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钱穆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廖平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维基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后改名廖平,字季平。
晚号六译。
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
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思想家。
廖平一生治经学,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学说,形成一套独特的经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廖平出身于贫困之家,父亲曾为地主放牧,后靠卖茶水为生。
廖平早年学习宋学和八股文,昼夜苦读,成年后,仍勤学不倦。
同治十年(1873年),补县学生(秀才),三年后参加科试,受到四川学政张之洞奖掖,以学识拔之,入尊经书院,自经解与经学历史省思经今古学。
光绪五年(1879年),师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常就王闿运请业,每至深夜,尤重《春秋》,光绪七年(1881年),注《谷梁春秋》。
光绪十一年(1885年)著《何氏公羊春秋续十论》,次年又著《何氏公羊春秋再续十论》。
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印《古学考》(本名《辟刘篇》)与《知圣篇》,康有为的作品《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皆受其影响,廖平多次指责康抄袭自己,康始终讳言莫深,不予表态。
梁启超承认其师受廖平影响为“不可诬”。
皮锡瑞也指出:“康学出于廖”。
张之洞甚至认为康有为为廖平的嫡传弟子。
钱穆以为康有为剽窃廖平的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道:“盖长素《伪经考》一书,亦非自创,而特剽窃之于川人廖平。
”甚至说“康门学说,尚是廖季平范围”。
但也有学者指出两人是同时发明,没有抄袭问题。
光绪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应礼部春闱,中贡士。
次年补殿试,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
朝考三等,授知县。
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改为龙安府儒学教授。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成都创办《蜀学报》。
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铁路月刊》主笔。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赴成都洽谈出版事业,至乐山时,忽发大病,其子廖成励将之抬回,半途卒于河坎场。
章太炎撰写《清故龙安府教授廖君墓志铭》。
廖平之女廖幼平编有《廖季平年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冯君辉(1868-1935),字光烈,一字补吾,清末秀才。
江苏无锡东亭仓下村人,后移居城中七尺场。
以古文诗词见长,亦工书画。
长年教授乡里,曾为华鸿模家塾师,授华绎之,继在荡口果育学堂任教。
钱穆先生在《师友杂忆》一书中提及“时国文老师除顾师外,尚有瞿冯两师,皆年老,曾为校主华家私塾师,皆名宿”。
为当时无锡名师,也培育了诸福棠、秦古柳、诸祖耿等无锡名人。
有《亦庵居士诗稿》行世。
惜大部分已经散失,仅存诗几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