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果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雕赋(754年) 唐 · 杜甫
当九秋之凄清。
见一鹗之直上。
以雄才为已任。
横杀气而独往。
梢梢劲翮。
肃肃逸响。
杳不可追。
俊无留赏。
彼何乡之性命。
碎今日之指掌。
伊鸷鸟之累百。
敢同年而争长。
此雕之大略也。
若乃虞人之所得也。
必以气禀元冥。
阴乘甲子。
河海荡潏。
风云乱起。
雪冱山阴。
冰缠树死。
迷向背于八极。
绝飞走于万里。
朝无所充肠。
夕违其所止。
颇愁呼而蹭蹬。
信求食而依倚。
用此时而椓杙。
待弋者而纲纪。
表狎羽而潜窥。
顺雄姿之所拟。
欻捷来于森木。
固先系于利觜。
解腾攫而竦神。
开网罗而有喜。
献禽之课。
数备而已。
及乎闽隶受之也。
则择其清质。
列在周垣。
挥拘挛之掣曳
挫豪梗之飞翻。
识畋游之所使。
登马上而孤骞。
然后缀以珠饰。
呈于至尊。
抟风枪藟。
用壮旌门。
乘舆或幸别馆。
猎平原。
寒芜空阔。
霜仗喧繁。
观其夹翠华而上下。
毛血之崩奔。
随意气而电落。
引尘沙而昼昏。
豁堵墙之荣观。
弃功效而不论。
斯亦足重也。
至如千年孽狐。
三窟狡兔。
恃古冢之荆棘。
饱荒城之霜露。
回惑我往来。
趑趄我场圃。
虽有青骹载角。
白鼻如瓠。
蹙奔蹄而俯临。
飞迅翼而遐寓。
而料全于果
见迫宁遽。
屡揽之而㯋脱。
便有若于神助。
是以哓哮其音。
飒爽其虑。
续下鞲而缭绕。
尚投迹而容与。
奋威逐北。
施巧无据。
方蹉●8BCA而就擒。
亦造次而难去。
一奇卒获。
百胜昭著。
夙昔多端。
萧条何处。
斯又足称也。
尔其鸧鹄岛鹢之伦。
莫益于物。
空生此身。
联拳拾穗。
长大如人。
肉多奚有。
味乃不珍。
轻鹰隼而自若。
托鸿鹄而为邻。
彼壮夫之慷慨。
假强敌而逡巡。
拉先鸣之异者。
及将起而遄臻。
忽隔天路。
终辞水滨。
宁掩偫而尽取。
且快意而惊新。
此又一时之俊也。
夫其降精于金。
立骨如铁。
目通于脑。
筋入于节。
架轩楹之上。
纯漆光芒。
掣梁栋之閒。
寒风凛冽。
虽趾蹻千变。
林岭万穴。
击丛薄之不开。
突杈枒而皆折。
此又有触邪之义也。
久而服勤。
是可呀畏。
必使乌攫之党。
罢钞盗而潜飞。
枭怪之偫。
想英灵而遽坠。
岂比乎虚陈其力。
叨窃其位。
等摩天而自安。
与抢榆而无事者矣。
故不见其用也。
则晨飞绝壑。
暮起长汀。
来虽自负。
去若无形。
置巢巀嵲。
养子青冥。
倏尔年岁。
茫然阙庭。
莫试钩爪。
空回斗星。
众雏傥割鲜于金殿。
此鸟已将老于岩扃。
马赋 北宋 · 吴淑
夫骥不称力,而称其德。
若夫产余吾而生渥洼,来东道而出西极。
腾黄、騕袅之姿,俶傥权奇之质,必也资无鬼之精鉴,藉九方之妙识。
然后可以骖乘旦,驾齧膝,若亡若失,若丧若一,轶昆鸡于姑馀,过归鸿于碣石,超然长骛,万里一息者也。
