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797—1871 【介绍】: 清湖北监利人,字子寿。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旋乞归。专事讲学。生平博涉经史,肆力诗古文辞,不喜章句考据,自负有经世之略,文集所收书札,与曾国藩、左宗棠等论兵事者,为数颇多。有《枢言》、《导江议》、《子寿诗钞》等,总为《百柱堂全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五
王柏心,字子寿,号螺洲,监利人。道光甲辰进士,官刑部主事。有《漆室吟百柱堂诗》、《子寿诗钞》、《螺洲近稿》。维基
王柏心(1799年—1873年),字子寿,又字冬寿、坚木,号螺洲,湖北监利县(今洪湖市螺山镇)人。生于嘉庆四年(1799年),幼时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弱冠撰著《枢言》17篇。1838年,林则徐往广州禁烟,经螺山访王柏心。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林则徐行抵兰州,去信给姚椿、王柏心。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进士,授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不久辞官乞归。专事讲学,修《当阳县志》。太平军攻占螺山,逃匿湖南,与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孟群等结识。善画,喜画兰。晚号薖园老人,门人私谥文贞先生。郭嵩焘称:“未逾四十文章已冠绝海内,湖南湖北讲论经史文艺,必归先生,……江汉间言道德文章,裒然属之先生五十余年。”《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称“柏心蓄道德,能文章,三楚人士类能言之”。同治十二年(1873年)去世。著《漆室吟百柱堂诗》、《子寿诗钞》、《螺洲近稿》等,道光二十三年由陶梁刊行《子寿诗钞》,咸丰元年续刻《螺洲近稿》。光绪二十四年成山唐氏于贵阳刻《百柱堂全集》五十三卷。有子王傢仕。
人物简介
景星(1803年—1854年),字晴垣,号晴垣,邱氏,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旧称襄平)。清朝官员,进士出身,授世袭云骑尉。道光五年(1825)乙酉顺天乡试中举(隶内务府正黄旗旗鼓佐领豫坤下,豫坤之胞叔、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进士刘氏敏德),六年(1826)丙戌进士。历任湖南泸溪县、宁远县、(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两任)桃源县知县,后任郴州直隶州知州、衡州府知府、常德府知府等,道光丙午科乡试同考官。咸丰四年(1854)夏五月十六日,太平军攻占常德,景星殉难,赐祭葬,追授世袭云骑尉,其事迹载郭嵩焘《湖南褒忠录初稿》、《湖南通志》卷108。内务府正白旗满洲、永州府知府辉发那拉氏廷桂(字芳宇,其祖父江宁织造、粤海关监督延隆,祖姑母辉发那拉氏封道光帝之和妃 (道光帝),堂兄进士麒庆)为其刻诗纪念(见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诗友龙汝霖(胞弟进士龙湛霖)作《祭景晴垣太守文》(载龙汝霖《 坚白斋集》)。父德生 (乾隆进士)曾任乾隆戊申(1788)贵州乡试正考官,绘《桃源图》;五十七年后,景星任桃源县令,看图诗叹:“辽东化鹤云千载,湘上飞凫水一涯。五十年前看花处,种花谁识待佳儿”(载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在桃源县知县任内,修整陶渊明祠(载胡凤丹《桃花源志》)。在常德府知府任上,于咸丰三年(1853)与诗友龙汝霖等宴集湘东郡之“螺园”,龙汝霖作《螺园饯集记》(载龙汝霖《 坚白斋集》)。
人物简介
