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燕昌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匏尊联句岁及壮,小方壶里桐花阴。
故人半入黄壤夜,对此翻惊白发心。
感君惜是巢公制,我钱与巢交以世。
先侍御状公所为,年家子实深相契。
江园何处江天长,葫芦谁种笆篱荒。
少时欲访迷村路,今者来思在帝乡。
明经不独匏尊惜,同里先贤诸墨迹。
俱收吾箧真文献,奚取他家烂金石。
匏尊本双一自留,我方不作酒器讴。
鼎鼎百年都铸错,那胜残醉迥含愁。
题石鼓亭(甲辰) 清 · 钱载
四言诗
贡于国庠,张氏燕昌
手拓石鼓,大成门旁。
持归盐官,考校模刻。
作亭覆之,书堂之侧。
同郡钱载,为题其梁。
乾隆甲辰,冬月维阳。
咏黄石斋断碑砚(戊戌) 清 · 蒋士铨
海盐张君燕昌著《金石契》,载黄石斋断碑砚拓本,与裘文达公所藏阳明先生驲丞署尾砚,同是东坡墨妙亭诗刻之遗。背面东北角刻隶书「断碑」二字,东南角刻「道周」二字小印,中央凹寸许,圆如月,西刻细字铭曰:「身可污,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正面坡书四行,曰「吴越胜事」,曰「书来乞诗要」,曰「尾书溪藤」,曰「视昔过眼」,共十七字,多阳明砚五字。高三寸,广四寸,此为上截。中尚隔四字,下截乃阳明砚也。今在桐乡汪氏求是斋中云。
墨妙亭碑几时断,我及见闻存两砚。
前有阳明后石斋,各剪寒云收一片。
阳明之砚归裘公,我曾赋诗铭旌东。
及今又见石斋遗,四方平正凹其中。
十二字铭心不辱,已拚三年身化玉。
道周小印钤西隅,久伴孤臣同窜逐。
背十七字坡公书,广四寸高三寸馀。
较阳明砚多五字,后来宝者同琼琚。
先生幼年居石室,自号石斋坚以栗。
平台抗声辨忠佞,不如郑鄤言真失。
君臣本无际会缘,难以口舌争贤奸。
岂若龙场驲中住,漓江永戍天公怜。
乌程宜兴交射影,多谢吴甡蒋德璟。
国亡虚摊九千兵,碧血丹心愧公等。
呜呼,文山石友玉带生,叠山卖卜栖桥亭。
东华门外心如石,血洒残碑哭孝陵。
奇哉许魏序,失得恰同之
更补丹陵传,曾充大涤祠。
低回元祐事,恻怆中兴时。
朱十题名石,追镵亦未迟
⑴ 刻《山谷诗注》者,以不见鄱阳许尹序为憾;刻《荆公诗注》者,不见此序。今予皆得之。
⑵ 序云:「石林尝预大政,今以洞霄之禄里居。」按朱竹垞《洞霄宫提举题名记》失载李壁名,以《宋史》本传證之,当在嘉定时也。
山谷任天社,荆公李雁湖。
往时谐谑语,今竟补遗乎。
宝气吾斋聚,精灵异代俱。
街东报钱七,未可衒书厨
⑴ 萚石前年题予所藏宋本《施注苏诗》,云「借瓻还瓻子与吾,吾家敝簏不曾无。携将山谷任天社,伴以荆公李雁湖」云云。萚石所抄任注及所购李注皆有阙者,今故调之。
洪家会稽石,不著伏苓芝。
东观他年梦,熹平始勒时。
我寻司马志,因辨华山碑。
拜感神灵意,烦君妙手为
⑴ 愚尝以《后汉志》郭香證西岳碑为蔡中郎书。
秋庵主人去,疑我旧盟寒。
此事工夫细,非徒考订难。
几时真拓本,一笑对床看。
又听吹黄叶,西风策短鞍芑堂时将出都。)
旬月商波画,经营瘦与肥。
八分源朴拙,三体挍精微。
屈指长安客,如君嗜好稀。
横街日来往,秋汗不胜挥。
忝窃蓬莱目,何年搆一廛。
研山斋不见,尉律学谁传。
漆简兰台字,凡将急就笺。
卬须求友意,津逮转茫然。
诗感生刍束,苔如宿草丰。
栏回惊旧雨,帘卷怯东风。
金粟笺曾寄,龙泓墨尚融。
擘窠新乳字,每忆竹田翁(丁酉秋,张芑堂寄来丁龙泓手书赠耦堂尊甫竹田者,托予代遗耦堂,并属予题句于后。)
共 4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