若夫周穆八骏,汉文九良,刘备的颅,唐公肃爽。
将军则白,使君则黄。
绚练半汉,沛艾腾骧,象月善走,行地无疆。
或著翰如之象,或传沃若之章。
美伯厚之似狗,伟张奂之如羊。
别有郑庄置驿,万石左辂,饮长城之窟,走章台之路。
飒若遗风,夐如飞兔。
习蚁封而遂胜,惜障泥而不渡。
两服上襄,八銮节步。
钳旦、大丙之驾,王良、造父之御。
驰日则悬峰不薄,为龙则庆云遥覆。
又有项籍之骓,鲍氏之骢,昌邑乘之于果下,石庆数之于车中。
或匝日而骛,或藏形于空。
望如匹练,见似游龙。
若其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同槽者三,浮江者五。
鸡斯献之以悦纣,文驷遗之而败鲁。
啖以地黄,哺之枣脯。
齐祖龙骧,休之扬武。
朝但见其发迹,夕不知其何许。
有骃有騢,有骓有駓。
或遇郭璞而活,或济于谨之危。
晏子一言而刑罚必中,叔敖三岁而牝牡不知。
亦有光武驾鼓,汉文却贡,及沙衍而饮血,至巨搜而洗湩。
救吴汉而缘尾,济苻坚而垂鞚。
若乃德至山陵,政云颂平,于是地之类,月之精,河水之灵,铜器之英,沾赤汗而沓至,羁坚辔而来庭。
乃有太宗十骥,始皇七名,曹真惊帆之号,魏武白鹤之称。
或随西逝而王地,或依奔迹而筑城。
美伍伦之纯至,嘉卓茂之不争。
庆郑知还泞之败,邢伯识夜遁之声。
是故春祭天驷,夏祀先牧,冬则讲驭,秋则臧仆。
既除蓐而衅厩,亦饰弊而执扑。
或生桃林之野,或出颇黎之谷。
乃有麟腹、虎胸,龙头、鸟目。
郭伋至郡而骑竹,赵高不臣而指鹿。
赎华元之百驷,食从者之启服。
优孟则言其葬礼,马防则明其调谷。
戎事则齐力,田猎则齐足,岂复与跛猫而校能,将韩卢而并逐者哉!
若乃分三辈,驾七驺,过津桥而超渡,饮湛水而不流。
冒顿轻邻国之遗,贰师吝汉使之求。
食场藿而维絷,恋栈豆而迟留。
诸葛未获而先谢,杜林受之而必酬。
至于匈奴之五方异色,公孙之群骑皆白。
纲恶功驹,教駣佚特,虽东野之善御,必颜回之先识。
然则乘有驽骏,物有苦良。
若乃膝本起,汗沟长,眼有紫艳,口有红光。
故头欲得方,腹欲得张,鼻欲得大,脊欲得强,耳欲近而小,唇欲急而方,备此数者,终焉允臧。
如其大髂短胁,浅髋薄髀,口有榆写,目有承泪,乌衔短寿,腾蛇不利,弱脊小颈,大头缓耳,斯八百之下直,盖十驾而方至。
至若简其六节,辨其四时,精陈悲之股脚,习谢氏之唇鬐。
茍执辔之非人,或持刀而睨之。
故卓子制其进退,而造父见之涟洏。
献珠泽以供膳,投濉水而立威。
终戢景于火光,而沦躯于敝帷也。
若乃服乘黄,骖紫燕,控裴果之黄骢,驭长孙之闪电。
卫侯尾鬣以皆朱,薛公去来而不见。
垂法于金马之门,立程于宣德之殿。
若夫庾亮的颅,王戎巴𩥄,至黄池而喷玉,饮渭水而投钱。
燕昭死而犹市,子方老而尚怜。
驾盐车而踯躅,上太行而迁延。
愿一顾而增价,虽贤达而皆然。
至若蹙刍有诛,过关验齿,蹶如历块,忽如景靡。
亦有辩三物,正六闲,或缚戟而奔阵,或吐甲而临坛,或励其率骥,或比以希颜。
师旷有似駮之谈,公孙有非白之说。
