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释万清,字侣石,晚号山夫。姓唐氏,楚人也。将诞,母梦老僧戴笠执杖入其室,明发生儿。髫年闻持《大悲咒》者,数过即成诵。比从塾师学,辄慧根潜发。尝从菩提灵砠乞开示,归而研于私室。昏夜危坐,倦则面墙。年二十求出家,投洪福寺礼应知薙染,授以《楞严》读之,至波斯匿王章观河验见处有省,寻诣宝华定庵圆具,既而曰:“持犯束身而已,心地发明,非大匠曷由启迪。”遂南下参硕揆志于灵隐,谒天岳昼于天童,叩湘翁法于显圣,皆有引入。庚午秋仲归洪福,应知举赵州无字䛡勘之,清应声颂云:“赵州一无字,古今难辨别。纵使能辨别,称锤是生铁。”又举“古宿云:者一片田地分付来多少时,我立地代汝购去,汝作么生。”清复颂云:“大业不因谋,乾坤铁篴秋。却妨有欺作,无意割鸿沟。”应知但瞑目危坐无言,盖心肯之,遂付衣拂。应知寂后,众请继席。有废必兴,顿改旧观。因阅天台止观,誓行般舟三昧,凡九十日。至庚辰冬,复闭处一室,倏焉三载,偶乘昏倦,就榻假寐,遽跃然掷其衾褥于外,曰:“古人秉睿哲之资尚胁不至席,矧在椎鲁,若不倍进道业,何日而辨?”人皆叹服。乙酉春,圣祖南幸,清迓侯漕河,奏对明敏,御书“诞登寺”额赐之。辛酉,永宁虚席,勉徇众请住院,三载即辞退。丙申,沐阳官耆延之清凉禅院,结制弘戒,法会之盛一时称最,仍返诞登。丁酉嘉平朔,复闭户独居,专修净土,有终焉之志。己亥岁大歉,僧众绝粮,以头碎扉,强而出之,是岁梢 稔,因竭馀财,建大雄殿及藏楼、禅堂、方丈、厨院,次弟落成,更置西庄土田二千馀亩。雍正庚戌,传席门人,掩关幽室,精进净修。癸丑冬,世宗崇奖佛旨,召赴阙下,与论洞宗,应语响捷。次日复询之曰:“《传灯录》所说汝宗,至太阳警元几绝,得投子义青出而振之。今隆替若何?”清以被毁之故,据实奏之,为之骇异。乃谕之曰:“朕为汝重建投子,汝可中兴其道,为开山祖乎?”寻赐紫衣、盂、杖,恩数优渥,字而不名。明年奉命主灵谷。乾隆元年,投予庙告成,题曰“慈济”。二百年久废祖庭,一日兴复出于一言,使洞镫再朗,泉石增煇,非有夙因,曷由致此。明年夏初,殿脊倒,有声若雷。又梦见“英端瑞首”四字,谓其徒曰:“吾勿起矣,吾老矣。安得英且瑞乎,开其端而创其首耳?后当有兴者。”因书偈曰:“虚度七十三年,宛如云过大千。云既归壑,太虚朗然。”浴馀,易衣坐化,时乾隆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移时顶热如焚,寿七十三,腊五十三,塔于丈人峰下。清气貌雄伟,广显丰颐。垂老,面如满月,须发如银,目炯炯有光,人见而敬之。五坐道场,皆有语录。所著诗文、偈颂,或劝刻之。清曰:“佛祖教书,何止汗牛,今多置之,矧吾言乎,徒祸枣栗。”性好放生,所活尤众。
人物简介
【生卒】:1679—1762 【介绍】: 清江苏金匮人,字二田。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学教授。通史学。有《史通通释》、《读杜心解》。梁溪诗钞
浦起龙(1679-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晚自号山伧,无锡人,居邑之前涧,雍正八年进士,官苏州府教授。有《不是集》附词。卒祀惠山尊贤祠。维基
浦起龙(1679年—1762年),字二田,号孩禅,学者称山伧先生,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学者,进士出身。以弱冠补诸生,屡试不第。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进士。雍正十年(1732年)授扬州府学教授,因父病故未能赴任。雍正十二年(1734年)应当时的云南总督尹继善之邀,担任五华书院山长。乾隆四年(1739年)任苏州府学教授,主紫阳书院。史称:“公家甚贫,书甚富,口甚拙,手甚敏,待人甚厚而校书甚严。”浦起龙读杜甫诗十年,不穿凿字句,如《别董颐》一诗,历代皆以为董颐南下邓州,浦起龙指出: “南适恐误,邓在江陵西北也。”清朝著名的学者王昶、钱大昕,经史学家王鸣盛均受业其门下。乾隆十年(1745年)被江苏布政使爱必达参劾,遂以年老辞官回家,居乡撰写《史通通释》一书。乾隆十五年(1750年)应无锡县知县王镐邀请,与同邑华希闵、顾栋高等共同编纂《无锡县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去世。另著有《读杜心解》、《古文眉诠》、《酿蜜集》、《不是集》等卷。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八【生卒】:1693—1749 【介绍】: 清直隶宛平人,字心谷,一名成苏,号莲坡。康熙五十年举人。被诬以富家子得第一必有弊,下狱八年始得释。本居天津水西庄,谴谪后移居白云司,读书习静。有《蔗塘未定稿》。
查为仁,字心谷,一名成苏,号莲坡,宛平人。康熙辛卯举人。有《蔗塘未定稿》。词学图录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三【生卒】:1704—1784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师李,一字西颢,号艮园,又号槐塘。诸生。早岁能诗,与杭世骏齐名。为学极博。乾隆初,举博学鸿词,报罢后寄居天津查氏水西庄,南北称诗者奉为坛坫。好为有用之学,于农田、水利、边防、军政,靡不条贯。有《湛华轩杂录》、《读书日札》、《新安纪程》、《全闽采风录》、《蒙古氏族略》、《汪氏文献录》、《槐堂诗文集》。
汪沆,字师李,一字西灏,号槐堂,钱塘人。诸生。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槐堂诗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芳亭。官知县。工诗文,与王鸣盛等称吴中七子。有《听雨集》。
黄文莲,字芳亭,号星槎,上海人。乾隆庚午举人,官泌阳知县。有《听雨楼集》。
人物简介
