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严复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
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湖南湘乡人。
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
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
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总名《曾文正公全集》。
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0—1903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挚甫。
同治四年进士。
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宾。
光绪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尝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著《东游丛录》。
于经史子集多有点评,为桐城派后期作家。
曾为严复天演论》作序,备加称道。
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三
吴汝纶,字挚甫,桐城人。同治乙丑进士,官冀州直隶州知州,赐五品卿衔。有《挚甫诗集》。
词学图录
吴汝纶(1840-1903) 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文学家、教育家。同治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历官直隶深州、冀州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执教多年,弟子甚众。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号称"曾门四弟子"。曾国藩云:"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清史稿·张裕钊传》)。有《深州风土记》、《东游丛录》等。殁后一年,其子吴凯生编次《桐城吴先生全书》,后又有《桐城吴先生日记》、《尺牍续编》、《挚甫诗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夏曾佑,字穗卿,钱塘人。光绪庚寅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泗州知州。有《碎佛师杂诗》。
维基
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
清末民初学者。
夏鸾翔之子。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曾佑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授礼部主事。
后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来往密切,并参加了维新派的活动。
1895年,居于上海,发表评论于《时务报》。
1895年底,到天津,和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奉派赴安徽祁门县任知县,后因母亲去世,转而在家居丧。
其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称《中国古代史》,根据历史进化将中国历史分为三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中的“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
1905年,清朝为实行预备立宪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曾佑任随员。
考察完毕归国后,历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
辛亥革命后,1912年5月至1915年7月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改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4年,夏曾佑逝世。
熊崇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熊崇志(1883年—?
),字位西,广东梅县人。
中华民国外交官。
熊崇志早年到美国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
他的英文名字 “Samuel Young” (塞缪尔 : 熊)回国后,1907年获授进士。
严复称,“去年学部秋试,所得最优等游学美国专门教育之两进士,一熊崇志,一邝富灼,皆广州人。
”此后,熊崇志“著以主事按照所学科目分部补用”。
1908年6月至1912年7月,任唐山路矿学堂监督。
后来他还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秘书、两广学务处课员、广东学务公所课员、两广方言学堂监督、筹备巴拿马赛会办事处科员、筹办煤油矿事务处科长,南运河工程处主任等职。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子方,一字梓方,号诗庐,江西铅山人。早年肄业于震旦、复旦二校。精通英文,曾助林纾翻译西方小说。一生除诗之外,无其他嗜好。曾游于陈三立门下,称诗弟子。入民国,为徐又铮幕僚。晚年潜心学佛,有《诗庐诗存》。
诗庐诗文钞·题辞
诸诗清刚简质,的是江西法乳,至于功夫,则作者已于《赋呈吷盦》及《赠吴温叟》二诗自道甘苦。吾国比来世运虽屯,风雅未坠,然知以瘦澹二字为滴髓宗风者,乃不多觏也。甲寅四月望日,严拜读。 得足下诗稿,出门则携车中,读之三四番始尽,冲澹傲兀,自是西江法嗣,而性情真挚,在东野、后山间。以此已出时流万万,宜峥庐、节庵诸公之倾服如此也。无虑言之,似近体最胜,而五七古次之。若欲更上一层,亦只于沈郁顿挫处著手眼。又惜抱有云,诗笔之道,皆从声音證入,其语看似浅近,实文家圣解,不可忽也。复于此道尚是门外,感梓方厚意,无能为益,乃进所饫闻者,悚愧悚愧!梓方诗家,复拜手。 此子方诗也,苍劲瘦硬,山谷嫡派。于危城中长夜借此破寂寞,未能卒业而城陷,今遇诸沪上,因以归之。玉梅庵道士清拜读。 幽秀处近宛陵,近体之清空拔俗,简斋不能过也。纾方困于铅椠,得此读之,心为怡然。壬子十一月,题诗庐诗存后,林纾。 曩余未晤诗庐,既饱读其文矣,叹其志气迈俗,不类今士之所为。今遇之于京师,又读其诗,诗似尤胜于文也。愧余不能诗,无能赞益,展玩数过,徒有叹仰而已。甲寅夏日,其昶记。 作人及文字,惟俗难医。古今名人,真能免俗者甚少,文字虽工,言外往往有不好气味。大箸多不俗处,此在迹象之外,难与不知者言。山谷生平最恶俗,故诗如其人。若涂泽字句,装作风雅,愈令人不可耐矣。诗庐然吾言乎?衍书。 初读殊不觉奇,久玩乃知有异,如食橄榄,回味弥甘,此涪翁、后山诸公佳境也,不图今日尚见斯人。长沙郑沅拜读。
诗庐诗文钞·序
梓方卒后二年,其妻出所蓄金,为印其诗文若干卷,托予序之。
噫!