嵇绍不畜于骏逸,怀远但虞于惊蹶。
若夫来从西北,死忌壬申,或以青丝祸梁,或以黄班谶陈。
委以圉师,掌之校人。
龟兹之万计盈厩,尔朱之色别为群。
又闻天下无道则生郊,圣人既出则服皂。
升山而不失,放孤竹而知道。
别有义渠兹白,瀚海骢驹,屈产假道,纤骊遗吴。
苻坚示其无欲,高宗明其有馀。
当慎原蚕之禁,宜验金壶之书。
彼聋虫之可教,若枹鼓之相符。
于是参以贲戎,辅以韩哀,岂较能于款段,而角力于虺隤。
亦闻气盛怒发,躁中烦外。
角为燕丹而生,肝有荆轲之嗜。
佩杜衡而善走,恶衣香而致毙。
始教则车在马前,任力则人能胜骥。
赤兔乃比于吕公,白额爰兴于李氏。
望青云而一蹴,乘吉疆而千岁。
道林养之而不用,延年赋之而特丽。
勿矜千驷,终齐景之无称;
徒说三长,岂晋侯之所恃。
山阴岩壑妙人寰,十载扁舟空往还。
赞府端能慰牢落,连朝相与上孱颜。
龙盘凤翥无奇画,霞蔚云蒸有旧山。
吊古凄凉更离别,满怀秋思到眉间。
春晚郊行书所见 元 · 洪希文
七言律诗
柳下经行不碍些,莎平草软绿陂斜。
雨馀溪涧浅深岸,门外野棠红白花。
隔水明边知晚照,倚山尽处是谁家。
随他亭馆春皆好,拟看东邻果下车(后汉濊貊献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
泽雉 明 · 吴健
立天地之浩浩,究物我之生生。
因自然之妙有,顺所养于适情。
任天赋而闲放,颐性命于至拙。
山之阿兮泽之中,嘉尔禽之自逸。
信有生各有定分,知所止兮当止。
怀耿介之美质,慧顺保之明智。
辞羁绁于尘罗,谢驯扰于樊笼。
卑秃鹙之在梁,陋黄鸟之啄粟。
饱不愿乎鞲鹰,荣不蕲乎轩鹤。
肯劳生于受制,费精神于维絷。
舒羽翼兮泄泄,鸣上下兮鷕鷕。
循性情而俛仰,远缯缴而逍遥。
饥可啄兮渴可饮,随所遇而自养。
计虽拙于果腹,乐已优于天放。
馁亦安于自适,肥岂愿乎人畜。
臞形体于穷山,饶逸翮于闲牧。
非弋者之可思,岂予音之哓哓。
信微物之知足,藏至乐于无乐。
闻至人之休风,悟养生于验物。
齐天地于一指,等身世于野马。
卑铜臭于鹓班,污腐鼠于鸱吓。
占闲中之真境,藏百年之契阔。
游物外之清旷,脱人间之局束。
逸芳踪于林泉,开浩襟于烟月。
睨宇宙而不羁,淡天游而自泰。
彼万钟兮何求,秖招辱而媒害。
将一瓢兮可乐,足志饥而怡神。
颐天地之大德,顺所赋而全身。
噫养生之妙术,谅人物之一致。
缘寡欲而居静,全性命于终始。
夫何世俗之混浊,馁性情于外物。
将一介之微躯,汨红尘之千尺。
争闪舌于鸡肋,阽祸网而罔觉。
夫孰高飞而远遁,色斯举而后集。
悲华亭之唳鹤,叹长沙之赋鵩。
俯尘世而长吁,我爱尔之独立。
岂庄叟之言耄,要验物而警人。
然处身之有要,随世道而屈伸。
鸿冥冥兮远祸,凤哕哕兮览德。
矧鸿毛之待时,遇顺风而奋翮。
何用独洁于山泽,效匏瓜之徒系。
知虚诞之异论,失时中而偏滞。
宜君子之作贽,附凤翼而翱翔。
立千丈之高梧,奋一鸣于朝阳。
及鹈鴂之末鸣,伴尔闲而倘佯。
