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裴景福
相关人物:
共 3 位
。
共 4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句
其十五
南宋 ·
朱熹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
清裴景福
《壮陶阁书画录》卷四)
。
道情十首
其十
清 ·
郑燮
拨琵琶,续续弹,唤
庸愚
,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
虞罗
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注释】: 郑板桥作《道情》之时,还是一文不名的穷秀才。创作时间一说在雍正三年(1725)“予落拓京师,不得志而归,因作《道情》十首以遣兴”(据
裴景福
藏《道情》卷跋语);而传世的《板桥集》中说作于雍正七年(1729)。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郑板桥本人,孰是孰非,已不可知了。板桥本人对这《道情》是颇为珍视的,一生中多次书赠友人,告诫他们“异日为国之柱石,勿忘寒士家风”(裴本跋语)。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跋语〕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入关奉寄
裴伯谦
八叠芝洞盐字韵
清 ·
方希孟
七言律诗
金鸡诏罢痛垂帘,都护庭空惜重淹。
葱岭全移山北牧,桑池半割泊西盐。
龙鼾沧海愁撄逆,马怒长城怕踢尖。
生入玉关宁共幸,欲回天地觉身纤。
寄
裴伯谦
清 ·
周立之
七言律诗
睫翁一别遽经年,京洛重逢道益艰。
归兴已先张翰鲙,行縢直傲米家船。
云山满眼皆非故,书画颐情不碍禅。
一语妄评许知己,他年诗史应亲编
⑴
。
⑴ 先生和人诗原稿有触时忌者,友人力劝易之。先生不可,持以示,余谓:「此千秋事,不宜徇俗,仍当以原稿为定。」先生叹为知己,故收句及之。马振宪稿。
甲寅九月十五日,读竟
伯谦
先土《吴船》《岭云》《西征》《化城》《风泉》《东归》诸集,窥测所及,散记于各篇上方,复题一律,表向往之微,希教正之
清末民国初 ·
方守彝
七言律诗
馀生幸接大峨仙,漠漠湖江吞楚天
⑴
。
虎豹虬龙风月事,惠琼儋耳古今贤。
襟怀洒落遗尘累,造化往来成咏篇。
未免杜陵忧国恨,回头天宝泪如泉。
⑴ 山谷和坡诗云:「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叔节寄来
伯谦先生
诗序,属彝交去,因题其后以为赠。
先生
文学、政事宿有声闻,绝域归来,名益高而道之养者抑尤深矣
清末民国初 ·
方守彝
丹穴一远探,高张凤凰声。
九苞垂五色,音与箾韶成。
向来毛羽辈,止解啁啾鸣。
老雅太憨直,黄鸟多哀矜。
势利笑燕鹊,文雉乃不贞。
山鸡与孔翠,默默姤华荣。
骄人惟百舌,如簧美流莺。
要皆河伯尔,庞然秋潦横。
试与听朝阳,能不海若惊。
干莫本良冶,矫矫双龙把。
一自埋狱底,宝气照分野。
从此出世间,妖魔白昼寡。
吁嗟绕指柔,端归百鍊者。
定甫上公席中赠
伯谦
清末至民国 ·
王树楠
七言律诗
君如决辔不羁马,我似萦丝自缚蚕。
帝子降兮临渚北,先生去也望江南。
一杯对影翻成忆,万里寻诗不厌贪。
从此天山续佳话,大名原不属岑参。
赠
裴伯谦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王树楠
七言律诗
白草凄迷接大荒,客愁离思两茫茫。
非驴非马今时局,为鹤为猿古战场。
一夜销魂大刀曲,五城回首暮山苍。
遥知一样胡天月,才入阳关似故乡。
赠
裴伯谦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王树楠
七言律诗
朝登瑶圃采朱霞,夕上层城撷露华。
秋月五更飞破镜,长河万里送归槎。
侧身西极涕盈把,走马南山看到家。
携得昆崙岭头雪,冷吟终日伴梅花。
赠
裴伯谦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王树楠
七言律诗
文章著述名千古,富贵荣枯梦一场。
望子高歌鳖思马,慕予膻行蚁趋羊。
白云天末忽回首,黑水河头应断肠。
我亦欲归归未得,母兮瞻望不遑将。
按:三年春梦,正怨乌头;万里秋风,忽瞻马首。听一声之羌笛,回八月之仙槎。骊歌在门,鸡鸣如晦。河梁一什,苏子卿之别李陵;上下四方,韩昌黎之逐东野。愿言思子,暮云江树之情;何以赠君,河海昆崙之句。
共 4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