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立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198 【介绍】: 东汉平原般人,字正平。少有才辩,性刚傲慢,唯善孔融及杨修。融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衡称病不往。操召为鼓史,大会宾客,欲辱衡,反为衡所辱。操怒,遣人送与刘表。表不能容,转送江夏太守黄祖,卒被杀。今存其借物抒怀之《鹦鹉赋》。
黄鹤楼志·人物篇
祢衡(173—198) 汉末辞赋家。
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人。
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
以“击鼓骂曹”闻名于后世。
相传江夏太守黄祖之子曾在古鹦鹉洲大会宾客,祢衡即席挥就《鹦鹉赋》,后来祢衡被黄祖杀害于洲上。
为后世诗文家崔颢、孟浩然、李白等反复状写的鹦鹉洲,皆源于此。
嘉庆二十年(1815),汉阳知县裘行恕主持迁祢衡墓至新淤起的补课洲(今汉阳鹦鹉洲);光绪二十六年(1900),汉阳知府余肇康应乡人之请,重建祢衡墓,并题写了墓碑文立为“汉处士祢衡墓”碑。
全后汉文·卷八十七
衡,字正平,平原般人。兴平中,避乱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曹公忿其侮慢,召为鼓吏。寻送与刘表。表复送与黄祖,见杀,有集二卷。
僧旻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527 【介绍】: 南朝梁僧。吴郡富春人,俗姓孙。七岁出家,居虎丘西山寺。力学不怠,志操冠群辈。后居扬都庄严寺。自齐迄梁,登座讲说逾二十年。梁武帝天监初与诸僧于上定林寺抄一切经论。著有《论疏杂集》、《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尤以《成实论义疏》著名。与智藏、法云合称梁代三大法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孙氏。世居吴之富春。三国有吴之后也。幼孤。七岁出家。住虎丘西山寺。师事僧回。从受五经义。宋吏部郎吴郡张辩。尝谓之曰。沙弥何姓。家何处。旻曰。贫道姓释。家此山。辩异之。特进张绪。见而叹曰。松柏虽小。已有凌云之气。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年十六。回亡。移住庄严寺。师事昙景。与同寺法云神冈法关。夕则合帔而卧。昼则假衣而行。往返咨询。柔次远亮四师。大明经律论指。振发拥滞。虽命世硕学。无所是非。齐文慧帝。竟陵王。深加贵敬。尚书令王俭。尝延僧宗。讲涅槃经。旻所扣问。辄摧衄。俭曰昔姚兴于逍遥园。使竺道生。难道融义。往复百翻言义俱切。众服其英秀。今旻法师过之远矣。文宣帝请柔次二师。讲成实论。旻于末席。有所议论。辞旨清新。宏邈。听者倾属。次师乃放麈尾叹曰。老夫受业彭城精思五聚。有十五番。诚为难窟。每恨不逢勍敌。自至金陵五年。始见竭于今日矣。待为思之。晚讲当答。及晚裁复数交。辞义遂拥。次师动容。顾四座曰。后生可畏。永明十年。始二十六岁。讲成实论于兴福寺。先辈后进。道俗交会。不远万里。呜呼盛哉。晋宋来学者。务高谈大语。以相誇罩。而旻谦让。恬静若不能言。晋安太守彭城刘业谓旻曰。师于经论该博。何以立义多儒。答曰贫道谨依经文。文玄则玄。文儒则儒。不知其他也。竟陵王世子昭胄出守会稽。或邀旻往征虏亭饯之。旻曰吾与相识于讲席间耳。然未尝修诣。闻其得郡便往。意所不欲。众由是亦罢。永元初。诏僧局。请僧三十人。入华林园夏讲。僧正拟旻法主。旻却之。或问其故。答曰。此徒外润。不能内益。由是誉传遐迩。琅琊王仲宝吴郡张思光。学冠当时。并投分纳交。申以缟滞。齐乱避地入东。逮梁天监五年。诏僧正慧超。到房请。与法宠法云。汝南周舍等。入华林园道义。六年制注般若经。请京城五大法师于五寺。首讲。以旻道居其右。深其悦可。又诏于慧轮殿。讲胜鬘经。帝躬临听。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同抄定林寺一切经论。以类相从成。八十卷。皆取旻考正来上。十一年。感风疾。诏吴郡太守张充吴兴太守谢览给。舟仗资粮津发至都。晋陵太守蔡撙出门候之。叹曰。昔仲尼素王于周。今旻公又素王于梁矣。天监末。诏庄严寺。建八座法轮。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旻最处后。