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楘如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甲午春。余病寒数日。偶借诸葛武侯全书于李择之许。其书末编。载唐宋以后至明朝诸文士所咏八阵图诗若文若赋几数十篇。诗无论。文唯新都用修太史之记为佳。赋则自杨廉夫以下。皆琐琐无可当人意者。余遂拥衾搦笔为此赋。非欲与古人争衡并镳。盖用寓生平景慕侯区区之私云尔。
遐哉邈乎夔子之国,南扼金邻戈塞,北接石门剑阁。
滀以灵汉,嶛以神壁。
层湍沓濑之险,回厓复峡之阻。
其中则有鱼腹之浦,盖昔武侯八阵之碛在焉。
当其赤炎告烬,白水既倾。
飙回九县,雾塞三精。
际风云之竞荡,蔚虬虎之相惊。
于时武侯龙卧隆中,道阐圯上。
齐志管毅,侔迹挚尚。
遌三顾以欻起,翼灵胄而高骧。
瞰天府而揽雄,廓玉垒而开疆。
伊欲凭大顺以正夏,脑魏猾于东邺,恢宏略以绥裔,蹴吴孽于炎场。
于以历八象,阅九法。
演乎丘井,以终始黄帝太公之制。
维其高拥以枪藟,则秪护乎储胥。
盛陈以人众,则久烦乎徒旅。
于是乎,乃凿礧砢之石,替萃纵之士。
三灵效机,六神敦工。
夏斧施巧,秦鞭奏功。
抨堪舆使属垒,命太乙而当兵。
齐总总撙撙,其相轇轕兮鳞罗翰萃,粲以纵横。
尔其玄灵御衡,黄祗司毂。
飞廉噫以振响,屏翳欱其腾色。
苍龙蜿蟺于东隅,白虎躨跜于西陆。
朱鸟舒翼而南翥,螣蛇蚴蟉而北宅。
远而望之,缤纷倏昱。
乍明乍没,象阳机阴轴之旋斡。
迫而察之,巃嵷颓沓。
若嵬若嶪,似天阃地垠之开阖。
至乃挠之无迹,运之无方。
进退莫测,出没靡常。
刚与柔其相错,奇与正其互列。
伏至动于至静,寓能虚于能实。
藏之则入重渊而匪沈,跃之则登九霄而匪崇。
噅呵而日月晻耀,欻歙而风云荡汹。
嗟瑰玮而奥眇,纷彧彧其难覈,羌不可乎备历。
然则泸南七擒,𨬀耳胆慑。
渭北六出,狼首嵬詟。
荆湖虽浚,荡之则泄。
冀岑虽崒,躏之则蹶。
斯固八阵之效也,是将运神算握灵契,驰仁声整义旅。
一伐而曹狐献馘,再征而孙鲸授首。
白帝之耻足洒,炎后之业若旧。
奈何天旗陨芒,星盖韬映。
蜀髽胥恫,魏帼告庆。
欸勋业之永隳,慨废兴之何论。
惟八阵之遗迹,历万古而长存。
余尝溯洄巴峡,睇盻夔丘。
吊古南宫,访碛西洲。
遥沙莽其萦石,极浦溔而微漾。
寒云漫以奇色,朔飙振而哀响。
江流石不转,仿像杜陵之诗。
垒平水已落,依俙梦得之词。
自汉迄今不知其几百千载,尚累累其如新。
而况惊涛骇浪汹涌而砰磕兮,此不为之沈湮。
危嶂急峡震汨而崩沦兮,此不为之推迁。
想神物之呵护,固天地之扶啬。
呜呼,惟侯之智,莫晰乎三策。
惟侯之忠,莫昭乎二表。
木牛骋神,铁砮擅妙。
伊阵图之奇制,亦韬机之秘略。
斯石不泐,惟名与之不泐。
斯名不灭,惟石与之不灭。
桓氏常山之喻,曾未拟其髣髴。
卫公正兵之论,庶或窥其万一。
苟灵奥其若斯,孰亦有云而能诘。
遂为铭曰:峨峨夔岑隆隐天兮,滔滔鱼浦渺潬涓兮。
石垒中开唯八阵兮,太一风后穷神变兮。
准圆则方斡玄机兮,呵㗵云雷鼓灵威兮。
轩皇肇縡杳旭卉兮,惟侯式阐绍厥对兮。
漰涛汨浪罔倾侧兮,嵬嵔纬繣历亡极兮。
灵芗呹肸弥厥称兮,如其昧者曷不斯徵兮。
