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赖子清

相关人物:共 78 位
共 7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圣昭,号蓉洲,榜姓郑。康熙十五年进士。初任福建闽清县,二十三年,调诸罗县。时台湾初设府、县,凡百草创,麒光条议详明,创立规制。所作文章,述郑氏后期事颇备。有《蓉洲诗文稿》。
全台诗
季麒光(?
~?
),字昭圣,号蓉洲,江苏无锡人。
清顺治十七年(1660)举人,榜姓郑,一云赵,其后复姓季。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由内阁中书出知梅县。
康熙二十三年(1684)八月再由闽清县移知诸罗县事。
时县治初设,人未向学;季氏至,首课儒童,拔尤者而礼之,亲为辨难。
士被其容光者,如坐春风。
在任踰年,以文献未修,久而荒落,乃撰志稿,总其山川、风物、户口、土田、阨塞,未及终篇,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忧去,高拱乾因其稿而编修《台湾县志》。
诸罗县志》:「季文才富艳,首创郡志稿,以发全台之聋聩,奖掖士类。
言者方于常观察之风,伟矣!
」曾经加入沈光文「东吟社」,偕之唱和。
  季麒光著有《台湾郡志稿》六卷、《蓉洲文稿》四卷、《蓉洲诗稿》七卷、《台湾杂记》、《山川考略》、《海外集》、《华阳怀古》、《三国史论》各一卷。
诸罗县志》评其作:「博涉群书,为诗文清丽整赡。
」〖参考周钟瑄《诸罗县志》〈秩官〉,台银本。
〗 彭国栋评〈天妃宫〉:「诗虽不甚工,亦足备海东掌故也。
」季氏诗笔甚健,其文恣肆,记闽中事甚备,尤详于台湾。
以下自高拱乾《台湾府志》、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王礼《台湾县志》、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季氏诗作四首。
(杨永智撰)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季骐光,字圣昭,号蓉洲,无锡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诸罗知县。有《蓉洲诗稿》。
维基
季麒光,字昭圣,号蓉洲,江南无锡县人,清朝官员。顺治十七年(1660年)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进士,榜姓郑,一说姓赵,其后复姓季。由内阁中书出知梅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闽清县迁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于该年十一月初八(12月13日)到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因丁忧去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1728 【介绍】: 清浙江嘉兴人,字倬云,号恬村。康熙四十七年举人。历任兵部职方员外郎、吏科给事中,巡视台湾,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在台整饬法纪,运台粮救闽饥,处事均合机宜。性好学,九经三史及百氏书无不通晓。有《双椿草堂集》、《视台草》。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七
汪继燝,字倬云,号恬村,秀水人。康熙戊子举人,历官吏科给事中。有《恬村吟稿》、《燕台小草》、《视台草》、《双椿草堂集》。
全台诗
汪继?(?
~?
),字倬云,号恬村,浙江秀水人。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雍正四年(1726)任巡台御史。
著有《恬村吟》、《燕台小草》、《视台草》、《双桩草堂集》。
〖参考赖子清《台湾诗醇》。
编者按: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误作「汪继环」。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丁居信(?
~?
),江苏仪徵人。
乾隆七年(1742)进士,庶吉士散馆。
乾隆廿年(1755)九月担任凤山知县,三年后任满离台。
以下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丁氏在台诗作仅一首。
(杨永智撰)
维基
丁居信,字南屏,号确庵,江南仪徵(今江苏)人,清朝官员。丁居信为乾隆七年(1733年)壬戌科二甲第二十八名进士。乾隆二十年九月(1755年10月)任台湾府凤山县知县。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立柱(?
~?
),满洲镶红旗人。
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月以户科掌印给事中差,翌年六月初四日在担任巡台御史。
任内交部议处,并将「所有巡察台湾御史,著三年一次命往;事竣即回,不必留驻候代。
著为例。
」即御史三年巡视一次,不必留驻关防,封贮藩库。
〖参考赖子清《台湾诗醇》。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谢家树(?
~?
),字维城,号兰?,福建归化人。
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由建宁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后以父忧去。
乾隆廿六年(1761)六月再由福州教授复任,翌年闰五月兼摄台湾府儒学训导。
彭国栋《广台湾诗乘》云:「清代任学官者,例经考试,故多明经博雅之儒,其来台者亦多能诗之士。
雅堂虽有辑录,然尚未备,如府学教授谢家树〈清水洋〉……」〖参考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以下自清修台湾方志所引,及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十二首。
(杨永智撰)
维基
谢家树,字维城,号兰村,福建归化(今明溪)人,清朝官员。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进士。曾任建宁府儒学教授。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以丁忧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由福州教授再次调任,次年(1762年)闰五月兼摄台湾府儒学训导,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卓肇昌(?
~?