皇帝二十五年。再命出师。讨卉服救朝鲜。虎臣登坛者四。都督为之将。儒臣受命者。有若经理。有若按察。有若御史。有若给事。有若主事。军门大老爷。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仗鈇钺总督之铁骑。数以万者七。水师又三万。玄甲耀日。朱旗绛天。军容之盛。古未有也。相公乃戾藩都。乃开督府。先命四都督压贼而陈。为常山势。使贼不得顾首尾。于时閒山失利之馀。国民之心摇矣。自公静以镇之。恃此无恐。加以蔚山之捷。岛山之战。折箠笞之。势将破竹。天大雨雪。恐犯兵忌。捲甲解围。知难而退。使就烹蛟鳄。得脱于鼎镬。天也。未几北虏有警。公移节辽阳。东征之事。付诸抚院。抚院之去。公又建牙下国。部勒水陆大将。自作载书。共诣关王庙。祭以筑坛。盟以歃血。同心讨贼。指天誓日。鼓三军之气。激以忠义。士皆瞋目。四大将意气相合。咸奋大勇。遂观兵三路。薄而蹴之。水师跃入。战比有功。遂大破之。焚其千艘。沈其卒于海中。卤获数千级。贼不能支。仅以数舸宵遁。海上复屯。次第瓦解。师遂不战。其所以指授胜算。乃我公所节制也。盖其胸中韬略。暗合孙吴。故雍容衽席之上。决胜千里之外。以至功耆而绩凝。非夫智足以料敌。勇足以决几。夫孰能与于此。摧陷廓清。虽曰群帅用命。而发纵指示。乃有主张之者在。不则虽罴虎百万。何益于胜败之数。必如是。乃可为三军之司命矣。而况公之大节卓卓不可及者。不惟智勇。惟其忠义奋发。上简帝心。下折不可破之万口。力排和议之非。为议战者立赤帜。此功为大。公之为侍郎也。有此谠论。故天子知其可大用也。乃委此重寄。公亦始终确乎不拔。破万古娄敬之谬计。全属藩于垂亡。壮军容于四夷。尊中国攘蛮夷。若论其功。当不在桓文之下。昔唐宪宗之讨淮蔡也。朝臣皆欲罢兵。独裴晋公奋不顾身。誓不与贼俱生。身请督战。终平淮西。始以必讨。坚结主心。故不从中掣肘。得展其力。韩愈识得此意。故其碑颂也。不首李愬而归功于晋公。其卒章乃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李愬武人。病于不学。疑退之污阿晋公。当时之人。亦未及此。惜哉。今此东征之功。亦犹是也。向微公排和议。动天意。力主征讨。则陆贾之使复出矣。虽有颇牧。乌能措其手足哉。若然。公之隽功。不惟冠出于群帅。于晋公有光矣。自古凿匈门任将帅。莫不以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然而鹰扬战陈。未必皆武夫也。文武吉甫。诗书却縠。将于周,晋世。咸有大功。耿,贾,寇,邓。亦甚文也。为汉室中兴名将。孔明。儒者气像。纶巾羽扇。杜预癖于春秋。射不穿札。三国若晋。未有其比。郭子仪。进士也。李纲,虞允文。亦皆儒者。以能将名。儒臣之有树立者如此。若然。先武夫夺其气。非勇也。斗劲敌与之角。非智也。惟其仁以使勇。义以使智。轻裘缓带。不动声色。而折冲樽俎之间者。是真将也。是故。无智名无勇功。今我相公。受天子命。为戎臣帅。以刮海孽。以全属藩。其勇大矣。其智远矣。