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鲍廷博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宋华州下邽人,字平仲。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为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准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仁宗朝追谥忠悯。有《寇莱公集》。
全宋诗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青州。
五年,拜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
三年罢相,为刑部尚书,知陕州。
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
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
八年罢。
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
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为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
后十一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
有《忠悯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悯公诗集》三卷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悯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
采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
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为卷四。
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词学图录
寇准(961-1023)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年封莱国公,谥忠悯。《宋史》有传。有《寇莱公集》,存词五首,见《花庵词选》及《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准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为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仁宗朝追谥忠悯。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68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号公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吏部南曹、知制诰。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称服。出知扬州,徙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为纠察在京刑狱及修玉牒,谏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号。以言事与台谏相忤,出知永兴军,岁余因病召还。复求外,官终判南京御史台。学问博洽,长于《春秋》学,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弟刘放、子刘奉世合著《汉书标注》。
全宋诗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
皇祐三年(一○五一),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至和元年(一○五四),迁右正言、知制诰。
二年,奉使契丹。
三年,出知扬州。
岁馀,迁起居舍人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
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
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贡举。
五年,以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贤院学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台。
神宗熙宁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
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五十四卷,其中诗二十七卷。
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刘敞诗,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六卷本(简称名贤本)、《宋百家诗存》所收一卷本(简称诗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简称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刘氏刊四卷本(简称刘本)。
并酌采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
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刻本(简称广雅本),与底本同一系统,偶有异文,亦予出校。
新辑得的集外诗编为第二八卷。
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刘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号公是,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六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召试学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迁右正言,知制诰。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还,出知扬州,徙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旋召还纠察在京刑狱。嘉祐五年因言事与台谏异,自请出知永兴军。八年还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权衡》、《春秋传》、《春秋意林》、《春秋传说例》、《七经小传》、《公是先生弟子记》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邠州人,字芸叟,号浮休居士、碇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尝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神宗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情形,谪监郴州酒税。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进秘书少监,使辽,加直秘阁、陕西转运使,知陕、潭、青三州。徽宗立,擢右谏议大夫。徙吏部侍郎,寻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崇宁初坐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性慷慨,以敢言称。嗜画,题评精确,亦能自作山水。为文豪迈有理致,尤长于诗。有《画墁集》等。
全宋诗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为襄乐令。
神宗元丰中,应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宜文字。
元丰六年(一○八三),因作《西征回途中》诗,贬监邕州盐米仓,改监郴州酒税。
哲宗元祐初,以司马光荐,为监察御史,又因言事出通判虢州。
元祐九年(一○九四),以秘书少监出使辽国,使回为陕西转运使,历知陕、潭、青三州,元符中罢。
徽宗即位,召为右谏议大夫,旋出知定州,改同州。
入元祐党籍,贬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卒于政和中。
著有《画墁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张舜民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画墁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
校以鲍廷博刊《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鲍本)。
四库所辑张舜民诗较草率,今又从《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得二十九题三十三首,编为第五卷。