【介绍】: 清安徽宣城人,字慧相,一字蕙纕,号实堂。乾隆十七年举人。官江苏震泽训导。后保举知县,不就。与袁枚、王鸣盛、钱大昕、翁方纲等人为文字交,曹振镛、潘世恩均从其授业。有文集。
人物简介
【生卒】:1724—1806 【介绍】: 清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区)人,字德甫,号述庵,学者称兰泉先生。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右侍郎。辞官后主讲娄东、敷文两书院。工诗古文辞,通经学,喜搜采金石,精于考證,时称通儒。有《春龙堂诗文集》、《金石萃编》、《湖海诗传、文传》、《青浦诗传》、《明词综》等。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三
王昶,字德甫,号兰泉,青浦人。乾隆甲戌进士,丁丑南巡召试,赐内阁中书,官至刑部侍郎。有《春融堂集》。词学图录
王昶(1724-1806) 字德甫,一字琴德,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区)人。乾隆四十八年(1754)进士。清高宗南巡召试,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以事削职。工诗。早年为"吴中七子"之一。词袭浙轨。有《春融堂集》、《琴画楼词》。编有《国朝词综》、《明词综》、《湖海文传》、《湖海诗传》。维基
王昶(1724年—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学者。祖籍浙江兰溪,明季迁至朱家角定居。王昶早年广交海内诗人,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吴中七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归入选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王昶获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爆发卢见曾案,卢见曾因受贿一万六千两被抄家,王昶转告纪昀,使卢家得以藏匿资财,仅抄出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乾隆得知此事,下令严查卢见曾寄顿赀财一案。经刘统勋审问卢见曾之子卢瑛及孙卢荫恩,乃供出预通信息之纪昀、黄骏昌及徐步云。当时云南边境战乱,王昶之座师即当时云贵总督阿桂之父阿克敦,王昶得阿桂保奏,随其远征缅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随阿桂入川九年,所有奏檄,均由王昶起草,平定大小金川后,功任吏部员外郎,在随军岁月著有《征缅纪闻》和《征缅纪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通政副史升大理寺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授左副都御史,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改江西按察使,同年免职。官至刑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生卒】:1725—1814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易畴。乾隆三十五年举人。授江苏嘉定县教谕,甚为钱大昕、王鸣盛所敬重。曾从学于江永,读书百遍不能背诵,然能为深沉之思,精于考据。有《通艺录》,对古代器物均绘图说明,其《释虫小记》、《释草小记》,则近于动植物学之研究。
程瑶田(1725~1814)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与戴震同师事事江永。精通训诂,提倡“用实物以整理史料”,开启了传统史料学同博物考古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种植、水利、兵器、农器、文字、音韵等领域,程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著有《通艺录》、《释虫小记》、《释草小记》等。
人物简介
【生卒】:1730—1786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来殷,号习庵。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有《宛委山房集》、《蓉镜堂文稿》等。(⊙ 《清史列传》卷七二)晚晴簃诗汇·卷九十
曹仁虎,字来殷,号习庵,嘉定人。乾隆辛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有《委宛山房集》。词学图录
曹仁虎(1731-1787) 字来殷,号习庵。江苏嘉定人。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召试列一等,特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明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累迁右庶子,擢侍讲学士。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博学多通,诗尤妙绝。与王鸣盛、王昶、赵文哲、吴泰来、钱大昕、黄文莲唱和,称"吴中七子。"有《宛委山房》、《春盘》、《瑶华唱和》、《秦中杂稿》、《辕韶》、《鸣春》等集,及《蓉镜堂文稿》、《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考》、《转注古音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