其烈盛矣。不矜不伐。而天下莫与争者。岂扬子云所谓真儒无敌者非耶。成周之法。大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有事则行九伐之威。故周之兵法。以司马名之。唐宪宗之命裴度曰。汝长御史。其往视师。相公以都副御史兼兵部尚书。是并案唐周之旧也。周礼。凡征伐有功。则大司马左执律右秉籥。以奏凯歌。今此奉诏而归。其将为是。其饮至也。吾知其赐彤弓而觉报宴也。采薇以遣之。杕杜以劳之。皇朝之礼。犹周礼也。太史方将大书特书不一书也。公之名之功。于是不朽矣。若夫铜柱石铭。其在我小邦乎。顾不佞衔寡君使傧之命。望履幕下。幸也。借之颜色。亦幸也。异代执鞭所欣慕焉。并时而亲炙之。又非幸也欤。于其行也。谨作诗一篇。颂其功而泄其去后之思。诗曰。
皇帝即祚,四夷咸宾。
薄海内外,悉主悉臣。
惟时卉服,顽不即工。
臶食我鲜,外奰内讧。
皇帝曰吁,东民鱼肉。
予惟一视,若伤有䀌。
惟尔百辟,孰可将者。
佥曰邢侯,夏官司马。
皇帝曰俞,往哉汝谐。
岛夷匪茹,为狼为豺。
再命讨之,是膺是惩。
肆朕命汝,式克钦承。
豸冠虎符,汝其总督。
征东戎事,惟汝是属。
邢侯受命,成师以出。
社于受脤,庙于受钺。
高牙大纛,肃肃东征。
螭虎十万,悠悠旆旌。
邢侯戾止,其从如云。
坐镇玉帐,方事之殷。
指挥三军,若使一人。
折冲樽俎,妙算如神。
风驰猛将,深入霆击。
摧枯拉朽,定于传檄。
天啬其功,捲归不战。
奋翼再举,山川震眩。
水师压海,火烈赤壁。
万艘扬灰,匈酋褫魄。
复屯瓦解,壁垒皆空。
鲸海不雪,妖氛遣风。
南徼永清,伊谁之力。
东人再生,伊谁之德。
皇帝圣神,天地父母。
我公奉扬,文武左右。
天子之武,我公是扬。
天子之威,我公是将。
矫矫我公,智勇兼之。
其智如何,黄石鬼师。
神出鬼入,韬钤素娴。
其勇如何,不动如山。
见危授命,义气横秋。
当其孔棘,纷纭众谋。
议和议战,莫适其可。
公独抗论,右袒于果
始终一节,不变其守。
有严天讨,问兵刮寇。
耆致其功,是所以乃。
所惜鲸鲵,不血于海。
驱蚊勿扑,是以静胜。
百全善后,所其戡定。
若战服刑,佳兵不祥。
暴骨以逞,仁者所伤。
公之弭兵,谈笑有馀。
保合我烬,恤于简书。
龚行帝命,式固藩卫。
烈烈我公,解纷济世。
东土仰止,泰山北斗。
口不言功,为而不有。
能事毕矣,式遄其归。
鸿飞遵渚,之子衮衣。
皇帝曰于,汝节汝回。
天罚已行,桀黠大摧。
予懋乃功,曰笃不忘。
形于麟阁,名于太常。
我公奉诏,乃有行色。
四牡騑騑,龙旗抑抑。
惟我小邦,蜂虿蠚毒。
不可复振,剪焉倾覆。
不有帝力,其何复国。
不有公来,谁因谁极。
帝德广运,仁以兴灭。
公心岂弟,义以继绝。
有周之宣,用师淮夷。
召虎底绩,吉甫作诗。
唐讨蔡州,晋公是主。
愈碑颂功,不归于愬。
猗欤我公,于古有光。
功无与让,赫赫洸洸。
伏波南征,交趾绝猘。
乃树铜柱,为汉之界。
窦宪北伐,焚草上庭。
乃勒燕山,纪汉之铭。
矧伊公烈,卓荦千古。
