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麟寿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57 【介绍】: 元浏阳人,字原功,号圭斋。幼从张贯之学,有文名。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平江州同知。历芜湖、武冈县尹,入为国子博士、监丞。顺帝至正间,以翰林直学士与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三史成,升翰林学士承旨。历官四十余年,凡宗庙朝廷文册制诰,多出其手。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碑,得玄文辞以为荣。有《圭斋文集》。
元诗选
玄字原功,宋执政文忠公同族,迁于潭州之浏阳。
生十岁,有黄冠者见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当以文章冠世。
」延祐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
除同知平江州事,调芜湖、武冈二县尹。
召为国子博士,迁翰林待制。
天历初,授艺文少监,纂修《经世大典》。
至正初,以学士告归。
诏修宋、辽、金三史,起为总裁官,拜翰林学士承旨。
屡乞休不允,竟以中原道梗,卒于大都寓舍,年八十五,时至正十七年也。
赠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曰文。
初,虞文靖公为国子助教,其父井斋先生教授于潭,见原功文,大惊,手封一帙寄文靖曰:「他日当与汝并驾齐驱。
」由是文靖荐之于朝,声誉赫赫然相埒,卒如井斋言。
原功历官四十馀年,三任成均,而两为祭酒。
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
屡主文衡,两知贡举及读卷官。
当四海混一,文物方盛,凡宗庙朝廷雄文大册,播告万方制诰,多出其手。
金缯上尊之赐,殆无虚岁。
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公贵人墓隧之石,得其文辞以为荣。
片言只字,流传人间,皆知宝重。
宋景濂序《圭斋集》云:公之文自擢第以来,多至一百馀册。
藏浏阳里第,尽燬于兵,此则在燕所录。
自辛卯至丁酉,七年间所作耳。
然则当元季之乱,名公钜卿之文,其厄于兵燹而不得传者,又可胜道哉!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原功,潭州浏阳人。延祐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累迁翰林待制,以学士告归,复起为宋、辽、金三史总裁官,拜承旨。卒赠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曰文。有圭斋集。
维基
欧阳玄(1283年—1357年),字元功,号圭斋,因避清讳,其名又作欧阳元,其先家江西庐陵,为欧阳修之后,后迁居浏阳,故为浏阳人。生于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籍贯江西,后迁居湖南浏阳。其父欧阳龙生,入元后仕至道州路教授。欧阳玄自幼聪明,八岁能成诵,年十四下笔辄成章。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中式第三名进士。曾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元统六年(1333年),任翰林院直学士,奉诏编修《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编有《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又编有《太平经国》、《至正条格》、《经世大典》。至正十七年(1357年)病逝大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谥曰“文”。有《圭斋文集》15卷、《睽东记》传世。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晦夫,朝鲜状元,有《西坰集》。