),字思克,台湾凤山人,为卓梦采之子。
清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官拣选知县,不赴。
少颖异,能承庭训,好为古文辞,论世知人,具有特识,一时老师宿儒,咸器重之。
著有《栖碧堂全集》,藏于家。
乾隆二十八年(1763)分修《重修凤山县志》时担任「参阅」。
  连横《台湾诗乘》谓卓肇昌:「主讲书院,著作颇多,有〈台湾形胜〉、〈凤山〉、〈鼓山〉等赋,又有〈龟山八咏〉、〈鼓山八咏〉,皆非佳搆,然亦有可诵者。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以下自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卓氏诗作计七十六首。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9—1814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耘松,一字云崧,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殿试第三,授编修,历广西镇安知府,官至贵西道。曾佐两广总督李侍尧幕。晚主讲安定书院。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又精史学。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
赵翼,字云崧,号瓯北,阳湖人。乾隆辛巳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历官贵西兵备道。有《瓯北集》。
全台诗
赵翼(1727~1814),字云松,又字耘松,号瓯北,晚署三半老人。
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武进县)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授广西镇安府知府,曾开府仓以周民急。
乾隆三十五年(1770)调广东广州府,次年擢贵州贵西兵备道。
后出任县令。
乾隆五十二年(1787)因台湾林爽文之役,尝佐闽浙总督李侍尧幕。
赵翼计谋调兵遣将,擘画军需,所提制敌策略,卓越中肯,李侍尧倚之如左右手。
乾隆五十三年(1788)春,林爽文被捕,赵翼以军事已毕,请辞归,坚决不受封赏。
晚年归乡里,以著述自娱。
在诗坛与袁枚、蒋士铨齐名。
著有《皇朝武功纪盛》、《二十二史劄记》、《瓯北诗话》、《瓯北诗集》等〖参考《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台银本、《清耆献类徵选编》,台银本。〗。
  赵翼在清代诗坛颇具影响力,论诗不标举宗派;而其诗学精神实从宋诗来。
擅长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写诗,似嘲似谑,洪亮吉因此谓其作「如东方正谏,时带诙谐」;袁枚则称其诗:「忽正忽奇,忽庄忽俳。
稗史方言,皆可闻入」。
以下所收,乃以嘉庆壬申(1812)湛贻堂版《瓯北集》为底本,参考湛贻堂版《瓯北诗钞》、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而来。
(施懿琳撰)
黄鹤楼志·人物篇
赵翼(1727—1814)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殿试探花。曾任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中年辞官归里,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诗与袁枚齐名,并称“袁赵”,袁赵与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与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曾作五言排律《题黄鹤楼十六韵》,有“楼真千尺回,地以一诗传”之句。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庄天锡(?
~?
),凤山县人。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例贡。
〖编者按:赖子清《台海诗珠》误作「庄天赐」。
〗(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薛邦扬(?
~?
),字垂青,台湾县人。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廪生。
林爽文之役,郡城被围,邦扬募兵以抗,久而食尽,典产以济,身经数十战,乾隆五十二年(1787)阵亡,年二十八。
〖参考赖子清〈台湾科甲艺文集〉《台北文物》七卷四期,1958年。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7—1820 【介绍】: 清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少时喜读宋儒书。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在台湾曾应聘修志。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全台诗
谢金銮(1757~1820),字巨廷、退谷,晚年改名灏,福建侯官人。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嘉庆二年(1797)大挑二等,试邵武教谕,调安溪。
嘉庆九年(1804)改调嘉义教谕,未及期而蔡牵倡乱,限凤山县,南北戒严,金銮为嘉义知县陈防禦之策,而部署以定。
及总兵武隆阿率师至嘉义,而蔡牵已其党去,武隆阿知其贤,一见如平生。
蔡牵欲得蛤仔难为基地,谢金銮著《蛤仔难纪略》六篇,详其利害。
书既上,咸以险远为难,乃走使京师,上其书于同乡少詹事梁上国。
奏闻,嘉庆十四年(1809)正月诏命闽浙总督派员经理,乃设噶玛兰厅。
至今利赖。
秩满内渡,补南平教谕,寻移彰化,复调安溪。
不乐居官,作《教谕语》四篇赠诸生,质实切当,多卑近砭俗之言,山阳汪廷箴谓在《呻吟语》之上。
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岁。
道光五年(1825)入祀乡贤祠。
  谢氏喜读宋儒书,毕力性命之说,尤重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书。
其说经,不事章句训诂,善用经传之说,主忠信笃敬,身体力学〖参考刘德城、周羡颖《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任官安溪时作《泉漳治法论》,就职嘉义时著《蛤仔难纪略》,文章经济有名于时。
并与郑兼才合辑《续修台湾县志》八卷。
另著有《二勿斋文集》六卷、《论语续注补义》四卷、《教谕语》四卷、《大学古本说》,又刻其故旧之诗曰《春树暮云编》,俱行于世。
以下自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萨廉《噶玛兰厅志》、柯培元《噶玛兰志略》、陈培桂《淡水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四十八首。
(杨永智撰)
共 7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