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象升

共 8 首
逍遥咏 其十二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达取真空性,成名有后先
智劳如似梦,恬澹不论年
闭口恒持默(原注:外缄于口,内冥于心。静默不渝,可阶于道矣。),精修更是玄
消停须在意,安稳上清天
⑴ 原注:真空惟寂,妙性本如。达悟洞然,纵横利用也。
⑵ 原注:道非远近,悟有后先。虽不同时,孰云异体矣。
⑶ 原注:巧运机关,诈施心智。纵事果于十全,亦虚同于一梦尔。
⑷ 原注:嗜欲既节,恬澹自如。保守攸长,岂论岁月也。
⑸ 原注:夫知之匪艰,行之惟艰。今审法玄密,无怠精修。速疾之功,因而致之。
⑹ 原注:消息盈虚,广大悉备,在乎心意,以通幽微哉。
⑺ 原注:天道匪遥,修之可冀。而况名标玉策,籍纪丹台。故五云伫升,三清隐步也。
逍遥咏 其六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济世勤行任百年,方知大道自昭宣
休誇解变黄金术,谁信空磨白玉穿
智慧宜从高见识,阴功及物最弥坚
是非达取此言语(原注:言于阴德智慧,则道性可阶;语以变金磨玉,则俗情何脱。明白焕然,奈世人多惑矣。),宇宙常存隐圣贤
⑴ 原注:布行苇之泽,敦好生之德,任奔日月,徒改岁年,而惠渐黎庶,心无暂怠,亦如天行健、地厚载,岂有休废哉。
⑵ 原注:执左契以御物者,其唯圣人乎。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故知大道昭宣,物无不被矣。
⑶ 原注:五金之用,各本其性,其有虚心合道,从无入有,药化铁石,尽成黄金。纵斯道有成,又何劳矜誇也。
⑷ 原注:玉之为物也,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世谁信之,有其穿薄。然磨砻经久,亦可庶几。岂若抱无名之璞,怀冈象之珠,与时长在者哉。
⑸ 原注:见于未萌,识于未兆,自非智慧独断,高明不拔,何以从于斯哉。
⑹ 原注:功及于物而不宰者,其道远矣。可与造化争长,天地同固,岂以骖驾鸾鹤、飞腾云路而为难哉。
⑺ 原注:得一以清,则宇宙常存。而又圣贤隐居其内,盖知之修鍊,不为物所贼故也。
苦兵次韵答云叟 清末至民国 · 郑国藩
七言律诗
乱世无人秉国成,徒令介胄得横行。
操戈竟伐何休宇,落月翻深杜甫情。
烽火连天缘底事,江湖满地感残生。
欲洗乾坤空有愿,问君东海倩谁倾。
附:云叟诗:黄巾犹拜郑康成,何事官军竟横行。室毁周公偏有厄,书燔秦政太无情。尊师重道忘纲纪,出谷迁乔报友生。容膝易安陶令宅,门题通德倍心倾。
吊博民叠前韵寄云叟 清末至民国 · 郑国藩
七言律诗
云叟录省报见寄,略谓英国牧师高善士由博罗抵省,对访员言战事发生后,博民逃亡乡间,两月来染病死者数达千。民政官陈宗鉴抚恤安集,近日调查,回者已六成以上,然皆满面病容,奄奄欲毙云。
六州聚铁错方成,棘地荆天未易行。
殃到池鱼谁止火,魂归辽鹤倍伤情。
劳心抚字循良在,触目疮痍感慨生。
我亦曾经忧患后,罗浮远望一怀倾。
⑴ 县令陈宗鉴为云叟第三公子,高牧师称其强毅慈祥,抚恤难民,孜孜不倦。
花落讼庭几度春,博罗又现宰官身。
于公折狱情无枉,宓子弹琴化更神。
骥足未酬他日志,鸿嗷先溥此时仁。
声名莫道非洋溢,异国人曾拜后尘
⑴ 省报载英国高牧师自博抵省,对访员言衡甫抚恤难民,孜孜不倦,不但博民称颂,我伦敦教会中人亦赞叹不置云。
