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字公起。父尚默,为名御史,见本传。公起生即聋,然性灵悟,至孝。御史出按辽左,卒于官。公起甫十馀岁,在京邸闻讣号恸,凡五日夜,水浆不入口,咽枯而嘶,乃更哑。及长,尽发先世遗书,纵读之,手自较雠,不间寒暑。既于天下事漠然无闻,复不能从问质,凡有疑义,唯坐对古人,默相辩折,务在得其所安。性好客,邮筒走天下,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具宾主以案,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以往。上自国家典故、旂常、边场户口、名臣嘉言行,无不得其始末。以至考一器一物,辄为作史、作谱。辑里中所记载,名甬东轶事,撰述甚多;俱身自寻绎,幽奇毕呈,无少遗失。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名药,常满阶庭。舍傍有斐园、竹波轩、青萝阁诸胜,俱与客游涉处。自好学之外,淡然他无所嗜,翻若口耳为烦也。所行世有盟鸥诸集,其未刻者尚十馀种,俱藏于家。曹能始先生尝合华亭唐仲言为二异人传。仲言瞽而工诗,通古今。公起以目诵,仲言以耳读,两君诚千载异人也。
人物简介
释永顾,字本源,号性庵,鄞人也。十岁丧母,能执丧礼如成人,服释,出家从四明都纲竹庵得度,笃意释典,旁通文艺,既而谒南京僧录唯庵实,命和本宗偈有云:“三十世生一念有,五千经旨片言该。”唯庵尤加器重,为书状侍者,转忏首。会杭之梵天阙席,唯庵命永顾主之,凡七载,刺血书《妙法华》、《阿弥陀经》。僧录心田霔延为大报恩寺都讲,阐扬法华奥旨,听者川涌,若陆参政友谅、中书姜孟圭咸执弟子礼。后询驸马都尉沐公、冢宰黄公、宗伯王公杜公、太常郑公请,主上天竺。至则启滞觉迷,举废兴坠,为之一新,凡十年。有都刚之命,表率九邑,勤劬十稔,无少瑕颣。所著有《讲贯结偈》、《朝野赓歌》、《山居倡和》、《缶音》等集。
人物简介
魏复琦,字献五,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四十二年任宁波府推官,丰仪整伟,喜怒不见色,为政务持大体。去郡三十里,旧有碶自宋大观更筑为塘,岁有圮陷,乙卯秋七月雨浃旬,塘中断,守堤吏率农人莫知措,及冬,复琦署邑事,询民急,首此役,越日一诣塘,无少倦,竣于丙辰春,名曰“魏公塘”。又及陆家堰、铜盆埔、大石堰,皆以不日成之,其他绝余羡,厉风猷,平冤抑,恤颠运,不能以一二详也。
人物简介
天隐禅师者。讳圆修。出荆溪闵氏。说法磬山报恩。初与天童悟禅师同出龙池传之门。是师为笑岩真孙也。师幼明敏。生知佛乘。常以心斋报母。然留连俗谛。几失前因。一日过讲肆。闻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师惕然惊畏。择龙池幻有传和尚。而依止焉。传示赵州无字话头。师参之半载不发。改看本来面目。提撕猛切。一日普请出窑次。有觉所道者云。闻常多菩萨。出现于四大名山。神通广大。传公厉声曰。我者里亦不少。师佥曰。如何是神通。传曰。快度砖来着。师染指法味。心不外缘。经百馀日。偶阅楞严。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师脱然庆快。如善财入弥勒大阁。了释前疑。及侍传公。入城被喝。便契临济主宾炤用之句。于是。上天界访云松。过能仁谒文斋。出没奇机。不无可纪。万历辛丑。传合掩关于龙池曰。汝既有新入处。不妨更加精进。他日利导有情。则吾望足矣。未几。传公北行。师怅然消遣关中。惟拈颂而已。于其古德公案。如庖丁之解牛。而无碍刃游也。独疑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话。复枯坐蒲团二载。忍闻驴鸣。大悟差别玄旨。有偈曰。忍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甲辰。北省传公于燕京之普炤寺而师资深契合焉。仍涉猎讲庭。澜翻藏海。探竿禅席。料拣权宜。住后常曰。山僧南北往还。亲近知识一十八载。跋涉劳碌为己躬。切无少怠也。呜呼。师之入道。诚异今时。故得处真实。用处谛当。常以虚空扑落地语。酬僧理藏锋之问。以湖州萝卜宣州姜。酬事藏锋之问。以有水皆涵月。无山不带春。酬理事藏锋之问。以无手人行拳。酬不涉理事藏锋之问。又僧问。如何句到意不到。师曰。言言见谛。步步迷踪。如何意到句不到。师曰。只在舌尖头尽力道不出如何是意句俱到。师曰。有时独倚庭栏上。閒看梅花四五枝。如何是意句俱不到。师曰。落花流水去。空负浪游人师暮年。从石磬山。迁湖之报恩寺。示众曰。老僧住个破院子。