又《画墁集》卷七、卷八为《郴行录》,中有记行诗十二首,再益以自《全芳备祖》等书中所辑集外诗及断句,合编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一八一三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治平二年进士,为襄乐令。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因作诗述及宋军久屯失利之情,坐谪监邕州盐米仓,又改监郴州酒税。元祐初,以司马光荐,召为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崇宁初,坐元祐党,谪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复集贤殿修撰。舜民慷慨喜论事,以刚直敢言称。见《宋史》卷三四七本传、卷二○三、二○六、二○八、《艺文志》二、六、七。著有《使辽录》一卷、《郴行录》一卷、《南迁录》一卷、《画墁录》一卷、《画墁集》一百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四明人,字良佐。喜好诗,与陆游、杨万里友善。有《颐庵居士集》。
全宋诗
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慈溪(今属浙江)人。
隐居不仕,刻意为诗,同时人范成大深赏之,陆游、杨万里皆为其诗集作序。
有《颐庵居士集》二卷。
清雍正《宁波府志》卷二八有传。
 刘应时诗,以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刘世龙刻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
参校清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辑得之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龟父。黄庭坚甥。两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工诗,庭坚称其笔力扛鼎,与弟洪刍、洪炎、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年仅三十八而卒。有《洪龟父集》。
全宋诗
洪朋,字龟父,号清非居士(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七),南昌(今属江西)人。
黄庭坚甥。
与兄弟刍、炎、羽并称“四洪”,为江西诗派中著名诗人。
曾两举进士不第,以布衣终身,卒年三十七。
有《洪龟父集》、《清非集》(《永乐大典》、《直斋书录解题》作《清虚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洪龟父集》二卷。
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洪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鲍廷博批校抄本(简称鲍校本),清丁氏八千卷楼抄本(简称丁本),洪汝奎《晦木斋丛书》辑清光绪二年泾县朱氏惜分阴斋刊本(简称朱本,藏江西省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家于四明,字武子,一字汉卿。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笃学好古,受知魏杞,学者称雪窗先生。工诗。有《雪窗小集》。
全宋诗
张良臣,字武子,一字汉卿,号雪窗,原籍拱州(今河南睢县),南渡后侨居鄞县(今浙江宁波)。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官监左藏库。
有集十卷,度宗咸淳间曾刊行,已佚,今存《雪窗小集》一卷。
事见《攻愧集》卷七○《书张武子诗集后》。
延祐四明志》卷五、《甬上耆旧诗》卷二有传。
 张良臣诗,以毛晋汲古阁影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补入清鲍廷博辑《雪窗小集补遗》。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等,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七一六
张良臣,字武子,一字汉卿,号雪窗,开封(今河南开封)人,避地鄞(今属浙江宁波),遂家焉。隆兴元年进士,官止监左藏库。笃学好古,受知魏杞。著有《雪窗集》(今存《雪窗小集》一卷)。见周必大《雪窗集序》(《周文忠公集》卷五四),楼钥《书张武子诗集后》(《攻愧集》卷七○),《延祐四明志》卷五,《宋元学案》卷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字补之。国子监免解进士。幼承家训,博学能文。有《梁溪漫志》、《文章正派》等。
全宋文·卷六九八三
费衮,字补之,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开禧间为国子监免解进士。
著有《梁溪漫志》十卷(存)、《续志》三卷、《文章正派》十卷、《文选李善五臣注异同》一卷。
见《梁溪漫志自序》,《宋史》卷二○九《艺文志》八,知不足斋丛书本《梁溪漫志鲍廷博题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
~一二四五?
),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
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
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
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
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
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
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全宋诗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琳第三子。
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
尝谒文天祥于狱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
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
著《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
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为《增订湖山类稿》五卷。
《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为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
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汪元量(约1241-约1317) 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后南归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类稿》、《水云词》。
元诗纪事
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唐人。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号水云,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随三宫入燕,多历年所,后乞为黄冠还钱塘。元量又工诗,著有《湖山类稿》(存)、《水云集》(存)。其诗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皆备见于诗篇,故当时闻人多推为诗史。见《南宋书》卷六二,马廷鸾《湖山类稿跋》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平江人,字子微。号清全。宋亡,闭门著书。文宗天历间,奎章阁臣以能书荐,匿不出。有《读易编》、《读诗编》及《宁极斋稿》。
元诗选
深字子微,平江人。宋亡,弃举子业,闭门著书。天历间,或以能书荐之,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别号清全,有诗一卷,及《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郑元祐志其子叔方墓,称与子微为僚婿,而子微长三十馀年。高谈遗经,亹亹不倦,为一时耆宿云。
全宋诗
陈深(一二六○~一三四四),字子微,号清全,吴(今江苏吴县)人。
宋末习举子业。
宋亡,笃志古学,闭门著书,精于书法。
弟子甚众,学者称宁极先生。
元文宗天历间以能书荐,不出。
有《读春秋编》、《宁极斋稿》。
事见《吴下冢墓遗文》卷二陈植《先人圹志》,明正德《姑苏志》卷五五有传。
 陈深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鲍廷博家抄本(简称鲍本,藏北京图书馆),编为一卷。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微,平江人。别号清全有诗一卷。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