可谓贤矣。
梓方少习英国文字,肄业江南水师学堂。
卒业,乃师事吾父,学诗古文,勤苦淬砺,所作日益精进,往往吟诵思索,至废寝食。
海内名宿,如马相伯、马通伯、严又陵、林畏庐、姚叔节之伦,皆低首请益。
其诗清刻,务脱凡近,文亦如之。
曩居江宁,为学校教授。
改革后,屡官教育部、内务部,兼授徒学校。
卒幡然崇信佛教,弃绝文字,而体羸弱多病,竟以死,年四十有三,可悲也矣。
临终有诗数首,其声有哀焉。
壬戌仲秋,陈衡恪。
诗庐诗文钞·胡诗庐传
胡梓方,名朝梁,江西铅山县人。善属文,尤工于诗。尝自署所居曰「诗庐」。丹徒马相伯、闽侯林畏庐、桐城姚叔节各为之记,闽侯严幼陵又为之说。因自号诗庐,而人亦以诗庐称之,从所好也。少居江南,习水师,江督张文襄公遣游日本,考察海军。既归国,为南琛、镜清等兵舰从官,有劳绩,以体弱不适海居,弃之。就江宁提学使临川李梅庵为两江师范学堂及上江公学教习,兼任提学使署阅卷官。尝以治事之暇,从义宁陈散原游。又以严幼陵少习海军,而以诗文雄海内,乐慕其为人,治诗文益力,所学因以大进,散原、幼陵亦亟称之。民国元年,余与诗庐同官教育部,见其视当世之务,虽若弗甚措意,然皆了了于心,偶有议论,或为人治牍,皆曲中事理,条理缜密,盖能素位而行,不欲徒托空言者,余敬而友之。既又见其持躬慎约,恒昕夕孳孳,冀有所树立,以遗其子孙。其为诗文,往往以一字之谨严,终日苦吟,至于忘废寝食。则稍稍诤之,谓:「子孙承吾身后,弗足逆吾虑,诗文以怡性情、达事理而已,奚以自苦为?」诗庐曰:「不然。诗文虽艺事,吾一下笔辄作千秋想,不若是,曷由垂世而行远?若子已长大,吾子且在襁褓,吾乌能恝然哉?」然诗庐实多病,颜色憔悴,又不肯自暇逸,日益羸弱。自余再至京师,见其状,乃劝之学佛,冀其稍稍解脱。诗庐则欣然乐从,皈心净土,并自定日课,精勤修习,不复多为诗文。后虽任西北筹边使署秘书,军书旁午,役役甚劳,而力行终弗稍怠,甚可敬也。皖、直事起,诗庐睹国事日非,疾乃益甚,遂以辛酉四月殁于京师。余悲其有诗文之好,而遗孤皆幼,其所著《诗庐文钞》、《诗庐诗钞》若干卷,久或散佚,因辑而刻之。书将成,余甥夏震龙忽抵余书,谓诗庐平时事无钜细,必反复斟酌,蕲于至当,及至临殁,曾未关属一事,语及一人,即其夙所深惜之诗文稿,散置案头,亦殊不言念及之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昔贤以为难能,而诗庐竟于死生之际,行所无事,可谓异矣。余于是知诗庐之学佛固已有得,而文字之不足以为障也。然余终不忍弃其畴昔所言止而不刻也。刻资凡若干金,皆其夫人所输。夫人氏陈,贤而得大体,盖能成诗庐之志者。有子三:金麟、金华、金荣。中华民国十有二年癸亥一月既望,蒋维乔撰于因是斋。(录入:顾青翎)
陈焕章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焕章(1880年—1933年),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儒学家,香港孔教学院创院院长。
15岁入广州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中举。
光绪三十年(1904年),联捷甲辰恩科进士。
1905年赴美留学。
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2年(民国元年)归国,模仿基督教建制在上海创“孔教会”,任总干事。
康有为任会长。
1913年被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入京,与严复、梁启超等联名致书参众两院,请定孔教为国教。
1915年反对袁世凯称帝,离京返乡。
1930年在香港设“孔教学院”,自任院长。
赵炜如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赵炜如(1884-1960),又名赵恩彤,字坚白,安徽太湖人,曾受教于著名学者严复,以优异成绩毕业,被任命为湖北候补知事,本来可以顺利进入仕途,但面对纷纭的乱世,他无意做官,一直在家。
1927年后,即闭门课徒,潜心钻研字画,不参加活动。
是赵朴初的父亲。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王蘧常(1890-1989) 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
嘉兴人,生于天津。
1919年拜沈曾植为师,习书法与文史等,曾在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在无锡中国文学院任副院长。