而徒众剧繁。庄严讲堂。宋世祖所立者。其高广𮞅[〦/柔]。非他处比。是日至不能容。诏听停讲五十日。益辟窗牗。进床五十张。犹云迫隘。桄程为之摧折云。讲十地经于简静寺。先为筑堂五间。以增其旧。至日悉满。 尤薄于势要。吴郡陆倕一日造房。旻称疾不见。倕欣然曰。此诚弟子所望也。时吴兴太守萧昂过山展礼。山主智迁以告旻。旻曰。吾山薮病夫。无事见贵二千石。昔戴颙隐居北岭。宋江夏王诣之。颙高卧牗下。不与相见。吾虽德薄。请附于戴公。及萧至。旻从后门遁去。 其年。皇太子亦遣通事舍人何思澄。致礼赠物。大通五年。诏还都。徙居开善寺。于路旧疾。增剧八年二月一日卒。寿六十一诏。以其月六日。窆钟山之开善。 初旻乐禅默。乃依所立义。获入定。问诸禅师。皆曰门户虽殊。造寂则一。每开讲先使众于坐定后为舍灵转经曰。道安故事也。时灵根寺道超。勤学。每祷佛。愿如旻。忽梦。人曰。僧旻法师。毗婆尸佛时。已能讲说。君始发心。岂可遽及耶。但自加功。当得开解。 旻造弥勒像。朝夕礼谒。梦像遣化。送菩提树。曰菩提者。梁言道场树也。弟子颇宣其言。旻止之。著述殆百馀卷。行世。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僧旻。
姓孙氏。
家于吴郡之富春。
有吴开国大皇帝其先也。
幼孤养能言而乐道。
七岁出家。
住虎丘西山寺。
为僧回弟子。
从回受五经。
一闻能记。
精神洞出标群独秀。
每与同辈言谑及诸典礼。
未尝不慨慨然欲为己任。
宋吏部郎吴郡张辩谓之曰。
沙弥何姓家在何处。
旻曰。
贫道姓释。
家于此山。
辩甚异之。
特进张绪见而叹曰。
松柏虽小已有陵云之气。
由是显誉。
年十三随回出都住白马寺。
寺僧多以转读唱导为业。
旻风韵清远了不厝意。
年十六而回亡。
哀容俯仰率由自至。
丧礼毕移住庄严师仰昙景。
景久居寺任。
雅有风轨。
大小和从。
寺给僧足。
旻安贫好学。
与同寺法云禅岗法开。
禀学柔次达亮四公经论。
夕则合帔而卧。
昼则假衣而行。
往返咨询不避炎雪。
其精力笃课如此。
大明数论究统经律。
原始要终望表知里。
内鉴诸己旁启同志。
前疑往结靡不冰泮。
虽命世硕学有是非之辩。
旻居中振发曾无拥滞。
光绪既著风猷弘远。
齐文惠帝竟陵王子良。
深相贵敬请遗连接。
尚书令王俭。
延请僧宗讲涅槃经。
旻扣问联环言皆摧敌。
俭曰。
昔竺道生入长安。
姚兴于逍遥园见之。
使难道融义。
往复百翻言无不切。
众皆睹其风神服其英秀。
今此旻法师超悟天体。
性极照穷言必典诣。
能使前无横阵。
便是过之远矣。
文宣尝请柔次二法师。
于普弘寺共讲成实。
大致通胜冠盖成阴。
旻于末席论议。
词旨清新致言宏邈。
往复神应听者倾属。
次公乃放麈尾而叹曰。
老子受业于彭城。
精思此之五聚。
有十五番以为难窟。
每恨不逢勍敌。
必欲研尽。
自至金陵累年始见竭于今日矣。
且试思之晚讲当答。
及晚上讲裁复数交词义遂拥。
次公动容顾四坐曰。
后生可畏。
斯言信矣。
年二十六。
永明十年始于兴福寺讲成实论。
先辈法师高视当世排竞下筵。
其会如市山栖邑寺莫不掩扉毕集。
衣冠士子四衢辐凑。
坐皆重膝不谓为迮。
言虽竟日无起疲倦。
皆仰之如日月矣。
希风慕德者不远万里相造。
自晋宋相承凡论议者。
多高谈大语竞相誇罩。
及旻为师范。
棱落秀上机变如神。
言气典正。
座无洪声之侣。
重又性多谦让。
未常以理胜加人。
处众澄眸如入禅定。
其为道俗所推如此。
时人称曰。
折剖磐隐通古无例。
条贯始终受者易悟。
庶方荡诸异论大同正法矣。
于是名振日下。
听众千馀。
孜孜善诱曾无告倦。
晋安太守彭城刘业。
尝谓旻曰。
法师经论通博。
何以立义多儒。
答曰。
宋世贵道生。
开顿悟以通经。
齐时重僧柔。
影毗昙以讲论。
贫道谨依经文。
文玄则玄。
文儒则儒耳。
时竟陵王世子萧照胄。
出守会稽。
要旻共往。
征虏别之。
旻曰。
吾止讲席。
相识未尝修诣。
承其得郡。
便狼狈远别。
意所不欲。
众因是亦止。
永元元年。
敕僧局请三十僧。
入华林园夏讲。
僧正拟旻为法主。
旻止之。
或曰何故。
答曰。
此乃内润法师。
不能外益学士。
非谓讲者。
由是誉传遐迩名动京师。
琅琊王仲宝。
吴人张思光。
学冠当时清贞独绝。
并投分请交申以缟带。
年立之后频事开解蔚为宗匠。
九部五时若指诸掌。
玄理伏难坦然夷易。
故缁素结辙华俗邀延往复屯萃矣。
时有令闻夙成负先来之风。
耆年素望怀新旧之耻。
设伏者比肩翘关者间出。
旻随方领会。
弘量有馀。
皆衔璧舆榇响然风靡者一人而已。
值齐历横流道属昏诐。
时宠小人世嫉君子。
因避地徐部。
仍受请入吴。
法轮继转胜幢屡建。
皆随根获润有声南北。
皇梁膺运乃翻然自远言从帝则。
以天监五年游于都辇。
天下礼接下筵亟深眷悦。
敕僧正慧超衔诏至房。
欲屈与法宠法云汝南周舍等。
