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缵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菀彼桑条,维叶离离。
女子是采,毋使蚕饥。
我蚕在箔,黄白其丝。
女子是绩,以作我衣。(一章)

仲吕蕤宾,风雨时和。
尔田若何,我苗孔嘉。
饭我仆婢,载笠载蓑。
载锄其莠,立我幼禾。(二章)

既炊我麦,亦羹我葵。
群馌于野,其甘如饴。
我麦几何,三釜有馀。
秋穫弗远,庶其继之(桑条三章此章述三夏田家之事。养蚕亦田家要务。故并言之。)(三章)

美草脩林六月时,猎夫弓弩镇相随。
天罗地网逃无计,谁道人间剧路歧。
灵药神泉好养元,静斯濯濯动斯奔。
麝脐翠羽同心恨,怀璧从前是祸根。
今人那及古人怜,先兔包麇尚或然。
还有化公容手处,芭蕉叶底见因缘。
满斛珠心老更佳,如何寂寞到年华。
天仙抱送云梯下,嫁与孤山处士家。
仙去罗浮八百春,等閒无数往来人。
贞心一片纵难改,觅觅师雄再世身。
回语梅妻尔莫辞,雪窗冰壁冷如斯。
于今但把鸾胶续,月姥红绳保晚期。
内地人多娶台女,以索聘廉也。然娶后,而父母兄弟咸仰食焉。久羁海外,欲挈以归,不可;或舍之自归,隔数年则琵琶别抱矣。谓内地人曰「唐山客」。「墨洋」,即黑水洋〖编者按:「黑水洋」,全卷本作「墨水洋」。〗。
何必明珠十斛偿,一家八口托檀郎。
唐山纵有西归日,不肯双飞过墨洋
⑴ 编者按:「托」,连横抄本作「诧」,误。
⑵ (此诗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黄宪作编校)
无限榛苓感1,迢迢各一天。
鱼雁能往返2,诗书结因缘。
锦字蒙频寄3,芳名已盛传。
声闻人不见,目断白云边。
注:(1) 榛苓:榛木与苓草。《诗经邶风简兮》:“山有榛,西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这里比喻两人均不得志于时。 (2) 鱼雁:指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3) 锦字:指书信。见第277首注。
附陈怡萱和诗二首
何幸逢知己,苍茫共一天。 鱼书(1) 通款洽(2) ,翰墨订因缘。 锦字花笺写,新词草圣传(3) 。 愧予(4) 巴里曲(5) ,遥寄彩云边。
注:(1) 鱼书:见第356首“鱼雁”注。 (2) 款洽:亲密;亲切。《隋书长孙平传》:“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 (3)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清赵翼《稚存往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剑娘斗眉妩。”这里是夸赞费墨娟的书法好。 (4) 予:我。《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予身。”何休注:“予,我也。” (5) 巴里:“巴人下里”的省称,即“下里巴人”。
其二
白露苍葭处(1) ,伊人远隔天(2) 。 云山怀异地,风月证良缘。 名盛吟坛拔(3) ,声先锦鲤传(4) 。 好音还惠我,翘首鹄溪边(5) 。
注:(1) 白露苍葭: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这里指思念异地友人。 (2) 伊人: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里指费墨娟女史。 (3) 拔:超出,突起。《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 (4) 锦鲤:书信的美称。鲤,代指书信。见第28首“尺书”注。宋李泳《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5) 翘首:抬头望。多以喻盼望或思念之殷切。三国魏阮籍《奏记诣蒋公》:“群英翘首,俊贤抗足。”
木鸣响焦杀,怪星党天居。
人情有忧乐,天意亦惨舒。
穆王得造父,八骏供驰驱。
如何致千里,辟马驱毁舆。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