不能时时为众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砾。与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诸人切不得当面蹉过。若蹉过。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一日俄集众谆诫。复以后事付嘱及门上首。趺坐俨然而寂。瘗全身于报恩之左。顺治戊戌。大觉琇禅师。应北诏时大会诸山。移塔于宜兴之白云庵。初师居右磬。诸方有以临济玄要。配合教乘。作奇特商量者。师[凭-马+氏]其惑。常著书复问之。并颂示诸识者。其颂曰。第一玄。一字不加画。分明是个贼。咄咄咄。咄处且最毒。第二玄。快手何曾先。撒沙并撒土。露露露。露出娘生裤。第三玄。一曲江村岸。风月随时看。收收收。收去个中流。第一要。蓦地忽一笑。笑倒须菩提。搀起迦叶老。第二要。袖里个金圈。拈出是茎草。瞬目牛吞了。第三要。伸缩谁能炤。只手握双拳。打得虚空叫。师之提唱精奥。大率如此。其门贤箬庵问禅师。编师全录流通。与天童悟。齐名于世。赞曰。世传曹溪下。惟青原南岳应谶。殊不知嫩桂者。代不乏人也。而石霜下。有杨岐积翠也。次出佛果之门者。大慧虎丘也。次无准下。复出雪岩断桥也。师既出龙池。又与天童并驾。化周宇内。其久昌二桂。凡五抽嫩矣。其根芽悬谶于少林。有以也夫。
人物简介
【生卒】:1594—1690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苍书。诸生。深于古学。康熙南巡时,书“海鹤风姿”额赐之。有《海鹤堂集》。清诗别裁集
字苍书,江南长洲人。邑诸生。○苍书天爵自尊,淬砺古学,韩文懿公以父执敬礼之。康熙己巳圣祖南巡,召见于行在所,命书笺二幅,御书“海鹤风姿”赐之,时年已九十六矣,越岁卒。生平诗稿散佚,只存此篇。
人物简介
释正会,字道光。姓刘氏,永宁人。母李氏,慈心爱物,勤苦自持。会生而性质刚直,朴实持重,志趣高超,有不可一世之意。年十二,便尔离尘,为安国寺果从所抚,及长披度。从能隐法师听讲《楞严经》,听未竟,忽焉开敏,识力慧心,自异群侣。清顺治七年,玉光老人说戒广济,会拜受焉。尔时缁众云集,日给浩繁。会因辞去,归至汾上,见田庐榛莽,耆旧凋零,断井颓垣,离离禾黍,低个久之。盖兵燹之馀,流冠蜂聚,燕赵卫晋,残破尤甚,乃思南游,从事参究。于是泛长江,浮震泽,往来金陵铁瓮间,徘徊于玉峰鉴湖之上,登高四望,满目烽烟,凭吊欷献,怅然自失,由是复折而北,历齐宋鲁魏,遂造五台。时顺治十八年也,其在台山,退然自处,不异于人,人亦鲜知者。尝独寻幽胜,自为禅悦。时逢暮春,涧豁草绿,徐步梵园,荒蔓四围,路径皆没,方举袖拂草藉茵为坐,忽见空中金光数丈,瑞云晻映间,若文殊宝相半隐半露,顷之屹然前立。会惊愕下拜,俄而一片紫霞,从东飞来,与之西去,金光遂灭。因以白众,众多疑之,然会生平无戏言,知不诬也。既感瑞应,益自愤发,行般舟三昧,百日持诵,精进勇猛,无前回向,西方直欲,与佛齐肩。康熙元年,复入广济为西堂首座。十年,说戒信安。又应宗师府万寿戒坛两期,无少暇。十五年,云光游盘山,不返广济,虚席几一载,监院乃迎会入主方丈,以振寰为阇黎。振寰者,燕台华胄,恬澹性成,而虔于礼诵,娴于词令。辛酉岁圣祖幸临,迎至藏经阁下,便问何处法腊几何,会但对曰:“晋人,年七十。”圣祖熟视之曰:“殊健在。”及入丈室。顾问《般若经》卷数。会未及应,阇黎代对之甚悉。盖圣祖万机馀暇,颇究心内典,知此经本八百卷,乃试问之,阇黎初对以六百卷,及再诘问,乃曰:“二百卷实相般若,亦在此中。”由是嘉叹,知为积学。
人物简介
【生卒】:1638—1703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顺治九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居朝中十五年,尤留意刑狱,以老成厚重,为圣祖所嘉许。卒谥文端。维基
伊桑阿(1638年—1703年),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满洲进士出身,历任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帝倚重,死后谥文端,乾隆年间入祀贤良祠。其妻为清代女诗人乌云珠(又名蕊仙),着有《绚春堂吟草》,封一品夫人,乌云珠是康熙朝大臣索额图之女儿。伊桑阿家族世居瓦尔喀,祖父卓礼喀跟随族人赫臣于后金初期归附。伊桑阿为顺治乙未科(1655年)满榜进士出身,以礼部六品笔帖式转授礼部主事。