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香之山高哉千万丈,千峰万峰罗列如指掌。
重冈叠巘横岫侧岭蜿蜒而盘据,卉木云霞朝夕幻色象。
雄浑朗丽挺秀幽旷众美具,游子入山出山神惝恍。
神仙窟宅释佛国,灵怪之气瑰奇之观如藏帑。
三百六十莲花座七宝庄严,广场净界绝埃而高爽。
盖闻淑气钟灵天公秘,始有檀君降生为君长。
峰顶岩拆谺铁龛,䕺木攒香神力养。
我幸为官管此山,山缘三载酬夙想。
文采风流两按使,前后持节来同赏。
深湫龙吼台虎啸,悬厓铁索攀援上。
二公一生爱山癖,寤寐思山心每往。
遂作长篇杰句藏寺楼,纸上积翠涳濛流荡泱。
枫翁闻之动高兴,思与名山千年同偃仰。
绣林玉瀑云梯翠壁玲珑笼彩毫,灵洞秘府异草珍禽恣搜奖。
铺张点缀嘘光气,阆风玄圃若可广。
公未目见如识面,卧游梦游莫怅惘。
我闻诗文气数等山岳,华泰阜垤相难强。
万古绝唱蜀道难庐山高,其谁继者今髴髣。
我不量才幸托名,欣然一吟亦技痒。
何必让天台之赋石柱之题哉,琼妆锦轴双双而两两。
披之岫岫峦峦烛光焰,读之谷谷壑壑振音响。
长得佛尊欢喜山灵护,山门镇宝伏魔魉。
按:余庚辰。守宁边。是春按使斗室沈太史来巡。同游妙香山。斗室作诗留上院庵。要余和韵同藏。未及就。而壬午春。竹里金太史以按使。又来游和其诗。枫皋金太史闻而又和之。枫翁笔画奇古遒逸。尽可宝也。余欲藏之。又请书一本。辛卯余以上使赴北京。携原轴拟赠山僧。仍携至北京。笙陔蒋翰林立镛书名冠中朝。偶见此轴。叹赏不已曰。诗与笔当宝传。乞留甚恳。遂许而还。还未久而枫翁厌世矣。癸巳余按西节。思三太史文采风韵。终不可泯没。黄山以枫翁哲嗣。继枫翁荐太史。如谈迁相承。书法世又以羲献称。遂属书之。余亦追和四轴。始完妆一函。同藏上院庵。俯仰十五六年之间。枫翁竹老已不在。而谈笑文墨之顷。风流雅致。今不可以复见矣。离合存没之感。安得不临风凄然哉。然而孙兴公之赋游天台。韩文公之题名石柱。彼不过为一时游戏之迹而传之无穷。视若不朽之盛事。今使四轴留住于昙云祗林之间。传之百千轮劫。则三太史之于是山。不止一时之缘。而余之托名其间。岂非幸欤。黄山尚书之继先躅而留美迹。又岂偶然也哉。未知山之僧爱重宝惜。果如智永辩才之梁槛固守乎。此轴是献于山灵而施于佛尊者也。僧若谩藏而失之。则是何异于堕戒而慢神也乎。然则僧之业不其衰乎。故当以此轴之传否。占山门之衰盛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