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三十六【生卒】:289—340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元规。妹为明帝皇后。少有名。司马睿(元帝)辟为西曹掾。预讨华轶,封都亭侯。元帝即位拜中书郎,侍讲东宫。明帝即位,为中书监。王敦反,与诸将拒钱凤。事平,功封不受,转护军将军。明帝太宁末,与王导等辅立成帝,任中书令,专朝政。疑忌苏峻、祖约等。成帝咸和二年苏峻、祖约起兵讨亮,逼京师,亮败奔浔阳,与温峤推陶侃为盟主,讨平峻。四年,亮以苏峻之乱自责,求外镇自效,出征芜湖。郭默叛,亮与陶侃出兵杀郭默,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九年,陶侃死,迁亮为都督江荆等六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将军,迁镇武昌,握重兵。死后,弟庾翼继任。
亮字元规,峻从孙,明穆皇后兄。元帝为镇东将军,辟为西曹掾,随府转丞相参军,封都亭侯。及即位,拜中书郎,领著作、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明帝即位,以为中书监。王敦内逼,加右卫将军、假节、都督东征诸军事,以功封永昌县公,转护军将军。成帝即位,加给事中,徙中书令。苏峻反,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峻平,出为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镇芜湖。寻代陶侃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武昌,徵为司徒,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固辞不拜。寻卒,追赠太尉,谥曰文康。有集二十一卷。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三十二【生卒】:292—346 【介绍】: 东晋庐江灊人,字次道。明帝庾皇后妹夫。初辟大将军王敦掾。以言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苏峻反,东奔勤王军。峻平,封都乡侯,出为会稽内史,有德政。后与庾冰同参录尚书事。康帝立,充避庾氏出领徐州刺史。穆帝即位,年幼,充为辅弼。居宰相,以社稷为己任,时庾冰、庾翼卒,使桓温统庾部镇荆楚,荐褚裒参录尚书。然崇信释氏,糜费巨亿,世颇讥之。卒谥文穆。
充字次道,恽孙,王敦辟为大将军掾,转主簿,左迁东海王文学,进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以与平苏峻功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徙丹阳尹,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转护军将军,录尚书事,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固让,徙中书令。康帝即位,出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入为都督、扬州、徐州之琅邪诸军事,领扬州刺史。穆帝即位,加中书监,录尚书事,又加侍中。永和二年卒,赠司空,谥曰文穆。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介绍】: 东晋谯国铚人。初为元帝丞相舍人。南中郎将王含请为参军。遣助祖逖降樊雅,迁谯国内史。成帝咸和二年,祖约、苏峻反,宣谏不听,遂投温峤。陶侃讨郭默,默求救于宣,宣伪许之,而遣子迎侃,侃上宣为武昌太守,迁监沔中军事、南中郎将。又从侃攻石勒,拔襄阳,侃使镇之。招怀初附,劝课农桑,简刑罚,十余年间甚有称绩。咸和九年,陶侃死,庾亮为荆州刺史,将谋北伐,宣为都督沔北前锋征讨军事,镇襄阳。庾翼代亮,宣为都督司梁雍三州四郡军事,梁州刺史,封竟陵县男。坐军败贬南郡太守,愤卒。
人物简介
【生卒】:302—374 【介绍】: 东晋太原中都人,字安国。孙楚孙。年十岁,避难渡江。博学,善言名理,与殷浩齐名。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廷尉正。从桓温伐蜀,平洛,封吴昌县侯,官至给事中。嗜学,有良史才。著《魏氏春秋》、《晋阳秋》等。桓温以《晋阳秋》载枋头失利事,迫令删改,盛另写两定本,寄于慕容俊。后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书遂两存。卒年七十二。全晋文·卷六十三
盛字安国,统从弟。为著作佐郎,出补浏阳令,历参陶侃、庾亮、庾翼、桓温军事。从温平蜀,封安怀县侯,迁从事中郎;从平洛,进封吴昌县侯,补长沙太守,迁秘书监,加给事中。卒年七十二。有《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集》十卷。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八十三【生卒】:308—357 【介绍】: 东晋陈郡阳夏人,字仁祖。谢鲲子。博综众艺。王导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庾翼镇武昌,数诣翼咨谋军事。迁南中郎将、豫州刺史。为政清简,有政绩。穆帝永和七年,桓温使尚率军屯寿春,进号安西将军。八年,为苻健将张遇所败,降为建威将军。后拜尚书仆射,复为豫州刺史,出镇寿阳。收容邺都流离乐工,并制石磬,东晋始备太乐。官至卫将军。卒谥简。