时入华林园讲论道义。
自兹已后优位日隆。
六年制注般若经。
以通大训。
朝贵皆思弘厥典。
又请京邑五大法师。
于五寺首讲。
以旻道居其右。
乃眷帝情深见悦可。
因请为家僧。
四事供给。
又敕于慧轮殿讲胜鬘经。
帝自临听。
仍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协等三十人。
同集上定林寺。
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
凡八十卷。
皆令取衷于旻。
十一年春忽感风疾后虽小间。
心犹忘误言语迟蹇。
旻曰。
自登座讲说已二十年。
如见此病例无平复。
讲事尽矣。
乃修饰房内隔立道场日夜礼忏。
后吴郡太守张充。
吴兴太守谢览。
各遣僚左至都表上延请。
有敕给船仗资粮发遣。
二郡迎候舟楫满川。
京师学士云随雾合。
中途守宰莫不郊迎。
晋陵太守蔡撙。
出侯门迎之叹曰。
昔仲尼素王于周。
今旻公又素王于梁矣。
天监末年。
下敕于庄严寺。
建八座法轮。
讲者五僧以年腊相次。
旻最处后。
众徒弥盛。
庄严讲堂。
宋世祖所立。
栾栌增映延袤遐远。
至于是日不容听众。
执事启闻。
有敕听停讲五日。
悉移窗户四出檐霤。
又进给床五十张。
犹为迫迮。
桄桯摧折日有十数。
得人之盛皆此类焉。
旻因舍什物嚫施拟立大堂。
虑未周用付库生长传付后僧。
又于简静寺讲十地经。
堂宇先有五间。
虑有迫迮又于堂前权起五间。
合而为一。
及至就讲寺内悉满。
斯感化之来殆非意矣。
少与齐人张融谢眺友善。
天下才学通人莫不致礼。
虽居重名不嘉荣势。
闲处一室简通豪右。
众人多恨之。
唯吴郡陆倕。
博学自居。
名位通显早崇礼敬。
旻亦密相器重。
时为太子中庶。
傧从到房。
旻称疾不见。
倕欣然曰。
此诚弟子所望也。
人皆推倕之爱名德也。
弥重旻之不趣于世。
暨普通之后。
先疾连发弥怀退静。
夜还虎丘人无知者。
时萧昂出守吴兴。
欲过山展礼。
山主智迁先知以告旻。
旻曰。
吾山薮病人。
无事见贵二千石。
昔戴颙隐居北岭。
宋江夏王入山诣之。
高卧牖下不与相见。
吾虽德薄请附戴公之事矣。
及萧至旻从后门而遁。
其年皇太子。
遣通事舍人何思澄。
衔命致礼。
赠以几杖炉奁褥席麈尾拂扇等。
五年下敕延还移住开善。
使所在备礼发遣。
不得循常以稽天望。
于路增剧未堪止寺。
权停庄严因遂弥留以至大渐。
良医上药备于寺内。
中使参侯相望驰道。
以大通八年二月一日清旦。
卒于寺房。
春秋六十一。
天子悲惜储君嗟惋。
敕以其月六日。
窆于钟山之开善墓所。
丧事大小随由备办。
隐士陈留阮孝绪。
为著墓志。
弟子智学慧庆等。
建立三碑。
其二碑。
皇太子湘东王。
并为制文树于墓侧。
徵士何胤。
文立于本寺。
初旻尝乐于禅默。
乃依所义试遍安心。
旬日之间遂得入定。
问诸禅师皆云。
门户虽殊造寂不异。
又尝于讲日谓众曰。
昔弥天释道安。
每讲于定坐后。
常使都讲等为含灵转经三契。
此事久废。
既是前修胜业。
欲屈大众各诵观世音经一遍。
于是合坐欣然远近相习。
尔后道俗舍物乞讲前诵经。
由此始也。
时有灵根寺道超比丘。
勤学自励。
愿明解如旻。
梦有人言。
僧旻法师毗婆尸佛。
已能讲说。
君始修习。
云何可等。
但自加功。
不患不达。
随分得解。
后大领悟。
旻尝造弥勒佛并诸供具。
朝夕礼谒。
乃梦见弥勒佛遣化菩萨送菩提树与之。
菩萨曰。
菩提树者。
梁言道场树也。
弟子颇宣其言。
旻闻而勖之曰。
礼有六梦。
正梦唯一。
乃是好恶之先徵。
故周占梦之官。
后代废之。
正以俗人浇薄亟多假托。
吾前所梦乃心想耳。
汝勿传之。
以庄严寺门及诸墙宇古制不工。
又吴虎丘山西寺朽坏日久。
并加缮改事尽弘丽。
旻所造经像全不封附。
须者便给。
放生布施未尝倦废。
弟子咨曰。
和上所修功德诚多。
未始建大斋会。
恐福事未圆。
旻曰。
大斋乃有一时发起之益。
吾寡乏人力难得尽理。
又且米菜酱酢樵水汤灰践踰浇炙。
信伤害微虫岂有数量。
虑有此事故不敢为也。
始复求寄王官官府有势之家。
使役虽多弥难尽意。
近识观之藉此开悟。
智者窥人有求名之诮。
要请法俗侵星早到。
若不专至有乖素心。
若现斯言犹涉讥笑。
故吾不为也。
旻美言笑善举止。
吐纳膏油自生顾眄风飙满室。
凡所施为不为名利。
勤注教勖形于言晤。
先人后己常若不及。
常有馀师言弟子不恭者。
旻呼与相见为设饮食。
方便诱喻遂成善士。
生无左道卜筮。
不妄同惑凡人。
又不假托奇怪以诳近识。
贵人君子皆景慕焉。
营居负贩者亦望风而畏敬。
闻其名者伪夫正鄙夫
所著论疏杂集。
四声指归诗谱决疑等。