不柱不铭,缺望东土。
魏颗却秦,刻钟以美。
杜预平吴,沈碑自喜。
矧伊公功,阀阅为最。
名传天下,光烛海外。
南山之竹,不足揄扬。
东海之波,不尽流芳。
愿留公像,中国而阁。
千秋万岁,庶不落莫。
愿攀公辕,借寇于帝。
假我数年,以终其惠。
昔公来思,华岳为重。
今公去矣,汉水色动。
曩者微公,国其不活。
今者失公,民若自割。
公无遽归,于我信处。
瞻望行尘,帝京何许。
我作此诗,歌于道周。
毋我斁遗,邦人是庥。
万历己亥六月十四日。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张公。以疾卒于第。得年三十九。既卒之三月。公之妇弟朴君耆贤。以状来曰。吾兄葬有日矣。惟子雅善公。公死子宜铭。且死有知。应子是望。余既不获辞。则按公讳云翼。字万里。其先中国人也。高丽时有讳舜龙。扈元成公主。有宠忠烈王朝。官至大将军、密直司事。以功食采于德水。仍以为贯。曾大父赠吏曹参判讳玉。中庙朝。壮元及第。以文章擅一时。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官不大以殁。是生任重。业儒而不第。官卒掌隶院司评。是生逸。前木川县监。木川娶昌宁成氏府使子沆之女。以嘉靖辛酉三月二十五日生公。始娠有异梦。及生有异状。人皆以远大期之。六岁而母亡。闭户不出。哭泣悲哀如成人。将葬。自作挽词以送之。京师人传以为说。稍长。聪寯夐凡。为文。不学而能。己卯。中司马第三。年始十九。壬午。擢文科状元。年始二十二。人咸曰。少年少年。张氏子能继其业矣。自典籍迁殿中工曹佐郎。俄选补骑省。再为佐郎。入薇垣。再为正言。左迁高山察访。罢还。复为兵曹。升礼曹正郎。出试于宣川。宣岩邑。古称难治。公日赋诗鸣琴。若无意于民事。而政成为一道最。事闻褒锡。病递。历户刑曹正郎。为司宪府持平及掌令兼知制教。以言事忤时官。再转而黜为襄阳府使。未几。迁谪稳城。翌年。有壬辰之乱。公芒鞋踰岭。从上于西。以能华语。昵侍左右。是时诸将之阵江都者争功不协。朝廷忧之。特命公为御史监抚之。公至则陈利害布德意。军中悦服。复命敷对明白。以太仆寺正。迁司宪府执义。朝廷将奏事天朝。选使难其人。特升公工曹参议。以膺是选。已而。使事适已不果行。历兵曹参知。为同副承旨。升至都承旨。夙夜不懈。未尝呈告。时国家多事。天将满城。公应对辨敏。出纳咸允。上服其材而嘉其勤。恩顾日渥。特赐金带以褒荣之。参鞫逆狱。狱成。推恩升秩。遂以所赐金带。仍长银台。翌年。被言者诬。出为海州牧使。时慈殿驻驾于州。州饥疫。民死亡且尽。公及州虔以奉上。惠以喣民。以故事办而民不病。下至扈卫诸臣。咸得其欢。而库中有馀财。上益嘉之。特命增秩。适湖西缺方伯。朝廷以公才果可任用。遂以嘉义大夫。观察忠清郡邑。召命至州。州之民老幼号泣守之。公遂疾驱而行。民之随而从者百馀人。至京上章阙下。显公德政。乞还公数年。以活馀氓。上不得已移授公黄海道巡察使。以从民志。公至则悉除烦苛。务省民力。凡缮兵运饷。皆以便宜。弛张施设。