守忠(1822年—?),字进廷、遂庵,号蓉先、蓉仙,胡氏,汉军正蓝旗人(属正蓝旗汉姓满洲旗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清代书法家。咸丰元年辛亥(1851)顺天乡试科举人,同治二年癸亥(1863)恩科进士。由廪膳生官玉碟馆誊录官,直隶易州训导、东光县教谕,世袭云骑尉,同治六年(1867)以知府衔选用直隶州湖南沅陵县知县,又属湖南宜章县(今属郴州市)知县;历任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九年(1870)庚午科、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五年(1879)己卯科湖南乡试同考官。任职湖南时,与郭嵩焘多有交往;郭嵩焘在其日记中称守忠为“守蓉仙”;守忠曾撰写《新宁县志序》;“守蓉仙从弟多子受(多祉,其胞兄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进士胡俊章)请为题主,裕蓉坪(正黄旗汉军裕庆,湖南衡州府、长沙府知府,督办湖南第一家机械工厂——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生产出湖南第一批电灯)、恩小农(正黄旗满洲、道光己亥科举人恩荣,湖南沅江县、临湘县知县,编修并序《临湘县志》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恩荣妻侄子、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恩科进士觉罗松阿达)为陪宾,黄荃生呈阅仪节”(据《郭嵩焘全集》,2012)。清代书法家,以工书有名于时(据《中国美术家大辞典》)。湘军将领曾国荃的两子均师从守忠学习(据《曾国荃全集》第五册,2008)。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鼐(?—1872年),字作梅,号竹湄,江苏溧阳人。晚清官员,进士出身。是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之一。官至直隶清河道。陈鼐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曾国藩认为陈鼐及同榜的李鸿章、郭嵩焘及帅远燡“皆伟器”,私下将四人称为“丁未四君子”。咸丰九年(1859年),在湖南、湖北办理团练的曾国藩,延请陈鼐入其幕府,谋划军事。期间,陈鼐亦曾得到胡林翼赏识。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次年即将陈鼐奏调至直隶,缉拿盗匪。后又保奏其担任直隶清河道。大清河水流甚细,从保定到天津,容易断流。前人曾设立水闸八重,蓄水以便利商运。但延时日久,积弊丛生。上游百姓筑坝灌溉,导致淤塞严重,而下游河闸工人勒索过往商民,贪得无厌。陈鼐疏浚清河上游,禁止筑坝,并从南方引进灌溉设施,亲自教授百姓使用。又订立八闸章程,立石严禁闸夫勒索。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鼐卒于任内。朝廷令其附祀保定曾国藩专祠。光绪《溧阳县续志》有传。
人物简介
号笠云,久居岳麓,工诗善书,名重东南。曾云游苏浙杭,人为营寺湖上,榜曰“留云”,意欲留笠云于杭也。所著《听香禅室诗集》,王湘绮序谓其诗初学苏陆,律格高深,澈悟大乘,不滞言迹。近作大改格律,尤长五言。王逸梧祭酒题词,亦有“一编自拥江山气”之誉。其为当代所推重如此。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芳圃,字笠云,江宁陈氏子。幼即披薙于长沙黎仙庵。性聪颖过人,读书妙解义理,尤工书法,喜赋诗以畅禅机。复有志名山,负担跋涉,虽历险阻亦无惧怯。光绪初元,继席虎岑,与山长徐树钧相往还。结麓山莲杜,唱和无虚夕,由是声称,啧啧公卿间。已而复主上林杲山。会曾太傅祠成,召僧居之,佥曰非笠云不可。既处省垣,文宴日盛。湘中名宿,若王湘绮、郭筠仙皆与酬答,词翰㦽然。庚申更游上杭姑苏,历览名胜,吊古遣怀,间有述作。仁和徐太史花农,素钦高望,雅企芳躅,甫闻其至,走简迎之,相见甚驩,为卜西湖孤山,修复宝成寺以处之。乃工作方兴,而笠云还湘。太史因𤗒其室曰“留云”以寄意焉。笠云亦感念。己丑重至江南,颇寻旧约。扶筇缓步,拾级登临,名蓝胜迹,多有题咏,具见诗集。壬辰夏,始还故居。发箧遥吟,检拾馀稿,藉愉晚岁。及戊戌政变,事言庞杂,新说盛行,竞立学堂,强侵寺院,摧残教宗,以夺僧产,将无所不至,笠云甚忧之。值倭僧水野梅晓,寻法南岳,道出长沙,久慕道声,径来参叩。咨询之馀,为述日本佛乘,随潮流之转移,与国运以俱新,种种业力,不外兴学。欲谋保护教纲,畅弘佛旨,无出此者。笠云颇为之动。明年遂假开福寺创立僧学,并设佛会,推笠云董之,而夺攘之风稍息。乙巳春,又以水野之言,兴浮海之叹,率门人筏喻道香航瀛东渡,著有《东游记》。凡所经见东西两京,佛寺僧学,及扶桑风景,政教习俗,莫不言之甚悉。而与倭人题跋诗篇甚富,索书者纸素满前,日不暇给。方訉归期,而倭僧百十相留不舍。及将别时,请其敝履存为遗迹,景慕之殷,于斯可见。既归,了知教之隆替,在乎继起有人。于是培植后生,宏奖新进,以为己任。而麓峰荫禅诸子,扇其馀风,联翩东渡,为僧侣游倭之渐云。笠云以光绪戊申年示寂,寿七十有二,戒腊六十,所著有《听香禅室诗集》若干卷。
人物简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