百有馀卷流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68 【介绍】: 北周僧。本姓郭,太原晋阳人。少习儒业,年十五出家。住仙城山善光寺讲经,以习禅名。后至河北礼慧思等师,尽祛所滞,复返仙城弘扬所学。有《大乘义章》等。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慧命俗姓郭,太原晋阳人,住河阳仙城山善光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姓郭氏太原晋阳人。
晋徵士琦之裔也。
徙居湘州长沙郡。
天姿秀拔。
身有光影。
夙依珍阇黎为童子。
珍者位地人也。
然能入其室。
则必有以也。
年十五习诵法花经。
踰兼旬即覆述。
无遗误。
既薙落。
每以花严致修證。
行方等普贤等忏法。
后从恩光先路二禅师。
咨询定业。
先是道士孟寿。
久栖仙城山。
一日睹其地有神祇。
严卫盛甚。
登岩以望。
则又见梵侣群拥。
顷之命至。
寿趋礼谒。
因悉舍为善光寺。
供给殷缛。
学者骈集。
晚开维摩经于州治。
而归乡里焉。
法音禅师者。
王氏子。
命同郡祁人也。
少但事果愿寺能禅师。
才数旬。
顾又遍历江南河北。
以袪所滞。
至遇思邈二师而后已。
因留仙城者五稔。
一日𢹂手行松林间。
笑曰。
此两处诚可终焉。
闻者莫之寤。
天和三年十二月五日。
命以疾终于善光寺。
十七日音亦终于果愿寺。
然皆精爽不昧。
面西念佛。
奇香异乐。
或闻有唱善哉声。
命音俱年三十有八。
命尤善辞章。
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源镜行路难详玄赋等。
文行世。
而菩萨戒弟子。
济北戴逵贻书请教。
命摛藻答之。
文多皆不录。
沙门慧晓姓傅。
心学明畅。
其材殆亚于命。
游齐住灵岩寺数十年。
人初不以为异也。
间尝以乡里之戚。
谒山茬令。
令以他客辞不遽接。
晓作释子赋以见意而去之。
名由是显。
命遗言搆甓坟。
俾弟子信士郑子文立碑。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 习禅篇之二
释慧命。姓郭。太原晋阳人。晋徵士郭琦之后也。以梁大通五年辛亥之岁。生于湘州长沙郡。天挺英姿秀拔群表。虽居绮年人多倾异。觉梦之际光触其身。明悟条序深有殊致。时湘部名僧相谓曰。珍阇梨。位地难测。然入如来室者。即慧命矣。故自结发日新开裕。八岁能诗书。体貌凝远。识者知非常器。然而锐精听习妙入深义。故使理超文外照出机前。智不惊愚贞无绝俗。道亲物疏。州闾赞重。年十五诵法华经。两旬有半一部都了。寻事剃落学无常师。专行方等普贤等忏。讨据华严以致明道。行自襄沔。闻恩光先路二大禅师千里来仪投心者众。乃往从之。后游仙城山。即古松仙之本地也。先有道士孟寿者。幽栖积岁祈心返正必果所愿。舍所居馆充建寺塔。及命未至山夕。寿忽恍焉如梦。大见神祇严卫馆侧。至觉惊喜登岩怅望。遂睹梵旅盈林。乃命至也。趋而礼谒。即舍所住为善光寺焉。供事骈罗众侣咸会。晚于州治讲维摩经。大乘驾御之津。入道乘玄之迹。禅智所指罔弗倒戈。既满九旬便辞四部。衣钵随从还返故林。有法音禅师者。同郡祁人。本姓王氏。不言知已。两遂得朋。同就长沙果愿寺能禅师。修学心定。未结数旬法门开发咨质迟疑。乃惟反启。惧失正理通访德人。故首自江南终于河北。遇思邈两师方祛所滞。后俱还仙城。仅得五稔预知亡日。乃携音手于松林相顾笑曰。即斯两处便可终焉。侍者初闻未之悟也。不盈旬望同时遇疾。命以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精爽不谬。正坐跏趺面西念佛。咸睹佛来合掌而卒。同众有梦天人下地幢幡照日。又闻房宇唱善哉者。奇香异乐闻熏非一。音以其月十七日。亦坐本处。所现瑞相颇亦同伦。然命音两贤。俱年三十有八矣。即于树下搆甓成坟。有弟子清信士郑子文。立碑于寺。门人慧朗。祖传命业不坠禅风。化行安沔道明随世。初命与慧思定业是同。赞激衡楚词采高掞。命寔过之。深味禅心慧声遐被。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原镜行路难详玄赋。通述佛理。识者咸诵文或隐逸未喻于时。有注解者。世宗为贵。自居山舍学徒腾聚名溢南北。有菩萨戒弟子济北戴逵。学声早被名高列国。乃贻书于命曰。窃以。渭清泾浊。共混朝宗之源。松长箭短。同秉坚贞之质。幸预含灵五常理宜范围三教。是以阙里儒童。阐礼经于洙济。苦县迦叶。迁妙道于流沙。虽牢笼二仪。盖限兹一世。岂如兴法轮于鹿苑。荡妄想于鹫山。半满既陈权实斯显。诚教有浅深人无内外。禅师德声远振。行高物表。摄受四依。因牧羊而成诵。负笈千里。历龙宫而包括。故能内贯九部。搜雪山之秘藏。外该七略。探壁水之典坟。支遁天台之铭。竺真罗浮之记。昙赋七岭汰咏三河。宝师妙析庄生。璩公著论表集。若吞云梦如指诸掌。加以妙持净戒如护明珠。善执律仪譬临玄镜。