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清山东曲阜人,字文箴。初至汉中为黄鼎幕僚,以功授州判,荐擢同知。致力经史,虽无师承而颇有心得。著《公羊释例》、《孟子义疏》、《五经异义疏證》、《庄子义训》、《前汉书考證》,皆未成书。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介绍】: 清僧。江苏徐州人。俗姓张,号拙庵。年十五为僧,深禅机。三十五岁至盘山,结庐于青沟。盘山向无志乘,智朴编辑成书,为时所称。又善诗,康熙至盘山,曾令唱酬。
智朴,字拙庵,徐州人。有《盘谷集》。清诗别裁集
字拙庵,江南徐州人。○拙庵主蓟州之盘山,作山志,与新城、商丘诸公往还,其诗不多见。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智朴,字拙庵,徐州人。早岁参方,尝谒南华,憩佛日峰,住五老东西二林间,最后得法青龙百愚,为洞宗三十世。康熙辛亥,始艐磐谷,构庵青沟之中盘,渐成巨刹,禅馀更耽艺文,诗有佳句,为世所称。丙寅季冬,圣祖驾幸青沟,朴口占《应制诗》曰:“冷静峰头云水香,六龙车驾幸山堂。百年胜觏唯今日,块雨条风祝我皇。”既惬圣赏,遂承宸翰。旧无山志,朴思创之,搜集遗闻,傍及碑碣,都十有四卷,体例严洁,九载乃成。后得王阮亭、朱竹垞诸贤为之参订,益臻完善。但朴所著书甚富,曰《谷响集》,曰《电光录》,曰《云鹤集》,曰《盘谷集》,曰《存诚录》,曰《游台集》,曰《辛壬蔓草》。其寺后人亦称盘谷寺,没葬寺东。同治时,寺已荒落。蓟州李江过而伤之为立石,题曰“清诗僧智朴之墓”。
人物简介
沈联芳,字蕺山,江苏元和县监生,嘉庆六年(1801)莅任青县知县,兴利别弊,不厌计求,维时适值,河溢被水,次岁旱蝗沧静间,均优免征赋,独未及青,公条分缕晰,慷慨请令,咸为感动,专折入告,卒邀恩泽,又以县志修于康熙十二年,已历百余载,戴捐俸作,倡偕同志,于嘉庆八年修葺成书,而于河道尤为考历精详焉。
人物简介
字若兰,宛丘人,大粱周栎园方伯副室。有《贝叶庵词》。众香词
方伯《赖古堂集》纪海上昼梦亡姬,成书八章,并引曰:姬与予共甘苦者,七载馀,性悲壮。青阳城上,矢死登陴,绝命时言“予为情累,誓不愿再生此世界,幸祝发以比丘尼葬。予生宛丘,死广陵,咸不寂寞,然予魂梦终在白门柳色中,不在箫声月下也。郎君城上诗,犹能默识,幸书一通并予所和诗,置诸左,茗碗、古墨及予素所佩刀,置诸右,覆以大士像,左持念珠,右握郎君名字小玉章,仗佛力解脱,非愿再世作臂上环也。”语凄切,人不忍闻。姬,宛丘王氏,父为老诸生,归予时,即能为有韵言,盖本之庭训云。随予宦扬州,疾死署中,年才二十有二,葬秣陵牛首之东,姬志也。亡三载矣,不数入梦,每为诗哭之,亦哽咽不成句。己丑之夏,董师海上舟泊城头,风波鞺鞳,鸟兽悲鸣,茫茫交集,遂有魂来,握手泣泗,俨若生初。未免有情不自知其絮絮矣。其诗存四律“闺中作赋未存休,玉女新成白玉楼。才鬼临文情自艳,镜台有句力偏遒。瓣香未必留巫峡,杯酒常怀奠莫愁。犹忆微酣讥我语,不仙不佛不封侯。”姬别有近体诗百馀首,秘之,嘱不传。“香粉茔中葬佩刀,月明起舞鬼能豪。新铭嘱记前金粟 姬自称金粟如来弟子 ,小篆欢携旧学陶。百雉城高惊白浪,孤鸳梦冷忆江皋。依稀更见帷中面,玉步声摇大海涛。”“慧刀乞我断情根,柳色谁教恋白门。钏上尼珠间月指,机中彩线认风幡。舌删绮语微存戒,膝少佳儿未若髡。城上诗同风雨葬,难从劫后释烦冤。”北悔城上诗,姬皆有和,痛定之后,每向予诵昔诗,未尝不唏嘘泪下也。瞑去时,犹命予书小楷纳怀中。“众香国里水仙王,薜荔裳垂碧玉珰。草色孤坟新白下,箫声明月旧雷塘。依偎梦不离江渚,辛苦魂能认海航。赠尔冰丝千万丈,一丝更莫绣鸳鸯。”王荪有集,中多名句,如《溪上》“小雨匀溪谷,闲花落钓丝。”《侍儿纤指》“剔花春影腻,浣砚墨痕纤。”《夜坐》“秋心增半夜,风雨满孤灯。”《贝叶庵春日》“承花闲布席,拜月自开帘。”《闻警》“薄命怜虫臂,全家在虎牙。”《避暑柳下》“半榻闲随高树叶,一林独听晚风蝉。”《围城》“已分残躯同鼠雀,敢言大树撼蚍蜉。”《哭父》“脉望生前宁作蠹,苍松化后不为樗。”《题三姊画弥勒》“强颜一笑全无着,觌面时逢号未来。”《七夕》“一夕绵绵亿万年,犹胜人间白头死。”又江悔斋奉常曰“余少侍栎木下读,画楼常见王少君,贝叶庵集字如卫夫人,典则端丽,诗如徐玉台,英华大雅,然秘不示人。少君没后,广陵散绝矣。”钱子风雅宗工,徵求闺阁,蒐罗孔确,海内已遍,此即散珠零玉,序略备详,真云锦裳矣。宜书芙蓉笺,浣蔷薇露诵之。
人物简介
【生卒】:1684—1762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贲园,晚号菊畦。盛枫子。雍正元年举人,历任广西贵县、天保、河南叶县等县知县。晚年致力考古订讹,尝手辑小册曰《备忘》。父撰《征献录》,未竟而没,支焯补苴参校,用心垂三十年而成书。有诗文制艺稿若干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1721?—1771后 【介绍】: 清浙江人,一作山西人,据今人考證,可能为江南人。家境屡遭变故,生计困窘,曾为乡塾。性喜谈鬼,多读野史稗乘,乾隆十八年起作《绿野仙踪》,至二十七年成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