧,庐于墓侧。)
于焉有心,冀我后生。
后生是畏,圣谟炳如。
维时孜孜,无忝厥初。
岂不尔念,为惜居诸。
无后非孝,匪才若虚。
⑴ 自注:赵氏之先,出自有熊国君少典之后,姓公孙。又曰姬姓,生轩辕。
⑵ 自注:周穆王时,有造父者善御,幸于王。后徐偃王作乱,造父御王以功,封赵城,因以为氏。
⑶ 自注:秦并六国,灭赵,其后遁居涿,六世生广汉,宣帝时为颍川太守。
⑷ 自注:武显名不抑,右侍禁士滁之子。靖康初,武显扈跸南渡,奉诏寓居上虞等慈寺。后因族繁衍,崇灿公迁居华渡西园。
⑸ 自注:裴晋公午桥庄植文杏百株,题曰碎锦坊。赵氏南渡后,进士二十八人,赫奕一时,拟之文杏,因以建坊及匾其堂。
⑹ 自注:元初,宗族各徙居四方以及他邑者。
送御史戈定远归觐 明 · 朱权
七言律诗
柏台御史久思亲,泗水津头望白云。
几处别情春晚路,隔年小梦夜归人。
嘉禾海上青山冷,萱草堂前白发新。
此日天心应可鉴,由来孝子是忠臣。
按:(附考定远字尚武平湖人永乐间御史工古文辞立朝有风节)
金鳌稳踏上山坡,马首东来嘉阜(县东有嘉阜)过。
谁道海邦无义士,荷锄人尽习干戈(其地尚武,民多仗义。)
⑴ 嘉义县,台南府属。县南有金鳌山。
如绾华鬟接梵天,眼明琐细复澄鲜。
诸方难觅无忧地,俗界元多不死仙。
岂是飞沙能改性,惯经烈日得延年。
琼枝璧月歌声断,亘古朱门大道边。
坏色衣宽裹病身,沿街乞得野花新。
观空菩萨离烦恼,不死仙人杂贱贫。
未见梅开心似铁,莫嗟桑落海扬尘。
冰蚕火鼠添禅喜,不必桃源始问津。
共 4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