禀罗云之密行。种宾头之福田。抚挹定水便登觉观。高荫禅支将逾喜舍。是以不远潇湘。来仪沔陆。植杖龙泉乃为精舍。回车马首即创伽蓝。凿岭安龛。讵假聚砂成塔。因山构苑。无劳布金买地。开士云会。袂似华阴。法侣朋冲。众齐稷下。禅室晨兴时芳杜若。支提暮启暂入桃源。香山梵响将阮啸而相发。日殿妙音。与孙琴而高韵。紫盖贞松仍撝上辩。洪崖神井即蓥高心。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辇。崇峰景行墙仞悬绝。弟子业风鼓虑。欲海沈形。洎渚宫沦覆。将历二纪。昼倦坐驰夜悲愕梦。未能忘怀彼我归轸一乘。遣荡胸衿朗开三达。既念鼠藤弥伤鸟系。昔在志学家传赐书。五礼优柔三玄餍饫。颇绝韦编构述馀绪。爰登弱冠捃摭百家。及乎从仕留连文翰。虽未能探龙门而梯会稽。赋鹪鹩而咏鹦鹉。若求其一分亦髣髴古人。但深悟聚泡。情悲交臂。常欲蝉蜕俗解贪味真如。一日郧城许修。隗馆屈膝。情欣系袜遇同进履。未尽开衿遽嗟飘忽。寻拂衣世网脱屣牵丝。沧浪濯缨汉阴抱瓮。行餐九转用遣幽忧。渐悟三空将登苦忍。仙梁观玉不废从师。深涧折桃无妨请益。所希弥天胜气乍酬凿齿。雁门高论时答嘉宾。冬暖如春愿珍清轨。室迩人遐弥轸襟带。馀辞浅简。望无金玉幽林。沙门释慧命。酬书济北戴先生。夫一真常湛。徼妙于是同玄。万圣乘机。违顺以之殊迹。是以西关明道东野谈仁。彫朴改工有无异轸。今若括此二门。原兹两教。岂不归宗三转会入五乘。藉浅之深资权显实。斯若池分四水始则殊名。海控八河终无别味。檀越幼挺奇才。夙怀茂绪。华辞卓世雅致参玄。智涉五明学兼三教。益矣能忘。蹈颜生之逸轨。损之为道。慕李氏之玄踪。虽复六经该广百家繁富。圣贤异准儒墨分流。或事旷而文殷。或言高而旨远。莫不纳如瓶受说似河倾。明镜匪疲洪钟任扣。子建挹以奇文。长卿恧其高趣。故虽秦楚分墟周梁改俗。白眉青盖。龟玉之价弗渝。栖凤卧龙。鱼水之交莫异。加以识蓥苦空志排尘俗。形虽廊庙器乃江湖。是以属叹牵丝兴言世网。辞同应陆调合张严。嗟失火之遽传。悯清波之速逝。方应濯足从道洗耳辞荣。九转充虚四扇排疾。然后寻八正以味一真。解十缠而遣三患。斯之德也宁不至哉。贫道识镜难清心尘易拥。定惭花水戒非草系。才侔撤烛学谢传灯。内有愧于德充。外无狎于人世。是以淹滞一丘寓形蓬柳。端居千仞托志筠松。测四序于风霜。候二旬于眺魄。至乃夜闻山鸟仍代九成。昼视游鱼聊追二子。荜户弊衿。既在原非病。朱门结驷。亦于我如云。所叹藤鼠易侵树猿难静。劳想鹫头倦思鸡足。至于林凋秋叶曾无独觉之明。谷响春莺终切寡闻之叹。忽承来问曲见光誉。幽气若兰清音如玉。诚复溢目致欢。而实抚膺多愧。虽识谢天池未辩北溟之说。而事同泥井惭闻东海之谈。所冀伊人于焉好我黄石匪遥。结期明旦白驹可絷。用永今朝善敬清猷。时因素札言不洗意。报此何伸。时或以逵即晋代谯国戴逵。今考挍行事非也。晋书云。大元十二年徵隐士戴逵。不久寻卒。至梁大通三年。经一百四十三载。命公方生。计不相见。又非济北明矣。时又有沙门慧晓。厥姓傅氏。亦以禅绩献公。文才亚于慧命。北游齐壤居止灵岩。数十年间幽闲精业。众初不异之也。及乡民有任山荐令者。晓去乡岁久思问亲亲。行至县门使人通令。令正对客未许进之。踟蹰之间又催通引。客犹未散。令且更延。晓悟曰。非令之为进退。乃吾之爱憎耳。岂乡壤之可怀耶。命省事取纸援笔。而裁释子赋。纸尽辞穷。告曰。若令问觅。可以此文示之。吾其去矣。于是潜遁。故赋云。咄哉失念。欻尔还觉。是也。及后追灵岩。穷讨不见。出赋示僧。方知晓之才也。于是人藏一本。用祛鄙吝。晓后寻诸名岳。养素栖心。时复流目人世。而还晦形幽阜。卒不测其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88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字元素,号无为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知兴元府,皆有治声。神宗立,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谏院。与宰相曾公亮忤,改兼侍读,绘以“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不拜。后擢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忤王安石,罢知亳州。哲宗元祐初,以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卒于任。有《群经索蕴》、《无为编》、《西垣集》等。
全宋诗
