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伯俞

共 9 首
你若是好儿,孝心看父母。
五更床前立,即问安稳不。
天明汝好心,钱财横入户。
王祥敬母恩,冬竹抽笋与。
孝是韩伯俞,董永孤养母。
苍苍茫茫道远。
倚倚望望情伤。
念荡子之久别。
投慈心于远方。
渺渺何之。
动幽怀于眷恋。
滔滔不返。
向上国以观光。
当其截发投师。
操心托迹。
遥望皇都。
俯登紫陌。
齧臂于卫国门前。
题柱于升仙桥侧。
担簦日久。
希寸禄以资荣。
负米程遥。
仗何人而请益。
征轮蓬断。
别骑尘飞。
睇眸眷眷。
凝思依依。
欲历而既升云路。
遥怜而独倚柴扉。
汨没难明。
我则每晨昏而怅望。
宗支有托。
汝盍计蚤晚以言归。
常旷望于烟霄。
每凄凉于蓬荜。
杳杳兮故路。
寂寂兮旧室。
几行雁阵空来。
万里尺书难述。
水声山色。
遽惊怀古之人。
别恨离情。
愁对秋风之夕。
眷恋徘徊。
忧心靡开。
抑郁之情恒自切。
湮沦之事有谁哀。
念一苇于津涯。
诚难去矣。
听孤鸿于碧落。
得不悲哉。
想彼淹留。
伤乎离索。
踌躇兮不止。
优游兮何托。
盈庭之萱草徒荣。
满目之芦花自落。
杨朱陌上。
萧条而恨泪潸潸。
汉武台边。
宛转而残霞漠漠。
恨山海之高深。
念行役以难寻。
忆昔伯俞之志。
宁无泣杖之心。
对月而常怜独坐。
闻蛩而每忆寒吟。
勤兹怀土之思。
惟凭蜀魄。
触尔还乡之计。
暗托秋砧。
嗟夫。
峨峨中立。
殷殷士子。
献书之疏复何如。
干禄之心几时止。
遣我日日望红尘。
未见此心终未巳。
昔时有过屡遭笞,此日临笞却泪垂。
只为母哀难使痛,一心喜惧忽伤悲。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孝弟部
伯俞泣杖易伤情,童稚能知爱日诚。
至孝由来天所赋,遂令青简播芳名。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孝弟部
儿昔逢笞不泣之,儿今垂泪复何为。
只缘母力衰犹甚,儿不痛时得不悲。
近竹先生爱修竹,常在深林玩幽独。
恨不同生湘浦中,此身化作苍筤玉。
稚子才生锦苞束,凤梢未展烟霄绿。
可是谁收嶰谷枝,先生已入横吹曲。
秦娥一去几千年,两两随鸾向远天。
䌽云落漠无消息,祇有遗恨与世传。
于今笋长摩霄汉,怀湘未识先生面。
月想云疑梦里魂,风号雨泣湘江岸。
波寒七泽烟光乱,洞庭㳽望君山断。
叹尔湘妃共此心,至今斑竹临江见。
我也同为失怙人,俱从少小作穷民。
九泉无路追英魄,千古常悲暗损神。
君不见申生不辩遭谗肉,伯俞泣杖何曾辱。
膝下宁为效死儿,人间不作无情物。
炊藜火瑶编曾映今做了
挞良人夏楚之刑古来只有
伯俞受杖遵慈命几曾见
甘痛决被妻荆。
旦大叫:藜杖现放在那壁。
怎么不快拿来。
生:来了。
来了低唱:我非无
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
惹草沾花放荡情。
权支应。
旦:这个却权不得。
要打便打。
生递杖与旦介:倘违约束。
任尔施行。
送某还义乌营母太夫人葬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七言律诗
何事登堂慰伯俞,空闱一拜旧罗襦。
白杨风急吹萱草,鸿雁天寒泣孝乌。
玉帐珥貂身暂远,瑶台遗蜕手亲扶。
祥芝定发金华岭,雪遍梅花隐绛趺。
幽兰有本性,肯借鹿醢汁。
匡居高凤斋,上漏而下湿。
翁亦广川人,董相宅居得。
钞书老眼明,百事非所急。
却感长身鹤,顾此短羽鸭。
勿惜黄金铜,拨我秋水羃。
师承誓不背,骰掷看六赤。
钝根异敏妙,实愧马希白。
久抛惠文冠,愿买入学帻。
朝偕樊迟游,夕免伯俞泣。
同时有伏生,说经齿微缺。
执业许相从,请师河间客。
何必后世人,始贵云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