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衡恪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师曾住壶天之归云,褒忠之白云,娄席之大悲,上湘之三峰。
大施钳锤,造就方来。
及赴龙山,绍厥先绪。
辑录《永镫》巨典,垂诸来叶。
厄坐孤峰,匑匑一纪,而大沩敦迫,及主其席,摘蠹拯敝,百度更新,三圣殿、水云堂,次第告成。
复修禅谱山志,期年之间,功绩昭昭,亦有《语录》数卷。
阔普通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阔普通武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进士出身。
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朝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898年9月7日),“实授裕禄、李端棻为礼部尚书。
以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为礼部左侍郎。
裁缺通政使司通政使萨廉为礼部右侍郎。
”戊戌变法期间,和康有为一党颇有交往的阔普通武成为支持维新派的重要官员,许多维新派的奏折如《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等等都由阔普通武上奏。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新任礼部左侍郎阔普通武上奏“敬举通达时务人才”,共4人:候选道陈日翔,刑部主事陈桂芳,兵部员外郎祁师曾,分发知县冯宝琳。
阔普通武称:“以上四员,据奴才所见,均系通达时务之才,用敢据实保荐,且俱在京候选供职。
”当日奉明发谕旨:“阔普通武奏敬举通达时务人才一折。
候选道陈日翔、刑部主事陈桂芳、兵部员外郎祁师曾、分发知县冯宝琳,均著预备召见。
”戊戌变法失败后,阔普通武于光绪二十四年以副都统衔出任西宁办事大臣,实为放逐。
嗣复被慈禧太后“勒令休致”,郁郁而终。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徐世昌(1854-1939) 乳名卫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
河南卫辉人。
1879年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北洋政府总统。
与林琴南、严范孙、赵湘帆、华世奎等名士组成"晚清簃诗社"。
善诗词书画。
1920年以大总统身份成立"国画研究社",聘国画大家周肇祥主其事,同时拨巨额公款,明令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今中央美院前身),由陈师曾任校长,齐白石、王梦白等人任教。
徐世昌下野之后,周肇祥仍将名人画作送往天津徐宅,请其为之鉴赏评论。
著有《清儒学案》、《颜李遗书》、《韬斋述学》、《韬养斋日记》、《国乐谱》、《古文典范》、《明清八家文钞》、《水竹村人集》(又名《徐大总统诗集》)、《归云楼集》、《海西草堂集》、《退耕堂集》、《竹窗楹语》、《藤墅俪言》、《拣珠录》、《晚晴簃诗汇》(又名《清诗汇》)等。
人物简介
徐世昌(一八五五—一九三九),字卜五,号菊人,天津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兵部侍郎、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东三省总督等,助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一九一八年由国会选为总统,下台后迁居天津,以编书、赋诗、写字遣兴。有《退耕堂文集》。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词学图录
陈三立(1858-1937) 字伯严,一字敬原,义宁州(今修水县)人。
晚清维新名臣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重要代表人物。
年少博学,不拘世俗,因深恶"八股文",应乡试不遵八股文体,初选遭弃,后被主考官陈宝琛发现,大加赞赏,从落第卷中抽出选拔为举人。
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官职。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邀至杭州,泰戈尔特地到净慈寺拜晤陈三立。
1937年芦沟桥事变,曾言"我决不逃难。
"平津继陷,日军欲招致三立,不应,侦探日伺其门,三立怒,呼佣持帚驱逐,自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
1948年迁葬杭州牌坊山。
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奥衍"一派。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