杨绘(一○二七~一○八八),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通判荆南府,迁开封府推官,知眉州,徙兴元府。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一○七一),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出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哲宗即位,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二。事见《范太史集》卷三九《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二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二
杨绘(一〇二七——一〇八八),字元素,号无为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少奇警,登进士上第,通判荆南。
敏于吏事。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
以言事罢,未旬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政见牴牾,又屡言事,罢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
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
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
卒,年六十二。
文立就,有文集八十卷,今佚。
今存《时贤本事曲子集》。
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志行,字公择,东阳(今属浙江)人。应试时直陈时政得失,忤执政被黜。归乡立书院、置义田以励风俗。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赐号冲素处士。有《易传撮要》四卷等,已佚。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八八
张志行,字公泽,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
幼入右庠,为文立就,见者莫不敬慕。
尝应举,就殿试,直陈时政得失,执政者疾之,遂归隐东阳,士子多从学。
乃建祠堂,书院,置义田以敦风俗。
宣和中,知州刘安上等奏其甘贫守道,虽老不倦。
绍兴三年,浙东、福建路宣谕朱异又奏其力学有行,乡里推服,遂赐号冲素处士。
卒,年七十七。
著有《易传撮要》四卷、《涉史略》二卷。
见《宋会要辑稿》崇儒六之三一,《宋史翼》卷三六,《金华先民传》卷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三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曾跃鳞,一作跃麟,字子龙,阳江(今属广东)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受知于学士李彦颖,荐入秘书,少师陈俊卿尤器重之,拜监察御史。事见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三一、《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二。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八
曾跃鳞,一作跃麟,字子龙。
肇庆南恩州(今阳江市)人。
幼警敏,博通经史,为诗文立挥即就,且善讲书,人多从之游。
宋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罗源簿,擢汀州通判,所至皆有政声。
学士李彦颖、少师陈俊卿尤器重之,荐拜监察御史。
有《曾子龙集》,已佚。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七、明陆鏊、陈烜奎纂修崇祯十三年刻本《肇庆府志》卷二二有传。
今存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天台人,字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题,推为第一名。其诗风致清远,用意推敲,不愧骚坛领袖。有《月屋漫稿》。