哀惠民寄云叟 清末至民国 · 郑国藩
七言律诗
满目烽烟杀气腾,搀枪正照惠阳城。
异军鹅鹤围方合,大陆龙蛇困尚争。
竭泽苦无遗种处,佳兵空有不祥名。
纷纷蛮触知谁是,一局残棋未易评。
鱼书自远来,云是芷公付。
郑重开缄读,一读一惊顾。
上言客子安,下言爱女故。
伤春集正编,飞函远徵句。
书尽诗文续,泪痕满纨素。
道女幼学时,聪明类天赋。
毓秀闺媛多(毓秀女校,云叟所创办也。),一时推独步。
巧织迈回文,清吟等咏絮。
语出惊其俦,艺成动乃傅。
面试信非虚,不栉良可慕。
选婿得乘龙,琼花依玉树。
妇道况能修,内外称贤助。
七诫续班昭,老怀常悦豫。
忽闻二竖侵,挟医急奔赴。
暝眩非关药,修短有定数。
韶华刚四七,冥冥竟大暮。
滴泪到黄泉,忍听歌薤露。
子夏昔丧明,哀至难自喻。
天下父母心,男女岂殊趣。
吾谓君达者,斯言无乃误。
有生即有灭,循环理堪悟。
流转大化中,孰是金石固。
年年花开落,开落在何处。
世界等浮沤,何况沤中附。
色相本非有,虚空徒目注。
万劫弹指间,此心定何住。
回头拍手笑,悟彻即自度。
⑴ 来书言其三公子已回任博邑,近港报载该邑六月十三号又失守,顷得乃子十八号自博所发家书,殊无是事。
遭逢绝异屈灵均,如何五日刚临,也共累臣归地下;
纂述方期郑渔仲,不道一编未竟,遽嗟书种谢人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贾宣之:疑贾宜之(原书中作“宣之”),名昭德,山西省沁水寅村人。世代读书,长于史学,尝称誉郭可阶(名象升,晋城人)博学强记,谓其文可追躁韩文公,而宜之博学强记不在郭下。文则骈体散文两长,稍逊于郭而已。二十八年始来军令部。三十一、二年因蒋先生写「中国之命运」一书,某君会对陆军大学学员作史地讲话,事后将其记录写成「中国民族源流简考」一小册,有许多记不清的出处,都问于宜之不假搜寻书卷,凡有所询,他都可以应声解答。抗战后回京,他任国史编纂委员,很为国家得人庆,赴台后国史馆并入党史编纂委员会,宜之自请离去,旋任考试院考试委员,前几年骤得下体瘫痪,医治两年,已渐转动矣,突患感冒,二日即死。阎先生挽「天丧斯文」,可谓亲切知人(三十八年阎生日适在重庆,我特荐宜之与见面,此后印与阎很接触,故挽词恳切)。按山西当代文人,无出郭、贾之右者,可陷于日人据太原后不久自杀,令宜之之逝世亦已二年。可阶六十几,宜之仅五十才过,真是天丧斯文,惜哉(正楷按:宜之死于四十五年阴历端午节前后一、二日,年五十四岁)。
贾宣之有诗《读<瀛洲校士记>寄惕轩》。
遭逢:遭遇。
屈灵均:屈原,字灵均。
五日刚临:若为贾宜之,此处指去世日期与屈原接近。
累臣:指战国楚屈原。原因谗被放,自沉于泪罗。后人因其无罪致死,故称。宋方夔《富山遗稿》《重午》诗之一:“累臣水底沉鱼冢,玉女钗头缀虎符。”
郑渔仲: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
书种:指继承前代学业的读书人。 出自宋黄庭坚《山谷别集》《戒读书》:“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省作“书种”。
笺:
1.拉屈原作衬,同时注明遭际不同,仅切逝日,手法一奇。
2.民国杜师预挽陈其美联:
公死自千秋,异日春申,应有祥徽型范伯;
我来为一恸,明朝端午,更无余泪哭灵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