西坰集·序
一日。
湖西吴按使来。
授以诗集一通曰。
此吾外王父西坰柳公之遗稿也。
今刊工告讫。
盍为一言以弁诸首乎。
不佞受而卒业而叹曰。
人有其身。
而有其才者难也。
虽有其才。
而有其时者尤难也。
盖我明宣之际。
本朝之文治隆矣。
公以词学名家。
与一时诸公。
润色王猷。
奎章钟奏。
郁郁乎洋洋乎。
后世无能望焉。
岂所谓天使鸣国家之盛者耶。
其有才有时。
何其全胜欤。
盖其才宜有其时也。
公最与五峰李公。
诗名相埒焉。
不佞虽未涉声病之流。
而尝闻前辈谭艺之馀论。
西坰不如五峰之天才。
而五峰不如西坰之人功。
评者以为知言云尔。
不佞于此复窃有所感焉。
集中所咏退陶先生者甚多。
而其一绝有云。
动察恒资静养多。
岂尝抠衣于函丈之间耶。
不然。
当日微言。
何自而得也。
前哲益远。
妙旨无传。
一言之几乎道者。
不可复见。
此余之所感者也。
圭庵宋先生受祸最酷。
亲知莫或省顾。
而公于其所寓遗宅。
吟咏发挥。
以寓其追慕之诚。
窃念前辈风流笃厚如此。
而十数年间。
已有今无之叹。
此余之所感者也。
凡集四编所与酬唱。
盖多中朝文苑之士。
昔缟纻之事。
犹为今古之胜谈。
况珠玑锦绣之什。
投报于皇华大雅之伦。
相得如期牙。
相须如埙篪秀句佳篇。
脱于口而脍炙于天都搢绅之间。
则其荣耀于今与后。
奚独公一身为哉。
久矣此事之不能复睹也。
此余之所感者尤深也。
不佞少读退陶书。
其高山景行之思。
老而弥深。
圭庵又余曾考之家弟也。
则其爱玩是集。
岂必多逊于按使。
而按使独于皇华之什。
不遗一言半句。
不与诸作从其删略者。
得无意乎。
抑亦同余之所感者乎。
聊书此以归之。
且因以问之。
时崇祯壬寅仲秋。
恩津宋时烈。
序。
西坰集·跋
外王父晋原府院君西坰柳公尝语曰。文人遗集之刊行。子孙事。吾不复望也。幸而皇华集一编在。后之知我者。观此足矣。先母常诵此言而诏之。辄泫然。不肖藏之心上矣。王父平生文字不知几千篇。而摭拾于兵燹荡佚之馀者。仅什之二三。恒恐并与是而无传焉。而况皇华集。伊时朝家命秘书印以铸字。而布之不广者。行于世已无多。斯岂但一家之恸惜而已哉。今不肖按臬湖西。时则屈而举不至嬴。遂捐俸倩工。开板于公山南南穴寺。未一月而断手。于戏。是岂非圣恩之所及。而天亦使作者不朽也耶。王父之文章。特馀事耳。一时之入金石垂后世者。盖不出他手。其必比家有之。遗编剩馥之在人口者何限。而家庭之所掇缉。若是之鲜。亦幸而不失其传。不幸而不传其多也。谨将家藏诗藁若而篇及皇华集所载诗。分为上下卷。拟寿其传。藏诸始安翠屏书院。即吾外王父之祠宇也。先母追慕之志庶乎无憾。而小子夙昔之愿亦可以偿矣。时壬寅秋七月上浣。外孙通政大夫守忠清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吴挺纬。拜手谨识。
西坰集·识
惟我外曾王考西坰府君。自博士弟子时。已负艺苑重望。甫释褐。即被湖堂之选。逮夫中年以来。主盟词坛。再傧华使则平生所著述。不啻累千篇。而皆散佚不收。今之所存。才十之一二。可胜惜哉。公之没几四十年许。所遗篇馀什。将湮没无传。幸而公之外孙吴留后挺纬甫。先年按节湖西。湖西即公再莅之地也。毋论内外。子孙之继先业已可贵。而又能捐捧锓梓。以寿其传。使四十年未遑之役。一朝办出于公所憩之处。噫。斯集之始行于今。岂非有待而然欤。但窃惟念诗集二卷。虽已传布。而伊时边当岁饥。事力有不逮者。如馆阁应制文字及碑状疏劄。皆未及焉。不肖常欲得一弊县。了是事者久矣。岁癸卯冬。恭承朝命。出宰陟州。州有若干匠手。是亦一幸也。遂取未及刊者。付之剞劂氏。才阅月。工告讫工。于是乎公之诗文并行于世。而不肖之志愿毕于此矣。然所本草中次序颠倒者有之。鱼鲁相杂者亦多。簿书之睱。再三校正。而尚有讹谬处。就其已甚者。不得已或删全篇。或阙一二字。此乃不肖之罪也夫。仍念不肖曾为湖岭二倅。今又东来海邑。前后刊行我两世家集。是岂不肖之所能致。秋毫莫非国恩。祖孙幽明之间。只自感涕而已云。时乙巳孟夏下浣。外曾孙通政大夫行三陟府使金震标。拜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