1951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调哲学系为教授。
主编《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注》(与钱萼孙合作)、《江南二仲集》。
遗著《秦史稿》。
又有《钱衎石年谱》等多种经战乱散佚。
有《明两庐诗》、《续许氏嘉兴府志经籍志》、《商史坟典志》、《商史·汤本记》、《礼经大义》、《严几道年谱》、《沈寐叟年谱》、《诸子学派要诠》、《先秦诸子书答问》、《抗兵集》、《国耻诗话》、《梁启超诗文选注》、《顾亭林诗集汇注》、《顾亭林诗谱》、《顾亭林著述考》、《荀子新传》、《书法答问》、《明两庐题跋劫余录》等。
明两庐诗·序
予庚申、癸亥间所得诗近千首,多随手散落,不自惜。后在锡山交吴兴钱仲联。仲联,吾党俊也,最少,能诗,閟不示人,于人少许可,即古人亦侃侃肆讥弹无恕辞,当者少完肤。予惮焉,辟为诗中之商君、韩非子,不敢有所示。一日酒后高睨大谈,忽及诗,大相契,穷三日夜未已。自后有作辄相示,示必存稿,每自矜许,杂以诙嘲。予尝戏誇为王迹所寄,而仲联则如无道秦,以其论诗鞠覈少恩,且深闭固拒而自尊也。仲联罔肯下,必胜乃已。仲联居城北,予在城南,一日不见,如饥渴之不能忍,见则刺刺不可休,临去犹徘徊焉。予居羊腰道上,常送之,必尽道,道尽而言犹未已。未几,仲联来海上,予亦继至,喜言考据,于诗几绝笔,仲联亦懒散不多作,皆为事缠。低首十丈红尘中,意气都非畴昔矣。然握手必言诗,各言欲劖古人未辟之境,志亢而言大,闻者皆惊怪挢舌,而予与仲联益自憙。仲联生平无所嗜,惟嗜读古今人诗集,三年来所得都三数大箧,尽读之,平骘其高下,为诗话十馀万言,其他尚日出而未有穷也。一日忽语予曰:志终不足副,碌碌于古人藩篱中,何为哉?予亦绝笔矣!予闻而拊掌,既曰:虽然,前时辛苦而仅得之者亦不可以不记也。乃相与收拾丛残,予得诗凡百三十三首,而仲联则倍之,合订之曰《江南二仲诗》。二仲者,二人皆字仲也。诗未必足存,特以见吾两人旧时狂态为不可近也。庚午嘉兴王蘧常记。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雪农,号疑始。
江苏无锡人。
因为他师父《天演论》译者严复几道)喜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哲学自疑始”之名言,所赠号曰“疑始”,遂以此号行。
书法篆刻造诣颇深。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刘蘅(1895-1998) 女,字蕙愔,号修明。
福建长乐人。
长期居福州。
幼失怙恃,依兄生存,民国元年嫁螺洲陈氏,随居北平,与陈宝琛、严复时相过从,得从陈衍习古文,从何振岱习诗词、国画,颇有成就。
20世纪30年代归里,时陈衍、何振岱亦回福州,得从二人求教二十余年。
与叶可羲、王真等九人为何振岱门下女弟子,是当时“福州八才女”之一。
有《蕙愔阁集》。
蕙愔阁词
1895-1998,字蕙愔,号修明,福州人,民国时期福建八大才女之一。黄花岗烈士刘元栋胞妹,师从陈衍、何振岱。解放后任教福州业余大学,1952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1953年被选为福建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1955年被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87年被选为福建逸仙诗社社长。有《蕙愔阁诗词集》。
蕙愔阁词·陈序
词者诗之余,诗不能达者,词以达之。情之至者,无论所感之大小,其词皆洽于人人之心,故历久而不可废。必欲尊词之体,如幛皋文词选之论,抑拘矣。词莫盛于两宋,苏辛之豪宕激楚,玉田碧山之幽咽凄断,乃至二晏秦柳恻艳之作,虽所感不同,其为惊心动魄,回肠荡气,固各极其致。后人为之者,未尝不工,而其韵味相远,则袭貌遗神之过也。近世彊村、半塘力矫此弊,彊村尤肆力梦窗,词境为之一变,不可谓非起衰之健者。而今之承流从风者,昧于梦窗缜密沈著,意内言外之旨,但求貌似,堆砌结塞,至不可句读,又岂彊村所及料哉。吴蕙愔夫人以所为词一卷见示,气息深静,无近世纤薄晦涩之病,即境别有会心,常语转为妙谛,庶几善学古人者。属为之序,因妄抒所见以质之。 戊子夏五月陈曾寿
蕙愔阁词·何序
蕙愔词笔清妙,较所选古今体诗尤近自然。诚以填词一道,肇自晚唐,至赵宋姜张诸子拓而充之,更觉能事悉备。窃谓此事须聪明学历兼具无缺,乃可成一家言。兹既取所作加以批点,佳处已显,然个中境界,犹有宜用浚求者。蕙愔尚其勉之,勿囿其所已至也。 戊子孟夏南华何振岱,时年八十有二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