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康有为

相关人物:共 56 位
共 5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3—1843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字荷屋,号伯荣。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御史、福建盐法道。道光间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坐事降调福建布政使。后以年老休致。善书画,精金石。有《筠清馆金石录》、《吾学录》、《历代名人年谱》、《石云山人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三
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南海人。嘉庆己未进士,历官湖南巡抚。降福建布政使。有《石云山人集》。
维基
吴荣光(1773年—1843年),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石云山人。
广东南海县人。
嘉庆三年(1798年),吴荣光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从此,40年宦海浮沉,道光年间升至湖广巡抚兼湖广总督。
师从阮元,“性好书籍,官京师二十年,聚至七八千卷。”。
工书法,取法苏东坡。
晚年罢官,筑“赐书楼”,书画作品编成《辛丑销夏记》,康有为曾评其为:“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
”著有《辛丑销夏记》、《吾学录初编》、《石云山人文稿》、《绿伽楠馆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1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字子襄,号稚圭。
道光二十七年进士。
官襄陵知县。
曾解决县民争水溉田陈案,推行水田近万亩,有惠政。
后隐居九江乡,学者称九江先生。
其学宗郑玄、朱熹,以修行为本,以经、史、掌故、性理、词章五学为读书之实,从学者甚众,康有为亦其弟子。
有《朱氏传芳集》、《大雅堂诗集》、《燔馀集》、《橐中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朱次琦,字稚圭,一字子襄,南海人。道光丁未进士,官襄陵知县,赐五品卿衔。有《朱九江先生集》。
维基
朱次琦(1807年—1882年),字稚圭,一字子襄,人称九江先生,广东南海县九江下西太平村人,晚清思想家、儒学家、教育家、学者、诗人。朱次琦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丁未科进士。任山西襄陵县令,任内政绩显著,邑人立碑以记。后引疾辞官,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光绪七年(1881年),赏五品卿衔,数月后卒。《清史稿》将其列入儒林传。六世从祖为天启元年举人、临淮县知县、南明户部郎中朱实莲。