"有《散原精舍诗》及《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别集》,又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
衡恪为著名画家,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散原精舍诗集·序
伯严诗余读至数过,尝有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之叹。己酉春始欲刊行,又以稿本授余曰:「子其为我择而存之。」余虽亦喜为诗,顾不能为伯严之诗,以为如伯严者,当于古人中求之。伯严乃以余为后世之相知,可以定其文者耶?大抵伯严之作,至辛丑以后,尤有不可一世之概。源虽出于鲁直,而莽苍排奡之意态,卓然大家,未可列之江西社里也。往有钜公与余谈诗,务以清切为主,于当世诗流,每有张茂先我所不解之喻。其说甚正。然余窃疑诗之为道,殆有未能以清切限之者。世事万变,纷扰于外,心绪百态,腾沸于内,宫商不调而不能已于声,吐属不巧而不能已于辞。若是者,吾固知其有乖于清也。思之来也无端,则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者,恶能使之尽合?兴之发也匪定,则倏忽无见、惝恍无闻者,恶能责以有说?若是者,吾固知其不期于切也。并世而有此作,吾安得谓之非真诗也哉?噫嘻!微伯严,孰足以语此?宣统元年五月,郑孝胥。
散原诗集·序
处乱世而有重名,则其言论予夺,将为天下视听之所系。昔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无尺寸之柄,彼乱臣贼子何惧于孔子?亦惧其名而已。今之天下,是乱臣贼子而非孔子之天下也。为孔子之徒者,其将以廋词自晦,置天下之是非而不顾欤?抑将体《春秋》之微旨,以天下之是非自任欤?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亡,《》亡而后《春秋》作。盖《》之义婉而《春秋》之义严,此难于强通者也。散原使余删其诗,余谓散原:「既有重名于天下,七十老翁,何所畏惧?岂能以山川风月之辞与后生小子争轻重哉?」使天下议散原之诗非诗而类于《春秋》,乃余之所乐闻也。郑孝胥书,壬戌八月。
庐山志历代诗存·陈三立识语
有清三百年来,诗坛作者踵起,类多趣于神理声调,不敢少越新城、秀水、瓯北、樊榭诸子之绳武。及至同光间,遵义郑子尹、独山莫子偲、长洲江韬叔辈出,始稍稍矫其趣。至先生而益皎明昌大,天下靡然向风,称为陈郑(孝胥)体。然世尚多以先生之诗瓣香其乡先辈山谷,为江西派中宗匠。及至先生之集出,方晓然如郑君序先生之诗,所谓越世高谈,自开户牖,不仅隶于江西社里也。先生之文,金石铭志,早已光烛四裔,其不拘拘于桐城,亦正如其诗之不可囿于双井也。承学之士,自能辨之。际兹世风板荡,俗学浇漓,幸硕果仅存,皤然一老,为群流仰止,不独为吾乡耆献之光,其高躅灵襟,亦镇自与名山同垂不朽也。壬申季冬,南丰吴宗慈附识。
跋义宁师手写诗册·袁思亮
右义宁师为茶陵谭瓶斋丈难寓所为古今体诗二十馀首,岁在丁卯,自杭迁沪之明年也。师用诗古文辞主东南坛坫者几三十年,独未尝致力于书,而持缣楮求索者无不应。尝为人写小文,其人即据以入石,以拓本遗师,师持示思亮曰:「吾书乃寿贞珉,不亦可以诧今之知书家者耶?」然成巨帙如此者,亦不一二觏也。当是时,师卜居塘山路,与丈宅密迩,思亮数相从两家饮啖语笑,往往移日。自师去沪,斯乐不可复得。今师已前归道山,一时同游诸耆宿,无复存者,丈宅亦熸于兵,十馀年间,死丧离乱之迹遂已如此,可嘅也夫! 散原诗集录入:顾青翎
附录·黄遵宪题识
唐宋以来,一切名士才人之集所作之语,此集扫除不少。然尚当自辟境界,自撑门户,以我之力量,洗人之尘腐。古今诗人,工部最善变格,昌黎最工造语,故知诗至今日,不变不创,不足与彼二子者并驾而齐驱。义理无穷,探索靡尽,公有此才识,再勉力为之,遵宪当率后世文人百拜敬谢也。四月望日,醉中宪又识。 凡知友往还见于诗题者,尝欲自定一例: 不称辈行。唐人最重氏族,以此自诩,人亦附和之。今则父子不相及,兄弟各异籍者有之矣。 不必称官。唐之诗人多有官职,(《高适传》所谓「诗人之达者,惟适一人」,语不可解。如张九龄、张说皆丞相,白居易、元稹皆尚书,韩愈亦侍郎,何云不达也?)文酒酬酢,多属宦游;今则诗人不必官,官人不知诗,两不相涉矣。鄙意不如称名,或用通称之字而注名于下,屡见不一见者名、字不必拘。宴集人多,不必明为何人。题图诗何能盎删?其人其事于图于诗有关系者存之,否则删之可也。质之伯严先生,以谓何如?不得已而称官,以古官易今制,固不当。然当曰侍郎、尚书,不当曰吏部、户部;当曰员外、主事、编修、检讨,不当曰翰林某部也。外官如总督、巡检,出身如进士、举人,均当直书。惟有一二难事:一为候补道、(吾意实官如兵备、督粮、巡盐,均可直书。)候补知府,(实官知府,亦可直称或系以地。)一为廪膳生员、附学生员。生员犹可,候补甚难。辞穷则变,或以此种借用观察。秀才,未为不可。易苏州府为姑苏,固滋淡笑矣,然观察、秀才既为今日通称,似亦无害。盖措辞不当之咎,举世当之,于我无与也。 伯严以为然否? 乙未四月望日,遵宪妄书。
寓无竟室悼亡草·自记
