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圭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游林虑山 其五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律诗
① 一曰隆虑。在林县城西二十里,黄华、天平,皆此山名胜处。
抠衣缓步陟崔嵬,登几回兮望几回。
碧障千寻封雪窦,黄沙百里见铜台。
龙须水下高平去,熊耳峰连上党来(龙须泉在南厓上,熊耳在西厓上,皆黄华谷。)
荟蔚烟岚无寸缝,扶筇到处划然开。
冬夜高峡舟中联句二十韵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排律
食雾嘉鱼出(大均),含风顾兔摇。
冲寒从郁水(陈恭尹),首路指高要。
入峡乘残月(大均),依沙候早潮。
榜人愁梦短(恭尹),渔子恨歌遥。
石束牂牁势(大均),山分大庾条。
双厓高易削(恭尹),半壁涨鸡消。
上下多猿影(大均),潺湲似凤箫。
峰留天一角(恭尹),霞作海孤标。
化石怜贞女(大均),看棋忆古樵(峡上有望夫石,其东为烂柯山。)
羚羊潜水裔(恭尹),鸲鹆閟山椒(峡有羚羊,风雨之际,每自波间浮出。其南厓即端溪水岩。)
白玉参差笋(大均),丹砂尺寸苗。
霜苞开橘柚(恭尹),土布卷芭蕉。
金渡龙须席(大均),琼州孔雀翘。
舳舻争入贡(恭尹),洲岛已全招。
虎豹关门壮(大均),鼋晁窟宅骄。
飞楼凌缥缈(恭尹),涌塔矗云霄。
建节雄枢府(大均),回岩俨斗杓。
黄门喧鼓吹(恭尹),赤社盛弓弨。
脍鲤筵方启(大均),羹梅味正调。
野人趋燕喜(恭尹),竞夕命兰桡(大均)
① 购研于韨宋坑之石也凝脂泽手密理噏墨割而不凿朴拙浑然眼右距细斑鳞鳞斜络如玉绳晓月秋河取象以名之如太白名九华也
桐崖尝云有研癖(桐崖予老友焦上人),端溪老坑目所击。
冥搜隐索七百年,宋氏以还岁刳剔。
澒洞或讶海穴穿,嵻崀真疑坤轴坼。
粤中曾见鸠役夫,翻车数十兼渴乌。
洪涛逆吸骇波走,潜虬伏蟒号乾枯。
阴森窟穴裁得罅,坚椎利凿凌空下。
神物可抉不可期,千金一片宁论价。
此石何年出坑水,白日尘沙埋韨底。
眼中取舍亦有时,爱汝莹然含妙理。
璘璘霦霦翡翠斑,碧月细晕层波閒。
峥峥嵘嵘老蛟骨,抚之荡之若无物。
德苞贞介品正方,宝华黯澹腾古光。
书生得此骄气张,山鬼不敢嗤空囊。
呜乎石君石君聊字汝,昔者桐崖今化土。
人閒茫茫争璞鼠,倘逢陵阳致辛苦。
明亡九十有五岁,我王戊午十四年。
黄钟十二日南至,小臣盥手石上泉。
手执一编拜稽首,云是崇祯大统历。
中记丙子丁丑事,笔法简严如史册。
借问何以得此书,出自外氏箱箧藏。
忆昔南汉受围时,吾祖执靮随仁王。
乱事始终手自记,至今见者涕盈眶。
腊月辛巳(十一日也)国有科,壬午虏马蹙西闉。
呜呼呜呼一呜呼,我何呜呼国无人。
纵贼入国国不知,方伯郡县首可悬。
甲申王入南汉城,是日庙社江都适。
呜呼呜呼再呜呼,我何呜呼国无策。
国君社稷乃异处,庙堂大臣肉可食。
丁酉(二十七日也)我人𩝝虏师,大臣亲擎虏书至。
呜呼呜呼三呜呼,我何呜呼国无义。
叔度痛哭亦何补,三军解体无斗志。
戊戌以后援师集,部伍相望如云拥。
呜呼呜呼四呜呼,我何呜呼国无勇。
外内挟攻失奇策,裹粮坐甲将安用。
丁丑一月日己巳(二十九日也),我执大夫投虎狼。
呜呼呜呼五呜呼,我何呜呼国无良。
赖尔三纲得不坠,不然社稷存亦亡。
翼日庚午王出城,百官饮泣天为冥。
呜呼呜呼六呜呼,我何呜呼国无灵。
洪武天子太祖王,嘘唏怵惕天不听。
二月戊寅(初八日也)虏锋旋,世子大君军中留。
呜呼呜呼七呜呼,我何呜呼国无谋。
归师一袭自一奇,既当忌器鼠敢投。
自昔宵人动言天,其实成败皆人为。
才说天时岂容人,遂令国猷无所施。
议者皆言显皇仁,背之不祥大造在。
是言乌足号国人,使无德恩谓可背。
箕子立国武王初,康献受爵洪武帝。
礼乐优优进中国,名言堂堂比服内。
恩虽骨肉有隆杀,义在天地无成坏。
用夏变夷古未闻,去顺从顽理则悖。
谁将此义说分明,撑拄万世无休歇。
呜呼既往莫可谏,独有人心不随灭。
是书虽微不食果,珍藏百袭无坠失。
西方美人不可见,小臣感怀聊一笔。
闽远安徽近,南先北后投(闽省道远较安徽不啻倍之然南暄北凉故麦之熟福建乃早于安徽浦霖发摺早于朱圭廿馀日而到京恰亦相隔不多日)