而一路受其惠。递还为同知中枢府事。时天将麻贵提督征东军务。命选其接伴。屡选皆不称旨。末乃命公。公承命即行。迎于境上。接应周旋。以诚以敏。华人称之。擢为资宪大夫刑曹判书。丁酉冬。随提督追贼至南原。又随至岭南。战蔚山围岛山。露宿阵下。矢落于前。不退益励。戊戌夏。提督驻劄安东。公又从之。触冒瘴湿。公遂病舆还江都。上悯公疾叙闲局。居洛便医。屡拜都总管知义禁。皆不起。即其家。拜京兆判尹。公强起谢。竟以前疾卒。讣闻。上罢朝貤锡。遣官吊祭。以其年九月二十四日某甲。葬于果川治之北。夫人朴氏。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崇元之女。贤而有训。生四男二女。皆幼。人曰。公弱冠为状元。三十四。已致位宰相。兹固近世莫有。而年未踰四十。不大展以逝。何其惜也。木川公老而无倚。四子幼而无依。又何其哀也。虽然。不赢其躬。将启于后。四子娟好而秀。是必能子。趾美续闻。于是乎在。是宜铭。铭曰。
孰畀子以材,孰畀子以位。
孰莳之使荣,孰揠之使萎。
惟啬其施,以昌厥嗣。
不昩者存,谁短谁脩。
汉水南涯,长发其休。
佳城荟荟,君子之丘。
凡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者,刍豢之腴,脍炙之美。
是也或物有至微而为人喜者,若文王之于昌歜,子木之于荷芰。
此所独也,非正味也。
至如茶之为草,著于唐季。
公家收榷之利,比于鹾金。
宾主献酬之礼,进于酒醴。
噫其盛矣,于是乎有烟茶者继而出焉。
不见于神农之药经,未列于园官之蔬品。
其食之者,非若芝朮之采,而饵之也。
非若芽茗之煎,而饮之也。
必也切而烧之,所服者其烟,故命之曰烟茶。
天下之人,皆味其无味,岂所谓正味者非耶。
乃知天地之生物,至叔世而方侈。
抑或人性之嗜好,与时俗而推迁者乎。
或云烟茶者,出自南荒之外,可治痰癖之疾。
人多试之,未见其益。
奈何猗傩一草,非莸非薰。
今为贵贱之所同好,夷夏之所同珍。
民之所须,急于粱肉。
何卉物之有幸,为众口之所悦。
若乃郭外良畴,村边閒圃。
播子宜早,趁东郊青阳之晨。
移根欲密,带南国黄梅之雨。
溉其畎浍,恐其土脉之未融。
摘其蘖芽,恶其邪枝之旁吐。
既粪既培,乃锄乃治。
俾尽地利,毋愆天时。
民功已齐,物性方遂。
干高耸擢,凌众卉而标青。
叶大扶疏,蔽骄阳而笼翠。
碧蕉初展,听雨声之偏多。
青梧未老,伫凤鸟之或至。
铅华才绽于其抄,灵气继升于其柢其始也。
膏液潜滋,流通无滞。
日夜上注,洋溢涯际。
隐辚晻薆,肸响咇咈。
惟其叶之皴蹙,敷鲜碧之沃若。
受金精之正气,钟香味之酷烈。
方椒桂而弥辛,比姜棘而愈辣。
乃俟其时而摘取,若兰佩之杂缀。
迎以零露,曝以秋日。
英华内敛,芳馨外彻。
绚若摛绣,或黄或赤。
于是悬昆吾之宝刀,压岷峨之梓木。
将参差之叠绮,羌缤纷而缕切。
千箱忽以烟霏,寸刃霍其电掣。
纤若游丝,乍离披而轻盈。
方如叠璧,顷嵬峨而委积。
于是乃范铜锡,以为器围。