康熙十二年八月(1673年),屡次升迁至内阁侍读学士,十月,为内阁学士,次年(1674年)十二月,充任经筵讲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调户部,十五年(1676年)十月,奉命同工部尚书冀如锡视察淮河、扬子江各处河道工程。十六年四月,转任户部左侍郎,不久升工部尚书,八月调户部尚书。当时恰逢三藩之乱,吴三桂盘踞湖南,清廷决定创建舟师,自岳州入洞庭,断吴军饷道,命伊桑阿赴江南督造战舰。次年(1677年),又奉命同刑部侍郎禅塔海拜谒茶陵、督造战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黄河决堤,伊桑阿奉命赴江南视察,不久又奉命筹备海运,上疏说道,“黄河运道,非独输挽天庾,即商贾百货,赖以通行,国家在所必治。若海运,先需造船,所费不赀;且胶、莱诸河久淤,开浚匪易。”康熙帝表示认同。同年冬天,俄罗斯侵犯边境,命伊桑阿往宁古塔造船以备征调,再调吏部。二十三年夏(1684年),时逢干旱,与王熙等清刑狱。秋天,随康熙帝南巡,命阅视海口。伊桑阿历兵、礼二部尚书,二十七年(168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充《三朝国史》总裁。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命伊桑阿往宁夏设驿站,其后与大学士阿兰泰充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伊桑阿主政十五年,特别留意刑狱,每当康熙帝有问题,伊桑阿都能对答,同僚也佩服其对刑狱的了解。康熙帝勾决死刑时,伊桑阿与大学士王熙、吴琠及学士韩菼等以折本请旨,康熙帝说,“人命至重,今当勾决,尤宜详慎。尔等苟有所见,当尽言。”伊桑阿乃举出案情可疑者十余人,皆得缓死。康熙帝缓缓答复,“此等所犯皆当死,犹曲求其可生之路,不忍轻毙一人。因念淮、扬百姓频被水害,死者不知凡几。河患不除,朕不能暂释于怀也。”伊桑阿遂讲述灾民困苦的情形,康熙帝下诏免淮、扬来年田赋。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伊桑阿以年老乞休。康熙帝对阿兰泰谈道,“伊桑阿厚重老成,宣力年久。尔二人自任阁事,推诚布公,不惟朕知之,天下无不知者。伊桑阿虽年老求罢,朕不忍令去也。”四十一年(1702年),伊桑阿因病再度请求退休,康熙帝诏许以原官致仕。次年(1703年)病卒,年六十六岁,谥文端,乾隆中期,入祀贤良祠。任《大清会典》(1690)编纂总裁。伊桑阿有子伊都善、伊克善、伊都立。其中伊都立之子福增额为怡亲王胤祥女婿,封和硕额驸。伊桑阿之墓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生卒】:1645—1715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道柔。诸生。工为制义,而屡不第,以课徒为业。兼工诗古文,深为韩菼所赏。困顿以死。所居名西林,学者称西林先生。有《西林诗钞》。
人物简介
曹鉴伦,字彝士,号蓼怀,一号忝斋,嘉善人。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署尚书。有《忝斋诗稿》。维基
曹鉴伦(1649年—1711年),字彝士,号蓼怀、忝斋,浙江省嘉兴府嘉善县(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清朝大臣、诗人,嘉善曹氏出身,官至从二品的吏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著有《忝斋诗稿》等,担任《三朝国史》、《政治典训方略》、《大清一统志》副总裁。曾任康熙甲子(1683年)山东乡试正考官和康熙丙子(1696年)顺天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等。祖父为南明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曹勋,父亲是被时人称为「江左曹生」的廪生曹尔坊,其叔父为「清八大诗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的曹尔堪,女婿则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徐本。康熙十四年,27岁的曹鉴伦,在该年的顺天乡试高中举人,这年的正考官为康熙十二年的状元韩菼。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