人物简介

维基
钱振常(1825年—1899年),初名福宗,字篪仙。
大清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人,道光进士钱振伦之弟。
吴越国王钱镠之后。
钱香荫次子。
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
官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辞官南归,曾为绍兴、扬州书院山长;蔡元培是他的学生。
又寓居苏州,晚年精于考据。
治小学,能究文字之变迁。
不好名,文章所传者少。
不满康有为
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著有《樊南文集补编笺注》十二卷、《示朴斋骈体文》六卷、《示朴斋制义》四卷、《制艺卮言》八卷、《鲍参军集注》、《示朴斋骈体文胜》。
有子钱恂、钱玄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8—1909 【介绍】: 清安徽寿州人,字燮臣。咸丰九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光绪间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为帝师。历工、礼、吏、户各部尚书。戊戌新政时为管学大臣,管理官书局,开办京师大学堂。以反对废立,引病解职。辛丑议和后拜武英殿大学士,任学务大臣,充资政院总裁。卒谥文正。
维基
孙家(1827年—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省凤阳府寿州(今淮南市寿县)人,晚清状元、政治家。
咸丰九年(185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出湖北学政,升侍讲、侍读。
入值上书房。
光绪四年(1878年),命在毓庆宫行走,与翁同龢同任光绪帝师。
历升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侍郎等职。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家鼐反对为朝鲜的宗主权与日本开战,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与李鸿章的见解不谋而合。
二十四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任第一任管学大臣。
三十三年,与溥伦同任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筹画立宪事宜。
戊戌变法期间,孙家鼐主张向欧美学习,指出「中国以礼教为建邦之本,纲常名义,万古常新」,变法乃维护清廷统治的工具,固有制度不可打破,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主张不同。
二十四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停止新政,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孙家鼐变法立场较温和,遂未被追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帝后西行陕西,孙家鼐被启用为礼部尚书。
还京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历转东阁、文渊阁、武英殿大学士,充学务大臣,注重实学,并与张百熙等制定《奏定学堂章程》,开展教育改革。
后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鸿禨总责核定改革官制。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赏太子太傅。
宣统元年,孙家鼐病逝,晋赠太傅,谥文正。
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清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字文山。穆宗孝哲后之父。同治三年一甲一名进士,迁侍讲。以女为后,封三等承恩公。光绪间历任吏部、礼部尚书,与徐桐同为大阿哥溥□师傅。八国联军入京时,随荣禄走保定,自缢死。谥文节。
维基
崇绮(1829年—1900年),字古琴,号文山,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晚清状元、大臣。
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父亲。
咸丰四年(1854年),充督练旗兵处文案。
后叙兵部七品笔帖式。
英国兵舰入天津时,因守城之功擢主事。
迁员外郎。
同治三年(1865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是清朝唯一的蒙古族状元。
也是唯一一位非汉籍的汉榜状元。
同治九年,迁侍讲。
同治十一年诏册其女为皇后,赐三等承恩公。
累官至内阁学士,吏部、户部侍郎。
光绪二年,充会试副考官,补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五年,出为热河都统。
七年,调盛京将军。
九年,称病隐退,授予户部尚书一职。
二十六年翰林院掌院学士。
崇绮思想守旧,反对康有为等提倡变法;戊戌政变后,主张废光绪帝。
庚子拳变时,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进京,崇绮留守北京,不久逃至保定。
崇绮留在北京的全家自尽,消息传到保定,他留下「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的遗书后,于莲池书院自尽身亡。
谥文节。
入祀昭忠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恭。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修撰。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与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与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领协办大学士。以主变法革职回籍。宣统间追谥文恭。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词风类诗。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
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
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
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绪帝读书。
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
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
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
不久,罢直军机。
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
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
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
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
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
」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
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
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对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
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
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
…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
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
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
」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
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
」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
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
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
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
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
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3—1907 【介绍】: 清贵州贵筑人,字苾园。
同治二年进士,官编修,出督云南学政。
光绪间累擢内阁学士,迁刑部侍郎。
典试广东,赏梁启超才,以从妹妻之。
尝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
密荐康有为、谭嗣同于光绪帝,擢礼部尚书。
戊戌政变,诏褫职,戍新疆。
寻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8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
惠徵女。
咸丰二年入宫为兰贵人。
以生子载淳,进懿妃,又进懿贵妃。
咸丰帝死,载淳年幼嗣位。
与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并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
以当时居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西暖阁,有西太后之称。
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合作,回京发动辛酉政变,杀辅政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而实独操政柄。
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推行“自强”之洋务运动;旋又利用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削弱恭亲王势力,达到大权独揽目的。
同治十二年,称归政穆宗。
次年,穆宗死,定策立年仅五岁之光绪帝,恢复听政。
光绪十五年,又撤帘归政,实际仍操纵一切。
对外不惜丧权辱国,以谋妥协。
甲午战争后,仇视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光绪帝与康有为等所行新政,幽禁光绪帝,阴谋废立。
又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及八国联军入京,逃亡西安,下诏镇压义和团,对外求和。
辛丑订约后回京,以施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为名,企图苟延清廷之残局。
慈禧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世纪。
卒谥孝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00 【介绍】: 清广东南海人。
字樵野,一字皓峦。
捐资为知县。
光绪间,历山东登莱青道、安徽徽宁汝太广道;八年,以三品京堂,直总理衙门,有知外务之誉。
旋因故降官。
十一年,充出使美、日、秘鲁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案件,争得美方赏银。
十六年,还国,仍直总理衙门,历迁户部左侍郎。
甲午战争后,历访英、法、德、俄等国,归国后曾陈自强之策。
戊戌变法期间,受命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与康有为往来甚密。
政变后,遣戍新疆。
西太后对外宣战后,被诬杀。
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钞》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张荫桓,字樵野,南海人。官至户部侍郎,如尚书衔。有《铁画楼诗文集》。
文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仲恭。
以笔帖式历户部郎中。
出为河南知府,改都察院御史。
光绪二十四年,礼部尚书许应骙不肯为主事王照代奏应诏上言,被光绪帝革职。
文悌因而上疏力斥康有为,并攻击参奏许氏的宋伯鲁、杨深秀。
疏上,斥回原衙门行走。
慈禧复训政,授河南知府。
擢贵西道。
共 5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