元诗选
庚字星甫,天台人。所著有《月屋漫稿》。其自序曰:「仆龆龀时习举子业,何暇为诗。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出蹄涔而游江湖也。」今观其句法,如《幽居》云:「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别山阴诸友》云:「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夏夜小酌》云:「分茶醒酒客,添烛了残棋。」《观渔》云:「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病中》云:「气味如僧淡,形容似鹤癯。」《兰亭会饮》云:「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寄毛素轩》云:「清夜梦分千里月,同乡人各一方天。」《灯花》云:「自喜结根依小草,不愁飞片落苍苔。」《偶题》云:「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明》云:「浸花窗下分红影,插柳檐前借绿阴。」《杂咏》云:「L书自笑已成癖,煮字元来不疗饥。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类皆风致清远,用意推敲。星甫尝于越中诗社试《枕易》诗,推第一,名盛于词场。当是时,江南初定,遗民故老,无所寄兴,往往发之于吟咏间。时际宴安,禁网疏阔,骚坛树帜,奔走争先,蔚为一代文章之盛。其所由来者远矣!
全宋诗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讹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钦定四库全书·月屋漫稿·提要
(臣)等谨案:月屋漫稿一卷,元黄庚撰。庚字星甫,天台人。生于宋末,入元不仕。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夘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今故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庚尝客山阴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庚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中。盖为当时推重若此。其诗尚沿时习。体格不免卑弱,而刻露处亦时见新警。如五言之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鸣榔舟叶聚,撒网浪花圆诸句。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风月满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翛然自远,犹不失为具体焉。乾隆四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月屋漫稿·原序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
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
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
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
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刺者,皆所以纪一时之实,岂好为是虚言哉?
国以诗文立科目,非世道之幸。
士以诗文应科目,又岂人心之幸,宜古道之滋不可挽也。
呜呼!
自孔子删定系作以来,诗书、易、春秋之文仅存,而其道则泯矣。
以言乎诗,自三百篇讫于战国,诗之脉几绝,而骚续之,故骚有功于诗,骚之下有选,由选而至于唐,惟杜少陵为备,以言乎文。
获麟绝笔之馀,诸子百家猬兴蜂起,不有孟子之书,圣人之道晦矣。
故孟子功不在禹下。
至若荀扬之簧鼓圣言,班马之户牖古史,历三国六朝隋唐之世,斯文微如一发,而韩昌黎力挽古学,沿唐而宋,则欧阳出焉。
呜呼!