繇陶院转十数步谷口。呀然作洞门。直其东。得高阜焉。曰天渊台。临钜野。压洪河。其景致之胜。登望之乐。于先生诗若文。尽之矣。其在西者。曰天光云影。皆先生所命名也。噫。飞是鸢。跃是鱼。凡有眼者。孰不睹之。而其所以飞所以跃。则非知道者。孰能知之哉。余尝履岧峣而目天渊。徘徊俯仰。不觉百世之为远。仍自叹。生也晚。不得陪燕申于春风杖屦之间。一闻明诚之奥旨。岂不为千古一大恨也。顾遗芬剩馥。尚有存者。秉彝懿德。亦有所不泯者。抑不可不谓之私淑也。奚必待亲炙而后。兴起去尔。遂述天渊台赋。
陶之山兮高嶷嶷,洛之水兮流泱泱。
宅幽兮势阻,巍数仞之宫墙。
丹崖巙㞾以东转兮,跨大江兮突兀。
曰玆为天渊之台兮,认硕人之遗躅。
览飞跃兮如昔,孰至理之能莹。
蹑崔巍兮企踵,寄远怀于先生。
几年讲道于河汾兮,玩绝弦于瑶琴。
结小庐兮于山间,抱遗经以潜心。
开竹牖兮向阳,光风霁月兮盈襟。
左图兮右书,前铭兮后箴。
物无微而不赜,理无隐而不探。
上何高之不求,下何深之不暨。
沈潜玩索乐以忘忧兮,羌不知老之将至。
嗟道体之无穷兮,何物非兮太极。
时临流兮观水,或凭高兮凝目。
剔榛莽兮辇粪壤,于以台兮山之麓。
于以逍遥兮于朝于夕,仰以观兮俯以察。
天盖高而渊深,或飞兮戾天,或跃兮渊潜。
飞者自飞兮,跃者自跃。
咸率性以自养兮,乃天机之不息。
道无往而不在兮,尤昭著于二物。
绎子思之微旨兮,理古今兮如一。
斯先生所以命其台曰天渊兮,寓真乐于活泼。
揆厥号之所繇兮,曷常思之可测。
克两间而不可掩兮,夫孰非理之自然。
洞显微而无间兮,尽体物而昭然。
非夫子之契悟兮,孰能会万殊于一源。
欸乔岳之一颓兮,但天渊之鱼鸢。
人皆有眼,见鸢飞而鱼跃兮,何莫察夫其飞其跃之所以然。
摎先生其不可得兮,增余怀之忡忡。
表独立兮台之上,渺天阔兮江空。
乱曰:陶山兮何有,有纪兮有台。
上有天兮下有水,妙鳞跃兮羽飞。
复遗篇以永怀兮,微先生兮吾谁与归。
百里郎官永济乡,六街同听雨浪浪。
不论䆉稏秋田熟,已喜台符免捕蝗。
醴泉一酌夏应寒(图经醴泉镇其北),豆饭蒸壶爱长官。
我笑汧阳未知味,定无馀想到猪肝(地产猪肉至美故戏之)
有徐君国珍甫。叩荆门而过之。为乞诗来者也。盖其先尊人佥枢公。少游药泉南相公之门。与明谷崔相公。为同门竹马契。既二相公。贵显于朝。而公筑室于加平之朝宗。乐泉石之观。饱靖閒之趣。以大年终。二相公俱有寄咏。以奖其安閒。而续而和者类。有名大夫士焉。夫公在师友间。若要其汲引而荣于名。不难致矣。然二公之畜之也。必不过为门下旧人而已。公亦未必有艳叹之辞。虽未得见公。而可以得公之槩也。国珍甫继先志。遍访一世能言者。求诗若文。今复及于蓬庐病蛰之中。余愧以瓦砖。混夜光之采。屡谢不堪。而徐君之请益勤。勉而应之。君可谓不善择。而余为不知量者。是可慨也。
知君先德大人游,何事来过蒲柳秋。
自谓爱诗及骨髓,有求元不伤无求(徐公尝称无求翁。)
方朴山还赋溪 清 · 朱樟
七言律诗
官烛烧残书未成,茶园归梦一帆轻。
亦知旧雨非今雨,无计留行且送行。
晓气遥收斜月路,晚潮间带落花声。
钓鱼船在深山里,弭棹同商去住情。
老鹤鸣一声,群鸟喧啾息。
伊人两浙秀,崛起千夫特。
汲古沃本根,枝叶从芟剔。
制义姑射仙,古文大鹏翼。
避庸如避雠,援弱如援溺。
仕宦疑电光,一过无留迹。
友教比河汾,房杜资讲画(帝廷大臣,多系请业之士。)