悼亡而有辞,以宣典悲也。然则亦宣其悲而止尔,奚有于辞乎。昔者庄生之妻死,庄生鼓盆而歌,论者达之。夫庄生之歌,庄生之悲也。庄土之悲之结而不解,而宣之于辞也,何达之有焉?余之为悼亡辞,先后若干篇,集而存之,以遗夫戚友之稔余悲者。凡以宣其悲,且广之于无穷,而非区区传其辞而然也。光绪七年辛巳春二月,义宁陈三立伯严自记于河北分守道厅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大至阁诗·序(梁鸿志)
余识贞长逾二十年。癸丑、甲寅间,贞长官京师,见辄谈艺,又时时相聚饮博。越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贞长参浙江军幕,其主将每招余至杭州,暇则与贞长游湖上,饮酒楼,各出诗相视,以为笑乐。又二年乙丑,余在枢府,邀贞长北来治官书,晨夕相见,顾簿书填委,而文酒之乐邈不可得。居数月,余谢病去,贞长仓黄南归,以贫故,复为人掌书记,体力渐渐衰退矣。越六年辛未,以《病起楼诗》寄余大连,尽一册,皆绝句,读其诗,私心慨叹,忧其不久于世。是年余来上海,复与相见,辄和余妙高台二诗。未几又病,余走视诸寝,因怀参饵贻之,贞长目余曰:「环堵萧然。」语次长喟,余亟乱以他语。壬申三月,游华山归,贞长已前死三日。夫以贞长文学粹美,交友遍天下,佣书老死而不获一日之逸,士之忧生失职至于此极,然则诗人多穷之说,其信然耶?贞长治诗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诣与范肯堂为近,陈伯严、郑太夷、俞恪士、黄晦闻、夏剑丞、李拔可交口称之。余最喜其静安寺追怀恕斋一诗,以为浏亮沈痛,而家国、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盖贞长尝居湖广总督幕府,恕斋则总督瑞澄字也。贞长才气横溢,赋诗喜和韵,和《落叶》诗叠韵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辈无抗手者。顾其过人处,则在独谣孤咏,情与景融,悠然意远,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为也。贞长既死,其友朱钵文为之董理遗稿,凡七巨册,余钞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则归诸钵文,度必有好事过余而举授之梓者。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尽吾贞长矣。甲戌秋日,长乐梁鸿志。(录入:顾青翎)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赣,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梅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与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抑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与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刊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大至阁诗·序(夏敬观)
诸君贞长既殁年馀,其故旧取手书诗若干篇,复辑录朋游传写投赠之什,汇为若干卷,长乐梁众异遂择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编而刊行,使余序之。盖君所为诗黟矣,然不自爱惜,投积败箧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尝谓我当忆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君少才力横肆,好魏源、龚自珍之学,颜所居曰「默定书堂」,中岁始更名「大至阁」。所赋诗多随兴所至,振笔书之,未尝刻意锻鍊,求胜于人,诗成辄自喜。方一笺置前,未必尽惬吾意,及汇百十篇诵之,则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顷诸能诗者后。余交君逾三十年,览省其间,酬唱之作,若历梦境,悲忧患难,尝与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况与君生同岁,顾后死以序君之诗耶?君善记书,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变,君遂去,后过恕斋,有诗最为朋曹所传诵。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又尝记相者言「当获身后名」,纪之以诗。翳古以来,以诗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辈执卷吟讽叹赏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济哉?新建夏敬观序。
病起楼诗·序