盛者乃所以为衰也。
然诗盛于唐,唐之诗脉自杜少陵而降,诗以科目,而弊极于五代之陋。
文盛于宋,宋之文脉自欧阳诸公而降,文以科目,而弊极于南渡之末年。
以科目而为诗,则穷于诗,以科目而为文,则穷于文矣。
良可叹哉。
仆自龆龀时读父书,承师训,惟知习举子业,何暇为推敲之诗,作閒散之文哉。
自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凡平生豪放之气,尽发而为诗文。
且历考古人沿袭之流弊,脱然若醯鸡之出瓮天,坎蛙之蹄涔而游江湖也。
遂得率意为之,惟吟咏情性,讲明礼义,辞达而已,工拙何暇计也。
于是裒集所作诗文,缮写成编,命之曰漫稿,以为他日覆瓿之资。
若曰复古道,起文弊,则有今之韩、杜在。
天台山人黄庚星甫氏序。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稿》。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星甫,天台人。有《月屋漫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9—1415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纶弟。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深为太祖爱重。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用荐召为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又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词学图录
解缙(1369-1415) 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才思敏捷,名动海内。其文雄劲高古。诗豪宕丰赡处上追李杜。又工书,楷行草俱佳。词为馀事,亦见雅音。有《文毅集》,词在集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绅,吉水人。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永乐初擢侍读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政改交趾被陷殒于狱有春雨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缙字大绅,吉水人。
洪武戊辰进士,试中书庶吉士,改御史。
文立,谪河州吏目,旋待诏翰林。
永乐初,进侍读学士,直文渊阁。
逾年,进翰林学士,出为广西参议,改交趾。
入奏事,会成祖北征,见东宫辞去,徵下狱死。
有《白云稿》、《东山集》。
(《四库总目》: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
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故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谓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盖出于后人窜乱者为多。
然其中佳句间存,亦复不减作者。
东里文集》:解公文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
诗豪宕丰赡似李、杜。
其教学者恒曰:「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
」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
曾棨《巢睫集》:公为中书庶吉士,尝应制《春雨诗》、《养鹤赋》,操笔而成,造语奇崛。
时中书舍入詹孟举以书名世,亟称公书有法,而用笔精妙,出人意表。
为文兴至落笔数千言,倚马可待,未尝创稿。
人以太白拟之。
麓堂诗话》:解学土大绅才名绝世,诗无全稿,黄学士谏收拾遗逸,漫为集刻。
今所传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见月》不过数篇,其馀真伪相半,顿令观者有「枫落吴江」之叹。
七修类稿》:永乐中,中秋开宴不见月,圣情不怿,学士解缙口占《风落梅》一阕云:「姮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见。
拚今宵倚阑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
」又赋中秋不见月》长短句一首。
上览之。
欢甚,为停杯以待。
夜午,月复明,上大笑曰:「解缙真才子夺天手也!
」命宫人满酌宣劝,尽欢而罢。
《匏翁家藏集》: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土解公为首。
《诗谈》:吉水解缙独驾青鸾,翱翔八极,使谪仙遇之,当悬榻以待。
《艺苑卮言》:解大绅诗如河朔大侠,须髯戟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
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正书颇精研。
(《国史唯疑》:成祖自平胡,平安南,以及河清、麟见,驺虞、龙马之祥,胡、杨、蹇、夏诸公皆撰为赋颂,惟解大绅作差可观耳。
(《列朝诗集》:缙为庶吉士,高皇帝极爱之,每侍书至亲为持砚。
高皇帝崩,来奔丧,谪河州卫吏目。
李曹公录进《登华岳诗》,诏待诏翰林。
田按:大绅诗才气纵横,不暇收拾,流传讹杂,又复过之。
朱氏《诗综》洗涤太净,但录寥寥短篇,不足见此公真面。
今略广为甄录,逸情胜概,可想见风流人豪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2—1464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节之。
正统四年进士。
未几,以疾还里,从学者甚众。
景泰间授南京刑部主事,官至浙江提学副使。
读书数行俱下,为文立就。
既仕犹苦学,读《汉书》三十遍。
有《筱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和字节之,昆山人。正统己未进士,授南刑部主事。进员外,迁浙江提学副使。有《筱庵集》。 (《国雅》:张节之寓目成韵,风彩酝藉。如「秋声两岸叶,晚色万峰云」,「积水浮仙屿,寒星伴使舟」,「水萤飞不定,沙鸟宿还惊」。至与《朱千户夜话云》:「瀚海地荒龙驾远,交河风急雁书沈。」此政英庙北征时也,情之发于忠爱不渝,能自慨切。)
维基
张和(1412年—1464年),字节之,号筱庵,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正统己未传胪,官至浙江副使。正统三年(1438年)戊午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六名,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己未科会试第八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一名,官至浙江提学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永春人,字景说,号羹若。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第一。天启初不附魏忠贤,还家不出。庄烈帝即位,起为国子祭酒。
维基
庄际昌(1584年—1629年),初名梦岳,字景说(景悦),号羹若,又号羹元,福建泉州府人,祖籍永春县,生于晋江县,明朝状元,政治人物。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生于泉安青阳,应试时改名际昌。
万历四十三年(1617年),中乡试第九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会试、殿试皆第一。
天启元年(1621年),补授翰林院修撰,编修国史。
为阉党魏忠贤所排挤,罢归乡里。
捐资修筑晋江溜石陡门。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被法办而自尽,际昌被起用为右谕德。
途中,升为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
文思敏捷,为文立就,每日黎明入朝,夜二更方罢。
崇祯二年(1629年)病逝,葬于泉安青阳山左麓。
赠詹事府詹事。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