到因迟早异,报总麦麰收(浦霖奏闽省二麦约收分数除台湾凤山二县土性不宜向不种麦外其馀六十二州县内收成九分有馀者永安等六县九分者闽县等二十五州县八分有馀者侯官等十三州县八分者连江等十七县七分有馀者福清一县合计通省约收入分有馀米奏安徽省五十九州县二麦约收分数内九分者歙县等十二州县八分有馀者怀宁等七县八分者桐城等二十四州县七分有馀者潜山等十四州县七分者凤阳定远二县合计通省亦约收八分有馀该两省二麦俱获中稔民食充裕闾阎自益安恬然近畿一带以春夏缺雨麦收歉薄正当盼泽殷切之时览奏虽为欣慰益切怦恧)
同以八分胜,是诚中稔酬。
迩来愧批诺,曰慰即随愁。
题泽兰堂(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书堂号泽兰,朴斲谢青丹。
芸帙堪永日,藤窗避薄寒。
芜情报韶意,水法列奇观(堂北为西洋水法处盖缘乾隆十八年西洋博尔都噶里雅国来京朝贡闻彼处以水法为奇观因念中国地大物博水法不过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宁造为此法俾来使至此瞻仰前岁𠸄咭哩国使臣等至京朝贡亦令阅看深为叹服昨冬广东督臣长麟抚臣朱圭奏荷兰国使臣嘚□等以今岁为朕御极六十年大庆恳请来京朝贺鉴其数万里外慕化悃诚因允其请已即于臈月到京新正并与朝贺宴赏节间令于是处观看水法使知朕所嘉者远人向化之诚若其任土作贡则中国之大何奇不有初不以为贵也)
洋使贺正至,远瀛合俾看。
题宋版朱文公校昌黎集(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校集都因考异诠(宋版朱文公所校韩文考异序云此集本多不同惟近岁南安军所刊方氏本号为精善别有举正十卷其论去取多以祥符杭本嘉祐蜀本及李谢所据馆阁本为定而尤尊馆阁本),门人李汉更详编。
官书率就私书献,杭本应为蜀本先(二语檃括序语)
无碍兼存期自择,允为独出更谁肩。
一篇原道接孔孟,见道因文启宋传(谓周程张朱五子)
滞霖歙省报称过,意谓吾民沴荐罗。
赈恤频教恩遍被,堵疏兼敕力毋讹
秋收数郡真叨幸,统计八分馀以多(兹据朱圭奏安徽通省秋收分数内称九分有馀者三州县九分者二十二州县八分有馀者三县八分者十一县七分有馀者三州县七分者二县六分有馀者四县六分者三州县五分有馀者三县五分者三州县四分有馀者二州县通省核计约收八分有馀等语该省本年旱禾雨泽调匀均已全收惟迟晚二禾因宿灵等属间有被水丰歉不齐而大局牵箕尚称中稔犹堪慰幸耳)
志慰之中还志愧,幕调无术奈如何。
⑴ 安徽之宿州灵璧一带地势低洼本年七月内雨水过多兼之毛城铺滚坝及天然峰山等闸减泄之水由睢河汇注以致低田俱被淹浸节经饬令该督抚等查勘先行给予口粮又即拨银一百万两交孙士毅饬属妥为赈恤务俾灾黎均沾实惠
⑵ 前据福崧韩鑅兰第锡等奏已将漫缺民堰赶𦂳堵筑断流并将束清禦黄两坝及五坝内智字一坝拆放以疏下游庶几淹浸民田可以及早涸出不致有误春耕
迩日(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近畿迩日胥沾雪,次第封章佳信闻。
齐左晋西寸四五,三江两浙泽殷勤(孙士毅奏江苏省暨高淳昭文吴江宝山等州县于十二月初二三等日得雪二三寸至五寸不等朱圭节次奏安徽省安庆宁国池州六安等府州属于十月初二及十一月初二三等日得雪二三寸不等姚棻奏江西省南昌瑞州临江抚州饶州南康九江等府属于十一月初三日得雪自二三寸至六七寸不等归景照奏浙江省亦于是日得雪二三寸不等)
楚南北既卜岁屡,秦府州称培麦欣
豫省近翻未驰疏,慰馀却为望之慇
⑴ 惠龄李奉翰先后奏山东济南武定东昌青州莱州登州沂州济宁等府州属于十月十九二十四五及十二月初三等日各得雪二三四寸不等书麟奏山西太原平阳泽州宁武大同朔平等府属于十月初九及二十二三四五等日各得雪三四五寸不等
⑵ 毕沅奏湖北武昌汉阳黄州等府属于十一月初二三等日得雪自一二寸至三四寸不等浦霖奏湖南省永绥新宁桂阳桂东宁乡益阳湘阴湘潭等厅县于十一月初三四及十五六等日各得雪三四寸不等
⑶ 秦承恩节次奏陕西西安汉中凤翔同州兴安各府属于十一月初二三及十二月初二三十一二等日各得雪三四寸不等
⑷ 惟豫省尚未报雪虽各省得雪甚广不能不为缱念因驰问巡抚穆和蔺
熟成大麦小麦继,同作青黄不接资。
孰谓八分有馀者,幸于各省每闻之。
江苏昨报已如是(昨已据长麟奏江苏麦收约有八分),徽歙今称复若斯(兹朱圭奏安徽省大麦成熟小麦亦渐次结实所有约收分数十分者英山一县九分者青阳铜陵䓁六州县八分有馀者桐城潜山䓁十六州县八分者太湖宿松䓁二十一州县七分有馀者南陵繁昌䓁十三州县七分者怀宁巢县二县统计通省收成约八分有馀䓁语)
胜彼一筹未伤水,农功无处不廑思。
⑴ 今春苏州松江二府因雨水稍多收成分数略减安徽并未有是尚觉胜彼一筹
共 13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