《病起楼诗》一卷,总七言绝句七十二首,为居士今岁病两月馀时所制。中间人事之乖迕,病状之嬗易,皆著于篇什。今幸而不死,自视辄为哑然,但以诗而论,则钱牧斋所谓许秀才体矣。儿子章世、祥世既为写录,将以寄海内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陆君丹林乃举以付印,海内之知居士者,见此短册,当信居士犹在天壤间也。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记。居士病之得生,朱翁与张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记之。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
贵州贵筑(今贵阳)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最善。
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
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
1876-1930.6,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建立以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弗堂词·姚茫父墓志铭
湘潭周大烈撰 嗟乎,士夫道丧。茫父乃郁郁陨于破寺中矣。茫父性姚名华,字重光,贵州贵阳人。清光绪丁酉举于乡,甲辰成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习说文许氏学,好篆隶,奉亲居京师莲花寺,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于士夫所挟持为荣贵者若冥然而无睹,其困勤笃嗜,清之张廷济无以过之。时德宗在位,穆宗生母孝钦显皇后临时称制,内政败乱。庚子拳匪事起,国几亡,君不胜愤慨,值议变法,偕朝士赴日本学法律政治。余时亦由湖南东渡,同入法政大学,见其挟册上堂,书所授语,一字无遗。固矻矻以厕群强中图拯救之道,学竟归,迁邮传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建核科科长。而国已乱,未几,宣统帝逊位,民国建立,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自是四居议席。然所抱持者盖无一不与人相忤,所谓议会政治,竟未尝参与焉。乃愤然竟弃所学,仍居破寺中,理其旧业,更恣意作书画,每画辄题其诗词与曲,曲尤工,人竞买之。朝夕所资,略取给焉。余客京师时,亦寓寺中,与论金石词曲,以为遭此时,固得所遣矣。自宣统己酉至民国十八年间,连丁继妣熊恭人暨孝宪先生忧,又连丧子女四人,其弟芗早丧,仅遗一女,又病卒。值国内军人斗争,战祸日剧,忧乱迸于一时,遂得偏废疾。余时时往视之,外貌丰硕如故,仍据案挥残臂作书画,磅礴郁积,意气若不可一世,四五年中,无颓败状。嗟乎,是岂真不可一世邪。十九年六月病再发,一日而卒。所著有小学问答、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蒐存未刊行,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三十一卷。其门人王伯群为印于金陵。曾祖玉德,妣吴氏。祖廷辅,妣严氏。考源清,私谥孝宪先生,妣雷氏。子四。鋈,日本高等蚕丝学校毕业。鋆,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出嗣弟芗。鐜,先卒。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肄业。女三。銮,适同县文宗沛。盘、錖,未适人而卒。葬北平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之阳。其友周大烈为之铭曰:吾道非邪,彼所抱之道亦再颠而再倒。当士夫群攘攘于奔离中,顿踬以老。嗟乎,茫父已已乎,世昏形槁,附燕甸兮片石棱棱,顾姚山兮孤心皓皓。
弗堂词·跋
姚崇光先生以宏达之才崛起边方。清末由进士游学东洋,供职邮部。入民国后任北京女子师范校长。顾以性长文学,不耐案牍,又一时任事者多非同类,奔竞成风,素所深耻,乃退而精研艺术。确有心得,书画诗词皆卓然自成一家,而画尤冠绝燕京,驰誉中外。得其碎幅零缣,无不珍为鸿宝。惜乎五十过二,遽辞人间,诚艺文界之一大损失矣。夫天之赋予于人也,不能使其完全,而人之生于世也,往往多留缺陷。向使崇光先生得位乘时,勋猷彪炳,其尚有余力以专攻文艺,优入纯粹以精之域乎。韩昌黎谓柳子厚斥不久,穷不极,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无疑,诚知言也。燕京七百年来为中国惟一之都会,名书古画乃藏庋之渊薮。自经庚子乱后,加以民国改革,时势变迁,从来罕见之图籍,出现于市廛间者不少。先生适逢其会,久滞彼都,日惟与厂甸营此业者相周旋,过目珍奇不下数千种,虽寒素家风,为力有限,百难购一,而借此遍览千古名家,以发抒其抑塞磊落之气,所谓得江山之助,握造化之权,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故能臻此绝诣,岂偶然哉。