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唐诗补逸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僧人。玄宗时经西域至五天竺求法。开元十五年(727)行至安西。著有《往五天竺国传》3卷,慧琳《一切经音义》为其作音义。原书不存。敦煌遗书伯三五三二存此书残卷,约数千字,其中存其自作诗5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事迹即据此残卷,并参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
慧超,新罗国僧人。开元中曾远赴五天竺国,经我国唐时安西等地。诗二首。
人物简介
曹元忠,沙州节度使曹义金之子。沙州本汉敦煌故地,唐天宝末陷于西戎。大中五年张义潮以州归顺。诏建沙州为归义军,以义潮为节度使。后梁时张氏绝后,州人推长史曹义金为帅。义金死,子元德、元忠继立。周显德二年元忠来朝,授本军节度、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三年加兼中书令,自称敦煌王。开宝七、八年间卒。事见《宋史》卷四九○《沙州传》,又参罗振玉《瓜沙曹氏年表》、姜亮夫《莫高窟年表》。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因病归国,执教于南通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1916年,赴上海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證、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并称“五星聚奎”。1927年6月,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遗书中有“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语。陈寅恪称其“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静安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著有《观堂集林》、《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人间词》、《殷周制度论》等。
王国维(1877-1927) 字静安,一作静庵,一字伯隅,号观堂,初名国桢。浙江海宁人。清诸生。光绪二十七年(1901)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病归。授学部总务司行走。入民国,受聘为清华研究院国学导师。一度为清废帝溥仪召为南书房行走。民国十六年(1927)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为近代学术大家,考证上古史最见功力。早年治美学、戏曲学,亦有成就。论词倡"境界说",影响深远。诗不多作,词尤工,往复幽咽。有《观堂集林》、《静安文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词集名《苕华词》,又名《人间词》、《观堂长短句》。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