尚字仁祖,衡孙。司徒王导,辟为掾,袭父鲲爵咸亭侯,转西曹属,迁会稽王友,补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转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建元中迁南中郎将,督豫州四郡,领江州刺史,转西中郎将,督扬州六郡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进安西将军,兵败降号建威将军,徵授给事中,戍石头。永和中拜尚书仆射出为前将军、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历阳,入朝署仆射事,进镇西将军,镇寿阳。升平初徵拜卫将军,未至卒。谥曰简。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生卒】:312—373 【介绍】: 东晋谯国龙亢人,字元子。桓彝子。明帝婿。拜驸马都尉。除琅邪太守。穆帝永和初任荆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四州诸军事。二年,率众伐蜀。三年,灭成汉。废殷浩,执朝政。十年,北伐关中,以军粮不继还。十二年,收复洛阳。屡请还都,朝廷不听。废帝海西公太和四年,率步骑五万北攻燕,初连胜,至枋头,粮道受阻,大败。六年,废海西公,立简文帝,以大司马镇姑孰,专擅朝政。意欲受禅,未成,疾卒。全晋文
温字元子,彝子,成帝时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县男,除琅邪太守,累迁辅国将军徐州刺史,穆帝初,代庾翼为安西将军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军事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镇江陵,以平蜀功进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升平中改封南郡公,哀帝初加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又加扬州牧,录尚书事,移镇姑孰,废帝时兼领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孝武初卒,追赠丞相,谥曰宣武,有集四十三卷,要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介绍】: 东晋僧。关中人。方直有戒行。入嵩高山,事浮图密为师。晋康帝建元初至襄阳,止羊叔子寺,乞食自活。征西将军庾翼镇襄阳,素不奉佛,深嫉而收杀之,时年五十八。
神僧传·卷第一关中人也。性方刚。以律自护。师事嵩高山浮图密。建元元年。至襄阳止羊叔子寺。每行乞不受别请。日荷绳床自随。至闲旷地。即设以坐。雨至以油帔覆上。雨止或视之但见绳床。失慧所在。方惊异。而慧处床上自若。然亦莫察其如何也。谓弟子法照曰。若过去世折鸡一足殃至矣。俄照为人误折其足。又曰。有可度一人。在新野。乃往见老父方耕。从乞其牛。老父不与。慧前捉牛鼻。老父惧施之。慧行七步。祝还其牛。未几老父殁。征西庾稚恭。镇襄阳。嫉慧惑众。慧亦曰。吾宿对至。果为稚恭所害。寿五十八。临刑曰。吾死三日有暴雨。已而雨水深丈馀。居民多死。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竺法慧。本关中人。方直有戒行。入嵩高山事浮图蜜为师。晋康帝建元元年至襄阳止羊叔子寺。不受别请每乞食。辄赍绳床自随于闲旷之路。则施之而坐。时或遇雨以油帔自覆。雨止唯见绳床。不知慧所在。讯问未息慧已在床。每语弟子法昭曰。汝过去时折一鸡脚。其殃寻至。俄而昭为人所掷。脚遂永疾。后语弟子云。新野有一老公当命过。吾欲度之。仍行于畦畔之间。果见一公将牛耕田。慧从公乞牛。公不与。慧前自捉牛鼻。公惧其异。遂以施之。慧牵牛咒愿。七步而反以牛还公。公少日而亡。后征西庾稚恭镇襄阳。既素不奉法。闻慧有非常之迹。甚嫉之。慧预告弟子曰。吾宿对寻至。诫劝眷属令勤修福善。尔后二日果收而刑之。春秋五十八矣。临死语众人云。吾死后三日天当暴雨。至期果洪注城门水深一丈。居民渰没多有死者。
竺法慧。本关中人。方直有戒行。入嵩高山事浮图密为师。晋康帝建元元年。至襄阳止羊叔子寺。不受别请。每乞食辄赍绳床。自随于闲旷之路则施之而坐。时或遇雨以油帔自覆。雨止唯见绳床。不知慧所在。讯问未息慧已在床。每语弟子法照曰。汝过去时折一鸡脚其殃寻至。俄而照为人所掷。脚遂永疾。后语弟子云。新野有一老公当命过。吾欲度之。仍行于畦畔之间。果见一公将牛耕田。慧从公乞牛。公不与。慧前自捉牛鼻。公惧其异遂以施之。慧牵牛咒愿。七步而反以牛还公。公少日而亡。后征西庾稚恭镇襄阳。既素不奉法。闻慧有非常之迹甚嫉之。慧预告弟子曰。吾宿对寻至。诫劝眷属令勤修福善。尔后二日果收而刑之。春秋五十八矣。临死语众人云。吾死后三日天当暴雨。至期果洪注城门水深一丈。居民漂没多有死者。时有范材者。巴西阆中人。初为沙门卖卜于河东市。徒跣弊衣冬夏一服。言事亦颇时有验。后遂退道染俗。习张陵之教云。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