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福临

相关人物:共 54 位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仇维祯(1577年—1652年),字羽王,号庸足,山东益都县人。
三十五岁中万历四十年壬子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未任官,因父丧归家。
服阕后授中书舍人,升任礼科给事中。
崇祯帝即位,历户科、刑科给事中,升兵科都给事中。
崇祯三年,参与主持福建乡试,四年辛未(1631年)又因任顺天府武举同考官,有权相以关节相托,以不从拂其意,贬浙江盐运司知事,后迁滁州知州。
崇祯六年,入为行人司司副,七年任太仆寺丞、尚宝司丞,升尚宝司少卿、顺天府丞,以兵部侍郎出镇通州,历任三年,兵民安堵,威惠并著。
再升南京户部尚书。
崇祯十三年,转南京兵部尚书,以母丧去职。
明亡后,募乡兵千余人,以维持地方。
顺治帝将他召到北京,赐貂裘,以原官致仕。
顺治九年去世,年七十六。
六子:仇慰祖、仇兆昌、仇彭龄、仇彭寿、仇彭年、仇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3—1648 【介绍】: 清太祖第二子。
屡从攻战。
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为四大贝勒。
太祖死,与诸贝勒拥立四贝勒皇太极。
后又赞成废除大贝勒与国君并坐之旧制。
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诸王、贝勒等拥立皇太极子福临,并揭发子硕托、孙阿达礼(萨哈璘子)谋立睿亲王多尔衮,处以死刑。
康熙间追谥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6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宝鸡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顺治元年,以天津总督骆养性荐,授原官,调刑部。疏请新制未定之前,暂用《明律》,并请速颁恩赦,以免株连之风盛行。历刑部、户部尚书,官至国史院大学士。
维基
党崇雅(1584年—1666年),字衡彬,号于姜,陕西宝鸡蟠龙塬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陕西乡试举人。
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初授监察御史,累官户部右侍郎。
押运漕粮时,因事丢官,后行贿得以复职。
明亡,降李自成。
南明安宗时,定「从贼案」,与高尔俨、卫周祚等人皆被定案。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经天津总督骆养性举荐,授任原官,调刑部。
上疏说:「旧制,大逆大盗,决不待时,馀俱监候秋后处决,未尝一罹死刑,辄弃于市。
请凡罪人照例区别,以昭钦恤。
新制未定,并乞暂用明律。
俟新例颁行,画一遵守。
」顺治二年(1645年)又再次上疏说:「流寇暴虐,今剿灭殆尽。
恐寇党株连,下民未获宁止。
请速颁恩赦。
督、抚、司、道及府、州、县各官,简用务在得人,庶可广皇仁,布实政。
」并得到圣旨准予施行。
骆养性被控贪婪通贼,党崇雅亦受到牵连,后判定为不实指控,免除其罪。
给事中庄宪祖弹劾党崇雅庸弱无能,党崇雅遂上疏请求辞官回乡,清世祖将其慰留。
顺治五年(1650年)擢刑部尚书。
顺治六年(1651年)加太子太保。
顺治八年(1653年)调户部,加少保。
顺治十年(1655年)告归乡里,仍赐原俸。
数月后复诏还朝。
顺治十一年(1656年)授国史院大学士。
顺治十二年(1657年)再次上疏告退,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衔。
入朝谢封,清世祖见其年迈,赐给党崇雅一件御服,还跟他说:「卿今还里,服朕赐衣,如见朕也!
」即将起程时,又将其召见过来,赐以茶水,以温和的话勉励他,之后便命令大学士车克送其归乡。
顺治十三年(1658)下敕书表达慰问。
康熙五年(1666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7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先世于明永乐中迁京师。字耳伯,号北海、退谷。明崇祯四年进士。在明官至刑科都给事中。明亡,李自成授为防御使。入清,任吏科都给事中,历官兵、吏两部侍郎。年六十,引疾归,家居二十余年而卒。有《经翼》、《春明梦馀录》、《庚子销夏记》等。
维基
孙承泽(1592年—1676年),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上林苑监籍山东益都人。
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孙承泽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户部观政,授陈留县知县,六年调祥符县,十年行取,十一年钦授刑科给事中。
在大顺政权中任四川防禦使。
入清后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极受多尔衮的宠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礼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听得下去。
顺治十年(1653年),因题奏保举大学士陈名夏担任吏部尚书,引起顺治帝不满,认为孙另有所图,于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隐居西山樱桃沟,顺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闲者轩、砚山斋(今孙公园处)。
晚号退谷。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卒,赐祭葬如例。
安徽会馆原为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
同治五年,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75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同治七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于同治八年二月修建安徽会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61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安丘人,字可宗。明崇祯元年进士,授编修。入清,被荐为国史院编修,官至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坐事被劾论死,以衰老得免,旋病卒。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刘正宗,字宪石,安丘人。明崇祯戊辰进士,由推官行取授编修。入国朝,授国史院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有《御墨楼诗集》。
维基
刘正宗(1594年—1661年),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山东安丘县城里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崇祯元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
明亡仕清,在翰苑多年,累官文华殿大学士,监管礼部尚书。
自幼好学,天启五年(1625年)县岁试第一,天启七年(1627年)乡试中举。