世人多谓黔中僻陋,黔地诚僻陋,而黔人之游历于外者开拓心胸,激扬志趣,其所成就每凌驾乎中原,亦以中原数千年来文物声名发泄已甚,而边省磅礴郁积,名山大川之灵秀甫启其端倪。虽在交通阻隔之世,人才已渐奋兴焉。况今之飞机铁道,一日千里。行见重门洞开,贤哲浚发,其必能超越全国,可断言也。先生捐馆后,门人王君伯群搜集平生著作,编为弗堂类稿三十余卷,中以题跋为最多,诗文次之,词二卷,曲一卷,惟临殁之庚午春词二十余阕未编入。今印丛书四集,悉采入以为诸词家之殿。溯黔中自明设省,三百年间诗人接踵,专集颇多,惟一词则阒焉寡闻。清代词家始有江辰六显于康熙之际。延至中叶,倚声渐盛,而附载各家集中者,要皆篇幅寥寥,略备一格,其有妙谐声律,专精此道,以黎伯庸之葑烟亭为最,陈息凡、邓花溪两家各体尚称完备,而终不及先生之造诣深醇,尽工尽善也。先生之词在黔省诸词人中固称后劲,即在清代诸词人中亦翼然翘楚。此殆如六朝结局之有庾子山,前明结局之有钱蒙叟,皆可谓集其大成。故文艺一日不泯灭,即中国一日能存在。昔人称言者心之声,又称声音之道与政通,安得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也。然则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黔省人文蔚起之关键,将以先生之词卜之。识者当不以余言为河汉焉。 民国第一丙子季夏。安顺杨恩元覃生识。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
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
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和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
顾琅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顾琅(1880年—?
),原名芮体乾,字石臣,号硕臣,江苏南京人。
中国矿业工程师。
1902年3月,南京矿路学堂总办俞明震带6名该学堂学生赴日本留学,其中有5名官费生:周树人(即鲁迅)、张邦华、芮体乾、伍仲文、刘乃弼,以及1名自费生陈衡恪
顾琅原名“芮体乾”,初到日本时便改名“顾琅”。
他们这批学生同入日本弘文学院学习。
在弘文学院期间,他曾和鲁迅合作编著了《中国矿产志》。
后来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回国后,他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游学毕业进士。
此后他曾任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务长、奉天本溪湖煤矿公司技师、农商部第二区矿务监督、实业部参事、专门委员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吴镜汀(1902-1972) 别名熙曾,字镜汀,号镜湖。
绍兴人,居北京。
1918年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国画研究所学习,曾任国立艺专讲师, 17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金城研习临摹古画,随金城及陈师曾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展。
1936年升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三十年代初,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
1954年任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8年参加筹备成立北京画院,任副院长、美术编委。
先后任美协北京分会书记处书记、《美术》编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理事、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等。
能诗词。
有《吴镜汀作品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少梅(1909-1954) 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
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习书画诗文。
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之“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为“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为津门画坛领袖。
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