可容乎一指,撮圭剂而盛之。
取火食之馀旨,承脩茎而曲项,洞窅冥而疏中。
炉上之芳薰既爇,腔里之烟气潜通。
试启齿而一餐,阳和透乎灵宫。
吸青蔼之氤氲,觉丹田之冲融。
故能通乎神明,去其淟浊。
安和中腑,消除宿食。
玉炉底清,胸中之邪气净尽。
丹液屡咽,脐下之金光焕发。
是以天下之人,莫不馋然耽嗜。
宁可三月忘肉,不能一日无此味者。
伊昔建溪之茶,阳羡之茗,虽擅美价于一世,殆不及矣。
若乃通邑大都,分队列肆。
家积人藏,霞驳云委。
攘袂按刀者,皆誇挥霍之精切。
持钞抱缗者,无不杂沓而争市。
远近之所凑集者,夥于果布。
驵侩之所居积者,尚乎金绮。
或笼取低昂,独擅其利。
富埒素封者,往往有之。
乃知山东千树枣,秦中千亩■,非独为富给之资也。
至如西第将军,南园公子。
击钟飨宾,开筵娱士。
金蝉狎座,伶优奏技。
绮肴纷而山错,美酒湛而河倾。
方欢娱之既洽,厌珍羞之迭呈。
犀筋抛而不下,羽觞停而未行。
探文梓之髹樻,引镕金之脩竹。
咽薰气之辛散,下腴旨之滞积。
龙团凤咮,于斯无功。
珍果美蔬,为之掩色。
又如侠客冶游,佳人狎欢。
或走马章台,或拾翠江干。
伫良会于月下,滞佳期于桑间。
解佩纕而欲赠,惧冒礼而为猜。
方新知之脉脉,美目盼而善睐。
倾腰间之香帏,何以畀之之子。
传银竽而遆饮,接欢意之在此。
或如子云穷居,草玄发白。
自守淡而不渝,牢愁反而弥结。
囊萤乾于秋夜,淫雨滞于夏日。
笔床掩而尘栖,茶灶倾而烟熄。
情纡轸而靡托,餐香薰而不掇。
又有妾家城南,君戍塞北。
悲年光之遆谢,感容华之易歇。
璇闺掩兮昼不暮,锦帐空兮夜何长。
青缸翳兮寒焰,金炉烬兮馀香。
离愁苦于尝胆,怀郁郁而焉泻。
抗彤管之有炜,送青氛之袅娜。
疑楚岫之行云,宛夭桃之沈烟。
又有孤臣罹谗,飘飖流迁。
纫江蓠而为佩,集芙蓉而为服。
秋菊落英,不足以充虚。
木兰坠露,不足以疗渴。
遂滋九畹之灵根,嘉枝叶之峻茂。
精琼糜以为粻,芳与辛其杂糅。
又有征客天涯,戍卒陇右。
方其侵星而远迈于长程,望月而独倚乎荒城。
微此烟茶,则无以慰夫感愤羁旅之情。
又有雪径樵子,沧江渔父。
当其弛肩担于遥野,卷钓纶于极浦。
微此烟茶,则无以畅其幽适閒远之趣。
虽复罄渭川之竹,殚中山之兔。
使严乐尽其笔精,渊云骋其秘思。
惟此烟茶之为美,曾不足以缕数而殚记。
而况仆本野人,久安藿食。
色难腥腐,味甘淡薄。
持粱食肉,非所愿也。
抱瓮灌园,乃其分也。
有田数亩,宜此茶也。
爰收一囷,为岁计也。
餐烟袭馨,聊自洁也。
旨哉气味,适吾口也。
虽商岭之芝,烨烨可疗饥也。
蓬岛之药,煌煌可度世也。
伊兹茶之可珍,吾不欲以易彼也。
鬓为忧时白,眉因得客黄。
不嫌侨舍冷,偏觉好缘长。
烟气村村夕,秋容树树霜。
襟期待佳菊,晚节益馨香。
且酌村醪白,闲看野菊黄。
秋晖休怕短,江路未云长。
暮色云催雨,寒声雁叫霜。
那堪君去后,坐席挹馀香。
按:属明仲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