崇祯元年(1628年)戌辰三甲二十四名进士,历任真定府推官、翰林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吏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避战乱,携眷南下,投奔南京福王朝廷,授中允。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破南京。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奉诏至北京,任内翰林国史院编修。
升吏部尚书。
顺治十四年,升少傅兼太子太傅,诰授光禄大夫。
刘正宗与刘希孟、刘正衡并称为“北海刘氏三株树”。
好书法,顺治帝得名书画,经他鉴定后才归府收藏。
顺治十七年因得罪顺治帝,“从宽免死,籍家产之半,入旗,不许回籍”,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八年(1661年)辞世。
康熙四十五年归葬安丘城东北的刘氏祖茔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55 【介绍】: 清太祖侄,舒尔哈齐子。
幼育于太祖宫中,封和硕贝勒。
崇德元年,封和硕郑亲王。
顺治即位,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封信义辅政叔王。
四年,停止辅政。
次年以定远大将军,率军下湖广。
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亲政,进封叔和硕郑亲王。
卒追谥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新城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官检讨。入清,授原官。累迁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改翰林院侍读学士,擢礼部左侍郎。坐与冯铨朋比为奸罢官。
维基
李若琳(?
—1651年),字完之,号雍来,直隶顺天府上林苑监籍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今桓台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治诗经,行一,庚子年七月十三日生。
明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八名,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本年丁忧。
七年授翰林院检讨、经筵日讲官。
天启七年四月,曾为权阉魏忠贤建生祠于蕃育署。
崇祯元年称病,二年京察,被削籍为民。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李若琳与冯铨、孙之獬等,率先剃发,起原官,累迁詹事府少詹事,兼国子监祭酒。
詹事府裁撤之后,改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祭酒如故。
顺治二年(1645年),请更定孔子神牌,恢复元朝制度,称“大成至圣文宣王”,下礼部议,定称“大成至圣先师”。
再迁礼部侍郎。
顺治五年(1648年),进礼部尚书,次年,加太子太保。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
次年,顺治帝开始审定各部汉官,大学士冯铨被勒令致仕,李若琳因与冯铨“交结亲密,朋比为奸”,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不久卒。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廷鉴(1603年—1665年),字冰如,号靖山,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明朝末科状元,历仕李自成、南明及清廷。
幼习勤苦,早年师从孙慎行、张玮,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状元,是明朝最后一位状元,与吕宫是“僚婿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杨廷鉴化妆外逃被识破,遂投降起义军。
任弘文馆编修。
李自成兵败,杨廷鉴又投奔南明。
弘光朝廷灭亡后回乡,洪承畴推荐杨廷鉴为官,廷鉴是武进人,顺治帝见到家乡在武进的大臣,都要问杨先生最近病得如何,什么时候能好,欲请杨出山为官。
随后出仕清朝,任江南省松江府儒学教授。
顺治十七年(1661年)常州大旱,杨廷鉴提议知府设立粥厂多处,“自城迄乡凡70里,救活灾民不可胜计”。
康熙四年(1665年)正月二十八日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6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素庵。明崇祯十年进士,授编修,迁中允。因故革职。入清,授秘书院侍读学士,累官礼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坐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免死,流徙尚阳堡。康熙初死于徙所。有《浮云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海宁人。明崇祯丁丑一甲二名进士。入国朝,授侍读学士,历官弘文院大学士。有《浮云集》。
清诗别裁集
字彦升,浙江海宁人。崇祯丁丑赐进士第二人,国朝官至大学士。
维基
陈之遴(1605年—1666年),字彦升,又字素庵,浙江海宁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十年榜眼,官翰林院编修。
明亡仕清,官至弘文院大学士。
顺治十五年,因南北党争,全家流放盛京尚阳堡。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乡试三十一名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陈之遴中式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中允等,其父顺天巡抚陈祖苞因事下狱,仰药死。
陈之遴被牵连,革职问罪,永不叙用。
清顺治二年(1645年)降清,授秘书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年)被授弘文院大学士,顺治十年(1653年)被劾,为户部尚书。
顺治十二年(1655年),复授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二十七日,顺治帝猎于南苑,召集大臣,当众指责之遴有党;议革职永不叙用,以原官发送辽阳居住。
不久召还。
陈之遴常被言官所劾,顺治帝念其效力多年,为其开脱:“既已擢用,位列大臣,不忍即行斥革……”。
顺治十五年(1658年)身陷南北党争,因贿宦官吴良辅,“本当依拟正法,姑免死,著革职流徙,家产籍没”,全家流放盛京,之遴病死盛京尚阳堡,次子、三子及幼子相继离世。
顺治十年(1653年)陈之遴购得苏州拙政园,内有宝珠山茶花。
夫人徐灿 (词人)著有《拙政园诗集》、《拙政园诗馀》,亲家诗人吴梅村(吴伟业)作《咏拙政园山茶花》诗。

人物简介

维基
梁羽明(1612年10月9日—17世纪),字辰须,号芝山,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梁羽明刚成年以《戴经》中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先在吏部观政,九年(1636年)获授行人,考选任吏部考功司主事,调任文选司,因母亲身体抱恙请假归乡,弘光帝继位起用他和王重为考功司郎中,再升太常寺少卿,不久投降清朝。
入清后,顺治帝因典铨需要练达人才,召见梁羽明还部,并向阁臣说:「这是孝子。
」再任考功司郎中,顺治十一年(1654年)晋太常寺少卿,很快坚持终养母亲辞官,回乡后奖励后进,荒年赈济人民,母亲去世后栖身庐舍不再出仕,八十多岁才去世,县人为他人立祠建碑。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