忆昔志馆中(辛亥岁同脩《浙江通志》。),暑寒共晨夕。
谈谐融卷轴,肺腑空柴棘。
自怜龄已颓,无能受君益。
别去廿载馀,睦州复良觌。
声音宛当时,容颜互难识。
离久话倍长,交旧情逾戚。
前年叙予文,议论判白黑。
健笔牛能挽,灏气潮可射。
而胡六月馀,凶问传我侧。
叹逝士衡伤,自念子桓衋。
老泪下潸然,似听山阳笛。
韩山之李。自稼,牧以后。代有闻人。至靖社功臣韩川君讳义培。以忠清兵马节度使。值丁丑虏难。率兵勤王。未及南汉城数十里遇贼。与闵节度栐,许节度完。同死于双岭之战场。先是。公之子韩原君讳穆。于甲子适难。陷贼不屈被害。今上辛巳。命公父子并旌闾。韩川公特赠上公。韩原之胤韩兴君讳汝发。位视卿月。累掌戎权。至戊子岁。太常议韩川公谥忠壮。韩兴公谥贞翼。同日颁旨。时韩兴嗣子尚书公。亦踵登将坛。袭封勋府。为国虎臣。既张宴以侈君赐。又要诸公卿诗若文以贲后观。抵书于泰亿。俾续和之。泰亿夙闻公家义烈。而心慕之者久矣。义固不敢辞。抑又有所感焉。戊子夏旱甚。祷雨而不得霈。上甚忧之。泰亿时直玉堂。奉御制祭文。往祭于双岭国殇之坛。即三节度立慬之地也。故老言。此地祷雨。辄有应。祭之日。果雨。亦异矣。越数日。泰亿入侍讲筵。陈白双岭祭坛。岁久颓废。宜加修治。仍请立碑坛侧。以表死事诸人。以彰忠节。以示久远。上即允之。命本州竖石。词臣撰文。甚盛举也。迄今三四载。碑不果治。文亦不果就。使成命久稽。泰亿尝窃叹于斯。今承尚书公之托。尤有所激感于中者。遂濡毫而为之诗。诗曰。
故垒荒凉汉堞东,曾擎宸旨酹三忠。
高文谁揭雷南烈,华阀争称稼牧风。
子亦死绥名并大,孙仍杖钺业逾隆。
双闾两谥尚书宅,歌咏诸公感慨同。
昔明道先生之知鄠县也。以簿书之暇。游终南山。有诗若文。后世高其躅。至今称道之不衰。吾太守权侯视事之明年。政通人和。铃阁多閒。与邑之数三子。约游于方丈之獐项洞。洞盖南冥曹先生游历之处。而灌圃鱼公所尝卜居者也。奇胜幽绝。擅名南纪。世之有方外之志者。孰不愿一游。而朝市眷恋。云霞悬漠。岷岭之想徒勤。而仇池之梦已罢者。皆是夫。天地之秘藏。灵真之窟宅。岂人人所能窥哉。今我侯脱没马之风尘。作物外之清游。穷深极幽。历险履艰。饫观云山。乐遂素志。则其疏雅自适之趣。岂滔滔凡流者比。不佞絓碍冗病。虽不获从游。得见侯游山诗二绝。多其思致清绝。谨敢扳和。以致钦艳之意。
五马寻真日,青山几许深。
应知云没里,疏磬落层岑。
前年我过湄园中,先生留我间经筒。
七治仪礼老未竟,上纠康成下继公。
惜我投閒空咄咄,戒我浪游徒匆匆。
速我著书漫忽忽,倚杖而叹神熊熊。
东西宿老沦落尽,岿然灵光世所宗。
其秋示我新雕集,寄声他山错可攻。
长笺亦聊贡一得,谓以寸莛叩巨钟。
谦光一一尽刊削,再索直言资折衷。
三江迢迢未尽达,岂期妖梦告蛇龙(昨秋予以先生集中商榷如干条托朴山先生寄之不料其不达拟再寄不果)
遗世行世仅十五,尚有秘箧干长虹。
由来旧德为时重,虽复不用亦有功。
试看浮玉山头色,一夜愁云冥濛濛。
江东有客近悔过,欲赍絮酒哭幽宫。
尉它拜表去黄屋,孰与汉大敢怙终。
我诗寄声到蒿里,先生一笑降虚空
⑴ 堇浦向不见得于先生颇操异议及闻赴叹曰吾方欲之秣陵一拜床下不料愿竟不遂长负此愧乃以文哭之自道畴昔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