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蘧常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崔豹称明君,如月有规轮。
戴皓论副德,桂满自长春(自注:梁戴皓《月重轮》云:皇基属明两,副德表重轮。重轮非是晕,桂满自长春。)
况乃秋夜永,万里无纤尘。
愿歌重轮句,照耀率土滨。
恭谒泰东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清明哀戚节,初次重躬承。
复土后培土,恃陵视怙陵
亟来既如昔(今岁正月期年并清明两次恭谒明岁大祥及释服时亦拟两诣申诚均如乾隆二年三月规制),弗减敢云增。
重谒当踰岁,回瞻恨拊膺。
⑴ 展谒制斟泰东陵典礼次数悉遵照不及泰陵旧酌举行不敢少踰亦不敢也
过锦州咏祖大寿事(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伐大木应先去枝,燕京垂得更班师
勤王巡抚旋遭绁,同事总戎自返旗(我军既至燕京明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赴援营于京城东南隅立栅坚守太宗往视即还因授计副将高鸿中等于所获明两太监前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顷见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而去意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杨太监佯卧窃闻其言旋纵之归以所闻告明帝遂磔袁崇焕于市我太宗行军用计所谓兵不厌诈乃明帝一闻逃归内竖之言不加省察遽诛勤王之人愚亦甚矣)
我纵用兵不厌诈,彼诚中(去声)计太云痴。
守城援绝方降顺,意欲何为难忖知
⑴ 征之太祖亲征乌喇时尝岂能谕从诸贝勒曰譬伐大木迁摧必以斧斤斲而小之然后可折今以势均力敌之大国欲一举而取之能尽灭乎乃率师毁其所属六城逾三月而灭乌喇伐树太宗敬守而参太祖圣训于征明一事亦有剪枝之谕政祖可法等以为去其手足不如攻心就灭太宗不从盖深知明国虽已积弱而大势尚未遽亡意若留以有待大圣人卓识诚非众人所能仰窥也
⑵ 天聪三年征明太宗亲统大军薄燕京令入率诸贝勒及护军环城阅视招男女之逃窜者纵城乃自土城关进兵距关厢二里而营我军既围困燕京诸贝勒大臣俱请攻城将劲太宗曰攻城固可必得倘坚城之下失我一二良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遂止弗攻寻经海子而南且猎且行随克良乡固安至房山祭金太祖世宗陵还次燕京营于城西南隅击破明四总兵守拒之栅斩满桂孙祖寿及副将以下三十馀人生擒黑云龙麻登云巧遣巴克什达海与明议和遂班师
⑶ 祖大寿因袁崇焕被诛惊惧率师而返是有叛志也乃明帝竟置之不问而大寿亦仍为明守锦州其故殆不可解然大寿自降顺纵归而后犹屡怀观望反覆无定直至食尽援绝始诚心出降更不知其初意欲何为也
庚申闰三月,金陵大营溃。三月九日丹阳陷。江南提督张忠武公国梁死之。四月朔,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常州遁,初六日常州陷。余居在江干,距常州不五十里,十一日二鼓,余奉母渡江寄寓靖江之正东圩。十三日贼大至,江阴亦陷。珊宝、仲明两先生阵没,族中男妇死者二百馀人。十六日,余闻贼退,买舟渡江,破屋仅存,衣物罄尽,前后陈尸三人,不知谁何,南望江云,不自知涕之何从也,聊赋短歌即当恸哭。
江南闰三月,雪花大如掌。
阳和变肃杀,天意先垂象。
是夕大营溃,坏云时下上。
十万良家子,同声呼放仗。
洒血平清渠,暴骨杂榛莽。
或云贼四合,无计禦粗犷。
或云饷内缺,有心吝金帑。
参肉岂足食,谡诛讵云枉?
浩劫叹茫茫,抚膺恨畴曩。
洞壑斜阳满,秋山红叶多。
幽携入松院,人语隔烟萝。
涧雪飞寒瀑,溪蟾流素波。
林中随意坐,清赏更如何。
中秋前三日,吴门惠荫园秋禊。会者石遗、松岑两丈,纕蘅、大千、石渠、瑗仲、梦苕,凡二十八人。用白石韵
水堂阴,倚云根岸帻、露粟映斜簪。
旅雁传声,山蛾敛黛,秋色何事冥沉。
人意共清商早换,聆高唱、暂寂雨中禽(石遗酒后高歌)
池馆风流,河山尘壒,呼唤登临。

还说东南宾主,自渡江烽火,节序惊心。
万感吴钩,五噫梁咏,过时人物追寻。
(去声)湔祓乱离情绪,好壶觞、一醉贱黄金。
知否兰亭图就,画浅愁深(大千居士有图)
王蘧常教授 现当代 · 沈轶刘
七言绝句
岭上人归放北枝,江南曙色最先知。
东坡老去胸襟换,阳羡无田不作诗。
九州秋气。欲酹芙蓉惊换世。
魂魄重过。涕泪东南应更多。

酬君杯酒。不屑雕龙与屠狗。
一事输君。只见红桑一度尘。
水龙吟 现当代 · 吕小薇
纪念母校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茹经老人唐文治(字蔚芝)先生百二十岁诞辰,并喜闻蠡湖茹经纪念堂复建落成。
尊经阁倚危栏,霜钟响彻松花坠。
徘徊多士,森森曾仰,百年空翠。
鹿洞遗规,桐城馀韵,芸编滋味。
只惊心尘海,飞鸢突豕,怎安得、弦歌地。

伟论儒行还记①,对刀丛、真儒浩气②。
典型长在,江南一老,人师千纪。
禹甸重光,鳣堂新采,悠悠云水。
想白头游夏,春风心事,更秾桃李③。
注:(1)师讲《礼记大义》,谓生平最喜读《儒行》。 (2)沦陷时,师病居沪,正色以死拒敌伪之诱出。 (3)解放后,国专与沪校,并入江苏大学文学院。闻王蘧常、钱仲联等先生。执教苏沪,有复校之议。
五柳门前榴蕊妍。
双卮霞醴颂南山。
仰瞻北斗三千士,坐沐春风四十年。

池染墨,笔如椽。
龙蟠虎卧满瀛寰
文章德望谁堪比,独为宁人作郑笺(先生新著顾亭林诗笺。)
⑴ 日本の书道云:先生草书为当代王羲之。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